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州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初三历史

一、选择题(共20题,共 100分)

1、位于沈阳市和平广场的东北解放纪念碑,记载了东北三省军民浴血奋战解放全东北的业绩。与东北解放相关的战役是

A.辽沈战役

B.平津战役

C.渡江战役

D.淮海战役

2、著名作家臧克家在《红血洗过的战场》中写道:“在这里,我们击退寇兵!在残破的北关城墙上插上了国旗!……台儿庄,一片灰烬;台儿庄的名字,和时间争长。”指挥“我们击退寇兵”的将领是

A. 杨虎城

B. 杨靖宇

C. 李宗仁

D. 彭德怀

3、口号是历史的浓缩,从口号中我们可以直观地看到一个真实的历史。“打倒一切”“造反有理”“停产闹革命”这类口号出现在(     

A.解放战争时期

B.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

C.“文化大革命”时期        

D.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4、八大以后的十年取得成就中,哪方面尤为突出?(     

A.纺织

B.造纸

C.石油

D.冶铁

5、中国共产党经过28年艰苦奋斗,领导人民实现了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其中发生在国共十年对峙时期的事件是(     

   

A.北伐战争

B.红军长征

C.百团大战

D.重庆谈判

6、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文件是(   )

A. 《中华民国约法》   B. 《中华民国宪法》

C. 《钦定宪法大纲》   D.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7、中国共产党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是:

A. 第一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B. 第一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C. 社会主义改造完成

D. 中共八大

8、下列历史事件及其历史意义的信息搭配,正确的一项是(  )

A.开国大典——社会主义制度建立

B.西藏和平解放——祖国实现统一

C.土地改革——建立土地公有制

D.抗美援朝——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

9、太平军打击洋枪队的史实说明

A.太平军只打外国人 B.太平军要把外国人赶出中国

C.太平天国运动具有反侵略反封建的性质 D.太平天国军事力量强大

10、他是20世纪中国走在时代前列的第一个伟人,他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行者,他毕生致力于资产阶级共和国道路的探索。“他”是(  )

A.康有为

B.孙中山

C.毛泽东

D.曾国藩

11、揭开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序幕的是

A.德国突袭波兰

B.七七事变

C.“不列颠之战”

D.九一八事变

12、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是指

A.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B.中共八大

C.中共十三大

D.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13、《北京学界全体宣言》中说:务望全国工商各界,一律起来设法开国民大会,外争主权,内除国贼。中国存亡,就在此一举了。由此判断五四运动(       

A.是一场反帝反封的爱国运动

B.取得了初步胜利

C.传播了马克思主义思想

D.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

14、甲午中日战争之后,康有为、梁启超等掀起维新变法运动的浪潮,而拉开维新变法运动序幕的事件是:

A.百日维新

B.洋务运动

C.公车上书

D.甲午战争

15、1978年5月10日,中央党校内部刊物《理论动态》上发表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文。此后,在邓小平同志的领导下思想理论界开展了一场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全国性大讨论。这些为此后召开的会议奠定了

A.思想基础

B.经济基础

C.政治基础

D.科学基础

16、1956年2月,《人民日报》接连发表《不要轻易改变原有的生产和经营制度》《慎重地改造城市小商店》《慎重地从经济上逐步改组公私合营企业》等社论。可见,这些社论关注的是(  

A.农业的改造

B.手工业的改造

C.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

D.一五计划

17、电影《建国大业》中有这样一个情节,新中国成立前夕,毛泽东、周恩来联名写信给留居上海的宋庆龄:“……中山先生遗志迄今始告实现。至祈先生命驾北来,参加此人民历史伟大事业的会议,并对于如何建设新中国予以指导。……”此信中的“会议”应该是

A.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B.中共一大

C.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D.中共七大

18、某同学将课本内容整理如下,其中“康有为”适合填写于哪一横线处   ( )

 

为走救国之路,__A___再次上书;不做亡国之君,__B__下诏变法。

反对变法维新,__C___发动政变;以血唤醒民众,__D__慷慨就义。

 

A. A   B. B   C. C   D. D

 

19、上海迪士尼乐园于2016年6月正式开园,它的建成再次吸引人们把目光投向浦东。在新时期对外开放的过程中,上海浦东新区被誉为

A. 对外开放的窗口

B. 农村改革的排头兵

C. 扩大开放的窗口

D. 城市改革的试验田

20、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宣告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以1912年为民国元年,改用公历。采用的国旗样式为(       

A.

B.

C.

D.

二、填空题(共10题,共 50分)

21、____揭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清政府颁布“____”诏书,宣布实行变法。

22、中国共产党诞生地点是______;敌后战场的战略总后方和指挥中枢______

23、爆发:时间:1919年5月4日,中心:___________主力:___________口号:___________(最能体现五四运动性质)“誓死力争,还我青岛”“废除二十一条”“拒绝在和约上签字”等,要求严惩亲日派卖国贼曹汝霖、陆宗舆、章宗祥。

24、   列举在抗日战争中正面战场、敌后战场的典型战役各一例:_________________

25、国民革命失败:1927年4月,蒋介石在上海发动了“________________政变”,并在南京建立“国民政府”;7月,________在武汉召开“分共会议”,大肆屠杀共产党人和工农群众。国民革命失败了。

26、在中英《北京条约》中,增开________为商埠,割________地方一区给英国。

27、每个前进的时代都有英雄。在上甘岭战役中, ______ 用自己的胸膛堵住敌人的机枪射口,为战友开辟了前进的道路。 ______ 为了摸清灾情,改变兰考面貌,以身作则,为抗灾防灾积累了第一手资料,被人民称颂为“党的好干部”。

28、( )左宗棠                 A.台儿庄战役

( )孙中山                 B.创办大生纱厂

( )张謇                    C.收复新疆

( )李大钊                 D.中国同盟会

( )李宗仁                 E.《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29、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是________

30、根据提示,列举出相应的历史事件。

(1)近代农民阶级的反帝爱国运动————

(2)中国近代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3)我国近代前所未有的思想解放运动————

 

三、简答题(共3题,共 15分)

3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从近现代中国百年历史发展轨迹分析,中国共产党成为中国最大的创新者。中国共产党的生命力 所在就是持续的创新力,概括地讲,制度创新、道路创新、理论创新、改革创新,构成了相互关联、相互促进的“中国创新集成”。

依据材料提炼一个观点,并从不同角度各选一例史实对中国共产党的创新加以论述,并谈谈你从中获 得的启示。(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成文,200字左右)

32、从新中国建立到1957年,我国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取得了辉煌的成就。请回答:

(1)从1953年起,社会主义改造迅速展开。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采取的主要方式是_____。1956年初,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方式主要是_______。到1956年底,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实现了把生产资料_____转变为社会主义_____的任务。

(2)列出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我国工业建设的两项成就。

33、探究活动题

柘城县某中学八年级(1)班开展“新中国民主与法制建设”的探究活动,请你参与同学们的讨论。

(1)建国前夕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制定的一部法律文献是什么?这一文献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2)在探究中,同学们发现1954年是新中国民主与法制建设史上关键性的一年。请你结合有关史实进行说明。

(3)我国民主与法制的进程也不是一帆风顺的。新中国成立后,哪一时期民主与法制遭到了空前的破坏与践踏?我国又在哪一次会议后逐步走上了依法治国的道路?

(4)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局出发,在2020年十九届五中全会上将“四个全面”的内涵演变为我国新时代战略布局是什么?

四、综合题(共1题,共 5分)

34、孙中山先生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行者,是中国革命民主派的光辉旗帜。他在革命的道路上愈挫愈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们革命的目的,是为中国谋幸福,因不愿少数满洲人专制,故要民族革命;不愿君主一人专制,故要政治革命;不愿少数富人专制,故要社会革命。这三样有一样做不到,也不是我们的本意。达到了这三样目的之后,我们中国当成为至完美的国家。

材料二 是役也,碧血横飞,浩气四塞,草木为之含悲,风云因而变色,全国久蛰之人心,乃大兴奋,怨愤所积,如怒涛排壑,不可遏抑,不半载而武昌之大革命以成。则斯役之价值,直可惊天地、泣鬼神,与武昌革命之役并寿。

材料三 辛亥革命不仅打响了推翻千年帝制的“第一枪”,迈出了民主共和的“第一步”,而且引发了诸多社会革新和移风易俗的“第一回”。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分析孙中山要建立的“至完美的国家”是什么样的国家。为建立这样的国家,孙中山在1894 年成立的革命团体是什么?

(2)材料二是孙中山对哪一事件的评价?该事件有何意义?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说明辛亥革命迈出“第一步”和引发诸多“第一回”的具体成果。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