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安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初三历史

一、选择题(共20题,共 100分)

1、在经历了190次失败之后,发现191号青乙醚中性提取物样品对疟疾虫的抑制率达到100%,开创了治疗疟疾的新方法。她就是2015年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中国药学家(       

A.屠呦呦

B.华罗庚

C.钱三强

D.陈景润

2、一位老人生于1850年,卒于1912年,他一生可能经历哪些事情

①鸦片战争

②第二次鸦片战争

③甲午中日战争

④八国联军侵华

⑤虎门禁烟

⑥袁世凯称帝

⑦义和团运动

A. ①②④⑦

B. ②③④⑤⑥

C. ②③④⑦

D. ③④⑤⑥⑦

3、近人《世载堂杂忆》记载:“一日,殿上议事,北王问东王曰:‘闻兄弟有不臣之心,自称万岁。’东王闻言,积威凌北王,北王即抽刀屠东王之腹。”此事造成了

A. 太平军内部自相残杀

B. 干王洪仁玕被黜去位

C. 天王洪秀全不理朝政

D. 中外反动派联合镇压

4、1979年6月,邓小平在听取了安徽省委书记万里汇报包产到户的问题后说:“不要争论,你就这么干下去就行了,就实事求是干下去”,7月中旬,邓小平又亲自到安徽视察,考察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情况,用行动表明了自己对于“包产到户”的态度。可见,农村改革在全国推开的原因是(     

A.小岗村农民的努力

B.广大农民的愿望

C.决策层的支持

D.友好国家的援助

5、初二某班同学准备策划主题为《中国人民的儿子——邓小平》的图片展。同学们搜集到一幅1982年邓小平在人民大会堂会见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的图片(下图),该图片可归入下列哪一栏目

A.少年出洋觅真理

B.中原淮海建奇功

C.拨乱反正求改革

D.“一国两制”定回归

6、1895年初,日本陆海军进攻山东威海卫,北洋舰队陷入绝境,在援兵无望的情况下,自杀殉国的将领是

A.左宝贵 B.陈化成 C.丁汝昌 D.关天培

7、知名报人徐铸成回忆:“共产党和民主党派人士平等相待,赤诚相见,各路英豪济济一堂,各抒己见,共商建国大计。与刚刚结束的那个旧时代相比,我真切地感到了民主的滋味。”材料反映的是(       

A.第一届政协会议的召开

B.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确立

C.第一届全国人大的召开

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完善

8、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实现了从“赶上时代”到“引领时代”的伟大跨越。某同学绘制了“对外开放进程”年代尺,在图中空白处应填写的正确内容是(  )

A.开发开放上海浦东

B.安徽凤阳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C.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

D.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

9、读《中国与印度、美国的钢产量和发电量的比较》表,该表反映出(       

项目

中国(1952年产量)

印度(1950年产量)

美国(1950年产量)

钢产量(人均)

2.37千克

4千克

538.3千克

发电量(人均)

2.76千瓦时

10.9千瓦时

2949千瓦时

A.实施土地改革的必要性

B.制定“一五计划”的必要性

C.进行三大改造的必要性

D.实行改革开放的必要性

10、对中国人而言,19世圮是一个危机的世纪,一个艰难的世纪,一个抗争的世纪。在这个世纪中,改变了中国历史发展进程的转折事件是(  )

A.鸦片战争 B.甲午中日战争 C.辛亥革命 D.五四运动

11、火箭军的前身是

A. 陆军

B. 空军

C. 二炮

D. 海军

12、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是抗日战争胜利的重要原因。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的标志是

A.西安事变

B.七七事变

C.八一三事变

D.国共合作宣言发表

13、从19世纪70年代开始,洋务派开始筹划海防,创建的三只新式海军是(   )

①北洋②南洋③东海④福建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14、维新派与洋务派主张的根本区别是(     

A.是否学习西方思想上存在根本分歧

B.是否创办新式学堂上存在根本分歧

C.是否兴办工矿企业上存在根本分歧

D.是否学习西方政治制度上存在根本分歧

15、“1900年春,义和团运动发展到京津地区。斗争对象直指帝国主义侵略势力。为镇压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八国联军进犯北京。”下列分析不能从上面直接获取的是(     

A.义和团运动的发展趋势

B.义和团运动的斗争对象

C.义和团运动的性质

D.义和团运动的发源地

16、邓世昌对部下说:“我们从军卫国,生死早已置之度外。我们虽然牺牲了,但可以壮国家的声威。”该历史场景出现在( )

A.丰岛战役 B.黄海海战 C.辽东半岛战役 D.威海卫战役

17、观察如图,其所反映出的作战方式主要出现在

A.共产党领导的正面战场

B.国民党领导的正面战场

C.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

D.国民党领导的敌后战场

18、长江是中国第一大河,在历史上是阻隔南北交通的“天堑”。195710月“一桥飞驾南北,天堑变通途”。“一桥” 是指(  )

A. 钱塘江大桥   B. 武汉长江大桥   C. 南京长江大桥   D. 江阴长江大桥

 

19、下图中空格所代表的历史阶段是(       

A.新中国成立

B.抗美援朝取得伟大的胜利

C.我国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

D.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

20、1947年,中国共产党制定了土地改革的路线,颁布了《中国土地法大纲》,在解放区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土地改革运动,这一运动

A.使全国广大农民获得了梦寐以求的土地

B.彻底废除了千百年来的封建土地私有制

C.巩固了抗日战争以来的民族统一战线

D.为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提供了重要的人力、物力保障

二、填空题(共10题,共 50分)

21、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重视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取得一系列成就。

(1)1949年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会议通过《________》,在当时起到临时宪法的作用。   

(2)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制定了《________》,这是我国的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22、194911月,中原野战军与华东野战军以_________为中心发起了淮海战役,解放了长江中下游以北的广大地区。同时,东北解放军挥师入关,和华北解放军共同发起_________战役,基本解放了华北全境。

23、洪秀全与金田起义

历史背景:______的失败,进一步加深了清政府的统治危机。

24、新文化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又一次思想解放潮流,为“五四运动”奠定了思想基础,“五四运动”又为______的成立作了准备;中共二大(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制定了中国共产党的最低纲领是打倒军阀,推翻帝国主义的压迫,将中国统一为真正的______

25、第三次长沙会战:________年12月,日军对________发动第三次进攻。中国军队调集重兵防御,拼死抵抗,获得会战胜利。这次会战的胜利,在国内外产生了积极影响。

26、从历史分期上看,鸦片战争是______的开端;从历史发展阶段看,______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27、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出现了一大批优秀的科学家和文艺工作者。

(1)杂交水稻之父是   

(2)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是   

(3)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是   

28、1954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我国的第一部____类型的宪法;我国最高国家权力机关是____

29、根据提示写出相应的历史人物。

(1)提出向西方学习,著有《资政新篇》的是________

(2)戊戌六君子”中甘愿流血,矢志为变法献身的是________

(3)洋务派在地方的代表有李鸿章、张之洞、左宗棠和________

30、在反抗帝国主义国家侵略的过程中,中国曾爆发________________两次规模宏大的农民大起义,虽然最后在中外反革命势力的绞杀下失败了,但沉重的打击了侵略者的嚣张气焰。

三、简答题(共3题,共 15分)

31、   中共十八大以来,我国全面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外交布局,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回顾中国外交的发展历程,结合所学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新中国建立后,我国政府奉行的外交政策是什么?我国坚持的外交原则是什么?

(2)在万隆会议上提出“求同存异”方针的中国代表。

(3)中美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的标志。

(4)21世纪初,我国开展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外交的事例。

(5)从新中国成立到现在,中国外交地位的变化带给你怎样的启示?

32、简答题

(1)结合《南京条约》的相关内容,对比1840年前的中国,你认为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发生了哪些变化?

(2)请你说出戊戌变法的主要内容。

33、太平天国颁布的哪一文件反映了农民要求得到土地的强烈愿望?指出抗日战争时中,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根据地实行的土地政策。简述中国共产党在解放区进行土地改革的意义。

四、综合题(共1题,共 5分)

34、这是一页沉重的历史,记载着一个悲壮的故事,铁甲与热血铸造着民族铮骨,大地和长夜激荡着忠魂浩气,1840—历史将永远不会忘记!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鸦片流毒,为害甚巨)

材料一  请君莫畏大炮子,百炮才闻几个死?请君莫畏火箭烧,彻夜才烧二三里。我所畏者鸦片烟,杀人不记亿万千。君知炮打肢体裂,不知吃烟肠胃皆熬煎,君知火箭破产业,不知买烟费尽囊中钱。

——《炮子谣》

(虎门禁烟,扬眉吐气)

材料二 

(战火燃起,国门洞开)

材料三  据《广州百年大事》记载:“1842年8月间,中英《南京条约》签订。香港岛割让给英国;赔款2100万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口岸;英商货物税须经双方协商。1843年10月,中英《虎门条约》签订,外国人获特权。领土主权遭破坏,中国近代史开端。”

(铭记历史,提升认识)

材料四  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英国兵轮鼓浪而来,由沿海入长江,撞倒了堡垒一壁。

——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给中国带来的危害。面对鸦片走私,中国有何反应?

(2)材料二反映的是哪一重大事件?这一事件的领导者是谁?我们应该如何评价这位“领导者”?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南京条约》给中国带来的影响。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为什么说“这场战争(鸦片战争)是一块界碑”?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