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靖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初三历史

一、选择题(共20题,共 100分)

1、2016年,为了纪念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广州市开展了“一城一中山”纪念活动。假如你在暑假期间去广州游学,探寻孙中山先生的革命足迹,应该去

A. 中国同盟会成立大会旧址

B. 辛亥革命首义纪念馆

C. 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旧址

D. 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旧址

2、中国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以来反抗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某历史研究微信公众号推送出“中国十四年抗日战争”专题栏目系列资料,其中史实与结论不符的是(       

栏目名称

史实

结论

中国十四年抗日战争

①九一八事变

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

②七七事变

标志着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开始

③台儿庄战役

抗战以来中国正面战场取得的第一个胜利

④平型关大捷

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A.①

B.②

C.③

D.④

3、遗迹承载历史记忆。下图可见证的历史事件是

A. 英军攻陷浙江定海

B. 英法联军入侵北京

C. 日军进攻山东威海卫

D. 八国联军攻占天津

4、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分裂,其中直系军阀控制的区域是(     

A.广东、广西两省

B.安徽、浙江、山东、福建等省

C.云南、贵州两省

D.江苏、江西、湖北等省

5、中国结束了一百多年来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以上表述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的

A.意义

B.原因

C.背景

D.过程

6、1919年5月2日,北京《晨报》发表《外交警报敬告国人》一,沉痛地说:“胶州亡矣,山东亡矣,国将不国矣!”由此引发的一场爱国运动的结果是

A.取得了初步胜利 B.推翻了腐朽的北洋军阀政府

C.迫使列强改变了巴黎和会的无理规定 D.导致北伐战争的爆发

7、下列企业中,属于洋务派创办的近代民用企业的是(     

A.轮船招商局

B.江南制造总局

C.大生纱厂

D.福新面粉公司

8、中共历史上有许多重要的大会,以下会议与内容搭配正确的是(     

A.中共一大—焕然一新

B.八七会议—领导工人

C.遵义会议—开天辟地

D.中共七大—生死攸关

9、下图是1985年9月23日美国时代周刊的封面。题目是“Moving Away from Marx(中国正在远离马克思),这种认识主要源于

A.否定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创新价值

B.肯定了市场经济体制的影响

C.展现了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成果

D.忽视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10、2022年4月16日09时56分,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返回舱载着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三位航天员在东风着陆场成功着陆,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行任务取得圆满成功。标志着我国航空航天技术向太空迈出的第一步是(     

A.杨利伟乘坐“神舟五号”飞船升入太空

B.“东方红一号”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

C.“神舟一号”无人飞船完成飞行试验

D.“神舟七号”的宇航员翟志刚太空漫步

11、这则日军“杀人比赛”的新闻报道发生在

A.台儿庄战役

B.武汉会战

C.七七事变

D.南京大屠杀

12、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的是(     

A.中共七大

B.十一届三中全会

C.中共十三大

D.中共十九大

13、“八一天大亮,百姓早起床,昨夜晚,机关枪……原来是红带兵解决国民党……我快活笑嘻哈!”以上民谣传颂的史实发生在(       

A.武昌

B.南昌

C.汉口

D.长沙

14、一些历史名词往往打上了时代的烙印。请问“大串联”、“上山下乡”、“停课闹革命”发生在

A.“文化大革命”时期

B.“大跃进”时期

C.“人民公社化”时期

D.整风运动时期

15、1951年10月,人民解放军进驻拉萨,西藏获得和平解放。这一事件标志着(     

A.祖国大陆实现统一

B.社会主义制度确立

C.确立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改革开放深入推进

16、历史兴趣小组同学准备举办“第一个五年计划成果展示会”。他们找到了以下资料,适合采用的有

①第一批国产喷气式飞机 ②大庆油田 ③宝成、鹰厦铁路 ④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7、从“1840年”“禁烟运动”“陈化成率众抵抗”“赔款2100万银元”等一组关键词中,可知其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第一次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

18、《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的实质意义是

A.否定君主专制制度

B.体现天赋人权

C.规定民主共和政体

D.体现三权分立

19、“中国的历史进程发生了重大转变: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独立发展的道路被迫中断,开始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这个“重大转变”缘于

A. 《南京条约》的签订   B. 《北京条约》的签订

C. 《马关条约》的签订   D. 《辛丑条约》的签订

 

20、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社会演变和发展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在中国近代历史上竖立起一座不朽的丰碑。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是(    

A. 三民主义 B. 变法图强 C. 实业救国 D. 民主、科学

二、填空题(共10题,共 50分)

21、戊戌变法时期,_____、刘光第、林旭、杨锐、杨深秀、康广仁六人被捕遇害,史称“戊戌六君子”;1906年,同盟会会员刘道一、蔡绍南领导的_____是同盟会成立后领导的第一次武装起义。

22、由陈独秀创办的《___________》,成为新文化运动最重要的阵地;中华民国建立后,颁布了《___________》,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性质的重要文件。

 

23、状元实业家是_________

 

24、(1)请将下列地点的英文字母代号填入如图对应的方框内

A.红军三大主力会师地点  B.长征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据图指出,红军长征行军路线在地理位置上的特点。

(2)请将下列地点的英文字母代号填入如图对应的方框内。

A.武昌起义发生地点  B.中国第一个共产党早期组织诞生地点

25、19世纪上半期,世界上最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是_________________,1840年发动的侵略中国的战争是_________________。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渐沦为_________________社会。

 

26、中国与国外的文化交流日益增多,文艺工作者,作品屡获国际奖项。2012年,中国作家_____获得诺贝尔文学奖。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发展,中国文化的世界影响越来越大。

27、1955年在______________的万隆召开,是第一次没有__________________参加的_____________会议。周恩来提出“_______________”的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加强了中国同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团结与合作。

28、2001年是中国外交成就突出的一年:中国上海承办了___________(组织全称)第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中国加入___________(组织全称),我国对外开放事业进入一个新阶段。

29、第一次鸦片战争后签订了________,最主要的影响是________

30、孙中山在同盟会的机关刊物的发刊词中把同盟会的纲领阐发为三民主义。此“机关刊物”是指(     

A《知新报》        B.《新青年》       C.《时务报》       D.《民报》

三、简答题(共3题,共 15分)

3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历史的事实早已告诉我们,朝鲜的存亡与中国的安危是密切关联的,唇亡齿寒,户破则堂危。中国人民支援朝鲜人民的抗美斗争不只是道义上的责任,而且和我国全体人民的切身利益密切关联着,是为自卫的必要性所决定的。

——引自《各民主党派联合宣言》1950.11

(1)赴朝作战的中国人民志愿军被誉为什么?

(2)材料认为“抗美援朝是为自卫的必要性所决定的。”你同意这一观点吗?请联系材料和所学知识简单说明理由。

32、2015年是中国抗日战争胜利暨世界反法西战争胜利70周年。辨别下列史实的正误,在题前括号内正确的打“√”;错误的打“×”,并加以改正。

【 】(1) 七七事变的爆发标志着中国人民进入艰难的局部抗战时期。

改正:

【 】(2) 台儿庄战役是抗战期间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最大规模战役。

改正:

【 】(3) 斯大林格勒战役打破了希特勒吹嘘的德军天下无敌的神话。

改正:

【 】(4) 日本签署无条件投降书,标志着第二次世界大战宣告结束。

改正:

33、19世纪三四十年代到20世纪初,英、法等西方列强接连发动侵略中国的罪恶战争,不屈的中国军民奋起抗争,写下荡气回肠的壮丽诗篇。

(1)勿忘历史:列举出两次列强侵华战争的名称。

(2)缅怀英烈:任举两位英勇反击外来侵略的爱国人士,并概述其典型事迹。

(3)反思历史:你认为当时中国与西方列强的战争屡战屡败的根本原因是什么?留给我们怎样的历史思考?

四、综合题(共1题,共 5分)

34、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历经沉沦、抗争、奋斗与崛起,不断追逐同一个梦想——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阅读以下材料,结合所学回答问题。

(1)根据材料一的示意图,首先完成相应的填空。

A. B.

材料二:19世纪70年代,洋务派创办了一批民用工业。如李鸿章创办轮船招商局,张之洞创办汉阳铁厂。这些企业虽由官府控制,但吸收私人资本,产品投放市场。当时外商企业垄断民用工业,洋务派希望兴办民用工业同外国人竞争,“分洋商之利”,同时给军事企业提供资金、燃料

——摘自《中国近现代史》上册

(2)根据材料二,指出洋务运动创办民用工业的目的和民用工业的特点。

材料三: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本,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

——梁启超《变法通议》

(3)根据材料三指出,梁启超认为变法成败关键是什么?这场变法的主要作用是什么?

材料四:1840年到1949年的中国历史经历了“沉沦”、“谷底”、“上升”三个阶段。在1840年——1901年期间,中国历史的发展趋势主要表现为“沉沦”;1901年——1920年期间,中国历史的发展趋势主要变现为“谷底”,即黑暗和黎明的交错器,是为上升积聚力量的时期;1921年以后,中国历史发展主要趋势据变现为“上升”了,可以说“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4)根据所学,结合材料四,中国从开始“沉沦”到完全沉沦到“谷底”的标志性事件各是什么?结合所学,指出近代中国社会不断往下“沉沦”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对此,我们可以从中获得怎样的启示?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