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851年,洪秀全在金田率众起义,起义军被称作
A.“湘军”
B.“桂军”
C.“太平军”
D.“淮军”
2、下列关于《辛丑条约》的影响,说法正确的有( )
A. 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B. 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C. 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D. 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3、新文化运动提倡“民主与科学”,“民主”是指( )
①反对迷信和盲从 ②反对封建专制 ③反对军阀独裁 ④宣传资产阶级民主思想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④
4、在抗美援朝战争中,“联合国军”总司令扬言要在两个星期内结束朝鲜战争,回美国过圣诞节,这位司令是( )
A.麦克阿瑟
B.西摩尔
C.克拉克
D.瓦德西
5、下图所示内容见证了人民解放军
A.追歼国民党残余军队的雷霆之势
B.进驻新疆的首府迪化之雄伟英姿
C.解放西南的重镇重庆之英勇无畏
D.进驻高原之明珠拉萨的和平诚意
6、掌握历史事件发展线索是历史学习的基本目标。下面表格★处的内容应该是( )
兴起 | 全盛 | 失败 | ||
金田起义 | ★ | 北伐、西征 | 天京事变 | 天京陷落 |
A.颁布《天朝田亩制度》
B.初步建制
C.颁布《资政新篇》
D.定都天京
7、美国人德涅特在《美国东南亚外交史》中写道:“(19世纪50年代)美国特命全权公使被委派到世界那一边(中国),(他)站在树底下,手里拿着筐子,等着接他在树上的伙伴所摇撼下来的果实。甚至他还接到训令,万一树上的人和果园的主人发生纠纷,他应当出来调停。”这里美国的“树上的伙伴”是指( )
A.日本侵略军
B.英法联军
C.沙俄侵略军
D.八国联军
8、“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这是诗人顾城于1979年写的一首诗。从写作背景看,“黑夜”所指的历史事件是
A. 国民党黑暗统治
B. 粉碎“四人帮”
C. “九一三事件”
D. “文化大革命”
9、建国以来历史上最大的冤案得到平反是在( )
A.1978年
B.1979年
C.1980年
D.1981年
10、1950年土地改革政策与中共历次土地政策最显著的区别是( )
A.废除封建剥削的地主土地所有制
B.实行农民阶级的土地所有制
C.实行保护富农经济的政策
D.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1、下图中的人物是在19世纪末我国的一次变法运动中被杀害的,这次变法的主要内容有( )
①训练新式陆海军 ②裁撤冗官冗员,允许官民上书言事
③开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 ④废除八股,改试策论,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12、1925年诗人闻一多先生创作组诗《七子之歌》,讲述了中国“七地”“失养于祖国,受虐于异类”的史实。当时“七地”中的台湾,正“受虐于”哪一“异类”( )
A.英国 B.美国 C.俄国 D.日本
13、中国人民经过一百多年的英勇斗争,终于推翻了三座大山的统治,三座大山是( )
A.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
B.封建统治阶级、地主阶级、资产阶级
C.帝国主义、封建主义、资本主义
D.清朝统治阶级、地主阶级、资产阶级
14、新中国制造的第一辆汽车诞生于( )
A.解放战争时期
B.一五计划时期
C.大跃进时期
D.文化大革命时期
15、下列内容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中华民国成立
②中国同盟会成立
③武昌起义
④清朝统治结束
A.①②③④ B.②①③④ C.②③①④ D.③④②①
16、张华同学在假期里观看了以下四部影视剧,按照所反映事件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虎门销烟》
②《鸦片战争》
③《火烧圆明园》
④《甲午风云》
A. ①②③④
B. ①③②④
C. ①②④③
D. ③④①②
17、与青年节、建军节有直接关系的两个历史事件分别是
A. 中共一大、南昌起义
B. 五四运动、南昌起义
C. 南昌起义、中共一大
D. 五四运动、武昌起义
18、“规定没收地主的土地、耕畜、农具、多余粮食及其在农村中多余的房屋……以上生产资料依法收归国有,均由乡农会接收,统一地、公平合理地分配给无地少地及缺乏其他生产资料的贫苦农民所有,也分给地主同样一份。”这个历史事件产生的影响是
A. 中国取得一百多年来反抗外国侵略的第一次伟大胜利
B. 消灭了封建土地制度
C. 结束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
D. 空前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
19、中华民国十三年,孙中山为培养军事和政治人才而创办的学校是
A. 京师同文馆
B. 马尾船政学堂
C. 黄埔军校
D. 京师大学堂
20、下边是小兵同学自制的历史学习卡片(局部)。他所学习的这一历史事件
A.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使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C.使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D.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1、意义:南昌起义、秋收起义等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________、创建________________的开始,拉开了中国革命从城市转入农村、建立________________的序幕。
22、填空题
(1)1860年,英法联军焚毁了北京西郊的著名皇家园林——______。
(2)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颁布了________。洪仁玕写成的________,提出向西方学习、改革内政等一系列政治、经济、文化、外交主张。
23、在历史的长河中城市反映着不同历史。根据提示写出对应的地点名称。
(1)中国革命的摇蓝,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所在地—— 。
(2)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第一枪的地方—— 。
(3)既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又是中国近代史的终点的所在地—— 。
24、1951 年,___________和平解放,祖国大陆获得统一。1965年,西藏自治区成立,促进了民族大团结,这也是___________制度在西藏的成功运用。
25、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____________》成为指导土地改革法律依据;1970年,我国成功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____________。
26、新中国成立初期,由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起______的作用。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确定了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______制度。
27、严复译述的《_____________》,把西方的进化论学说介绍到中国,宣传维新思想;李大钊在1919年发表《_________________》,系统介绍了马克思主义。
28、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制定于________年。
29、粉碎全面进攻:中共中央号召解放区军民以________粉碎国民党军队的进攻,并制定了以________战为主要方式,以歼灭敌人________为主要目标,集中优势兵力________敌人的作战原则和方针。解放区军民经过半年多的自卫反击战,粉碎了国民党军的全面进攻。
30、相关链接题。
(1)1839年中国人民禁烟斗争取得伟大胜利的事件:____________。
(2)孙中山领导资产阶级革命的指导思想:____________。
(3)第二次鸦片战争中纵火烧毁圆明园的军队:____________。
(4)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开端的事件:____________。
(5)在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先驱者:____________。
31、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1894年,甲午中日战争爆发。次年,以北洋水师全军覆没,清廷割地赔款而告终。时朝野震惊,纷纷要求变法图强。3年后,岁在戊戌,6月11日,光绪帝颁布《定国是诏》,决定变法,史称“百日维新”。维新历时不过103天,却影响了近代中国的百年进程。
(1)材料中的与“北洋水师”同时建立的还有哪两支海军?
(2)材料中“清廷割地赔款”指的是哪一条约?这一条约的签订对中国有何影响?
(3)哪一事件拉开了维新变法的序幕?“百日维新”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32、新中国成立后,在科技领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请完成下面的表格。
领域 | 主要成就 |
原子能 | 1964年第一颗①爆炸成功。 1967年第一颗②爆炸成功。 |
航天技术 | 1970年第一颗③发射成功。 |
生物工程 | 屠呦呦领导的科研团队发现了能够有效抵抗疟疾的④ |
科技成就取得的原因 | ⑤ |
33、回顾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你得到了哪些教训?
34、19世纪中期起,中国人民为反抗列强侵略,争取民族独立,开始了救亡图存的探索。
材料一 李鸿章晚年这样评价自己的洋务事业:“我办了一辈子的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何尝能实在放手办理?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
——吴永《庚子西狩丛谈》
材料二 1898年6月11日,清政府颁布“明定国是”诏书,宣布实行变法。随后,光绪帝发布了一系列变法诏令,主要内容有:裁撤冗官冗员,允许官民上书言事……
——摘自《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材料三 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先生病逝于北京,终年59岁。世人闻此噩耗,纷纷书写挽联纪念,其中蔡元培先生的挽联是:是中国自由神,三民五权,推翻历史数千年专制之局。愿吾侪后死者,齐心协力,完成先生一二件未竟之功。
——摘自《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材料四 国人而欲脱蒙昧时代,羞为浅化之民也,则急起直追,当以科学与人权并重。
——陈独秀《敬告青年》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李鸿章在洋务运动中创办的军事企业一例。你认为李鸿章在洋务运动中只能“勉强涂饰,虚有其表”的原因是什么?
(2)材料二中,“允许官民上书言事”中的“民”指什么人?
(3)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你认为孙中山先生领导的辛亥革命最重要的历史功绩是什么?他还有哪些“未竟之功”?
(4)据材料四,陈独秀认为哪两种方法可以救治中国?在新文化运动中他还有哪些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