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改革开放后,逐渐形成了一个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对这个格局表述正确的是( )
A.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B.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经济三角洲--沿海经济开放区
C.沿海开放城市--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D.经济三角洲--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2、一曲悲怆的《松花江上》当年曾传唱大江南北,唱出了东北人民流离失所、家破人亡的悲痛之情。它所反映的东北人民的苦难历史始于
A.九一八事变
B.南京大屠杀
C.八一三事变
D.七七事变
3、近代中国影响较大、存在时间最长的中文报纸是
A.《大公报》 B.《申报》 C.《解放日报》 D.《新闻报》
4、国家对少数民族古籍文献的整理工作也取得了大批成果,其中有代表性的是出版了少数民族的三大英雄史诗:藏族史诗《格萨尔王传》、蒙古族史诗《江格尔》和柯尔克孜族史诗《玛纳斯》。它们是世界文化艺术宝库中的瑰宝。这说明
A.我国少数民族地区完全汉化
B.国家对少数民族地区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
C.国家加强对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建设
D.国家重视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和发展
5、陈独秀在《每周评论》刊文说:“巴黎和会,各国都重在本国的权利,什么公理,什么永久和平,什么威尔逊总统的十四条宣言,都成了一文不值的空话……非得全世界人民都站起来直接解决不可。”其后中国人“站起来直接解决”的行动是
A.五四运动
B.广州起义
C.辛亥革命
D.护国战争
6、当今世界有个趋势,人们怀念她的民主政治,其为欧洲民主政权奠定了基础。这里的“她”指的是( )
A.雅典
B.奥匈帝国
C.德国
D.意大利
7、以下是陈毅元帅的一首诗。这首诗怀念的英烈牺牲在
烈士墓园座座坟,漫天大雪祭忠魂。
助人自助保家园,万世千秋拜典型。
A.红军长征时期
B.抗日战争时期
C.解放战争时期
D.抗美援朝时期
8、中国共产党建立的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是在
A. 井冈山 B. 三湾 C. 瑞金 D. 延安
9、对如图解读正确的是( )
A.抗美援朝的战斗英雄
B.“一五”计划时期的劳模
C.艰苦奋斗年代的楷模
D.改革开放的时代标兵
10、从宏观上来看,它打响了第一枪,创建了一支人民军队,走上了一条正确道路,造就了一批杰出将帅。更具有深远意义的是,它还铸造了伟大的“八一精神”。“它”是( )
A.广西起义
B.南昌起义
C.武昌起义
D.秋收起义
11、西方列强对中国的侵略和掠夺随着时间推移而逐步深入,甲午中日战争是一个分界线,之前列强的侵华方式主要是“贸易+特权”,之后则变为了“投资+特权”。对此变化,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
A.甲午战争后资产阶级维新派掀起了戊戌变法运动
B.甲午战争后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C.《马关条约》签订后,维新派提出“自强求富”的口号
D.《马关条约》签订后,外国人可以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12、第一届中国人民政协会议暂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是
A.《黄河大合唱》
B.《大刀进行曲》
C.《义勇军进行曲》
D.《毕业歌》
13、中国共产党是全民族团结抗战的中流砥柱。以下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一书第十三章的目录(缺第五小节标题)( )
第十三章 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而斗争
一、抗日救亡运动的新高潮 四、东北抗日联军的艰苦斗争
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策略的制定 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党在国民党统治区斗争策略的转变 六、党为早日实现全民族抗战而斗争
该书第十三章第五小节的标题应是( )
A.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B.革命统一战线的正式建立
C.全民族抗战的最终实现 D.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广泛建立
14、孙中山先生受世人敬仰,其丰功伟绩有
①建立中国同盟会
②提出三民主义
③亲自发动武昌起义
④成立中华民国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15、它是波澜壮阔的反帝爱国运动,又具有盲目排外的落后性。它是
A.戊戌变法 B.义和团运动 C.护国战争 D.新文化运动
16、下列戊戌变法的法令中,对封建顽固派最具威胁的是( )
A.训练新式军队
B.兴办私人企业
C.改革政府机构
D.开办新式学堂
17、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村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共同点包括
①目的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②充分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
③促进了农村和城市经济的发展
④改变了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18、毛泽东曾对一位外国来访的同志说:“1927年 ,老蒋够厉害啦!他把我们像鸡蛋一样地摔在地上,可他没想到,当时国外的许多智者也没有想到。我们还会孵出小鸡来!”对“孵出小鸡来”最准确的理解是( )
A.发动了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武装起义 B.制定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
C.揭开了创建人民军队、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序幕 D.完成了共产党军队北上抗日的战略转移
19、在三大改造中,实现了和平过渡,成为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是( )
A. 农业生产合作社 B. 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C. 公私合营 D. 赎买政策
20、近代先进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发展历程是
A.器物—制度—思想
B.制度—器物—思想
C.器物—思想—制度
D.思想—器物—制度
21、《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一至第三次战役示意图》中的①处是五圣山的主要阵地,它的得失关系到整个中部战线的安危,在此处发生了著名的______(地名)战役;《沿海地区对外开放示意图》中②处是______(地名)经济特区。
22、中国共产党在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过程中,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该阶段第一个理论成果是 ______ ,最新理论成果是 ______ 。
23、______理论,阐明了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基本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在中共十九大上,______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被确立为中国共产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24、______战争期间,英法联军攻入北京,火烧了圆明园。1900年,______联军进犯北京,中国首都再次沦陷。
25、前不久,中国海军舰队访问英国。有英国网友感慨道:“巨大的军舰……真遗憾,这是中国军舰,不是英国的。记得我们国家曾经侵略过中国”。近代史上,英国发动或参与对中国的侵略战争有
①鸦片战争
②第二次鸦片战争
③甲午中日战争
④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26、内容:大会总结了中共领导中国民主革命曲折发展的历史经验,制定了党的________;选举产生了中央领导机关,________在七届一中全会上当选为中共中央主席;大会确立____________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
27、______拉开了变法维新运动的序幕。
28、他以公而忘私,助人为乐,被称为解放军好战士,他是______。
29、开始:______年,广州国民政府决定北伐。
30、_______成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_________标志着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开始。
31、某历史兴趣小组在学习了中国近代史后设计了如图的年代尺,请你仔细观察,然后回答问题。
(1)在时间点A,中国发生了什么大事?该事件对中国历史有何重大影响?
(2)北京在时间点B遭遇了哪场浩劫?除此之外,北京还在哪场战争中遭受浩劫?
(3)请你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在时间点C发生的历史事件是什么。
(4)中国近代史发生了诸多和时间点A类似的事件,最终使中国陷入半殖民地的深渊,你认为原因是什么?
(5)中国近代化探索有哪些重大事件?
32、 材料一:中国近代史是一部西方列强的侵华史,也是一部中国人民的抗争史和探索史。
请回答下列问题:
(1)19世纪中期至20世纪初,西方列强对中国发动了四次大规模的侵略战争,把中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请写出这四次侵华战争的名称及其对中国社会造成的影响.
(2)面对西方列强的侵略,中国人民进行不屈不挠的抗争,请列举四次侵华战争期间的两个事例。你从中感受到了哪些爱国精神?
(3)列强在侵华战争中,既有矛盾又相互勾结,指出列强联合侵华的两次战争?
33、简述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重要意义。
34、世界风云变化,影响着每一个人,构建和谐社会、共筑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世界人民的共同愿望。
【制度确立】
材料一:尽管大西洋把英、法、美三国永远地分隔开来,但三国的革命作为资产阶级革命不仅有一定联系,而且也是相互影响、互相促进的。17世纪和18世纪发生于大西洋两岸的这三个伟大历史事件,最大的公约数是关于“权利”的诉求或“人权”的伸张。
——《世界史(以文明演进为线索)》
(1)写出材料一中法国“关于权利的诉求或人权的伸张”所颁布的法律文件。“这三个伟大历史事件”的爆发产生的共同影响是什么?
【战火冲击】
材料二:凡尔登是法国的军事要塞,防御工事复杂坚固。它是通往巴黎的门户和法军战线的中枢。1916年,德军进攻凡尔登,用炮弹不断轰击法军阵地,还使用了毒气弹。这场战役异常惨烈,死亡人数太多,有“绞肉机”“地狱”“屠场”之称。
——摘自统编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
(2)材料二中这场法国与德国的较量发生在哪次战争中?凡尔登战役被称为“绞肉机”“地狱”“屠场”,说明了什么?
材料三:下图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主要事件
(3)据材料三的时间轴,将下面的表述与时间轴中的事件对应。
A.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正式形成的标志——______(填写序号)
B.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的军事行动——______(填写序号)
【和谐发展】
材料四:下表是世界现代史大事记(部分)(据人民教育出版社《世界历史》编制)
时间 | 事件 |
1947年 | 杜鲁门主义出台 |
1949年 |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成立 |
1955年 | 华沙条约组织成立 |
1991年 | 苏联解体 |
1993年 | 欧洲联盟成立 |
2001年 | 上海合作组织诞生 |
2010年 | 中国的经济规模位居世界第二 |
(4)据材料四简述二战后世界格局演变的主要线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