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初三历史

一、选择题(共20题,共 100分)

1、揭开维新变法运动序幕的事件是(  )

A. 公车上书   B. 强学会成立   C. 保国会成立   D. 百日维新

 

2、袁世凯从称帝到取消帝制,前后仅83天;张勋拥戴溥仪复辟帝制,前后不到12天就失败了。以上史实说明( )

A.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B.君主制使时代潮流

C.近代中国实现民主化

D.人民群众已不再支持袁世凯

3、在学习“人民解放战争”这一单元内容时,老师把内容划分为“战略防御、战略反攻、战略决战”三个阶段。揭开了“战略反攻”序幕的事件是(     

A.中共中央转战陕北

B.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C.辽沈战役

D.平津战役

4、林则徐曾上书道光帝:“窃臣等钦遵谕旨,将夷船缴到烟土二万余箱,在粤销毁。”材料叙述的事件是( )

A.虎门销烟 B.鸦片战争 C.广州起义 D.武昌起义

5、伴随着社会经济与文化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也开始发生变化。剪辫、易服、劝禁缠足等革除社会陋习的法令出现在(       

A.洋务运动时期

B.辛亥革命后

C.五四运动后

D.新中国成立后

6、美国知名中国事务观察家彼得·沃克发现西方的价值观本身就呈现出二元对立的特点,要么好,要么坏;要么赢,要么输。他意识到自己更倾向于东方的价值观,并且成为老子的忠实粉丝。据此可知,其最认可的“东方的价值观"是

A.道家思想

B.儒家思想

C.墨家思想

D.法家思想

7、自1840年以来,西方列强侵略中国,中华民族备受屈辱。下列侵略战争曾经攻占和炮轰北京城的是①鸦片战争 ②第二次鸦片战争   ③甲午中日战争 ④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8、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宏大的一次农民战争,按历史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金田起义

②颁布《天朝田亩制度》

③永安建制

④天京事件

A. ①②③④

B. ②④③①

C. ①③②④

D. ③④①②

9、一位抗战老兵想返回家乡泉州参加自己母校的校庆,他的母校建于中华民国十六年,也就是公元

A. 1926

B. 1927

C. 1928

D. 1929

 

10、下列关于中国近代教育、文学艺术的成就有误的一项是

A.聂耳作曲的《义勇军进行曲》后来被定为我国的国歌

B.我国第一部有声电影是1931年拍摄的《歌女红牡丹》

C.鲁迅的《阿Q正传》无情的批判了吃人的封建礼教,成为一篇讨伐封建主义的檄文

D.1897年在上海创办的商务印书馆,是近代中国人创办的第一个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

11、“颠覆满清专制政府,巩固中华民国,……以忠于国,为众服务。”孙中山发表的《临 时大总统誓训》

A. 宣告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   B. 正式提出王民主义革命纲领

C. 宣布中国封建制度最终结束   D. 表明辛亥革命取得完全胜利

12、1951年,以和平方式获得解放;20世纪60年代初,废除农奴制;今天,她更加繁荣富庶。“她”是(   

A.新疆

B.广西

C.西藏

D.宁夏

13、“喜马拉雅山再高也有顶,雅鲁藏布江再长也有源,藏族人民再苦也有边,共产党来了苦变甜……”(歌词),西藏人民“苦变甜”的历史是从哪一年开始的(  )

A.1949年

B.1950年

C.1951年

D.1952年

14、流行标语往往带有时代的烙印。下列标语流行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不同时期,按其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阶级斗争一抓就灵 解放思想,实是求是

与时俱进,科学发展  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

A、①④②③ B、①②③④ C、④①②③   D、③②①④

15、社会主义三大改造主要是对 进行的改造

农业 手工业 资本主义工商业 交通运输业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16、有学者研究认为,甲午战前列强的主要侵华方式是“贸易+特权”,甲午战后则变为“投资+特权”。对此变化理解最合理的是

A.战后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加速发展

B.战后列强获得贸易特权

C.战后列强提出“门户开放”政策

D.侵华方式从商品输出为主转为资本输出为主

17、结合下面的图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应该指的是字母所代表的哪一时期 (  )

A.A

B.B

C.C

D.D

18、西方学者曾这样描述某一会议:“一切都变了,这是分水岭。……这二十几个人在这里开会,是为了正式确定长征的领导和方向的彻底改变。……后来很多人都说,这是整个中国革命史上最重大的一个事件。”材料所述会议

A.确定了通过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总方针

B.标志着国共合作的形成

C.结束了“左”倾教条主义错误在党中央的统治地位

D.标志着中国共产党诞生

19、近日,韩国向我国归还了475具志愿军烈士遗骸,让我们又想起六十多年前,那场令人难忘的战争,当时率领中国人民志愿军跨过鸭绿江的司令员是(

A、彭德怀   B、林彪 C、刘伯承   D、朱德

20、小明针对“史前时期: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制作了一张知识卡片,如下

①我国境内目前已知的最早人类是元谋人

②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之一,半坡居民最早种植

③炎帝和黄帝被尊称为“人文始祖”

④尧、舜、禹都是通过“禅让”的形式,被推举为部落联盟首领的

请你判断一下,他的整理中哪项是错误的( )

A.   B.   C.   D.

二、填空题(共10题,共 50分)

21、1950年,中央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土地改革法》,它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______,到______,全国大陆基本完成土地改革。

22、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标志是

 

23、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揭开了国共两党由内战到联合抗日的序幕,从此____初步形成。1945年8月,为争取国内和平,毛泽东、周恩来率领中共代表团同国民党进行____签订《双十协定》。

24、____揭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清政府颁布“____”诏书,宣布实行变法。

25、到19世纪80年代为此,______割占中国北方领土________。成为近代侵占中国领土最多的国家。

26、洋务运动时期,为培养政府急需的人才,洋务派兴办了中国第一所新式学堂______;百日维新期间,清政府创办了中国近代第一所国立大学______

27、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是我国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完整体现,标志着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并且对________________产生了重大影响,该原则已经成为当今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_____________

28、“他”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______。

29、【顺应时代·融入全球】2001年12月,在经过了艰难曲折的谈判历程后,中国加入了________,为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开辟了新途径,为经济和社会发展开拓了新空间。

30、____________是中国近代史上赔款数目最庞大、主权丧失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

三、简答题(共3题,共 15分)

31、“三民主义由同盟会的政治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阐发而来,它是新文化运动的指导思想。”

(1)请说出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时间和地点?

(2)以上表述是否正确?请简要说明。

32、1840年~1901年短短的几十年间,资本主义列强先后发动了一次次大规模的侵华战争,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最终,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逐步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列举资本主义列强发动的四例侵华战争。

(2)资本主义列强的入侵使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哪些条约的签订体现了这一变化过程?

(3)从这一屈辱的过程中,体现出清政府的本质是什么?

33、从新中国建立到1957年,我国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取得了辉煌的成就。请回答:

(1)从1953年起,社会主义改造迅速展开。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采取的主要方式是_____。1956年初,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方式主要是_______。到1956年底,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实现了把生产资料_____转变为社会主义_____的任务。

(2)列出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我国工业建设的两项成就。

四、综合题(共1题,共 5分)

34、下表是根据国家统计局官网有关资料整理的我国不同时期人口总数和年人均粮食产量。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年份

人口总数(亿人)

年人均粮食占有量(千克)

重要大事

1949

4.8

209

新中国成立;人大制度、政协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文化大革命;土地改革,计划经济制度;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改革开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

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一边倒外交政策;抗美援朝;西方封锁包围中国;中苏关系恶化;中美关系改善;

全方位外交新格局;科技、教育的发展。

1951

5.63

255.2

1974

9.09

303

1977

9.5

297.7

1981

10

324.8

1992

11.71

377.8

2009

13.35

397.7

2010

13.41

407.5

2011

13,54

424

2021

14.12

484

【注】1.表中数据,依据国家统计局官网资料整理,保留到小数点后2位,四舍五入。表中大事,依据统编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整理。

2.粮食年人均占有量多年超过300KG时,基本能满足人们“吃饱饭”的需要,且基本能保障市场粮食供应。

3.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根据专家的研究,划定粮食温饱线标准是每年人均粮食400KG。这也是国际社会公认的国家粮食安全底线。

请回答:

(1)读表二,1951年比1949年净增人口8000余万。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导致人口增长的社会原因。

(2)1955年至1992年,中国在城镇居民中发放粮票,实行按人口定量供应粮食的政策。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解释其原因。1993年,粮票在全国范围内正式停止使用。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国家决定停止使用“粮票”的原因。

(3)据表二,20世纪80年代以后,粮食年人均占有量增长较大,其中的原因有哪些?

(4)根据表二中资料,从何时开始,我国年人均粮食占有量超过国际标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提出,确保全年粮食产量在1.3万亿斤以上(人均约460KG)。分析中央提出这一要求的意义。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