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如果某同学想要实地考察林则徐查禁、销毁鸦片的史实,最适合去的地方是( )
A.南京
B.虎门
C.天津
D.北京
2、参考如图思考,1926年,一位商人准备沿长江考察沿途经济的发展情况,你认为他可能会看到在南方轰轰烈烈展开的重大事件是( )
A.太平军抗击洋枪队
B.国民革命军北伐
C.抗日战争的爆发
D.解放战争的开始
3、1990年11月21日,台湾海峡交流基金会正式成立。海基会与大陆海协会达成的最重要也是最基础的一个共识是
A.两岸承诺不动用武力实现统一
B.两岸的经济文化交流不受限制
C.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D.双方领导人可以适当身份互访
4、有人用“团结”、“胜利”、“光明前途”这几个词来形容我党历史上的一次重要的会议,这次会议是
A. 中共一大
B. 遵义会议
C. 中共七大
D. 十一届三中全会
5、学者章开沅认为:“起义对封建制度来了一次大扫荡,沉重打击了清王朝的专制统治,加速了封建统治的崩溃。同时抗击了西方资本主义的侵略……”材料中的“起义”是( )
A.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
B.黄花岗起义
C.义和团运动
D.太平天国运动
6、有人将下边漫画中跑路者的现实活动归纳为:溜之大吉→反咬一口→为人打工。漫画所描述的历史事件发生后对中国的影响是( )
A.列强在华设厂开始取得合法地位 B.清政府已经沦为列强的扯线木偶
C.外国军舰可以在长江各口岸通行 D.西方列强拉开了瓜分中国的序幕
7、在黄海海战中,率舰冲向日舰“吉野号”,最后壮烈牺牲的中国将领是( )
A.邓世昌
B.丁汝昌
C.左宝贵
D.徐帮道
8、下面是民国时期中国民族工业发展变化统计表。据此可知,其“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年份 | 拥有厂家 | 拥有资本 | 工人人数 |
1913 | 689家 | 33亿元 | 27万多 |
1920 | 1795家 | 50亿元 | 55万多 |
A.洋务运动的开展
B.实业救国思潮的兴起
C.欧洲列强忙于一战
D.南京国民政府的鼓励
9、甲午中日战争纪念馆讲解员会向游人介绍的历史情形有
①甲午战争是日本发动的第一次大规模侵华战争
②左宗棠率领湘军奋勇抗战
③邓世昌率领“致远舰”冲向敌舰,为国捐躯
④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⑤日本强迫清政府签订《马关条约》。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⑤
C.②③④⑤
D.①②④⑤
10、历史学家陈旭麓认为:甲午大败,“成中国之巨祸”,中国的民族具有群体意义的觉醒也因此而开始。下列对这句话的理解,正确的是( )
A.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地主阶级开始了“自强”“求富”的洋务运动
C.具有广泛群众性的农民起义兴起
D.资产阶级维新派发动了救亡图存的变法维新运动
11、“国民改为人民,中间用意深深。民众站立起来,堂堂地做个人。”歌颂的是
A.新中国的成立
B.土地改革的完成
C.抗美援朝的胜利
D.三大改造的完成
12、历史上,我国西部大漠戈壁中延伸着一条瑰丽的“丝绸之路”你知道是下列哪个朝代开辟的吗
A. 秦朝
B. 汉朝
C. 东晋
D. 西晋
13、明朝思想家李贽在评价秦始皇时认为:秦始皇的伟大之处在于,打破了以往以血缘维系的贵族集团的统治,开始了一种崭新的统治模式,使国家对地方的控制力大大加强了。这种“崭新的统治模式”是指
A.分封制
B.礼乐制
C.世袭制
D.郡县制
14、2022年北京成功举办了冬奥会,将“冬奥梦”和“中国梦”精彩交织。为了实现中国梦,中国共产党确立了“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其中,实现“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奋斗目标的时间是( )
A.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
B.实行改革开放后的100年时
C.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0年时
D.建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100年时
15、1992年11月,“海协会”和“海基会”就如何表述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问题,达成“海峡两岸同属一个中国,共同努力谋求国家统一”的共识,后被称为( )
A.和平统一原则
B.“三不”政策
C.“九二共识”
D.“三通”政策
16、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初步建立的标志是
A.土地改革的完成 B.《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颁布
C.三大改造的完成 D.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完成
17、1894年慈禧太后六十大寿,清政府忙于庆祝活动,此时日本入侵,清军战败。后来有人在北京城门写下对联:“万寿无疆,普天同庆。三军败绩,割地求和。”对联中“割地求和”是指清政府签订了
A.《瑷珲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18、三民主义是孙中山领导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指导思想。三民主义是指
①民族 ②民报 ③民权 ④民生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19、1916年的上海街头,某进步青年高举一本杂志,向围观的群众宣传“民主”“科学”的思想,你认为他手中的杂志应该是( )
A.《民报》 B.《新青年》 C.《申报》 D.《海国图志》
20、不同时代的宣传画体现了不同的时代风貌。下列两幅宣传画出现在哪一时期?( )
A.三大改造时期
B.社会主义建设探索时期
C.“文革”时期
D.改革开放新时期
21、我国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实行_______制度,为实现祖国的统一大业,邓小平提出了“_______”的伟大构想。
22、孙中山在同盟会的机关报_______发刊词中,将同盟会的政治纲领阐述为_______三大主义,合称“_______”。它成为孙中山领导资产阶级革命的_______。
23、背景:袁世凯为了建立独裁统治,一再破坏责任内阁制;1913年春,________遇刺身亡,袁世凯决定武力镇压国民党。
经过:孙中山和黄兴等号召南方各省起来反袁,发动“________”。
结果:二次革命被袁世凯镇压下去,________、黄兴等被迫流亡日本。
24、__________年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完成。
25、______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中国进入了改革开放的新时期。
26、太平天国运动的领导人是____;中国马克思主义思想传播的先驱是____。
27、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后提出的八字方针的内容是(_____)。
28、将下列历史人物对应的作品序号相匹配
李时珍( )、宋应星( )、徐光启( )、施耐庵( )、罗贯中( )、吴承恩( )
(1)《西游记》(2)《三国志通俗演义》(3)《水浒传》(4)《农政全书》(5)《本草纲目》(6)《天工开物》
29、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影响:五四运动的胜利发展,使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认识到工人阶级的伟大力量。不少知识分子开始走向工人群众。他们帮助工人组织工会,开办劳动补习学校和工人识字班,出版反映工人生活的刊物,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工人宣传马克思主义,启发工人的阶级觉悟。马克思主义开始与中国④___________结合起来。
30、标志着太平天国运动由盛转衰的事件:_______,1895年甲午战争中_______全军覆没,标志洋务运动破产。
31、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包括哪些?列举两例“一五”计划期间新建的公路。第一个五年计划的超额完成有什么重要意义?
32、新中国成立后党制定的一系列方针政策,推动了中国向前发展。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新中国成立初期,觉和政府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实行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什么?20世纪末中央决定在少数民族较多的西部地区实行哪一政策?
(2)新时期为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党和政府又做出了哪一历史性决策?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要建立哪一经济体制?
(3)为了实现祖国统一,邓小平创造性地提出了哪一“伟大构想?对这一构想进行第一次成功实践的地区是什么?
(4)新时期,党和政府又制定了怎样的对台基本方针?
(5)通过对以上问题的探究,对于国家方针政策的制定你有何看法?
33、读图,回答问题。
(1)结合图一指出,170多年前侵略者仅用47艘木质加装火炮的舰船就“轰开了中国的大门”指的是是哪场战争?制造图二惨景的强盗是谁?图三的厄运是哪场战争造成的?
(2)根据图二、图三两幅图概括列强对中国人民犯下的那些罪行?在侵略者的炮口震撼下,清政府被迫与列强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它们对中国社会性质造成了什么影响?
3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他最伟大的历史功绩,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具体实际结合起来,领导党和人民找到了一条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正确道路,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任务,结束了这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材料二
邓小平被评为《时代》周刊1978年的“年度风云人物”。1979年1月1日,他的头像被赫然印在《时代》周刊封面上。标题写着:《邓小平,中国新时代的形象》(如图所示)。《时代》周刊事后承认,那年的评选,邓小平并不是热门候选人。因为他刚刚复出,中国经济一片凋敝,中国在世界中还微不足道。但就是在这种举步维艰的情况下,《时代》周刊为邓小平大胆进行经济改革和主政后的务实而大胆的风格投上了赞赏的一票。
——据《邓小平八次登〈时代〉封面〉》(〈中国日报〉网)
材料三 “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这条道路来之不易,它是在改革开放30多年的伟大实践中走出来的,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多年的持续探索中走出来的,是在对近代以来170多年中华民族发展历程的深刻总结中走出来的……”
——节选自习近平讲话
(1)材料一中的“他”是谁?
(2)根据材料二,指出《时代》周刊为什么把邓小平评为1978年的“年度风云人物”?结合所学知识,请你用一句话简要评价邓小平在改革开放中的地位。
(3)材料三中提出“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中国道路”指的是什么道路?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为中学生应该做些什么?请简单谈一谈自己的想法。
(4)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把邓小平最重要的思想和政治遗产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要意义,这一重要思想和政治遗产是什么?在中共十九大上,又把哪一思想确立为中国共产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