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北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初三历史

一、选择题(共20题,共 100分)

1、某条约规定:“今大皇帝准将香港岛给予大英国君主暨嗣后世袭主位者常远据守主掌……”这一规定出自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天津条约》

D.《马关条约》

2、张学良在谈到西安事变时说:“我做了一次这样的事,如果我认为国家需要,我还会再做一次!”这说明西安事变

A.是中日民族矛盾成为主要矛盾的结果 B.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C.是中华民族局部抗战的开始 D.是中华民族全面抗战的开始

3、1851年-1864年这场运动轰轰烈烈,撼动了清朝整个统治根基,并试图颁布《天朝田亩制度》解决占中国千百年绝大多数人口的农民的土地问题。这场运动是(     

A.洋务运动

B.太平天国运动

C.戊戌变法

D.辛亥革命

4、近代中国,海禁大开.外来事物从四面八方滚滚而来,逐渐改变了人们的社会生活.下列事项不可能出现在20世纪20年代初北京居民日常生活中的是(  )

A. 出行可以乘坐火车   B. 用电报和亲友联系

C. 可以看到无声电影   D. 可以用上詹天佑研制的纯碱

5、戚继光抗倭和郑成功收复台湾的共同之处是(  )

A.加强了明朝的对外交往 B.打破了淸朝的闭关锁国

C.抗击了西方列强的侵略 D.维护了祖国的海疆安全

6、小明到某地旅游,特地到黄花岗烈士碑前悼念英雄。这些英雄牺牲在

A.上海 B.南京 C.广州 D.北京

7、毛泽东同志曾经说过,□□□□□□□□“在那个时期(20世纪初)是一个比较好的东西;当然,是不完全的、有缺点的,是资产阶级性的,但它带有革命性、民主性”。□□□□□□□□指的是(     

A.《天朝田亩制度》

B.《资政新篇》

C.《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D.《中华民国约法》

8、下图是某城市的雕塑:一双大手把一根烟枪折为两段。这一雕塑应该在

A. 厦门

B. 虎门

C. 上海

D. 南京

9、中日《马关条约》的签订,在国内直接引发的事件是( )

A. 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B. 公车上书

C. 外国在中国开设工厂   D. 辛亥革命的爆发

 

10、票证是历史的浓缩与见证。下列票证变化背后折射出的历史信息是(     

   

A.从屈辱外交到和平外交

B.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

C.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

D.从政企不分到实行公司制

11、1967年,《人民日报》刊发“喜报”:“……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中央文革小组,向从事核武器研制和试验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全体指战员、工人、工程技术人员、科学工作者和一切有关人员,致以最热烈的祝贺……”。该“喜报”是祝贺我国:

A.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B.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C.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

D.“嫦娥三号”登月成功

12、它是近代中国人创办的第一个文化出版机构。1897年创办于上海,1954年迁北京,与北京大学同时被誉为“中国近代文化的双子星”。这一机构是(     

A.商务印书馆

B.南洋公学

C.中华书局

D.新华书店

13、“它是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文件。 它宣布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它还规定了人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它”是

A.《天朝田亩制度》 B.《尼布楚条约》

C.《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4、下图为上海轮船招商局,1872年北洋大臣李鸿章操办,18731月在上海成立,规定官督商办,招商集股。它是在下列哪一口号下进行的?(   )

A. 自强   B. 求富   C. 科学   D. 民主

 

15、洋务派的代表人物,提出“外须和戎,内须变法”的主张的是

A.曾国藩

B.左宗棠

C.李鸿章

D.张之洞

16、有人说中山装衣袖上的三颗扣子代表了孙中山的“三民主义”主张,下列不属于“三民主义”的是( )

A.民族主义 B.民主主义 C.民权主义 D.民生主义

17、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美洲的发现、绕过非洲的航行,给新兴的资产阶级开辟了新天地——因而使正在崩溃的封建社会内部的革命因素迅速发展。”这里的“革命因素”是指(     

A.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

B.欧洲贸易中心的转移

C.工人运动的兴起

D.资本主义的发展和资产阶级的壮大

18、“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是毛泽东对武汉长江大桥的赞美,这座“万里长江第一桥”建造于

A.土地改革时期

B.“一五”计划时期

C.大跃进时期

D.文化大革命时期

19、通过“它”,英国最早向清政府获取了在通商口岸租地建房的权利。“它”是

A.《南京条约》

B.《黄埔条约》

C.《虎门条约》

D.《望厦条约》

20、面对国民党反动派要将革命者斩尽杀绝的屠杀政策,中国共产党高举革命的大旗,进行武装抵抗。 1927年中国共产党所进行的武装抵抗包括(  )

①南昌起义

②秋收起义

③井冈山会师

④义和团运动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③   D. ①④

二、填空题(共10题,共 50分)

21、1958年,中共八大二次会议提出“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接着,全国掀起了“大跃进”的高潮和(     )运动。1966年夏,(     )全面发动起来,许多地方出现造反派组织打、砸、抢事件,学校停课、工厂停工“闹革命”。

22、陈毅是新中国的开国元勋之一,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作出重大贡献。19284月,陈毅与_______率领军队到达井冈山,与毛泽东领导的军队会师,成立了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194811月,陈毅参与了_______战役的统一指挥,该战役的胜利为解放长江以南各省奠定了基础。

23、____________中清军直总督士成壮烈殉国。____________使日本企图迅速灭亡中国的既定战略彻底破产。

24、辛亥革命的果实被___________窃取,他建立起________的统治。

 

25、背景: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日军先后发动两次______会战,均失败。

 

26、终结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历史事件______

27、19世纪60年代创办福州船政局,并于70年代成功收复新疆的清朝官员是______。1894年9月,平壤战役中,率领中国守军奋起反击,中炮牺牲的清军将领是______

28、促进两岸交往日趋密切大事记

1990年

 

1991年

 

1992年

 

1993年

 

29、   的创造性构想是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

 

30、1898年9月21日,慈禧太后等发动政变,废除变法诏令。(     )、刘光第、林旭、杨锐、杨深秀、康广仁六人被捕遇害,史称“戊戌六君子”。这次变法历时103天,因此又被称为“(     )”。

三、简答题(共3题,共 15分)

31、在学习完《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这一单元的内容后,小明同学总结了这样的一条线索:工业起步——制度确立——良好开端——出现失误   

请你结合这条线索回答下列问题:

(1)“工业起步”指的是什么时期?请各举一例在工业和交通运输业上的成就。

(2)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标志是什么?

(3)“出现失误”指哪二次重大的失误?

(4)谈一谈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中给你的启示与教训。

32、国家统一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历史必然。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为促进祖国统邓小平提出了哪一伟大构想?请写出这一构想已在哪两个地区成功实践?

(2)1987年,台湾当局被迫调整哪一政策,打破了海峡两岸同胞近40年的隔绝状态?

(3)“九二共识”的达成有什么意义?

(4)2005年访问祖国大陆的中国国民党主席是谁?

(5)作为当代中学生,你将以怎样的实际行动维护祖国统一?

33、列举解放战争中战略大决战的三大战役。

四、综合题(共1题,共 5分)

34、回首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它经历了漫长艰辛的奋斗过程,却始终不忘初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材料一

来自各地的代表陆续汇聚上海召开会议,后来又转移到浙江嘉兴,在南湖的一艘游船上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第一个钢领和决议,选举产生了党的中央领导机构。从此,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有了可以信赖的组织者,中国革命有了坚强的领导力量。

——摘编自徐云根《写在中国共产党成立96周年之际》

材料二 中共中央同共产国际之间的秘密电台在长征战斗中毁坏,原有的联系中断。它的直接结果是中国共产党可以而且只能完全独立自主地根据面对的实际情况决定自己的行动和主张,它所产生的影响是深远的.这次会议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摘编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材料三 要胜利推进改革开放这场新的伟大革命,……习近平同志深刻指出,改革开放是亿万人民自己的事业,必须坚持尊重人民首创精神,坚持在党的领导下推进,改革开放在认识和实践上的每一次突破和发展,改革开放中每一个新生事物的产生和发展,改革开放每一个方面经验的创造和积累,无不来自亿万人民的实践和智慧。

——摘编自王东京《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基本经验》

材料四 这一指导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在中共十九大上,这一指导思想被确立为中国共产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摘编自《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部编版)

请回答:

(1)写出材料一中图1、图2相关会议召开的年月。据材料一,指出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意义。

(2)材料二中的“会议”是指哪次会议?据材料二,说明此次会议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的理由。

(3)据材料三,指出要胜利推进改革开放这场新的伟大革命,必须坚持什么?

(4)据材料四,分析“这一指导思想”与马克思主义的内在联系。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