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我国进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标志是( )
A.中共“十八大”
B.中共“十四大”的召开
C.中共“十三大”的召开
D.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2、辛亥革命后,在公共场合你应该如何称呼一位男士才能体现出你对他的尊重( )。
A. 老爷 B. 大人 C. 先生 D. 公子
3、某同学在编写《红军长征》剧本时,设计了以下几个历史场景,其中与史实相符的是
A.甘肃会宁会师是长征胜利结束的标志
B.强渡大渡河打乱了敌人的追剿计划
C.第四次反“围剿”失利使红军被迫战略转移
D.四渡赤水使红军跳出了敌人包围圈
4、“冲击——反应”模式是国内外史学界解释中国近代历史的模式之一。从19世纪中期开始,西方的冲击促使中国社会发生变化。下列史实对应关系最符合“冲击——反应“模式的是( )
A.鸦片战争——辛亥革命
B.中日甲午战争——戊戌变法
C.八国联军侵华—五四运动
D.第二次鸦片战争——义和团运动
5、北平学生悲愤地喊出:“华北之大已安放不下一张平静的书桌了!”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北平学生举行声势浩大的抗日游行,促进了全国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的到来。这里描述的是( )
A.九一八事变
B.“华北自治运动”
C.一二•九运动
D.五四运动
6、建国后在新解放区实行土地改革的基本目的是
①废除封建地主阶级剥削的土地制度
②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
③解放农村生产力
④为工业化开辟道路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7、现在,我国已同100多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我们的朋友遍天下”。在中国政府制定的外交原则、政策和战略中,奠定新中国外交事业基础的是
A. 独立自主原则
B. 和平共处原则
C. 团结反帝方针
D. 求同存异方针
8、1956 年,中国共产党召开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指出当前的主要矛盾: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所以大会提出党和人民当前的主要任务是
A.提高当前中国的国际地位
B.尽快把我国从新民主主义社会转变为社会主义社会
C.全面实行对外开放
D.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
9、农民可以高兴的说:“以后再也不会受地主的剥削了,因为这个阶级已经被消灭了”,地主阶级在中国被消灭是在
A. 新中国成立后
B. 辛亥革命后
C. 1948年土地改革完成后
D. 1952年土地改革完成后
10、鸦片战争改变了中国历史的发展进程,它是中国( )
A.古代史的开端
B.近代史的开端
C.新民主主义的开端
D.现代史的开端
11、下表统计了根据地力量发展,从表中可知( )
年份 | 共产党员(万人) | 军队(万人) | 根据地(块) | 人口(百万人) |
1937年 | 4 | 4 | 1 | 1.5 |
1940年 | 80 | 50 | 17 | 100 |
A.抗日战争取得胜利
B.正面战场地位削弱
C.日军退守铁路沿线
D.敌后战场力量壮大
12、《辛丑条约》第十款规定:各省官员必须保证外国人的安全,否则立予革职,永不录用。说明清政府( )
A.丧失了对领土主权的掌控
B.削弱了中国军队的战斗力
C.已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D.加大了对民众财富的掠夺
13、杨天石指出:“这次革命的目标是:民族独立、人民民主和普遍富裕。这次革命的成果是:皇冠落地,中国历史从帝制走向共和。”据此判断,这次革命的旗帜是( )
A.“三民主义” B.“振兴中华” C.“扶清灭洋” D.“废除二十一条”
14、毛泽东说:“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毛泽东这话的意思是( )
A.对我国建设十分悲观
B.人民生活亟待改善
C.我国工农业发展不平衡
D.我国工业基础十分薄弱
15、1954年9月,王爷爷作为一名人民代表,到北京参加一次全国性的重要会议。会议讨论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请问王爷爷参加的会议是( )
A. 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B.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C. 中共八大 D. 中共九大
16、1958年一位外国友人来到中国,他可能看到和碰到的情况是( )
①农民正在拔除地主立的地界碑②我国农村大办公共食堂,吃饭不要钱③农民申请加入农业合作社④报纸上宣传:“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
A.②④
B.③④
C.①③
D.②③
17、习近平总书记曾颇为感慨地说:“小小红船承载千钧,播下了中国革命的火种开启了中国共产党的跨世纪航程。”与“红船”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A. 中共一大 B. 中共二大 C. 中共三大 D. 百团大战
18、“宁肯少活20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 喊出这个口号的应该是:( )
A.王进喜
B.焦裕禄
C.邓稼先
D.雷锋
19、如下表为某学生整理的课堂笔记,依据内容判断他的学习主题是( )
一、历史背景:一五计划和三大改造 二、内容 1、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2、选举中央人民政府。 |
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B.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C.中共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
D.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20、“文化大革命”结束的标志是( )
A.粉碎林彪反革命集团
B.周恩来、邓小平扭转了经济的下滑
C.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
D.毛泽东批评江青为首的“四人帮”
21、1924年,中国____在广州召开,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建立。经过谈判,1945年国共双方签署了《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即“____”。
22、1919年____,引发了五四运动,学生们提出了“____、____”,“誓死力争,还我青岛”等口号。运动中心也由____转移到____,五四运动也成为了____的开端。
23、中国人民志愿军被称为“最可爱的人”。____________用自己的胸膛堵住敌人的机枪射口,为战友开辟前进的道路。为了保证战斗的胜利和潜伏部队的安全,____________严守潜伏纪律,纹丝不动,直至被大火吞噬,壮烈牺牲。
24、________年爆发的太平天国运动,将农民起义推到了历史的最高峰;________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引发了伟大的五四运动。
25、上海、北京是政治、文化、历史名城,见证了中国百年的沧桑巨变。
(1)开放上海为通商口岸的不平等条约是 。
(2)从1840年到1901年,列强发动了多次侵华战争。与北京相关的两次侵华战争分别是 、 。
(3)1919年,北京大学是五四运动的策源地。五四运动是一场彻底的反对 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
26、中共二大:________年7月在上海召开。大会重申了党的最终奋斗目标是建设________。制定了党的最低纲领:在民主革命阶段,党的主要任务是________,推翻________,将中国统一为真正的____________。这样,中国共产党就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提出了彻底的____________的民主革命纲领。
27、时间:_____年12月,日军对长沙发动第三次进攻。
28、1947年夏,___________、___________率领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挺进___________。意义: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___________的序幕。
29、标志近代史开端的事件是_____________标志新民主主义开端的事件是_____________
30、《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起到的作用是 ______ 。
31、洋务派开展洋务运动的目的是什么?洋务运动中洋务派提出的口号是什么?写出洋务派创办的两所近代军事工厂的名称。你认为洋务运动对中国社会的发展起到了怎样的积极作用?
32、政治民主化、法制化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回顾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民主法治建设历程,探究下列问题。
(1)在新中国建立前夕召开了政治协商会议,起临时宪法作用的是哪部纲领?此次大会谁当选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
(2)第一届全国人大召开何时召开?制定了一部宪法的性质是什么?该宪法确定了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什么?
(3)文化大革命民主法治遭到破坏,强调以什么为“纲”?什么事件成为党的历史上最大的冤案?
(4)通过上述探究和所学知识,给当今的社会主义建设带来怎样的启示?
33、孙中山是近代中国革命的国父,请你列举孙中山的个人革命斗争事迹,并谈谈自己的体会。
34、好的歌曲,能够唱响时代的主旋律,是一定时期社会风貌的反映。阅读下列歌词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中国好儿女齐心团结紧,抗美援朝打败美国野心狼……”
——《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
材料二:“社会主义好,社会主义好!社会主义国家人民地位高,……掀起了社会主义建设高潮,建设高潮……”
——《社会主义好》
材料三:“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奇迹般聚起座座金山……”
——《春天的故事》
材料四:“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做主站起来;我们讲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继往开来的领路人,带领我们走进新时代(21世纪),高举旗帜开创未来……”
——《走进新时代》
(1)指挥中国人民志愿军打败美国野心狼的司令员是谁?抗美援朝取得胜利的标志是什么?
(2)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标志是在哪一年、什么事件?党的哪次会议第一次系统地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
(3)“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中“春天”的寓意是什么?这个“春天”的到来与哪次会议有关?
(4)歌词中“当家做主站起来”“改革开放富起来”“继往开来的领路人”描绘的分别是哪三位领导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