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共一大选举的中央局书记是( )
A.毛泽东 B.周恩来 C.陈独秀 D.李大钊
2、为维护清朝统治,洋务派先后以“自强”、“求富”为目标,创办了一批军事工业和民用企业。下列属于军事工业的是( )
A. B.
C. D.
3、以下关于五四运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起因是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
B.前期主力是工人
C.斗争方式只有工人罢工
D.发生于1915年5月4日
4、某校八(1)班历史学习小组收集了下列的一组图片。适合作为这组图片标题的是
江南制造总局 | 福州船政局 | 京师同文馆 | 汉阳铁厂 |
A.变法维新
B.民主共和
C.自强求富
D.民主科学
5、《天朝的崩溃》一书中写道:“这场战争把中国拖入世界。从此开始,中国遭受了列强的百般蹂躏;从此开始,中国人经受了寻找新出路的百般苦难。”材料中的“这场战争”指的是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雅克萨之战
6、“开这个军官学校,独一无二的希望,这就是创造革命军,来挽救中国的危亡。”该军校在1925年创办于
A.武汉
B.南京
C.上海
D.广州
7、创作了《义勇军进行曲》《毕业歌》等名曲,谱写了时代最强音的是
A.詹天佑 B.冼星海 C.齐白石 D.聂耳
8、张謇深感要挽回中国的利益,必须发展本国的工商业,他提出的口号是
A.还我青岛、废除二十一条
B.自强、求富
C.民主、民权、民生
D.实业救国
9、据统计,安徽凤阳小岗村在1979年粮食产量一路增至13.3万斤,相当于前十年总和;人均收入也由上年的22元跃升到400元。这主要得益于( )
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
B.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开展
C.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D.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10、下图所示漫画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鸦片战争
B.北伐战争
C.甲午战争
D.抗日战争
11、“大量外国商品涌入中国,造成国内手工业者失业,传统的手工业走向衰败。”这反映出鸦片战争带来的影响是( )
A.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
B.使中国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C.丰富了市场商品种类
D.破坏了中国的关税自主权
12、语文教材《老山界》一文中,红军在翻越老山界时,遭到国民党军队的围追堵截,作者感叹:“(敌人的飞机)为什么不到抗日的战线上去显显身手?”据此判断,文中翻越老山界发生在( )
A.北伐战争时期
B.红军长征时期
C.五四运动时期
D.解放战争时期
13、有学者认为:“甲午战争中国战败的深刻创痛、空前的民族危机,把中国人民惊醒了。”以下关于“中国人民惊醒了”的表述,错误的是
A.台湾人民掀起了反抗日本统治,争取回归祖国的运动
B.地主阶级开始了“自强、求富”的洋务运动
C.资产阶级维新派发起了救亡图存的戊戌变法运动
D.资产阶级革命派发动了推翻清王朝的辛亥革命
14、“剪发辫、易服饰、改称谓、废跪拜”,我国近代历史上这种变化指的是
A.思想潮流的变化
B.社会生活的变迁
C.科技文化的发展
D.新式教育的开始
15、下侧目录内容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第五章天国的悲喜剧 一、拜上帝会 二、洪秀全的思想 |
A.鸦片战争
B.太平天国运动
C.义和团运动
D.一二·九运动
16、中国共产党创建的农村革命根据地中面积最大的是
A.中央革命根据地
B.左右江革命根据地
C.川陕革命根据地
D.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17、“他根据‘摩西十戒’编写了十款天条:(1)崇拜皇上帝;(2)不好拜邪神;(3)不好妄题皇上帝之名;(4)每周礼拜颂赞皇上帝恩德;(5)孝顺父母……”材料中的“他”是( )
A.林则徐
B.曾国藩
C.洪秀全
D.李秀成
18、比较是一种重要的历史学习的方法。下面是一个同学对洋务运动与戊戌变法的比较,你认为不正确是( )
A. 两者的根本目的都是要使中国走上资本主义强国之路
B. 两者都主张通过向西方学习,以解决统治危机
C. 两者都注重培养新式人才
D. 两者结局相同,都以失败告终
19、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有( )
①陈独秀 ②鲁迅 ③胡适 ④孙中山 ⑤李大钊
A. ①②③④ B. ①③④⑤ C. ②③④⑤ D. ①②③⑤
20、2021年最硬气的一句话:“美国没有资格居高临下同中国说话,中国人不吃这一套。”同时也向世界宣告:与中国打交道,就要在相互尊重的基础上进行。这反映中国政府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原则是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求同存异”方针
C.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
D.“一个中国”原则
21、我国积极的进行了社会主义探索并最终找到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请根据所学知识将内容补充完整。
1950-1952年 (1)____________的颁布,标志着土地改革运动的开始,3亿多无地或少地的农民分到了土地。
1953-1956年(2)_______的基本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确立。
1956年(3)________正确分析了国内主要矛盾,成为探索社会主义过程中的重要成果。
1958年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是我国在探索社会主义过程中的严重失误。
1953—1957年一五计划时期,任务是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的初步基础;
1993年11月,中共中央通过《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规定国有企业改革的基本方向是建立(4)____________。
22、皖系军阀以______为首,掌握北京政府的实权;奉系军阀以______为首,主要盘踞在东北。
23、
(1)自古以来,状元最受人羡慕和尊敬,而工商业是被人看不起的“末业”,在清末偏偏有一个状元“舍本逐末”办起了实业,此人是 。
(2)是“中国人的光荣”——周恩来。 是中国人自行设计建造的第一条铁路
(3)中国西学第一人—— ,是中国近代启蒙思想家
24、1915年,新文化运动爆发,激进的民主主义者高举_______、_______两面大旗、激发了广大青年追求新思想的热情。
25、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______,使______观念深人人心.
26、孙中山领导资产阶级革命的指导思想是_____。孙中山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重要成果是_____临时政府的成立。
27、1875 年,清政府任命_____为钦差大臣,他采取“先北后南,缓进急战”的策略,成功收复新疆。在黄海海战中,致远舰管带_____在舰身严重受损、弹药将尽之际,下令开足马力,冲向日舰“吉野号”,准备与敌人同归于尽,不幸被敌人炮弹击中,200余名将士壮烈殉国。
28、金田起义:________年1月11日,________在广西桂平县________发动武装起义,建号________,起义军称________。不久,洪秀全称“天王”
29、请按要求完成填空。
(1)公元前3100年左右,非洲东北部尼罗河流域建立起统一的奴隶制国家,金字塔是这一王国的文明象征,那么,这个奴隶制国家是__________。
(2)古巴比伦王国时期,国王汉谟拉比统一了 __________流域,建立了强大的奴隶制国家。
(3)古希腊神话影响广泛,______________是其宝贵的文学遗产。
(4)罗马共和国时期,公民大会是形式上的最高权力机关,而国家统治权实际上掌握在____________ 手上。
(5)在罗马共和国时期,罗马颁布了成文法,因刻在十二块青铜板上,所以被称为《________________》。
(6)12世纪西欧的教育与学术出现了新的气象,___________的兴起被认为是欧洲中世纪教育“最美好的花朵”。
30、(1)1949年(_____)月(_____)日首都30万军民齐集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开国大典;(_____)年,西藏和平解放。
(2)第一个五年计划从(_____)年开始执行;到1956年底(_____)标志着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3)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火热年代,全国各条战线涌现出了大批英雄模范人物。“铁人”王进喜,(_____)焦裕禄、解放军好战士(_____)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4)1984年10月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要求加快以(_____)为重点的经济体制改革;1992年,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要建立社会主义(_____)经济体制。
(5)我国的对外开放从沿海的经济特区开始,逐步向(_____)推进;中共十八届一中全会上,(_____)当选为中共中央总书记。
31、2022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1周年。101年来,党在革命和建设的道路上艰苦奋斗,不断探索,走过了极不平凡的历程,也取得了巨大成就。
(1)哪次会议的召开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该会议有何历史意义?
(2)被誉为党的历史上“团结的大会,胜利的大会”的是哪次代表大会?这次代表大会有何重要历史意义?
32、新民主主义革命与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分界线是什么事件?其事件的影响是什么?
33、某班级同学准备举办一次《“一五计划”成果图片展》。他们找到了以下图片资料: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第一批国产喷气式飞机,武汉长江大桥,青藏铁路图放在成果展上。同学们提供的图片都合适吗?请说明理由。
3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国民党《中央日报》总编陶希圣,对他的编辑们说:“我们明知共产党不会来渝谈判,我们要假戏真做,制造空气。”
材料二:中国人民的革命战争,现在已经达到了一个转折点。这即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已经打退了美国走狗蒋介石的数百万反动军队的进攻,并使自己转入进攻……中国人民解放军已经在中国这一块土地上扭转了美帝国主义及其走狗蒋介石匪帮的反革命车轮,使之走向覆灭的道路。这是一个历史的转折点,这是蒋介石二十年反革命统治由发展到灭亡的转折点。这是一百多年来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由发展到灭亡的转折点。
——毛泽东《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
材料三: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宜将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毛泽东《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来渝谈判”指的是什么?
(2)从材料一看,你觉得国民党的谈判有诚意吗?为什么还要“假戏真做”呢?
(3)材料二中的“蒋介石二十年反革命统治由发展到灭亡的转折点”开始于哪一年的什么事件?
(4)材料三的诗中准确描述当时占领南京的诗句是什么?
(5)简要概述三则材料所反映的三大历史事件在人民解放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
(6)从三则材料纵观国民党政府的发展历程,你能得出什么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