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千古奇冤,江南一叶,同室操戈,相煎何急”是周恩来为什么历史大事件的亲笔题词
A.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 B.秋收起义 C.皖南事变 D.卢沟桥事变
2、在“一国两制”框架下,台湾比港、澳享有的更大权利是
A.社会制度不变
B.生活方式不变
C.法律基本不变
D.可以保留自己的军队
3、人民公社化运动对我国国民经济造成严重伤害,其错误的实质是( )
A.破坏国民经济正常的比例关系
B.打破国家财政收支平衡
C.生产关系的调整不符合生产力的实际水平
D.没有注意到生态环境的保护
4、在重庆谈判中,共产党愿将其领导下的人民武装缩编为48个师,仅占国民党军队的1/6,甚至同意让出苏南、浙江等8个解放区。中共此举意在
A.致力于争取战后国内和平 B.承认国民党的执政地位
C.提升解放军的军队战斗力 D.巩固长江以北的解放区
5、公元7世纪中期,日本孝德天皇颁布改新诏书,大化改新正式开始。其“新”主要体现在:
A.严重削弱了天皇的权力
B.加速了日本封建化进程
C.提高了世袭贵族的地位
D.直接推翻了幕府的统治
6、“不平等条约”是指有损国家主权的、在缔约国间权利、义务分配不公的国际条约、协定。英国从下列哪一不平等条约中获得了领事裁判权?
A.《南京条约》 B.《虎门条约》 C.《天津条约》 D.《北京条约》
7、武则天遗言立无字碑,千秋功过由后人评说。某班历史兴趣小组为评价武则天撰写了一句碑文。你认为最恰当的应该是( )
A.创立科举制度
B.开创了“贞观之治”的局面
C.励精图治,使唐朝进入全盛时期
D.她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8、解放战争时期,粉碎了国民党对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并消灭了国民党王牌主力整编第七十四师的战役是( )
A.青化砭战役
B.孟良崮战役
C.沙家店战役
D.平津战役
9、面对日益加深的民族危机,慈禧太后不顾一切地扼杀了—场旨在进行“现代化的尝试”。这场“现代化的尝试”
A.挽救了民族危亡
B.实现了富国强兵
C.促进了思想解放
D.推翻了封建帝制
10、2017年10月,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审议通过《中国共产党党章(修正案)》,决定把_____写入党章。这一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
A.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B.科学发展观
C.“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D.社会主义荣辱观
11、下列诗句描写抗美援朝的是
A.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狮过大江
B. 谁敢横刀立马,唯我彭大将军
C.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D. 雄纠纠、气昂昂、跨过鸭绿江
12、“法者天下之公器,变者天下之公理。”下列与梁启超在19世纪未提出的观点相似的主张是
选项 | 代表人物 | 主张 |
A | 康有为 | 取日新以图自强,去因循以厉天下 |
B | 邹容 | 革命者,天演之公例也;革命者,世界之公理也 |
C | 李鸿章 | 处数千年未有之奇局,自应建数千年未有之奇业 |
D | 陈独秀 | 国家者,保障人民之权利,谋益人民之幸福者也 |
A.A
B.B
C.C
D.D
13、如下图为近代某次列强侵华战争示意图。下列信息不能从中获得的是( )
A.战役地点
B.战役时间
C.作战双方
D.战役指挥者
14、把握历史事件的因果关系是学习历史的重要内容。下面选项中因果关系对应正确的是( )
A.五四运动扩大——资产阶级成为运动主力
B.中国共产党成立——全国工人运动高涨
C.北伐的胜利进军——工农武装割据形成
D.八七会议的召开——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15、资产阶级维新派宣传维新变法思想的刊物中,北方最有影响的报纸是( )
A.《时务报》
B.《国闻报》
C.《民报》
D.《解放日报》
16、历史图片浓缩了丰富的史实,下面关于下图的解读错误的是( )
A.作者是太平天国干王洪仁玕
B.主张向西方学习,改革内政
C.主张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土地
D.缺乏历史条件没能付诸实施
17、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初三(2)班举办“致敬英雄”为主题的板报,下列可入选“抗日战争”板块的是( )
A.京汉铁路工人领袖林祥谦
B.八路军副参谋长左权
C.广东水师提督关天培
D.战斗英雄黄继光
18、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政府对于台湾问题始终坚持一个原则是( )
A.采取和平统一的方式 B.一个中国原则
C.军队统一整编 D.“一国两制”
19、在如图所示的古代政治制度中诸侯应尽的义务是( )
A.教民开垦、耕种
B.分封宗亲和功臣
C.进献贡物,服从周王调兵
D.变法改革,以求富国强兵
20、下列关于“九一八”事变与“七七”事变相同点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事变后中国政府进行了积极抵抗
B.日本推行侵略扩张政策的必然结果
C.中国内部不统一给日本提供了可乘之机
D.日本蓄意制造
21、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是________。
22、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中期,洋务派掀起了一场旨在______、_______的洋务运动
23、1851年,农民革命领袖_________在广西桂平金田村发动起义,建号__________。
24、新中国建立后,发生了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也涌现出一批杰出人物。某校八年级小红同学在期中复习时对这些事件和人物进行了如下梳理和探究。
将下列对事件和人物的梳理补充完整。
(重大事件)
______,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土地改革完成,彻底废除两千多年的_____,消灭了地主阶级。______,标志着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江青反革命集团被粉碎,“______”十年大动乱结束。______(会议),开启了我国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
(杰出人物)
______是促成西藏和平解放的西藏地方政府代表。王进喜赢得了“__________”的称号。焦裕禄被誉为“___________”。_________领导中国人民建立了新中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_____________是中国共产党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
25、______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中国进入了改革开放的新时期。
26、百日维新期间,创办了中国近代第一所由国家建立的最高学府是__________。
27、1895年,揭开维新变法运动序幕的标志性事件是________。1940年8月,八路军在彭德怀的指挥下,在华北2000多千米的战线上发起了“________”,这是抗日战争中,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最大规模战役。
28、写出相对应的思想理论名称。
(1)邓小平留给我们的最宝贵的政治遗产——
(2)中共十六大上被确立为我党指导思想的是——
(3)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是——
(4)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29、揭开戊戌变法运动序幕的事件是 ____________
30、根据所学知识,完成表格填充。
战争 | 条约 | 影响 |
鸦片战争 | A______ | C______ |
第二次鸦片战争 | 《北京条约》 | D______ |
甲午中日战争 | B______ | E______ |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 《辛丑条约》 | F______ |
31、2016年1月社论《阔步走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征程上》,再次引起各方关注。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这既是中国人民的理想,也深深反映了中国人不懈奋斗,追求进步的光荣传统。
【显民族独立】
材料一:他用浓重的湘音向全世界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他亲自按动电钮,升起了第一面五星红旗。乐队奏起《义勇军进行曲》,54门礼炮齐鸣28响,将那伟大、庄严、团结的气氛推向高潮。
(1)材料一描述的是中国历史上哪一重大事件?
【固国家政权】
材料二:解放前占农村人口不到百分之十的地主、富农,占有百分之七十至八十的土地。他们凭借占有的土地,残酷剥削和压迫农民。这种制度严重阻碍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
(2)材料二中的“这种制度”指什么?为了废除“这种制度”巩固国家政权,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了哪一法律文件?
【寻探索之路】
材料三:1958年5月,中共八大二次会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
(3)材料三中总路线开始实施后,党中央为了加快建设速度从而忽视客观的经济规律出现了哪两次严重失误?
【扬改革之帆】
材料四:农村改革有两个省带头,一个是四川省,那是我的家乡;一个是安徽省……我们根据这两个省积累的经验,制定了关于改革的政策。
——邓小平
(4)材料四中邓小平提到的在安徽农村“改革的政策”指什么?这一政策产生了什么影响?
(5)综合上述四则材料,谈谈对中华民族复兴之路的认识。
32、问答题
(1)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也在加紧进行。请问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制定了什么法律性文件?,它是什么性质的法律?
(2)列举三例“一五计划”的建设成就
(3)简述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
33、海洋强国梦是近代以来中国人的梦想之一。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1840年英国对中国发动了哪场战争?请写出英国通过这场战争强迫中国开放的通商口岸两例。
(2)请写出19世纪80年代清政府建成的新式海军两例。
(3)1894—1895年,中国海军遭到惨败,这发生在哪场战争中?这场战争对中国的社会性质有什么影响?
(4)请谈谈中国怎样才能建设海洋强国。
34、阅读材料,按要求答题。
材料一 从今以后,只要不发生大规模的外敌入侵,现代化建设就是全党的中心工作。其他工作包括党的政治工作,都是围绕着这个中心工作,并为这个中心工作服务的;不能再搞任何离开这个中心工作,损害现代化建设的“政治运动”和“阶级斗争”了。
—— 1978年12月25日《人民日报》社论
材料二
材料三
(1)根据材料一归纳出党的工作中心的变化。指出做出这个决策的会议名称并分析该会议的历史意义。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说说我国已经形成怎样的对外开放格局。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建立经济特区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