1、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作为一项基本政治制度确定下来的会议是( )
A.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B.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
C.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D.中国共产党第八次代表大会
2、不同时代的宣传漫画体现了不同的时代风貌。下图出现在( )
A.“大跃进”运动时期
B.社会主义过渡时期
C.“一五”计划时期
D.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3、1894年,孙中山在檀香山联合华侨,成立兴中会,宗旨是( )
A.“振兴中华”
B.“驱除鞑虏”
C.“恢复中华”
D.“创立民国”
4、有学者撰文指出:近代以来,中国向西方学习经历了一个始而言技(学技术),继而言政(学制度),进而言教(学思想)的过程。这里的言教是指( )
A.洋务运动
B.维新变法运动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
5、下列关于洋务运动的评价,正确的是
(1)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
(2)出现了中国人创办的近代企业
(3)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4)是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
A. (1)(2)(3)
B. (2)(3)(4)
C. (1)(2)(4)
D. (1)(2)(3)(4)
6、1842年,清政府被迫与英国签订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其中,“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这一条款说明( )
A.中国丧失了关税自主权
B.中国半封建化程度的加深
C.中国人民开始反英斗争
D.清政府沦为“洋人的朝廷”
7、中共八大在探索我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方面取得的重要成就是( )
A. 正确分析了我国的国内主要矛盾
B. 做出实施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
C. 决定发动文化大革命
D. 决定实施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8、英国是近代侵略中国的急先锋,其根本原因是
A.虎门销烟对英国打击最为沉重
B.英国率先完成了工业革命,成为最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
C.有印度作为侵略中国的基地
D.英国号称“日不落帝国”,是世界殖民霸主
9、某地一处宅院的灰墙上一副对联依稀可辨:“放开肚皮吃饱饭,鼓足干劲搞生产”,横批是“多快好省”,这幅对联最早应该书写于( )
A.20世纪50年代末
B.20世纪60年代末
C.20世纪70年代末
D.20世纪80年代末
10、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把毛泽东思想作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并写进党章的会议是
A.1946年重庆政治协商会议 B.遵义会议
C.中共七大 D.瓦窑堡会议
11、国家领土是不容侵犯的,但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有不少列强侵占中国领土,其中侵占中国领土最多的国家是( )
A.英国
B.俄国
C.日本
D.美国
12、歌曲反映了时代的特点,往往成为一个时代的主旋律。创作于20世纪三四十年代激发中国人民抗日斗志的歌曲有( )
①《义勇军进行曲》 ②《国际歌》 ③《黄河大合唱》 ④《定军山》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13、魏宏运在《中国现代史稿》中写道:“(1927年8月)二十七日拂晓,北伐军主力出动。叶挺独立团浴血奋战,冲过铁桥,突破敌人坚固阵地。其他各路左右配合,敌全线动摇,一片混乱。”北伐战争中,叶挺独立团将士奋战的主战场是( )
A.湖南湖北战场
B.江西战场
C.浙江战场
D.中原战场
14、19世纪70年代“抬棺出征”,指挥清军收复新疆的爱国将领是
A.丁汝昌
B.邓世昌
C.左宗棠
D.李鸿章
15、1841年,林则徐在退职返乡时曾预言:“终为中国患者,其俄罗斯乎!”下列事实能够证明他的意见正确的是
A. 火烧圆明园
B. 统帅八国联军镇压了义和团运动
C. 向中国索取大量赔款
D. 割占中国150多万平方千米的土地
16、以下表格内容反映了洋务运动( )
时间 | 名称 | 课程内容 |
1862年北 | 京同文馆 | 设有英文、法文、俄文等班,改变了传统教学内容 |
1866年 | 福州船政学堂 | 设有船体制造﹑蒸汽机制造﹑航海理论学等课程 |
1879年 | 天津电报学堂 | 设有电报制度、电磁学﹑陆上电线与水下电线等课程 |
A.开启了近代工业化历程
B.促使民族意识空前觉醒
C.推动了教育文化的发展
D.促进民族资产阶级产生
17、落后闭塞的时代,报刊作为纸媒在信息传播方面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下列报刊在当时的共同作用在于
A. 促进戊戌变法的开展
B. 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C. 推动了新思想的传播
D. 壮大了革命当人的力量
18、在历史学习中,我们经常会碰到“历史现象”与“历史结论”的区别问题。“历史结论”是对历史现象的理性认识和基本判断基础上形成的结论。下列各项属于“历史结论”的是
A.1927年9月,毛泽东在湘赣边界打出了“工农革命军”的旗帜,举行秋收起义
B.1928年4月,井冈山会师后,朱德任军长,毛泽东任党代表
C.三湾改编确立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D.1929年12月,古田会议在福建上杭县古田召开
19、“抗孙黄以做总统,先临时,后正式,旋改国号,一片心称皇呼帝,忽焉取消,我也笑鳖入紫泥。”材料反映了( )
A.袁世凯复辟失败
B.民主观念开始产生
C.中华民国的建立
D.北洋军阀黑暗统治
20、康有为在《上清帝第六书》中指出:“能变则全,不变则亡;全变则强,小变仍亡。”以下属于他“变”的主张是
①废止跪拜 ②裁撤冗员 ③改革财政 ④废除八股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21、1966年,中国组建第二炮兵部队,它是中国战略威慑的核心力量,于2015年更名为________
22、路线: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在中共的领导下,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国人民,建立一个_________的中国。
23、新中国成立的标志性事件是___;第一届政协会议决定的起临时宪法作用的文件___。
24、在全民族团结抗战中发挥了中流砥柱作用的力量是________。
25、结果:1945年10月10日,双方签署“_________”。
26、鲁迅的白话小说《____________》,无情批判吃人的封建礼教,成为一篇讨伐封建主义的檄文;在抗日救亡运动的洪流中,由田汉作词,聂耳作曲的《____________》,后来被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27、______运动,消灭了封建剥削制度,使三亿多农民获得土地。
28、根据提示,写出相对应的历史人物
(1)公元前5世纪中后期,__________主政时期,雅典民主达到全盛。
(2)公元前27年,首创“元首制”,使罗马共和国演变为罗马帝国的是___________。
(3)古希腊哲学成就突出,__________提出了“原子论”,认为宇宙万物是由微小的“原子”组成的。
29、1954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我国的第一部____类型的宪法;我国最高国家权力机关是____。
30、甲午中日战争的时间:____—1895年。
31、中国近代国共两党对国家关系与民族的命运产生巨大的影响。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近代国共两党曾两度合作影响着中国时局和改变中国的命运。分别写出两次合作开始的标志。
(2)国共十年对峙期间,中国共产党以“工农”为主体建立了什么政权?写出粉碎国民党剿灭红军企图的事件。
(3)第二次国共合作期间,国民党顽固派不断制造反共摩擦,写出其在20世纪40年代初制造的事变一例。介于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的态度,此后国民党又在哪一战役中大溃败?
(4)哪一事件使国民党残余势力退往台湾,造成今天海峡两岸分离的局面?
(5)回顾国共两党关系的发展历程,谈谈你的感悟。
3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帝国主义和国内买办豪绅阶级支持着的各派新旧军阀,从民国元年以来,相互间进行着继续不断的战争,这是半殖民地中国的特征之一。……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有两种,即地方的农业经济(不是统一的资本主义经济)和帝国主义划分势力范围的分裂剥削政策。
——《毛泽东选集》
根据材料,分析毛泽东所提出的造成军阀割据的原因是什么。(不得照抄原文)
33、简述三大改造的意义
34、斗争维护和平
【边境起烽烟】
材料一 我们不出兵让敌人压至鸭绿江边,国内国际反动气焰增高,各方都不利,首先是对东北更不利,整个东北边防军将被吸住,南满电力将被控制。……总之,我们认为应当参战,必须参战,参战利益极大,不参战损害极大。
——毛泽东《中国人民志愿军应当和必须入朝作战》
(1)根据材料一,请写出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的必要性。
【英雄卫家园】
材料二 志愿军将士冒着枪林弹雨勇敢冲锋,顶着狂轰滥炸坚守阵地,用胸膛堵枪眼,以身躯作人梯,抱起炸药包、手握爆破筒冲入敌群,忍饥受冻绝不退缩,烈火烧身岿然不动,敢于“空中拼刺刀”
——摘自习近平在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七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中国人民志愿军跨国鸭绿江
(照片)
(2)请你给材料二的照片配上一个恰当的口号。请分别写出材料中所提到“用胸膛堵枪眼”“烈火烧身岿然不动”的英雄人物的名字。
(3)你能从志愿军战士身上学到哪些优秀品质
【功绩耀千秋】
材料三 1950年,毛泽东曾说过“‘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我们抗美援朝,就是保家卫国。”彭德怀在抗美援朝战争结束后也说过“西方侵略者几百年来只要在东方一个海岸上架起几尊大炮就可霸占一个国家的时代是一去不复返了。’
——部编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考号
(4)结合材料三及所学知识,说说你从抗美援朝的胜利中得到了什么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