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武汉市的“首义路”、“首义广场”、“首义公园”等地名会让我们联想到
A. 戊戌变法 B. 武昌起义 C. 五四运动 D. 秋收起义
2、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人民志愿军战士抗美援朝,保家卫国。他们被誉为( )
A.最可爱的人
B.钢铁卫士
C.党的好战士
D.和平卫士
3、创办于1669年的中药名牌老店同仁堂,1956年经理乐松生以大局为重,带头进行的改革是( )
A.移资国外
B.独立经营
C.公私合营
D.股份制经营
4、孙中山先生为近代中国某所军校亲笔题写了一副对联:升官发财请往他处,贪生畏死勿入斯门。横批是革命者来。这所学校的建立( )
A.维护了清朝的统治
B.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C.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D.为建立国民革命军奠定了基础
5、1895年签订的中日《马关条约》中的哪项内容是《南京条约》没有的( )
A. 割地赔款 B. 开埠通商 C. 协定关税 D. 设立工厂
6、一个外国旅游团到我国广东省旅游观光,要求参观在该省设置的中国最早的经济特区。假如你是这个团的导游,你不应该带他们去下列哪个城市( )
A.深圳市
B.珠海市
C.汕头市
D.厦门市
7、“土地改革的完成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上述说法是在使用唯物史观中的哪一观点进行解释?( )
A.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B.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
C.物质决定意识
D.意识反作用于物质
8、2017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九十六周年。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的时间、地点和选出的中央局书记是( )
A.1921年7月,上海(后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游船上),陈独秀( )
B.1921年7月,广州,董必武
C.1921年7月,广州,毛泽东
D.1921年7月,北京,李达
9、新中国成立后,下列哪组事件造成了社会主义建设中的错误和挫折
①土地改革②抗美援朝③“大跃进”④人民公社化运动
A.①③
B.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10、鸦片战争开始的时间是( )
A.1840年
B.1842年
C.1860年
D.1895年
11、在中国近代史上面对西方列强的侵略,中国社会各阶级相继进行救国之路的探索,下列史实中代表地主阶级和资产阶级探索的历史事件有( )
A. 义和团运动和洋务运动
B. 太平天国运动和戊戌变法
C. 洋务运动和辛亥革命
D. 义和团运动和洋务运动和辛亥革命
12、某学生阅读了《北洋军阀统治初期的一组数据》,他提出了四个观点,说法准确的是
农户 | 减少1500多万户 |
耕地 | 减少2600多万亩 |
荒地 | 增加4900多万亩 |
军费 | 增加5000多万元 |
A.民不聊生的最主要原因是自然灾害频发
B.中国军队的近代化程度提高
C.袁世凯去世,军阀混战的局面结束
D.生产和人口减少与军阀混战有关系
13、“战后,胜者控制政权、财权,扩充地盘,收编败军残部,于是小军阀就成为大军阀。前台打仗的,是各派大小军阀;后台牵线的,是各帝国主义;受尽灾难的,则是中国人民。”这段材料说明军阀混战( )
A.有助于推动社会变革
B.阻碍民族富强的实现
C.加剧帝国主义的侵略
D.给中国人民带来灾难
14、每周一的早晨,我校都要举行升国旗仪式。把五星红旗定为新中国国旗的会议是( )
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
B.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C.中共八大
D.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15、清末有一个状元,面对民族危亡,毅然弃官还乡,走“实业救国”之路,毛泽东在谈到中国民族工业时,曾赞扬说“中国的轻工业不能忘记他”。他就是( )
A.张謇
B.周学熙
C.荣宗敬
D.荣德生
16、1984年青岛海尔集团成立,它以创新为核心,努力建立灵活、高效的现代企业运行机制。同年,上海电声总厂发起组建上海飞乐音响公司,在本公司职工中发行股票。在政策上能够为这些企业的改制提供有力支持的是( )
A.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B.对外开放
C.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7、西方列强的炮声,惊醒了古老中华帝国的迷梦,中华民族屈辱史―中国近代史开始了。 “西方列强”指的是哪一国家( )
A.英国
B.法国
C.美国
D.日本
18、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历经艰险,一度走到失败的边缘。八十五年前的一次会议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这次会议( )
A.确定了党的中心工作是组织和领导工人运动
B.确立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总方针
C.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D.确立毛泽东思想为中共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
19、周恩来评价道:“功在第一枪”,朱德也用“南昌首义诞新军,喜庆工农始有兵”高度概括了南昌起义造就了一支新型革命军队的壮举。由此可知,南昌起义具有( )
A.敢为人先的首创性
B.百折不挠的坚定性
C.果断灵活的斗争性
D.冒险冲动的激进性
20、《南京!南京!》这部电影从一个全新的角度向我们述说了80多年前发生在南京的那场惨绝人寰的浩劫。这场“浩劫”是指
A.九一八事变 B.七七事变 C.八一三事变 D.南京大屠杀
21、南京是中国近代历史的缩影,见证了中华民族的屈辱与抗争。初二某班开展“图说近代南京”活动,请根据你所学知识,帮助完成图中配制的解说词。
22、1954年中国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出台于 (会议);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是在 (会议)
23、中国近代史开始的标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1894年是农历的“甲午年”;1898年是_______年;1901年是“辛丑年”;1911年是_______年。
25、1895年,有人题联于京师城门:“万寿无疆,普天同庆;三军败绩,割地求和”。“三军败绩”后签订的条约是________。1901年,清王朝已成为“洋人的朝廷”,《辛丑条约》中最能印证这一说法的内容是_________。
26、1851年1月,_______在金田发动起义,建号太平天国。1900年,义和团运动发展,提出“________”的口号。
27、战果: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队150多万人,_________基本被消灭,大大加速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
28、社会生活的变化
(1)19世纪70年代以后,西方发明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新式交通工具相继传入中国。方便了人民的出行,促进了商品的流通。近代交通管理和通信事业的发展,逐渐改变了人们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2)社会习俗的变化:辛亥革命后,民国政府颁布了剪辫、易服和劝禁缠足等革除社会陋俗的法令,强令男子剪掉___________,劝禁女子___________;废除有损人格的跪拜礼,代之以简单的鞠躬、握手礼;取消“老爷”“大人”的称谓,代之以“___________”的称呼,体现出自由平等的新风尚。
(3)生活方式的变化:人们的饮食、服饰、婚丧以及休闲娱乐方式日益开放,出现了崇洋逐新的趋向。
(4)特点:近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化是不平衡的。从总体上看,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呈现出___________的特征。
29、著名战地记者魏巍把____称为“最可爱的人”。
30、北伐战争期间,有一支军队所向披靡,屡破强敌,以辉煌的战绩被誉为“铁军”,它的指挥官是___________。
31、请你说出甲午中日战争的历史背景,并请列举出这场战争的主要战役。
32、鸦片战争中,中国为什么会失败?
33、简答题。
(1)根据中国近代史上,列强发动的四次侵华战争,请你依据所学历史知识,指出分别是指哪几次?
(2)请你写出第一次鸦片战争后,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什么变化?
(3)在侵略者的炮口下,清政府被迫与列强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其中,赔款数量最多,主权丧失最严重,最终使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的这一条约是什么?
(4)对于近代中国被侵略的历史,你有什么感慨?
34、报刊——历史的记忆。《人民日报》的每一篇社论都是流淌着的历史,勾勒出当代中国社会变迁的轨迹。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问题。阅读材料
材料一 “工业化——这是我国人民百年来梦寐以求的理想,这是我国人民不再受帝国主义欺侮不再过穷困生活的基本保证,因此这是全国人民的最高利益。全国人民必须同心同德,为这个最高利益共同奋斗。”
材料二 “国家在过渡时期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分两个步骤进行:第一步,将资本主义工商业基本上纳入国家资本主义轨道;第二步,将国家资本主义改变为社会主义……国家资本主义的高级形式是公私合营。……但是公私合营企业仍然很少。……因此,今后一方面要积极发展公私合营,增加公私合营企业的数量,另一方面又必须采取稳步前进的方针,防止各种偏差。”
材料三 “用最高的速度来发展我国的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的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是总路线的基本精神……速度是总路线的灵魂。”“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地的产是由人的胆决定的”。
材料四 “我们怀着十分兴奋的心情跨入一九七九年。”“把全党工作的着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是一个伟大的战略转变。”“世界上没有一个现代化国家是闭关自守搞起来的。美国经济技术的强大,日本能够后来居上,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他们广泛采用世界各国的技术专长,把世界上主要的先进技术集中起来。”
材料五 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在经历了20世纪80年代初以农村改革为重点的第一阶段……改革进入到新阶段,以中共十四大为标志……新阶段是改革的攻坚阶段,是以建立新体制为主要使命的阶段。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我国人民百年来梦寐以求的理想”是什么?党和政府为实现这一“最高利益”采取了怎样的经济策略?这是参照了哪个国家的建设经验。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回答,“国家在过渡时期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形式是什么?
(3)材料三中,当时国家经济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什么?
(4)根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回答,你认为“我们十分兴奋的心情”因何产生的? “战略转变”前后,“全党工作的着重点”分别是什么?
(5)20世纪80年代初,我国的改革首先从哪里开始?材料中的“新体制”指的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