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952底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这得益于( )
A.《共同纲领》
B.《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2、1898年9月,慈禧太后发动政变,戊戌变法失败。下列关于戊戌变法的影响,说法正确的有( )
①它加快了中国近代化进程②它要求挽救民族危亡,发展资本主义,有进步意义③它对中国社会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④它的失败,促使资产阶级的政治斗争由革命转向了改良。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3、习近平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指出:“建立中国共产党、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推进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近代以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二大里程碑。”我国改革开放起航的标志( )
A.中共“八大”
B.十一届三中全会
C.中共“十五大”
D.中共“十九大”
4、2021年3月5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在北京开幕,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国“十四五”规划。以下属于“一五”计划期间的成就的有( )
①沈阳第一机床厂建成投产
②大庆油田投产
③第一辆解放牌汽车诞生
④鞍山钢铁公司无缝钢管厂建成投产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5、《全球通史》 :“在这个世界里,充满了流线型汽车、有轨电车和飞机……它 (工业革命)不但为西欧诸民族所分享。也为俄国人、美国人和日本人所分享,甚至还在某种程度上为中国人和印度人所分享。”能体现这一观点的是
①明治维新后,日本出现洋楼、西餐②中国洋务派兴办新式民用工业
③工业革命后,世界开始走向整体④工业革命彻底改变中国教育模式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④
6、习近平总书记说“江山是人民的”。1949年9月,在北平召开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上,通过的文件规定"国家政权属于人民",这份文件是( )
A.《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B.《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C.《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7、中国共产党在1947年7月至9月召开的全国土地会议上制定和通过了( )
A. 《井冈山土地法》 B. 《关于清算、减租及土地问题的指示》
C. 《土地改革法》 D. 《中国土地法大纲》
8、下列不属于中国在《南京条约》中被迫开放的第一批通商口岸的是( )
A.南京
B.上海
C.广州
D.福州
9、电影《长津湖》以抗美援朝战争中的长津湖战役为背景,讲述了一段波澜壮阔的历史:在极寒严酷环境下,一支中国作战部队凭着钢铁般的意志和英勇无畏的战斗精神,扭转了战场态势,为长津湖战役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这支中国军队的名称是( )
A.中国工农红军
B.八路军
C.中国人民解放军
D.中国人民志愿军
10、掌握计算历史年代的方法是历史学习的一项必备技能,如图是一枚“中华民国十八年”银元,请你根据所学知识判断,这张银元发行于公元( )
A.1918年
B.1928年
C.1929年
D.1930年
11、小唐同学在整理档案时,摘抄如下案件资料。这一案件( )
A.反映袁世凯建立独裁统治的野心
B.标志着辛亥革命的失败
C.导致了军阀割据混战局面的出现
D.说明袁世凯复辟了帝制
12、2022年元旦,以“砥砺奋进廿五载,携手再上新征程”为主题的庆祝香港回归25周年纪念活动筹备工作正式开始。香港回归主要得益于( )
A.综合国力的提升
B.军事力量的增强
C.经济特区的设立
D.外交政策的正确
13、王赫雷同学暑假去武汉旅游,参观了新中国成立后修建的第一座公铁两用的长江大桥。经过导游介绍他了解到这座大桥连接了长江南北的交通,可谓是“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他参观的是( )
A.武汉公铁大桥
B.南京长江大桥
C.京杭大运河
D.武汉长江大桥
14、1964年,为改变河南兰考县面貌因劳累而病逝,被称颂为党的好干部是( )
A.焦裕禄
B.王进喜
C.雷锋
D.孔繁森
15、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歌是( )
A.《黄河大合唱》
B.《团结就是力量》
C.《走进新时代》
D.《义勇军进行曲》
16、《中国人民志愿军应当和必须入朝参战》中写道:“总之,我们认为应当参战,必须参战。参战利益极大,不参战损害极大。”中国参战的主要原因是
A.美国是世界最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
B.维护朝鲜半岛的和平是我国的使命
C.朝鲜民主主义共和国是我国的邻国
D.抗美援朝是保家卫国的正义性战争
17、它是我国古代一部杰出的史学著作,它以“纪”“传”等体例进行编写,史料翔实,文笔生动,是后世编写史书的范例。这部史书及其作者是
A. 《离骚》——屈原
B. 《道德经》——老子
C. 《史记》——司马迁
D. 《资治通鉴》——司马光
18、长期以来中国的民族分布以大杂居、小聚居为主,加上我国人口、资源分布和经济文化发展不平衡,只有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才有利于各民族的发展和国家的繁荣、昌盛。材料描述的是我国( )
A.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原因
B.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原则
C.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核心
D.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影响
19、1979年4月8日,时任广东省委第一书记的习仲勋在中央工作会议上发言:“广东邻近港澳,华侨众多,应充分利用这个条件,积极开展对外经济技术交流。1980年,中央决定在广东和福建两省建立经济特区,哪个成为经济而特区的代表和对外开放的“窗口”( )
A.深圳
B.珠海
C.汕头
D.厦门
20、当代美国历史学家费正清写道:“它使中国两千多年的皇帝制度彻底崩溃,是中国帝制与共和意识的分水岭,尽管它的结局是悲剧性”材料中的“它”是指( )
A. 太平天国运动 B. 洋务运动 C. 戊戌变法 D. 辛亥革命
21、根据所给提示,写出相对应的历史人物。
(1)虎门销烟——
(2)虎门战役——
(3)收复新疆——
(4)黄海海战——
(5)汉阳铁厂——
(6)轮船招商局——
22、他改变了我国“贫油”的面貌,被誉为“铁人”的石油人工人。( )
23、(1)( )年爆发的鸦片战争,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年,中国共产党成立,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2)1894年9月,北洋舰队与日本联合舰队在黄海激战中,致远舰管带( )与200余名将士壮烈殉国;1927年8月,( )贺龙、朱德等人领导革命军在南昌发动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
(3)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会师甘肃( )地区,宣告长征胜利结束;1937年9月,八路军在( )一带设伏全歼日军,取得了全民族抗战爆发后中国军队主动对日作战的第一个重大胜利。
(4)1851年1月,洪秀全在广西桂平县金田村发动武装起义,建号( );1936年12月,张学良、杨虎城实行“兵谏”,要求停止内战,一致抗日。这就是震惊中外的( )。
(5)1919年,《新青年》出版“马克思研究专号”,刊载了李大钊的文章( ),对马克思主义作了较为系统的介绍;在抗日救亡运动的洪流中,由田汉作词,聂耳作曲的( ),后来被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24、1884年,为加强西北塞防,清政府在______建立行省。与此同时,中国的东南海疆也受到威胁。1885年,清政府在_______建立行省。
25、内容:中华民国的主权属于_______;国民不分种族、阶级、宗教信仰,一律平等;国民有人身、居住、言论、出版、集会、结社、宗教信仰及请愿、考试、选举、参政等自由和权利;参议院行使__________,国务员辅佐临时大总统行使行政权并负其责任,司法独立等。
26、1950年10月,根据中央决定,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战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与朝鲜军民并肩作战;1972年,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访华,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27、_______________提出了三民主义,_______________在中国最早宣传马克思主义。
28、________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宏大的一次农民战争。________是一场波澜壮阔的反帝爱国运动。
29、1949年9月,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在 召开,会上决定把 作为代国歌。
30、北伐和西征:北伐军全军覆没。____取得重大胜利,太平天国在军事上进入全盛时期。
31、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是什么时候在哪里召开的?这次会议制定的党的政治路线是什么?
32、根据提示写出下列相关史实。
(1)为变法维新运动拉开序幕的事件是________________。
(2)北洋舰队全军覆没的战役是________________。
(3)邹容宣传民族民主革命的著作为《________________》。
33、某班以“祖国统一大业”为主题举行探究活动。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新中国成立后,祖国大陆获得统一的标志是什么?
(2)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后,邓小平从维护祖国和中华民族根本利益出发,创造性地提出了哪一伟大构想?在这一伟大构想的指导下回归的是哪两个地区?
(3)改革开放后党和政府形成的对台基本方针是什么?“九二共识”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4)请谈谈你对祖国统一的认识。
3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唐宋时我国商业发展到一个新水平。唐代以前,城市布局是一种方格状的坊市结构,到唐代,城市的扩大,居民的众多,工商业的繁荣,出现了早市和夜市。在一些城郊附近、交通要道、驿站渡口,形成了大的农村市场,这被称为草市。到了宋代,商业的发展遂导致坊市制崩溃,因四川使用铁币不便,当地大商人就联合发行一种纸币,称作交子。
——摘自马克垚主编《世界文明史》
材料二 明清时期我国的商品经济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全国性的统一市场已经趋于形成,大宗商品被长途贩运而广泛流通,各种农作物和手工业品的地区性生产基地出现。因钞易为政府滥用,又在中西方贸易中,中国是出超国,白银大量流入中国,而大量的商品流通需要有一种稳定的货币,于是民间渐弃钞不用,改用贵金属作为一般等价物,白银成为主要货币。
——摘自马克垚主编《世界文明史》
材料三 唐宋以后社会经济新因素的成长,明清时期社会经济向近代化的萌动,都是在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并且首先是在商品经济最发达的地区出现的。中国古代社会经济的发展,虽然也有曲折,也有波澜,但始终具有不断向前的活力。
——摘自章开沅主编《中国经济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归纳唐宋时期商业发展的表现。
(2)根据材料二,概括归纳明清时期商业发展的表现;结合所学,分析唐宋、明清时期货币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
(3)结合上述材料,分析指出商品经济在中国古代社会经济发展中所起的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