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通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初三历史

一、选择题(共20题,共 100分)

1、下列关于洋务运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B.是一次成功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

C.其口号是“拒和、迁都、变法”

D.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2、如下图的影片情节中,主人公争分夺秒,克服困难,确保第一面五星红旗在天安门广场上顺利升起。与此有关的历史事件是

A.中国共产党诞生

B.抗日战争胜利

C.解放军占领南京

D.举行开国大典

3、下列年代尺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在不同时期的土地政策。这表明中国共产党(   )

A.重视发挥农民的革命作用 B.逐步壮大解放区军事实力

C.不断扩大农村革命根据地 D.放弃攻打中心城市计划

4、1861年的一个奏折中说,要抵抗外国的侵略,“探源之策,在于自强”。下列属于洋务派在“自强的旗号下创办的军事工业是(    

A. 轮船招商局   B. 汉阳铁厂   C. 安庆内军械所   D. 湖北织布局

5、一位历史学家说:“1850年至1861年,咸丰帝当了11年的皇帝,没有过一天安生的日子。“以下符合这一观点的是

①英国发动鸦片战争                    ②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③沙俄侵占中国领土                    ④八国联军侵华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6、它表现了被侵略者对侵略者郁积已久的愤怒;同时又包含着一种文化对另一种文化的抵抗,包含着旧式小农和手工业者因自然经济分解而蒙受的痛苦;并与百日维新失败后的政局变动牵连相结。“它”是(       

A.太平天国运动

B.邓世昌黄海大战

C.义和团运动

D.武昌起义

7、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在内忧外患中爆发的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宏大的一次农民战争,沉重地打击了清朝统治和外国侵略势力的是

A.太平天国运动 B.南昌起义 C.辛亥革命 D.戊戌变法

8、1949年4月,陈毅欣然写道:“旌旗南指大江边,不尽洪流涌上天。直下金陵澄六合,万方争颂换人间。”该诗描写的历史事件是

A.强渡长江,推翻国民政府

B.民众支前,淮海战役胜利

C.瓦解敌军,和平解放北平

D.挥师南下,基本歼灭残敌

9、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北京举行,这是中华民族的一大外交盛事。我国能够举办如此高规格、大规模的外交活动的根本原因是(     

A.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

B.和平与发展成为世界的主题

C.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D.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综合国力的增强

10、对下列图示解读最正确的是( )

A.中国近代遭受外来侵略的全过程

B.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程

C.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

D.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11、回顾历史,上海曾是通商口岸;改革开放后又是14个沿海开放城市之一,1990年中央又做出了开放和开发浦东的决定。比较上海前后两次的“开放”,其不同之处在于(       

A.前者是丧权辱国的,后者是独立自主的

B.前者是主动的,后者是被动的

C.两次开放都增强了国力

D.两次开放都是为了学习国外的先进技术

12、在电影《大决战》中,你能指出邓小平参与指挥的战役吗?( )

A. 辽沈战役   B. 淮海战役

C. 平津战役   D. 渡江战役

 

13、1912年,孙中山自豪地说,这是“吾国有史以来所未有之变局,吾民破天荒之创举也”。这里的“创举”是指

A.辛亥革命爆发 B.武昌起义

C.中华民国的成立 D.孙中山就职

14、联系与比较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之一。某班的学生用这方法比较中国共产党的遵义会议和十一届三中全会的相同点,得出下列结论,其中不正确的是(     

①是中共历史上具有重要转折意义的会议  ②确定了经济建设为党的工作重点

③对中国历史的发展进程产生了重大影响  ④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15、下表为1950年、1952年中国农村不同阶级人口及土地占有比例(%)。从表中数据的变化中得出的结论应该是

A. 土地改革基本完成

B. 第一个五年计划顺利实施

C. 农业合作化掀起高潮

D. 人民公社化运动大规模开展

16、经济特区与港澳特别行政区主要区别是(   )

A. 与中央的关系不同   B. 社会制度不同   C. 生产力发展水平不同   D. 各自权限不同

17、1954年,同仁堂的经理乐松生以大局为重,顺应历史潮流,带头进行公私合营,受到毛泽东的高度赞扬。与乐松生这一行为直接相关的是

A.新中国成立

B.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

C.中共八大

D.八字方针

18、下列战役中,属于抗战时期国民政府正面战场的有

①百团大战②淞沪会战③武汉会战④长沙会战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9、1839年6月,一位美国传教士在参观完销烟的过程后写道:“我们已反复检查了销毁烟土过程的每一个部分。(林则徐)他们在整个工作中进行的细心和忠实的程度,远远超出我们的预料。”此情景发生在( )

A.虎门

B.厦门

C.广州

D.上海

20、如下图幅图被冠名为“乔的笑”。根据你所学的知识知道他在笑什么吗?

 

A.十一届三中全会胜利召开

B.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C.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D.抗美援朝取得伟大胜利

二、填空题(共10题,共 50分)

21、_____________使太平天国由盛转衰。_____________标志着轰轰烈烈的太平天国农民运动的失败。

 

22、观察图二,在下图方框内填出下列地名的英文字母代号:

A.兴中会成立地点

B.中国同盟会成立的地点

 

23、开展游击战:根据地军民在____________的领导下,以主力部队和地方基干民兵为骨干,以广大群众为基础,组织各方力量,展开群众性的人民____________战争。

24、_____________年,第26届联合国大会恢复了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为中日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作出重要贡献的日本首相是_____________

25、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列强犯下了许多不可饶恕的罪行,其中包括:1860年,_____火烧圆明园。_____侵占我国东北和西北一百五十多万平方千米的领土。

26、中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逐渐形成以汉族为主体的各民族__________________的格局。

27、新中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主要形式是________

28、1895年春,康有为、梁启超等联合各省举人上书光绪帝,请求拒和、迁都、变法。这就是著名的“______”。1905年8月,孙中山领导在日本东京成立了______,是第一个全国规模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29、起义率先打出“工农革命军”旗帜。____________确立了中国共产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30、_______年,我国成功爆炸第一颗原子弹,开始掌握了核技术。

三、简答题(共3题,共 15分)

31、抗战胜利后,中国共产党适时调整了土地政策。1947年,中国共产党召开全国土地会议,颁布《中国土地法大纲》。请回答:

(1)《中国土地法大纲》内容是什么?

(2)解放区的土改总路线是什么?

(3)解放区的土地改革对解放战争的胜利起到什么作用?

32、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抚今追昔,为了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了艰辛的探索和创新,涌现出了许多模范人物,取得了丰硕的成就。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艰辛探索)

(1)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以后,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开始艰辛探索,中国开始全面的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是在哪次会议之后?这次会议指出当时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2)1958年国内报纸上提出了“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的口号。夏秋之际,各地又大办公共食堂,实行吃饭不要钱。据此说出我党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的两次严重失误分别是什么?  

(时代楷模)

(3)在全面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时期,全国各条战线上涌现出了大批英雄模范人物。其中被称为“铁人”和“解放军好战士”的分别是谁?在他们身上有哪些值得我们学习的精神?

(改革开放)

(4)20世纪70年代,为了更好地建设社会主义,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了一场卓有成效的社会变革,这场变革中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做出了怎样的调整?实行什么历史性决策?

(理论创新)

(5)哪位领导人在十二大会议上首次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在十九大会上哪位领袖提出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33、实现中国梦,我们“坚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就要坚持“四个自信”,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道路自信是对发展方向和未来命运的自信。在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和接力探索中,中国共产党领导开辟了哪条正确道路?

(2)理论自信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科学性、真理性的自信。哪一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哪一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3)制度自信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具有制度优势的自信。哪次会议的成功召开,初步建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我国最根本的政治制度是什么?哪一文件的通过以根本大法的形式确定了这一政治制度?哪一制度是解决当代中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治制度?

(4)坚持文化自信就是要激发党和人民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自豪感,在全社会形成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普遍共识和价值认同。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涌现出王进喜、焦裕禄、雷锋、邓稼先等许多英雄模范人物,其中,王进喜和焦裕禄分别有着怎样的美誉?他们身上共同体现的时代精神是什么?

四、综合题(共1题,共 5分)

34、阅读材料,完成问题。

在中国近代史上,面对西方列强的侵略,先进的中国人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推动了社会的进步。

材料一:

材料二:1912年,政府颁布了剪发辫、易服装和废止缠足的法律。同时政府还颁布法令,革除“大人”“老爷”等清朝官场的称呼,民间普通称呼改为“先生”或“君”。女学生已经开始觉悟,抵制学校开设的“列女传”(修身课),在宿舍里,她们常常聚在一起。争得面红耳赤,以实际行动反抗旧礼教,争取婚姻自由。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将思维导图中历史事件填充完整。

(2)参考材料二的史料,论证“辛亥革命有成功的一面”这个观点。依据中国近代先进分子的探索历程,试分析中国近代化探索的特点。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