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泉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初三历史

一、选择题(共20题,共 100分)

1、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重要文件是(     

A.《天朝田亩制度》

B.《中华民国约法》

C.《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D.《资政新篇》

2、原人大副委员长雷洁琼曾回忆:讨论国家名称问题时,黄炎培主张用“中华人民民主国”,但张奚若说不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好,我们是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人民这个概念已经把民主的意思表达出来,不必再重复写上“民主”两字。使新中国名称最早得到确认的是(     

A.开国大典

B.中共七大

C.《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D.南京国民政府垮台

3、如图是《英国输入中国的鸦片激增表》,表中所反映现象造成的结果不包括

A.严重摧残了中国人民身心健康

B.造成清政府白银大量外流

C.导致了清政府的禁烟

D.是鸦片战争战败的主因

4、“现在时机已经成熟了,应该明确肯定:一九九七年中国将收回香港。就是说,中国要收回的不仅是新界,而且包括香港岛、九龙。”邓小平同志所说的“时机成熟”主要是指(       

A.我国已完成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B.邓小平理论指导地位已经确立

C.改革开放后我国综合国力增强

D.我国已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

5、法国著名作家雨果先生致巴特雷上尉的信中写道:“一天,两个强盗走进了圆明园,一个抢掠,一个放火。可以说,胜利是偷盗者的胜利,两个胜利者一起彻底毁灭了圆明园。”信中提到的两个强盗是指(   

A.英、美

B.俄、美

C.英、法

D.日、俄

6、使英国获得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和在通商口岸租地建房权利的是

A.《南京条约》

B.《虎门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7、“废孔学,不可不先废汉字;欲驱除一般人之幼稚的、野蛮的思想,尤不可不先废汉字”、“汉字的罪恶,如难识、难写、妨碍教育的普及、知识的传播”。对此观点的解读最准确全面的是(     

A.提倡“文学革命”

B.把汉字和孔学作为批判的重点对象

C.唤醒国人关心政治

D.对传统文化的批判有一定的片面性

8、1915年,一场新文化运动在中华大地应运而生。它所标举的口号是(  

A.民主、民权

B.民生、科学

C.民主、科学

D.民权、科学

9、下列各项,人物与事迹对应正确的是

A.关天培——抗击英法联军 B.左宗棠——收复新疆

C.邓世昌——进行百日维新 D.谭嗣同——虎门销烟

10、为适应广大农民的土地要求,从1946年到1948年底,中国共产党在解放区( )

A.实行减租减息政策 B.开展大生产运动

C.推行农业合作化运动 D.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政策

11、洪仁玕写成的《资政新篇》,在经济方面,主张学习西方,发展工商业等;在政治方面,主张统一政令,设投票箱,由公众选举官吏等。这反映了

A.洪仁玕推翻清王朝腐朽统治的政治主张

B.农民阶级当时最迫切的愿望和要求

C.先进的中国人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迫切愿望

D.地主阶级发展资本主义的强烈要求

12、有学者曾形象的解读∶“中国的版图原来像一张秋海棠叶,被北边的熊咔咔一啃,就变成了瘦鸡一只。”该学者所说的“北边的熊”是(     

A.沙俄

B.德国

C.英国

D.法国

13、五四爱国运动首先爆发于

A. 济南   B. 上海   C. 青岛   D. 北京

14、藏族歌唱家才旦卓玛演唱的那首藏族民歌——《翻身农奴把歌唱》,唱出了藏族人民的心声,其中的“驱散乌云见太阳”是指( )

A. 抗日战争的胜利   B. 西藏和平解放

C. 解放战争的胜利   D. 新中国的成立

15、中国提出“一国两制”构想的主要出发点是(       

A.维护祖国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

B.维护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果

C.港澳台问题都是历史遗留问题,只能用“一国两制”的方法解决

D.反映整个中华民族的强烈愿望

16、“大将筹边尚未还,湖湘子弟满天山。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渡玉关。”诗中赞颂的收复新疆的清朝的“大将”是指

A.邓世昌 B.左宗棠 C.李鸿章 D.张之洞

17、有人说:“辛亥革命使中国人的脑袋和双膝不再是准备磕头,而是为思考,为走路。”这是因为辛亥革命(  )

A.传播了民主共和观念

B.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局面

C.实现了人民当家做主

D.改变了近代社会性质

18、2018年9月30日,习近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在烈士纪念日瞻仰人民英雄纪念碑。如果按照历史事件发生顺序来进行瞻仰英雄纪念碑的话,下列浮雕排序正确的是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④③

C. ②①③④

D. ②①④③

19、历史学家陈旭麓曾说:“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记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因在“这场战争”中战败,清政府被迫签订了(     

A.《北京条约》

B.《马关条约》

C.《南京条约》

D.《辛丑条约》

20、解放战争中,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序幕的标志是

A.粉碎国民党重点进攻

B.粉碎国民党全面进攻

C.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D.林彪罗荣桓解放东北

二、填空题(共10题,共 50分)

21、《南京条约》开放的通商口岸主要分布于中国的___________地区;《马关条约》开放的通商口岸已由沿海向中国___________推进。

22、1860年,清政府被迫与英国签订的《北京条约》中,规定清政府除承认《______》继续生效外,又增开天津为商埠,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1899年,美国向英、俄等六国提出“______”的照会,这一政策反映出美国与其他帝国主义国家在侵华政策上的矛盾。

23、某学校举办了光辉历程的纪念活动,请根据所学知识将内容补充完整。

主题一  历史的选择

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中国革命的面目从此焕然一新;

1949年10月1日,_______________中国历史从此揭开了新的篇章;

主题二  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1950-1952年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颁布,标志着土地改革运动的开始,3亿多无地或少地的农民分到了土地。

1953-1956年______________的基本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确立。

1958年大跃进和___________________是我国在探索社会主义过程中的严重失误。

 

24、根据提示,完成相应题目。

(1)_____成为孙中山领导资产阶级革命的指导思想。

(2)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颁布了_____,规定不分男女,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土地。

(3)1956年,_____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并在创刊号上发表《敬告青年》一文,正式吹响了新文化运动的号角。

(4)_____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重要文件。

25、1894年11月,孙中山在檀香山联合华侨,成立_______,这是近代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1905年在日本东京成立了中国_______,这是近代第一个全国规模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26、1929年12月,在_____会议上确立了“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原则。红军三大主力在甘肃________地区会师,宣告长征胜利结束。

27、依据所学,完成下列填空。

(1)标志着中国近代史的开端的事件         

(2)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的历史事件是       

(3)揭开维新变法运动序幕的标志性事件是         

(4)中国共产党独立创建人民军队的标志性事件是  

(5)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是  

(6)洋务运动的管理机构  

(7)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行者是  

(8)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者是  

(9)党的中央局书记是    

(10)中国历史上第一块农村革命根据地

28、______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______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29、________年,西藏和平解放,祖国大陆获得统一;________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颁布实施。

30、《南京条约》割________________给英国;《北京条约》割__________________给英国。

 

三、简答题(共3题,共 15分)

31、1936年,在中共的斡旋下,西安事变得以和平解决。请简述:

(1)为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做出了重要贡献的中共代表。

(2)简述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历史意义。

 

32、20世纪初的中国,“民主共和”成为众多国人的共识与追求,请回答:

(1)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起步于哪一团体的建立?这次革命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2)有人说辛亥革命成功了,有人说它失败了,你怎么看?请说说你的理由。

(3)为捍卫民主共和,以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派发起了反专制独裁、复辟帝制的斗争,写出这些事件名称。

33、简述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召开的时间、内容和意义。

四、综合题(共1题,共 5分)

34、历史总是以各种形式呈现与于现实当中。我国当代著名文化学者说:“废墟是昨天派往今天的使者,废墟让我们把地理读成历史”。

材料一:若鸦片一日未绝,本大臣一日不回,誓与此事相始终,断无中止之理……

材料二:保新疆者,所以保蒙古;保蒙古者,所以卫京师。 

材料三:“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

请回答:

(1)上述三则材料分别涉及哪几位历史人物?

(2)请写出三位历史人物的相关历史事件

(3)结合所学知识,上述三则材料涉及的历史人物的哪些优秀品质值得我们学习?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