邯郸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初三历史

一、选择题(共20题,共 100分)

1、家书,烙着时代的印记。中华民国二十八年,身在延安的王维真收到了父亲的家书:“这是个大时代,你要踏上民族解放战争的最前线,我当然要助你完成志愿,绝不能因吾舐犊之爱而淹没了我们的民族意识。但愿你虚心学习,锻炼你的体魄,造就一个强健而有智慧的现代青年,来为新中国而努力奋斗!”家书中的“民族解放战争”是指(     

A.国民大革命

B.抗日战争

C.解放战争

D.北伐战争

2、历史事实和历史结论是历史研究的重要载体。下列属于历史结论的是(       

A.1858年,清政府与英、法、美、俄签订了《天津条约》,允许外国公使进驻北京

B.京师同文馆和京师大学堂分别出现于洋务运动期间和百日维新期间

C.甲午中日战争后,美国于1899年提出门户开放政策

D.章炳麟的《驳康有为论革命书》和邹容的《革命军》推动了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传播

3、西安事变爆发的根本原因是

A.中国共产党号召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B.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

C.全国抗日救亡运动进一步高涨的推动 D.国民党内部分化的加剧

4、2009年4月21日,《扬子晚报》刊载了周克玉上将60年前的一首诗:“千帆竞渡断浪飞,万炮齐放敌垒摧。扬子江头雷霆夜,铁军雄师显神威...”它描写的是哪一战役的场景( )

A.淞沪会战 B.太原会战 C.孟良固战役 D.渡江战役

5、鲁迅先生曾这样咏赞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它是远方地平线上已经看得见桅杆的那一艘轮船,是挣脱母腹的婴儿的第一声啼哭,是林中的响箭,是报春的惊雷。”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A.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

B.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C.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

D.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

6、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的战斗主要发生在(   )

A. 京津地区   B. 山东半岛   C. 长江流域   D .朝鲜半岛

 

7、“……生态本身就是价值。这里面不仅有林木本身的价值,还有绿肺效应,更能带来旅游、林下经济等。‘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实际上是增值的。”材料体现了新发展理念中的(     

A.创新发展

B.协调发展

C.共享发展

D.绿色发展

8、1992年11月,大陆海峡两岸关系协会和台湾海峡交流基金会举行对话,达成了著名的“九二共识”,这是两岸关系发展的一次历史性突破。但台湾当前领导人蔡英文对于“九二共识”始终不予承认,还倚美谋独,导致两岸关系跌至冰点。“九二共识”的核心内涵是(     

A.海峡两岸彻底结束军事对峙

B.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C.海峡两岸加强经济文化交流

D.海峡两岸直接实现“大三通”

9、1949年12月,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正式宣布五月四日为中国青年节。这一节日纪念的史事爆发于

A.1912年

B.1915年

C.1919年

D.1920年

10、历史学家陈旭麓先生指出:“中国人从‘师夷长技以制夷’开始,进而‘中体西用’,进而‘自由、平等、博爱’,进而‘民主和科学’……其中每一步都伴随着古今中西新旧之争。”材料中所提到的每一步的代表人物对应完全正确的是(     

A.魏源、曾国藩、孙中山、陈独秀

B.李鸿章、康有为、孙中山、陈独秀

C.魏源、李鸿章、康有为、陈独秀

D.魏源、曾国藩、康有为、孙中山

11、1980年中央决定在广东、福建两省兴办四个经济特区;1984年开放14个沿海城市;1985年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1988年建立海南岛经济特区;1990年建立上海浦东开发区;1992年,开放内陆部分省会城市、沿江和陆地边境城市;2001年加入WTO;2013年设立上海自由贸易区。以上史实说明我国

A.国际地位逐步提高

B.扩大开放融入世界

C.对外开放地区不断扩大

D.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12、深圳经济特区与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最主要区别是

A、社会制度       B.主权归属

C.各自权限不同   D.社会生活

 

13、下表反映了20世纪50年代中国经济成分的变化。该表说明我国

项目

年份

国营经济

合作社经济

公私合营经济

个体经济

资本主义经济

1952年

19.1%

1.5%

0.7%

71.8%

6.9%

1956年

32.2%

53.4%

7.3%

7.1%

0

A.完成了社会主义工业化

B.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

C.实现了社会主义现代化

D.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

14、孙中山在中国同盟会的机关刊物的发刊词中把同盟会的纲领阐发为三民主义。此“机关刊物”指的是(     

A.《知新报》

B.《国闻报》

C.《民报》

D.《时务报》

15、1927年9月,毛泽东在湘赣边界领导工农革命军,举行了(   )

A. 武昌起义   B. 南昌起义   C. 广州起义   D. 秋收起义

16、“80年代看深圳、90年代看浦东”时至今日,深圳、浦东仍然是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的典型代表,这得益于

A.自力更生

B.科教兴国

C.改革开放

D.土地改革

17、人民解放军千里跃进大别山的战略目标是

A.歼灭一切反动派,解放全中国

B.粉碎国民党军队对延安的进攻

C.夺取中原地区,转入战略进攻

D.歼灭南线国民党军队的主力

18、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局出发,提出了“四个全面”布局,下列关于“四个全面”布局表述不准确的是(     

A.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B.全面深化教育改革

C.全面依法治国

D.全面从严治党

19、一首歌中唱道“让我告诉世界,中国命运自己主宰,让我告未来,中国进行着力赛……”你知道中国人民“命运自己主宰”开始于(  )

A. 1949年9月   B. 1949年10月1日

C. 1950年10月1日   D. 1921年7月

20、标志着铁路时代的开始的是( )

A.凯伊发明飞梭 B.斯蒂芬森发明蒸汽机车

C.瓦特改良蒸汽机 D.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机

二、填空题(共10题,共 50分)

21、势力范围

(1)背景:_______签订以后。

(2)方式:抢夺利权、强租海港、划分________

22、________年,西藏和平解放,祖国大陆获得统一,各族人民实现大团结;________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为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开辟了新途径,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开拓了新空间。

23、______年,中国进一步开放大连、天津、青岛、上海、福州、广州等14个沿海城市。1985年,中国又把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闽南三角地区开辟为______

24、根据下列提示写出相对应的内容

(1)第一个全国规模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2)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重要文件——

(3)是一场传播新思想新文化新知识的伟大思想启蒙运动——

(4)将第一次全国工人运动高潮推向了顶峰——

(5)确立了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建党建军原则——

25、1842年8月,清政府被迫与 ______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1864年夏,天京陷落,标志着轰轰烈烈的 ______农民运动失败。

26、1978年,___________的召开,实现了我党在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上的拨乱反正;2017年,___________的召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被确立为中国共产党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27、______是全民族抗战以来中国军队主动对日作战取得的第一个胜利。

28、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人反对袁世凯的第一次斗争_______,导火线是_______案,这次革命被袁世凯镇压。袁世凯死后,国内陷入了_______的动乱之中。其中势力较大的有:以冯国璋、曹锟为首的_______军阀;控制着北京政府_______军阀;盘踞东北的_______军阀。

29、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的起点是____________我国的大规模社会主义建设开始于____________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的标志是____________

30、_____开辟了井冈山革命道路。

三、简答题(共3题,共 15分)

31、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经历了曲折的历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第一阶段:19世纪六七十年代,西方资本主义已经轰轰烈烈,英、美、法等国纷纷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而中国此时才在洋务企业和外商企业的刺激中,产生民族资本主义。

(2)第二阶段:19世纪末,甲午战争后,外国人纷纷在华投资办厂,刺激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清政府为了扩大税源也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一些人走上“实业救国”的道路,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

(3)第三阶段:民国初期,辛亥革命推动了资本主义发展,中华民国临时政府颁布一系列奖励发展实业的法令,西方列强忙于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迅速发展,出现了“短暂春天”。

(4)第四阶段:抗日战争时期,日本发动侵华战争,不少民族工业被迫迁入内地,在沦陷区或被日本“委托经营”,中国民族资本主义遭到沉重打击。

(5)第五阶段:解放战争时期,随着国民党官僚资本的扩大,中国民族资本主义遭受“三座大山”(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民族工业陷于绝境,纷纷倒闭。

有人将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五个阶段都用一句诗来概括,请你将诗与各阶段相对应(填序号)。诗如下:A、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B、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C、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D、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E、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1)(2)(3)(4)(5)

32、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是什么?

3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中国农村改革的发明权属于农民。我国的对外开放从沿海的经济特区开始,逐步向内地推进,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1)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是在哪次会议上作出的?“中国农村的改革”指的是什么?

(2)“中国农村改革的发明权属于农民。”是指哪里的农民?

(3)最初开放的经济特区中成为经济特区的代表和对外开放“窗口”的城市是哪个?

(4)经过长达15年的艰难曲折谈判,多少年我国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是谁?

四、综合题(共1题,共 5分)

34、中国近代史既是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也是中国追随世界历史潮流,走向近代化的历史。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窃闻东西各国之强,皆以立宪法开国会之故,国会者,君与民共议一国之政法也。立行宪法,大开国会以庶政与国民共之,则中国之治强计日可待也。

——康有为《请定立宪开国会折》

材料三:……追本溯源,……只因为拥护那德谈克拉西( Democracy)和赛因斯(science)两位先生,才犯了这几条滔天大罪……西洋人因为拥护德、赛两先生,闹了多少事,流了多少血,德、赛两先生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引到光明世界。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陈独秀《(新青年)罪案之答辩书》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的四幅图文材料,分别写出相对应的运动名称。  

(2)图三人物领导了一次伟大的运动,这次运动(革命)的指导思想什么?

(3)材料二反映了康有为等人“君主立宪”的政治主张,这代表了哪一阶级的要求?

(4)材料三中的“德、赛两先生”是指什么?回顾这场运动,你觉得我们对待西方文化应持有怎样的正确态度?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