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陵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初三历史

一、选择题(共20题,共 100分)

1、以下两幅照片体现出百团大战的作战目标是

①破袭日军的交通线   ②摧毁交通线两侧及深入根据地的日伪据点

③振奋抗战军民的士气   ④粉碎日军的扫荡和封锁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2、陈独秀在《敬告青年》一文中指出:“国人而欲脱蒙昧时代……当以科学与人权并重。”该文应发表于   (   )

A. 维新变法运动时期   B. 新文化运动时期

C. 北伐战争时期   D. 抗日战争时期

3、解放战争时期,三大战役基本消灭了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奠定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的基础。三大战役是指

①辽沈战役  ②渡江战役  ③淮海战役  ④平津战役  ⑤孟良崮战役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③④⑤ D.②④⑤

4、“天下艰难际,时势造英雄。”在14年反抗日本军国主义侵略特别是8年全面抗战的艰苦岁月中,全体中华儿女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凝聚起抵御外悔、救亡图存的共同意志,谱写了感天动地、气壮山河的壮丽史诗。下列关于抗战表述错误的是

A.“天下艰难际,时势造英雄”,张自忠、左权就是这场反对外来侵略的英雄代表

B.“全体中华儿女万众一心”说明中国抗战的胜利与世界其他国家无关

C.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是“万众一心、众志成城抵御外侮”的体现之一

D.“众志成城抵御外悔一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是全民族团结抗战的中流砥柱

5、中华民国临时政府颁布法令,革除“大人”“老爷”等前清官场的称呼,规定民国政府的职员相互之间一律称职务。同时规定,民间普通称呼改为“先生”或“君”。这些规定主要体现了( )

A.政府职员是人民的公仆 B.资产阶级追求平等的愿望

C.资产阶级向西方学习的愿望 D.反对封建儒家礼教和思想

6、“12点58分,定远号舰桥中弹,旗舰无法用信号旗指挥通信,北洋海军陷入各自为战的不利局面。15点10分,定远号再次中弹燃烧,致远号管带邓世昌赶往营救,被日舰击沉。”这里描述的场景是()

A. 平壤战役 B. 黄海海战 C. 辽东战役 D. 威海卫战役

7、报刊是我们了解社会的重要媒介。对以下两种报刊相同点的解读,正确的是( )

A.为了推翻清政府而创办 B.致力于宣传维新变法思想

C.由资产阶级革命派创办 D.是资产阶级的思想阵地

8、2013年6月11日,神舟十号飞船成功发射,3名宇航员将再次访问天宫一号,请问:中国第一位遨游太空的宇航员是(  )

A. 杨利伟 B. 费俊龙 C. 聂海胜 D. 刘洋

9、凌青(原中国驻联合国大使,林则徐的后人)1990年讲话:……150多年前,中国历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幕,也是世界禁毒史上的一件大事。当前,中国再次成为毒品的受害国,希望社会各方面都来关心、支持禁毒事业。“光辉的一幕”是指(   )

A.闭关锁国 B.虎门销烟 C.鸦片战争 D.白银外流

10、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的衣食住行发生巨大变化的原因是(  )

①人们的生活方式变革,观念进步

②城乡人民收入大幅度增长

③国家重视人民生活的改善

④改革开放使我国社会主义生产力进一步发展。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11、下图所反映的惨案发生在下列哪次侵华战争中

A.第一次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D.甲午中日战争

12、在山东刘公岛有一座甲午战争纪念馆,如果你是一名解说员,你将向参观的人们介绍哪些内容?(     

①林则徐率军抵抗英军   ②邓世昌为国捐躯

③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④甲午中日战争是近代日本侵华的重要组成部分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13、下图是近代两次侵华战争后开放的通商口岸示意图,其变化反映了

A.中国开放通商口岸由被动到主动

B.清政府从“天朝上国”沦为“洋人的朝廷”

C.中国从封建国家变为完全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

D.列强侵略势力由东南沿海深入到中国西南腹地

14、抗战以来中国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一场胜仗是( )

A.百团大战 B.台儿庄战役

C.万家岭战役 D.长沙会战

15、“再现历史肠景,弘扬民族精神”是历史影视剧的主题。若要再现民族英雄邓世昌率领中国军队抗击外国侵略者的悲壮场景,应该选择的史事是( )

A.虎门销烟

B.平壤战役

C.黄海海战

D.廊坊狙击战

16、中国共产党在哪里探索出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这一正确革命道路

A. 黄埔军校   B. 甘肃会宁   C. 井冈山根据地   D. 遵义会址

17、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第一枪的历史事件是

A.武昌起义 B.广州起义

C.南昌起义 D.秋收起义

18、八国联军统帅瓦德西说,中国人含有无限蓬勃的生气和好斗精神。无论欧美日本各国,都无此脑力和兵力,可以统治此天下生灵之1/4,故瓜分一事,实为下策。时任美国驻北京公使田贝也有类似看法,上述材料不能说明(     

A.义和团运动使列强看到了中国人民的斗志

B.列强瓜分中国的计划破产

C.列强需要扶植清政府作为统治中国的工具

D.列强已经放弃了对中国的侵略

19、“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犹火器(武器)万不能及……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武器。”提出这一主张的中国近代政治派别是(  )

A. 顽固派   B. 洋务派   C. 维新派   D. 革命派

20、甲午中日战争中,民族英雄邓世昌牺牲于

A. 黄海大战中

B. 威海卫战役中

C. 彰化战役

D. 嘉义战役

二、填空题(共10题,共 50分)

21、

 

 

 

22、____________是中国近代史上赔款数目最庞大、主权丧失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

23、1946年6月,蒋介撕毁政协决议,全力围攻_____解放区,发动了全面内战;1947年夏_____、邓小平率领的晋冀鲁豫解放军千里挺进大别山,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

24、_________是新中国的建国纲领和人民的大宪章,具有临时宪法的作用。

25、结合所学知识,请根据下列提示信息,判断并选写出相关内容(填字母)。

(1)1951年,西藏地方政府派出以阿沛·阿旺晋美为首席代表的代表团到达北京,与中央人民政府谈判。双方经过充分协商谈判,达成《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这一历史史实描述的事件标志着_______。

(2)1997年,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的中国共产党会议是_______。

(3)1947年,我国建立的第一个省级少数民族自治区成立。这个自治区是_______。

(4)台湾著名作家余光中先生在《乡愁》中写道:“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目前,我国解决“乡愁”的基本方针是_______。

(5)1964年10月16日,在我国西部戈壁,伴随着一声霹雳巨响,巨大的蘑菇云腾空而起,宣告了我国_______。

相关内容:

A.“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B. 内蒙古自治区     

C. 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D. 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 

E. 西藏和平解放

26、新中国的每一个历史时期,在人民群众之中都涌现出一批英雄人物,他们对历史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起着重要作用。

创业难

20世纪五六十年代是创业的年代。涌现出王进喜、焦裕禄、雷锋等英雄人物,其中,为我国的核武器研制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被誉为“两弹元勋”的是(1)______。

守业更难

“文化大革命”时期,仍然有一批科学工作者在非常困难的条件下潜心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屠呦呦和她的同事发现了青蒿素;农业科学家(2)_____成功培育出我国第一代籼型杂交水稻。

成就伟业

20世纪90年代以来实施“科教兴国”的发展战略,把(3)_____作为奠基工程,实施素质教育。2012年10月,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2015年屠呦呦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这些英雄人物身上拥有 (4)_____等优秀品质,震撼了人们的心灵,成为感动中国的人物。

27、_______年4至6月,中国共产党在延安召开了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_______年4月,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兵分三路,横渡长江,占领南京,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

28、大跃进文化大革命的失误说明人世间没有__________的事业,历史总是在曲折中前进的。

29、到19世纪80年代为此,______割占中国北方领土________。成为近代侵占中国领土最多的国家。

30、中国近代四次列强侵华战争。

三、简答题(共3题,共 15分)

31、20世纪70年代初中国外交成就

32、近代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请写出主要条约的名称及对中国社会造成的影响。

33、中共八大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四、综合题(共1题,共 5分)

3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60年前发生的那场战争,是帝国主义侵略者强加给中国人民的。朝鲜内战爆发后,美国杜鲁门政府悍然派兵进行武装干涉,发动对朝鲜的全面战争,并不顾中国政府多次警告,越过三八线,直逼中朝边境的鸭绿江和图们江,出动飞机轰炸我国东北边境城市和乡村,把战火烧到了新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之上。

——摘自习近平《在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6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

材料二:“如果继续进攻三八线以北的地区,则只靠我们自己的力量,是难以克服此危机的。因此我们不得不请求您给予我们以特别的援助,即在敌人进攻三八线以北地区的情况下,极盼中国人民解放军直接出动援助我军作战!”

——《金日成致毛泽东的求援电报》节选

材料三:历史的事实早已告诉我们,朝鲜的存亡与中国的安危是密切关联的。唇亡则齿寒,户破则堂危。中国人民支援朝鲜人民的抗美战争不止是道义上的责任,而且和我国全体人民的切身利益密切地关联着,是为自卫的必要性所决定的。

—引自《各民主党派联合宣言》(1950.11)

材料四:全国各界群众在抗美援朝战争中,表现出高度的爱国热情。当时国家刚从长期战乱中复苏,人民的生活水平很低。但是从1951年6月1日开始掀起全国大规模的捐献飞机大炮运动以来,许多群众节衣缩食,积极捐款,到1952年5月底,全国人民在一年中捐款的总额,约计可买战斗机3710架。

——金冲及等著《毛泽东传》(1949—1976年)

材料五:虽然从实际情况来讲中国为了这场战争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国家的经济建设。但是,中国获取的战略利益是最大的。它成功地遏制美国势力在中国周边的扩张,给国家争取了一个相对安全的发展环境。……对此,西方媒体惊呼:中国几乎在一夜之间变成了世界军事强国!西方国家在此后的国际事务中不得不考虑中国的态度。

——凤凰卫视《世纪大讲堂》专题评述

(1)依据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分析中国政府决定出兵朝鲜的原因。

(2)依据材料三概括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的目的。

(3)依据材料四,概括抗美援朝战争胜利的主要原因。

(4)依据材料五分析,中国通过这场战争获取了哪些战略利益?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