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不符合下表内容主题的是
| 转 折 的 表 现 |
思想路线 | 彻底否定“两个凡是”的方针;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
工作重心 | 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把党和国家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 |
领导核心 | 形成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 |
A. 伟大的历史转折 B. 吹响了拨乱反正的号角
C. 开启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 D. 形成了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2、下表描述的是
某政党成立的历史条件
思想基础 | 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 |
阶级基础 | 工人阶级队伍的壮大 |
组织基础 | 各地早期组织的建立 |
A.同盟会的成立
B.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C.兴中会的成立
D.中国国民党的成立
3、下列哪一次斗争显示了农民阶级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 )
A. 林则徐虎门销烟 B. 太平军抗击洋枪队 C. 郑成功收复台湾 D. 清军抗击英法联军
4、一个历史事实可以由若干事件构成,事件又可以由若干小事件构成,由此可以排列出一系列的事件的等级或层次。下列选项符合这一逻辑关系的是( )
A.西方列强的侵略——鸦片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B.近代中国人民的抗争——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
C.近代化的探索——戊戌变法——辛亥革命
D.伟大的抗日战争——敌后战场的抗战——百团大战
5、深圳等经济特区发展之初,有学者认为,经济特区会沦为过去的“租界”,利用外资创办中外合资企业是西方国家资本输出、经济侵略的表现。这反映出当时( )
A.人们对创办特区的认识存在分歧
B.一些学者未认清经济全球化潮流
C.社会主义公有制存在受冲击风险
D.部分学者依然受到“左”的束缚
6、始创于清康熙八年、久负盛名的中医药企业同仁堂,在历经近300年的风雨历程后,掌门人乐氏响应中共号召接受社会主义改造。改造采用的主要形式是( )
A.承包责任制
B.私有化
C.公私合营
D.中外合资
7、美国学者杰明·艾尔曼说:“鸦片战争对中国国内影响不是太大,只限于广东一带,当时的问题是太平天国,大概几百万中国人死去,中国的经济中心江南一带都乱了……把清朝的元气消耗得很厉害,导致国力衰减。”作者认为( )
A. 鸦片战争使中国成为了半殖民地 B. 太平天国运动推翻了清王朝
C. 太平天国运动严重破坏经济发展 D. 鸦片战争有利于中国近代化
8、邓小平曾指出:“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须加强法制。必须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是( )
A.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B.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C.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D.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4年)
9、文学艺术作品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是我们了解历史的重要媒介之一,它反映了一个时代的风貌。下列属于解放战争时期作品的是
A.《愚公移山》 B.《黄河大合唱》
C.《义勇军进行曲》 D.《小二黑结婚》
10、戊戌变法突出的历史功绩在于 ( )
A. 废除了科举制度 B. 建立了君主立宪制
C. 建立了北洋海军 D. 促进了思想启蒙
11、下列选项中,与下图反映的事件无关的是( )
A.火烧圆明园
B.承认鸦片贸易合法化
C.割让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
D.赔款2100万银元给英国
12、在中国古文中没有第三人称的女性代词。提倡白话文以后,刘半农勇于破旧立新,以一句话为例,创造了“她”字——她说:“他来了,诚然很好;不过我们总要等她。”“她”字的创造反映了
A.洋务运动创办新式学堂
B.戊戌变法改革科举制度
C.辛亥革命传播民主共和
D.新文化运动倡导文学革命
13、下列时间轴反映了新中国成立后的一段历史,其中④处出现的标语( )
A.“当家作主”
B.“以阶级斗争为纲”
C.“以钢为纲”
D.“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
14、民国初年,全国报纸总数高达500余家,不少报纸以“民主”、“民权”等命名。“读报者虽限于少数人,但报纸发表之意见,有公众的或私人议论,几乎下等之苦力,亦受其宣传”。由此可见,辛亥革命给民众带来的影响是()
A. 推翻了清朝的统治
B. 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C. 建立了中华民国
D. 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15、人物信息:“甲午状元”“实业救国”“江苏南通海门”。据此判断该历史人物是
A.刘鸿生 B.张謇 C.周学熙 D.荣宗敬
16、“1920年夏至1921年春,随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和中国工人运动的蓬勃兴起,作为两者结合产物的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在上海、北京、武汉、长沙、济南,广州以及赴日、旅欧留学生中相继成立。”由此可知,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条件有( )
①共产国际对中国的帮助 ②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
③中国工人运动的蓬勃兴起 ④各地共产党早期组织的成立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17、中国近代以来反抗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是( )
A.鸦片战争
B.甲午中日战争
C.抗日战争
D.解放战争
18、杨同学在学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一课后,绘制了如下示意图,留有①②对应的内容用来考考其他同学。下列正确的是( )
A.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B.“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
C.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D.邓小平理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19、新文化运动中,提出“打倒孔家店”的口号,这里的孔家店是指( )
A.专制
B.旧文学
C.愚昧
D.封建儒家思想
20、在历史课上,老师要求学生列举新文化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下列是一位同学列举的结果,其中不恰当的一项是
A. 鲁迅 B. 康有为 C. 李大钊 D. 胡适
21、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涌现出一批英雄模范人物,其中县委书记的好榜样是 ______ ,被称为“铁人”的是 ______ 。
22、图片是了解历史的重要途径之一,以下图片折射出中国近代化的历程。请根据图片和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人物领导了一场什么运动?他主张学习日本在中国建立何种政治制度?
(2)图2人物人物建立的第一个全国规模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是什么?该政党的政治纲领又是什么?
(3)图3杂志创办标志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新文化运动的两面旗帜是什么?
23、我国对少数民族地区实行的基本国策和基本的政治制度是 。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奉行 的和平外交政策。
24、1895年,______轰动京、沪,拉开了戊戌变法运动的序幕;1911年4月,黄兴领导革命党人发动起义,历史上称为“______”,起义虽然失败,但极大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斗志。
25、签订:________年8月,清政府被迫与英国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中英《南京条约》。
26、1935年10月,中央红军与陕北红军在陕西( )会师。( )年10月,红二、红四方面军与红一方面军在甘肃会宁会师。红军三大主力会师,宣告长征胜利结束。
27、主要内容:开放广州、福州、________、宁波、________五处为通商口岸;割________给英国;赔款2100万银元;英商进出口货物应纳________,必须经过双方协议。
28、1956年,中国共产党在北京召开第______次全国代表大会,大会分析了当时国内的主要矛盾,指出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为克服1959-1961年的困难局面,中共中央提出了“调整、______、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于1961年初开始实施。
29、下图是近代两次侵华战争后开放的通商口岸示意图。其变化反映了列强侵略势力由东南沿海深入到______,大大加深了中国______程度。
30、鸦片战争后,签订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是:
31、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国共两党的关系贯穿其中,两党几度和谈,共谋民族大业。之后关系破裂,走向战争。
(1)20世纪30-40年代,周恩来参加了哪两次重要的国共谈判?
(2)抗日战争中,国共两党共赴国难,都对中华民族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请举出1938-1940年国共抗日的著名战役各一例。
(3)国共两党全面内战爆发的标志是什么?
(4)解放战争时期,人民解放军组织了哪四次重大战役,导致了国民党政权的覆灭?
(5)军事优势和美国的援助没有使国民党赢得内战,而人民解放军却能在三年里就打败了国民党,请你谈谈出现这种情形的原因?
32、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中国共产党用了28年的时间领导中国人民取得革命的胜利,建立了新中国。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目标明确】
(1)中共一大明确党的奋斗目标是什么?
【并肩战斗】
(2)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时期讨伐北洋军阀的是什么战争?
【吸取教训】
(3)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先后领导了一系列的武装暴动,开辟了井冈山道路。这一系列武装暴动开始于哪次起义?
【走向成熟】
(4)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中共中央率领红军被迫战略转移,途中召开的哪次会议挽救了中国革命?
【指导思想】
(5)中共七大确立了什么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
【推翻黑暗】
(6)中国共产党结束国民党在大陆统治的标志是什么?
【感悟历史】
(7)回顾这段艰苦的岁月,你有什么感想?
3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近代以来,中国屡遭侵略,你认为最根本原因是什么?
(2)近代以来,中国人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探索,你认为中国人最需要学习西方的哪一方面?为了学习这一方面,什么运动兴起?
(3)你认为中华民族能实现伟大复兴吗?请说说理由。
34、一部中国近代史,就是西方列强的侵略史和中华民族的屈辱史。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在年代尺上写出A、C、D三次列强侵华战争的名称,B战争爆发前后,趁火打劫,割占中国领土最多的是哪一国家?
材料二:
(2)读材料二图表,这一时期几种主要进口货物税率(关税)呈什么趋势?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这一趋势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材料三: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一步。……英国兵轮鼓浪而来,沿江海入长江。
——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
(3)材料三中的“这场战争”是指什么战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为什么说这场战争对中国人来说是“一块界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