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西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初三历史

一、选择题(共20题,共 100分)

1、1937年11月.28日,伦敦《泰晤士报》写道:“此次两军作战,双方伤亡惨重,但十周之英勇抵抗,已造成中国堪称军事国家之荣誉,此前所未闻者。须知若干华军器械犹未充分,但一般所认为不能保持一日之地,彼等竟守至十周之久。此种奇迹,自属难能可贵。上海一隅之抵抗,对于整个中国均有极大之影响。”材料中的“上海一隅之抵抗”指的是

A.九一八事变 B.七七事变 C.淞沪会战 D.甲午中日战争

2、两次鸦片战争本质上的相似之处是

A.开始于侵略者对广东沿海的进攻

B.有利于侵略者打开中国市场

C.推进到清朝的统治中心京津地区

D.侵略者以武力挫败了清政府的抵抗

3、一二·九运动中学生喊出的口号代表了中国人民的时代心声,下面口号不应该包括(     

A.“反对华北自治”

B.“打倒日本帝国主义”

C.“停止内战, 一致抗日”

D.“誓死力争,还我青岛”

4、有学者认为,维新变法期间所传播的西方政治学说和自然科学知识,将统治了中国几千年的封建思想打开了一个缺口。这主要说明戊戌变法(     

A.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B.维护了清政府的统治

C.实行了君主立宪制

D.起到了思想启蒙作用

5、下列重大历史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是(     

①1958年总路线提出②“文化大革命”的爆发③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④抗美援朝

A.③④①②

B.③④②①

C.③②①④

D.③①②④

6、下面是一位同学分类梳理的近代历史人物,其中①处可填(     

一、孙中山 章炳麟 黄兴

二、杨靖宇 张自忠 左权

三、齐白石 ①        聂耳

A.曾国藩

B.梁启超

C.张部

D.徐悲鸿

7、在历史课上,老师要求学生列举新文化运动的主要人物,下列是一位同学列举的结果,其中不恰当的一项是

A. 李大钊

B. 鲁迅

C. 康有为

D. 胡适

8、中日《马关条约》的签订,对中国产生的最主要影响是

A. 日本在华势力增强   B. 社会性质发生了变化

C. 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D. 抗日运动风起云涌

9、这场败仗无可否认地证明了自强运动的失败,标志了清王朝的即将灭亡、并且引发了列强在中国掀起了抢夺利权、强租海港、划分“势力范围”的瓜分中国的狂潮。败仗是指

A.中英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D.甲午中日战争

10、有人说,英法发动的第二次鸦片战争是“海盗式的扩张”,给中国文化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损失,最能说明这一说法的是

A.列强强迫中国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

B.列强迫使中国割地赔款

C.英法联军洗劫并焚毁圆明园

D.把清政府成为列强侵略中国的工具

11、新中国成立后第一年和平解放了西藏,海军司令部成立;第三年全国大陆除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土地改革基本完成;第四年取得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西方侵略者几百年来只要在东方一个海岸线上架起几尊大炮就可以从霸占一个国家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这些成就最能说明  

A国家独立的重要性 B中国共产党的伟大

C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D新中国成立的伟大意义

 

12、1976年《天安门诗抄》:黄浦江上有座桥,江桥腐朽已动摇。江桥摇,眼看要垮掉;请指示,是拆还是烧?这首诗反映人民群众的政治要求是(   )

A.黄浦江上建新桥    B.炮打资产阶级司令部

C.粉碎林彪集团 D.粉碎四人帮

 

13、图片是历史恒久的记忆。下列歌词对图所示历史事件的描述,最为贴切的是

A.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

B.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作主站起来

C.我们讲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

D.继往开来的领路人,带领我们走进新时代

14、下列不属于改革开放后形成的理论

A. 毛泽东思想   B. 邓小平理论   C. 科学发展观   D. 三个代表

15、建国以来,我国开始实现社会主义建设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是在   之后。( )

A. 文化大革命   B. 中共八大

C. 中共十八大   D.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16、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时间是

A.1979年 B.1978年   C.1977年   D.1976年

 

17、在20世纪60年代,有一位领导干部他面对严重自然灾害,以强烈的责任心鞠躬尽瘁,全心全意为兰考人民服务,被誉为“县委书记的榜样”,他是(  

A.邓稼先

B.王进喜

C.焦裕禄

D.孔繁森

18、19世纪60年代,清朝统治集团中出现了洋务派,他们积极开展洋务运动,建设近代海防。下列人物中不属于洋务派代表人物的是( )

A. 李鸿章   B. 曾国藩   C. 左宗棠   D. 林则徐

 

19、下列关于戊戌变法的不正确的说法是

A.一场自上而下的改良运动

B.一场爱国救亡运动

C.一场思想解放运动

D.一场农民战争

 

20、这篇著作,提出向西方学习、改革内政等一系列政治、经济、文化、外交主张,但由于受当时历史条件的限制,未能付诸实践。“这篇著作”是

A.《海国图志》 B.《天朝田亩制度》 C.《劝世良言》 D.《资政新篇》

二、填空题(共10题,共 50分)

21、辛亥革命的枪声首先在_________(地点)打响,中华民国在______(地点)成立。

22、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是中英《________》。

23、1872年在上海创办的______,是近代中国存在时间最长的中文报纸。

24、_____推翻了清朝的反动统治。

25、根据所学历史知识,完成下列表格中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化过程的相关知识内容。

  战   争

  不平等条约

  对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影响

  鸦片战争

(1)《

(2)

 

(3)

  《天津条约》

  《北京条约》

进一步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

 

中日甲午战争

(4)《  

(5)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6)《  

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深渊。

 

 

 

26、回顾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的相关知识完成下列图表

时间、地点:__________年9月,___________

内容:(1)通过《 ______________》,起到____________的作用

(2)选举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毛泽东当选为主席

(3)改北平为________,作为新中国首都,以《义勇军进行曲》为_________以五星红旗为国旗,采用公元纪年,建立_____________以缅怀革命烈士

27、在《北京条约》中,清政府割_____地方一区给英国;在瓜分狂潮中,日本将_____划为自己的“势力范围”。

28、观察下图,完成下列问题:

1)在答题卷图中对应的方框内写出1947年夏刘邓大军千里挺进的目的地的名称;

2)在答题卷相应的答题线上写出图例的含义。

29、1905年8月,孙中山联合兴中会、华兴会等革命团体的成员,在日本东京成立了中国同盟会,大会决定创办____作为同盟会的机关报。1912年3月11日,孙中山以临时大总统名义颁布了由参议院制定的____,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重要文件。

30、《天朝田亩制度》:

主要内容

不分男女,按照人口和年龄________土地

目的

建立“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理想社会

评价

主张在小生产的基础上废除________和平均社会财富,是不可能实现的,实际上也没有实行

 

 

三、简答题(共3题,共 15分)

31、1840年~1901年短短的几十年间,资本主义列强先后发动了一次次大规模的侵华战争,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最终,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逐步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列举资本主义列强发动的四例侵华战争。

(2)资本主义列强的入侵使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哪些条约的签订体现了这一变化过程?

(3)从这一屈辱的过程中,体现出清政府的本质是什么?

32、中国近代史上有许多转折性历史事件。有人说“鸦片战争是一块界碑”。请谈谈你对此观点 的认识。《马关条约》签订后,列强的侵华方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为什么说 《辛丑条约》签订后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

3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央电视台2006年4月9日报道:中央电视台《我的长征》大型电视行动今天正式启动。行动以重走长征路为主线,通过记者和志愿队员的亲历,回顾历史,体验和感受长征的艰辛和豪迈,展示长征沿途的新变化。

材料二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三军过后尽开颜。

——毛泽东《七律.长征》

(1)红军为什么被迫开始长征?红军长征的起止时间?

(2)在长征途中中共召开一次什么重要会议?这次会议确立了以谁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有何重要历史意义?

(3)重走长征路,发扬长征精神,通过本课的学习后,作为新时代的中学生你认为何为长征精神?

四、综合题(共1题,共 5分)

34、“中国梦”必然要由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实现。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线索一构建梦想——行动指南】

材料一:邓小平说过:我们现在所干的事业是一项新事业,马克思没有讲过,我们的前人没有做过,其他社会主义国家也没有干过,所以,没有现成的经验可学。我们只能在干中学,在实践中摸索。

——《邓小平文选》第3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探索出怎样的建设道路?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为什么说邓小平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

【线索二梦想蓝图——概念提出】

材料二:2012112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国家博物馆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第一次阐释了中国梦的概念:大家都在讨论中国梦,我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

——习近平《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

(2)根据材料二,指出“中国梦”的含义是什么?

【线索三筑梦前行——理论引领】

材料三:在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和接力探索中,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形成了一系列的理论成果。

(3)请根据年代尺的提示,在A、B处,分别写出每次会议确立的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名称是什么?

【线索四梦与现实——关注现实】

材料四: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美丽中国,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贡献。

——摘编自《十九大报告》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现实生活,请你为建设美丽中国提出两条合理化建议。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