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化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初三历史

一、选择题(共20题,共 100分)

1、写实的民谣能够勾勒出一幅幅尘封的历史画面,常常唤醒人们的历史记忆。义和团的民谣“神助拳,义和团,只因鬼子闹中原拆铁路……拆铁路,拔线杆。紧急毁坏火轮船……洋鬼子,尽除完,大清一统靖江山。”这表明义和团运动(       

①具有盲目排外的思想                                               ②以推翻清朝统治为目标

③具有强烈的爱国意识                                               ④带有明显的迷信色彩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2、在央视青年歌手大赛“知识问答”中,题板给参赛选手的提示,如下图,根据提示你会选择的历史人物是(       

A.侯德榜

B.魏源

C.詹天佑

D.张謇

3、《马关条约》第六款规定:“______”,直接促进甲午战争后外国对华资本输出的增长。此条款内容应该是( )

A.开设工厂

B.获得2亿两白银军费赔款

C.开放通商口岸

D.割占土地

4、下表是变法维新运动期间陕西维新人士的活动情况表。据此可知,变法维新运动

A.促进了思想启蒙

B.提倡民主与科学

C.维护了清朝统治

D.得到全社会支持

5、邓小平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此论断的主要依据有(     

①创立了邓小平理论                           ②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③成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④解决姓“资”姓“社”争论问题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6、从1941年7月至1945年6月,大后方通过征购和征借等方式从农民手中所获得的稻麦总量约为4亿石左右,从而保证了正面战场官兵和非农业人口的粮食供应。在敌后解放区战场,广大农民为了支援战争,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为抗战胜利奠定物质基础。这段材料体现了抗日战争胜利离不开

A.国共合作

B.正面战场抵抗

C.敌后抗日根据地建立

D.广大农民的支持

7、1984年颁布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中规定:“民族区域自治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由此可见,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基本前提是

A.服从国家统一领导

B.在少数民族聚居区域实行

C.设立自治机关

D.少数民族当家作主

8、宣告中华民国成立的地点是(             

A.北京

B.上海

C.广州

D.南京

9、中华民国十三年,孙中山为培养军事和政治人才而创办的学校是

A. 京师同文馆

B. 马尾船政学堂

C. 黄埔军校

D. 京师大学堂

10、我国是多民族国家。少数民族有

A. 54个

B. 55个

C. 56个

D. 57个

11、我国已经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这一格局就是

①经济特区  ②沿海开放城市  ③沿海经济开发区  ④内地

A.①②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12、1940年8月20日,为粉碎敌人的“囚笼政策”,八路军在华北地区对日寇开始了一次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战役,沉重打击了日本侵略者的嚣张气焰。这次战役是

A.血战卢沟桥

B.平型关大捷

C.台儿庄战役

D.百团大战

13、历史学家章开沅曾说:“1895年中国有三个人各自作出自己一生最重要的选择:康有为选择了变法,孙中山选择了革命,张謇选择了实业。”这三人的共同目标是(     

A.实行君主立宪制度

B.推翻清政府的统治

C.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D.挽救中华民族危亡

14、下图所示内容反映了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5、从当下“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从大众创业到万众创新”的热词中,反映了中国民族工业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发展历程。下面叙述不正确的是

A. 洋务运动中诞生了中国第一批近代企

B. 张謇倡导“实业救国”,创办了大生纱厂

C. 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完成,我国实现了工业化

D. 改革开放后我国工业创新水平不断提高

16、历史评价是指对历史现象或历史事件进行态度与价值的评判表达。下列选项属于历史评价的是(  

A.太平天国起义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宏大的一次农民战争

B.洪秀全在广西桂平县金田村发动武装起义建号太平天国

C.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颁布《天朝田亩制度》

D.攻克永安后,太平天国初步建立起政权组织

17、某革命影片有这样一组镜头:叶挺独立团正在猛攻武昌。该影片再现了(

A. 二次革命   B. 北伐战争   C. 护法运动   D. 护国战争

18、1997年,把邓小平理论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的会议是(     

A.党的十三大

B.党的十四大

C.党的十五大

D.党的十六大

19、他是中国马克思主义思想传播的先驱。他接连发表《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克的胜利》《我的马克思主义观》等文章,对马克思主义作了较为系统的介绍。他在中华大地上第一次高高举起了马克思主义的旗帜。“他”是(       

A.鲁迅

B.李大钊

C.蔡锷

D.毛泽东

20、我们之所以说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党的历史的伟大转折,主要是因为它

A.重新确立了“两个凡是”的思想路线

B.作出了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的战略决策

C.决定了平反冤假错案

D.提出了四项基本原则

二、填空题(共10题,共 50分)

21、________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

22、两次鸦片战争

 

鸦片战争

第二次鸦片战争

国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重大事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太平天国颁布的纲领性文件:____

24、填空题

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第一枪的是_______

25、北伐战争时期,以共产党、共青团员为骨干的___________独立团屡建奇功,为第四军赢得“铁军”的称号。

26、某中学八年级同学以“建国以来党的农村政策与农业的变化”为题进行研究性学习,通过查询资料和调奁采访等,得岀结论:政策的调整对农村经济产生重要影响。假如你也是课题组成员之一,请你完成“建国以来,党的农村政策与农业发展分析报告”的部分内容。

问题一:政策回顾

(1)1950年,中央政府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大规模的   运动在全国开展。

(2)1953年,随着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公布,党和国家开始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   

(3)1958年,中共“八大”二次会议提出“鼓足十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随后在全国开展了      运动。

(4)一届三中全会后,经济体制改革的浪潮首先从农村掀起,其主要內容是在农村实行   

问题二:分析对比:

党的农村政策对农业发展产生的影响

(5)1952年底,我国彻底废除了存在2000多年的   制度;   成为土地的主人;解放了生产力,促进了农村经济迅速走向恢复和发展。

(6)1956年,全国绝大多数农户参加了   ,社会主义公有制形式在农业经济中占主导地位。

(7)1958年,党的农村政策给农业发展带来了什么后果?

(8)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的农村政策对农业生产有何影响?

27、根据下列三幅人物图信息,进行填空。

(1)图一的人物是____,他全面筹划的变法是____

(2)图二的人物是____,他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是____

(3)图三的人物是____,他发起的思想大解放运动是____

28、1980年,我国建立四个经济特区。____成为经济特区的代表、对外开放的“窗口”。

 

29、1951年,西藏地方政府首席代表___________与中央人民政府达成和平解放西藏的协议。

1949年,第一届___________(全称)会议召开,通过了临时宪法《共同纲领》。

30、太平天国颁布《_______________》,规定不分男女,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土地;中华民国成立后颁布的《_______________》是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宪法性质的重要文件。

三、简答题(共3题,共 15分)

31、三大改造是改变生产资料私有制的深刻的社会变革。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三大改造中对三个行业分别采用什么方式进行的?

(2)三大改造完成的意义是什么?

32、写出洋务运动的口号。简述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及历史意义。

33、新中国成立以来,民主与法制建设取得了伟大的成就,但同时也存在对民主与法制的严重破坏。

(1)《___________》是新中国的建国纲领和人民的大宪章,具有临时宪法的作用。

(2)我国在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实__________制度,成为新中国的一项基木政治制度。

(3)“文化大革命”中最大的冤案是_________含冤逝世。

四、综合题(共1题,共 5分)

34、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作民权保障,谁非后死者!为宪法流血,公真第一人!

——孙中山闻宋教仁遇难,亲致挽联

材料二 ……袁世凯借机要挟民主革命派和清廷,大耍手腕,窃取了大总统的职位,不久又搞复辟,由于他倒行逆施,出卖国家和民族利益,引起全国人民的反对,只当了83天皇帝就见上帝去了。可见逆历史潮流而动,肯定是短命的。

——毛泽东

材料三 夫去满洲一专制,转生出无数强盗之专制,其为毒之烈,较前尤甚。于是而民愈不聊生矣!

——孙中山《建国方略》

(1)材料中的“宪法”是指什么?宋教仁做了什么事情,导致被刺杀?

(2)结合材料二,谈谈袁世凯复辟帝制为什么这么快就失败了?

(3)材料三中,“去满洲一专制”是指什么?“转生出无数强盗之专制”是指什么?

(4)请结合所学谈谈,“无数强盗之专制”是怎样“为毒之烈,较前尤甚”的?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