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南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初三历史

一、选择题(共20题,共 100分)

1、下图为近代某次列强侵华战争示意图。下列人物与该次战争有关的是(  

A.洪秀全 B.曾国藩 C.邓世昌 D.康有为

2、1992年对于推动中国改革开放能够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再出发,具有承先启后、继往开来的作用。1992年被称为中国30年改革进程标志性的分水岭的主要依据是:

A.制定了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

B.作出国有企业改革的决定

C.确立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

D.形成了立体全面的开放格局

3、“劳动人民第一次成为国家的主人”“中华民族一洗百多年来蒙受的屈辱”“中国历史从此开辟了一个新纪元”。这些材料描述的重大事件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B.抗美援朝战争胜利

C.土地改革的完成

D.第一届政协召开

4、近代史上侵占中国领土最多的国家

A. 英国

B. 法国

C. 俄国

D. 日本

5、19世纪末,英国许多工人家庭在这种墙上滴水的地下室住上一段时期后就与世长辞了,而资产阶级却可以住在富丽堂皇的居室里锦衣玉食。这说明了(       

A.英国社会阶级结构发生变化

B.工业革命带来严重环境问题

C.工业革命加剧了社会贫富分化

D.英国资产级掌握了国家政权

6、“我国初步形成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为现代化建设打下了坚实的物质基础。”这段话是对我国哪一时期经济建设成就的评价?(  )

A.新中国成立后恢复经济的时期

B.“一五”计划时期

C.1956——1966年的社会主义建设时期

D.文化大革命时期

7、某兴趣小组编排1900年的历史课本剧,下列可以在课本剧看到的是

①八国联军在北京烧杀抢掠  ②签订《辛丑条约》

③中弹倒下的义和团战士  ④清军拆除大沽口炮台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8、当代学者提出了“五四运动是第一次历史巨变的补课,又是第二次历史巨变的起点”的观点,这是对五四运动历史地位的一个新提法,但究其实质,其主要认为五四运动是中国(  )

A. 旧民主主义革命完成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的标志

B. 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的开端

C. 资产阶级共和国向人民民主专政过渡的开始

D. 政治制度与思想文化由古代向近代转变的起点

9、右面漫画反映了我国近代一部分人的天真想法。下列人物中具有这种想法的是

①奕诉

②张之洞

③李鸿章

④左宗棠

⑤曾国藩

⑥洪秀全

A. ①②③④⑤

B. ②⑧④⑤⑥

C. ①②③④⑥

D. ①②③④⑤⑥

10、光绪帝颁布的变法诏令不包括(     

A.改革财政,编制国家预算

B.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

C.开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

D.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11、有学者研究认为,甲午战前列强的主要侵华方式是贸易+特权,甲午战后则变为投资+特权,造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五口通商 B.开设工厂 C.割地赔款 D.协定关税

12、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  )

A.保护鸦片贸易

B.掠夺原料和打开中国商品市场

C.割占中国领土

D.争取外交礼仪平等

13、1896年春,谭嗣同在《有感》一诗中写道:“世间无物抵春愁,合向苍冥一哭休。四万万人齐下泪,天涯何处是神州。”他发出这一感慨是因为(       

A.甲午战败

B.变法梦碎

C.革命夭折

D.仕途不顺

14、20世纪初期,女性在报纸上的形象开始与雪花膏、麦精牛乳粉、鱼肝油、白玉霜等联系在一起。1928年开始,女性驾车骑马、跳舞、游泳、打网球等画面在报纸上此起彼伏。这表明女性(     

A.经济上开始取得独立

B.社会生活逐步向现代转变

C.开始崇尚武力和健美

D.审美的水平得到较大提高

15、小李同学在学习笔记上对某一历史事件做了如下记录。其中,横线部分的地点分别为

(1)时间:1919年

(2)地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结果:北洋政府释放被捕学生;罢免曹汝霖等人职务;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4)意义:体现了“爱图、进步、民主、科学”的精神。

A.北京、上海

B.南昌、广州

C.上海、广州

D.北京、天津

16、一位意大利人在1814年写道:“我这样说是痛苦的,因为没有人比我更意识到我们应该向拿破仑表示感激,没有人比我更懂得湿润意大利土壤并使它恢复生气的每一滴慷慨的法国人鲜血的价值。”这段话反映出拿破仑的对外战争

A.客观上具有进步性

B.是法国大革命的开端

C.推动了意大利的封建化

D.破坏了意大利文艺复兴的成果

17、“采取表面‘调停’、实际支持态度、在战争中,不花费一文钱,不出动一兵一卒,而能比任何一个参战国得到更好的好处。这个国家是(   )

A.英国

B.法国

C.日本

D.俄国

18、1978年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和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的相同点是(     

A.都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B.指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C.都深化了改革开放

D.都否定了“两个凡是”的方针

19、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上暂定的国歌是

A.《义勇军进行曲》

B.《社会主义好》

C.《黄河大合唱》

D.《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20、1945年8月14日,蒋介石发电报邀请毛泽东赴重庆谈判,电义略显夸张地使用了“万急”字样,并表示“临电不胜迫切悬盼之至”的急迫心情,这表明当时的蒋介石(       

A.希望获得政治舆论的主动权

B.真心期盼能早日会见毛泽东

C.完全履行了避免内战的承诺

D.急于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二、填空题(共10题,共 50分)

21、指导我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中共“十五大”上被确定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________

22、指出下列史实的错误,并加以改正。

(1)1945年8月到10月间,全中国人民共同的关注点是西安事变。

错误________;改正:________

(2)百团大战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错误________;改正:________

(3)遵义会议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进党章。

错误________;改正:________

(4)武汉会战打破了日军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

错误________;改正:________

23、1905年8月,在日本东京成立了______,这是第一个全国规模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1912年3月,______在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辛亥革命果实被窃取。

24、长征途中召开的_______,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1978年召开的_______,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25、中国近代化的开端是___________;中国局部抗战开始的事件是_____________

26、我国政府于________年7月1日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我国政府于________年12月20日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

 

27、近代中国被迫开放了许多通商口岸。其中开放上海为通商口岸的不平等条约是___________;日本在1895年通过不平等条约迫使中国开放沙市、重庆___________、杭州四地为商埠。

28、根据下列内容提示请写出相对应的事件。  

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标志——  

党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中的严重失误——

文化大革命结束的标志——

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标志——     

请写出与下列荣誉称号相对应的历史人物。  

大庆石油工人“铁人”  ——  

提出“一国两制”伟大构想——

抗美援朝的总司令——  

党的好干部——

 

29、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为适应形势的变化,清政府于1861年设立_____,负责办理对外交涉 以及通商、海关等事务。该机构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改为_____

30、率领致远舰与日寇血战殉国的管带是:

 

三、简答题(共3题,共 15分)

31、2016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90多年来,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战胜各种艰难险阻,谱写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实现复兴的奋斗凯歌。联系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1)新中国成立前的中国共产党历史,是一部浴血奋战的分革命史。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标志是什么?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有什么伟大的历史意义?

(2)中国共产党创建军队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时什么事情?

(3)诗句“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中“远征”是指哪一历史事件?在“远征”途中,发生的哪件事情成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4)你认为今天应该发扬的长征精神有哪些?

32、“千呼万唤始出来”“小荷才露尖尖角”“忽如一夜春风来”“无可奈何花落去”四句诗形象概括了中国民族工业不同时期的发展状况。请回答:

(1)前两句诗分别发生在什么历史时间?联系具体历史史实,谈谈你对前两句诗的理解。

(2)“忽如一夜春风来”民族工业发展的“黄金时代”指什么时期?

(3)中国民族工业在1937年后出现了大幅度下降,造成这这个时期下滑的共同原因是什么?

(4)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我国近代民族经济发展的前提是什么?

33、1902年,在北京郊区的一个农家院落内,一位祖籍香港岛、1880年移居台湾、1897又移居北京东交民巷,一年前被驱逐到此的历尽苦难的75岁老人,在给儿孙讲述自己60年来的经历。老人说自己这60年来的颠沛流离,请你想一想:

(1)老人一生流离失所,受尽苦难可与哪四次战争有关?

(2)第一次战争签订的《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3)近代中国人民饱受屈辱,对此你最主要的启示是什么?

四、综合题(共1题,共 5分)

3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写出材料一反映的历史事件及该事件在中国革命中的地位。

材料二 

(2)依据材料二,说说与中共一大相比,中共二大的奋斗目标有什么变化?中国共产党奋斗目标的变化说明了什么?

材料三 

虽有很好工农群众,若没有相当力量的正式武装,便决然不能造成割据局面……

——毛泽东《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

材料四 

抗日战争大事年表(部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怎样才能创造工农武装割据的局面?

(4)从材料四中选择合适的史实证明以下观点。(每项填写一个相应序号即可,不可多选)

中国共产党最早高举全民族抗战旗帜,以局部抗战揭开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A

以国共合作为主体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B

在正面战场,中国军队组织多次战役,抵抗日军侵略。C

中国共产党领导抗日军民在敌后战场与日本侵略者浴血奋战,为抗战胜利作出巨大贡献。D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