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义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初三历史

一、选择题(共20题,共 100分)

1、聊城市实验中学某班进行历史知识竞赛,主持人出示了如下信息:时间:1949年10月1日下午3点:地点:北京天安门广场;人物:毛泽东等国家领导人和首都30万军民。据此判断,该信息所反映的事件标志着(       

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

B.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C.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D.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2、解放战争时期,充分发挥了人民战争的威力,解放了长江中下游以北的广大地区,陈毅称它的胜利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的战役是

A.辽沈战役

B.淮海战役

C.平津战役

D.渡江战役

3、义和团运动主要体现了近代中国人民的哪一精神( )

A.勇于创新,提倡科学

B.自强不息,建立新式军队

C.英勇斗争,反抗侵略

D.善于向西方学习

4、标志着宋金南北对峙局面形成的事件是(     

A.澶渊之盟

B.南宋的建立

C.宋金和议

D.宋夏和议

5、周恩来总理曾经说过,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就是从天安门到天安门。你认为前一个“天安门”是指哪一重大历史事件(     

A.鸦片战争

B.戊戌变法

C.五四运动

D.开国大典

6、许多事物往往被印上时代的特色,这在人们的姓名中也体现。下列名字与其出生时代特征不相符的是

A.生于1950年,取名纪宪 B.生于1951年,取名援朝

C.生于1958年,取名跃进 D.生于1966年,取名文革

 

7、右图为我国在一五计划时期各部门的投资比例图(单位: %)。其中在工业内部,轻重工业之间的投资比例约为19。以下选项,与之无关的是

A. 有利于奠定国家工业化的基础

B. 存在着使农、轻、重比例失调的危险

C. 体现了我国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决策

D. 有利于我国三大改造的完成

8、如果我们要了解中国近代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历史,可以参考的文献资料是( )

A.

B.

C.

D.

9、外国商船和军舰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等特权是哪一条约的内容

A. 《虎门条约》

B. 《望厦条的》

C. 《天津条约》

D. 《南京条约》

10、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分布的地区主要在

A.沿海沿江的大城市

B.北京周边地区

C.东北地区

D.铁路沿线地区

11、这是一次肩负重大历史使命,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大会,他明确指出,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这次大会是:(       

A.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B.中共十二大

C.中共十三大

D.中共十四大

12、古代文书不加标点,会给未加训练者造成阅读困难,因此1919年胡适等人联名提出了《请颁行新式标点符号议案》。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的胡适的《中国哲学史大纲》,是用白话和新式标点写作的第一部“新书”。标点符号的使用,表明(     

A.近代出版业蓬勃发展

B.“尊孔复古”受到批判

C.白话文已取代文言文

D.“文学革命”影响扩大

13、孙中山的思想中关于民权问题的主张是

A.驱除鞑虏 B.恢复中华 C.建立民国 D.平均地权

14、某位同学对中国近代史进行复习总结,其中对国共两党的关系演变总结为“合作——分裂——再合作——再分裂”,其中“再分裂”是指(     

A.国民党发动局部内战

B.国民党发动全面内战

C.日本发动了全面侵华

D.中国全民族联合抗战

15、北京科技大学的前身是北京钢铁(工业)学院,20世纪中期最为辉煌的时候,当时有说法是“北大、清华、钢老三”,北京钢铁学院被列为各大在京高校中的第三位。与这种现象直接相关的是

A.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B.公私合营,三大改造

C.全民跃进,大炼钢铁

D.包产到户,自负盈亏

16、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在中国犯下的滔天罪行有

①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②英国侵占香港岛

③沙俄侵占中国150多万平方千米领土  ④清政府被迫签订《南京条约》

A.①②③④ B.①③ C.②④ D.②③

17、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共同点是

A.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B.都主张推翻清王朝的封建统治

C.都颁布过资产阶级性质的宪法 D.都要求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

18、金冲及在《二十世纪中国史纲》中指出:“新中国的成立,不仅是一个政权代替另一个政权,一种政治力量代替另一种政治力量,而且是中华民族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大变革,它结束了一个旧时代,开始了一个新时代,中国的命运,从此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其“根本性变化”的表现不包括

A.民族解放

B.国家独立

C.人民当家作主

D.与西方国家建交

19、导致下图这一历史现象出现的直接原因是

A.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 B.列强在华划分“势力范围”

C.增开汉口等十处为通商口岸 D.洋务派兴办近代工业

20、下列传播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人物和著作搭配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章炳麟——《驳康有为论革命书》   B. 邹容——《革命军》

C. 陈天华——《猛回头》   D. 孙中山——《警世钟》

 

二、填空题(共10题,共 50分)

21、2005年,中国国民党主席_____和胡锦涛的会面,促进了两岸关系的新发展。2015年,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同台湾方面领导人_____的会面是1949年以来两岸领导人的首次会面,翻开了两岸关系历史性的一页。

22、______年清政府在台湾建立行省。______年孙中山在东京成立中国同盟会。

23、1987年,台湾当局开始被迫调整“________”政策,开放台湾居民赴大陆探亲,并在经济、文化交流等方面,逐步采取了一些开放措施。2008年11月,两岸达成空运直航、海运直航、邮政合作等协议,随后,两岸同时举行“________”启动仪式,两岸关系取得重大进展。

24、公车上书失败后,维新人士在各地组织学会,创办报刊,宣传变法,推动了维新变法思想的广泛传播。其中影响最大的报刊是上海的《______》和天津的《______》。

25、根据提示写出相对应的事件内容

(1)英雄邓世昌牺牲的战役——

(2)中国人民全民族抗战开始的标志——

(3)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4)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26、每个前进的时代都有英雄。在上甘岭战役中, ______ 用自己的胸膛堵住敌人的机枪射口,为战友开辟了前进的道路。 ______ 为了摸清灾情,改变兰考面貌,以身作则,为抗灾防灾积累了第一手资料,被人民称颂为“党的好干部”。

27、改革开放后,党和国家提出对台湾基本方针是________________ 。随着海峡两岸交流日益密切,1992年,海基会和海协会均表述“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共识,历史上称作“________”。

28、______拉开了变法维新运动的序幕;1935年的______促进了全国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的到来。

29、从总体上看,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呈现出新旧并呈、_______发展的特征;鲁迅的《_______》,深刻剖析了整个民族的精神弱点,成为批判国民性问题的经典之作。

30、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的起点是____________我国的大规模社会主义建设开始于____________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的标志是____________

三、简答题(共3题,共 15分)

31、孙中山是中华民国的缔造者、经济近代化的强力推进者。据此回答

(1)为谛造中华民国,孙中山先生在1905年建立的统一的革命组织是什么?1911年他领导了辛亥革命,辛亥革命有什么历史意义?

(2)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是什么?其中反映资产阶级在经济上的主张是什么?

(3)我们从孙中山身上应学习哪些精神?

3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习近平说:“前进道路上,全国各族人民要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向着我们既定的目标继续奋勇前进!”回顾党走过的90多年的奋斗历程我们无比的自豪。

(1)哪个历史事件揭开了中国共产党创建革命军队的序幕。在八七会议上通过了什么的总方针?

(2)在党的历史上有很多重要会议,哪场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其军事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3)中共为了实现民族的伟大复兴,作出了不懈的努力,为了推翻国民党的统治,中共对国民党进行了哪三场战争?哪一事件标志着国民党在大陆统治的结束?

(4)对于抗日战争时期国共两党关系变化的历史你有什么感悟?

33、在人类历史长河中,出现了许多叱咤风云的大国、强国,比如18世纪确立世界霸主地位的英国,19世纪末确立亚洲强国地位的日本,二战结束后最富强的美国和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日益强大的中国。它们发展的道路各不相同,但是崛起的原因却是很相似。

探究一:人物篇

(1)美国在大国崛起的历程中,经历了两次资产阶级革命,请分别写出美国独立战争、美国南北战争的领导人?

(2)被中国誉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是谁?

探究二:文献篇

(3)在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颁布的重要文献是什么?这一文献确立了英国怎样的资产阶级统治?

(4)美国独立战争中,哪一文献的发表标志着美国诞生?1862年颁布,体现美国人权进步的又是哪一文献?

探究三:科技篇

(5)第一次工业革命首先从哪个国家开始?改良蒸汽的是谁?

(6)列举一项第二次科技革命中交通方面的成果?

探究四:改革篇

(7)请举出日本历史上改变其社会性质的一次重大改革?

(8)中国共产党在哪次会议上作出实施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我国在农村改革采取的重要举措是什么?

探究五:外交篇

(9)请用两个事例说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新中国外交“为国家发展开拓了新的空间”。

探究六:思索篇

(10)大国的崛起之路,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何启示?

四、综合题(共1题,共 5分)

34、阅读下列材料:

日本是中国的邻邦,近代以来,却对中国连续发动了侵略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请参与下面的探究活动,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相关的问题。

【殖民扩张】

材料一:经此一战……辽东辛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因此割让给战胜国。战争赔款两亿两是一种极难承受的财政负担。

材料二:日本关东军炸毁沈阳北郊柳条湖附近南满铁路的一条路轨,反诬中国军队破坏,并以此为借口,突然袭击中国东北军驻地北大营。

材料三:早有准备的日军,向卢沟桥、宛平城及其附近地区发动进攻。当地驻军第二十九军的二一九团官兵奋起回击。中国全民族抗战由此开始。

(1)材料一中的“经此一战”指的是哪一战争?“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被日本占领与哪一条约有关?该条约的签订给中国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2)材料二中的内容与日军制造的哪一事变有关?该事变的结果是中国哪一地区被日本占领?

(3)材料三中的“向卢沟桥、宛平城及其附近地区发动进攻”是日军在哪一次事变中的侵略行径?这一事变后中国国内出现了怎样的团结抗战局面?

【战败投降】

材料四:在中国抗日军民、苏军和美军的打击下,日本政府于 8 月 10 日接受《波茨坦公告》……15 日,日本天皇向全国广播了《停战诏书》,宣布日本无条件投降。

(4)请各举一例战役说明国民党、共产党对日本侵略者的打击。战争挑起者最终以失败而告终,中国人民取得抗战胜利的最主要原因是什么?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