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学习完《太平天国运动》一课后,一名同学回家给爸爸讲述有关太平天国的故事。你认为下列内容不正确的是( )
A. 1851年洪秀全率众在金田村起义 B. 太平军取得了北伐、东征和西征的胜利
C. 1853年太平天国定都天京 D. 在中外势力的联合剿杀下失败
2、“中国人的政治智慧是无与伦比和无限美妙的。周恩来教会人类怎样为人处世;邓小平教会人类怎么解决恩怨情仇”。最符合该材料主题的理论或政策分别是( )
A.求同存异、四项基本原则
B.求同存异、解放思想
C.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一国两制
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3、下列图片展示的是17世纪后欧美地区巧克力的生产和消费逐渐从奢侈品变成了大众能消费的起的普通商品的过程,造成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17世纪末研磨可可豆的场景。这是当时普遍使用的加工方式 | 19世纪末20世初德国制造的巧克力搅拌机 | 巧克力起初只有精英和富裕阶层能够享用。19世纪初,一磅巧克力的价钱相当于一名普通女工3天的工资。工厂通过工艺流程的改进使巧克力成为大众能消费得起的产品。 |
A.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开展,提高了生产效率
B.交通运输事业的进步降低了原材料的运输价格
C.19世纪末20世纪初,工人阶级待遇提高
D.可可豆产量提高,巧克力工厂随之增多
4、阅读下表,可知农业总产值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变化的原因是( )
年代 | 农业总产值(亿元) |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
1978年 | 1397 | 133.6 |
1988年 | 3666.9 | 544.9 |
1990年 | 7662.1 | 686.3 |
A.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
B.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开展
C.农村改革的持续推进
D.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进行
5、下表反映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中经济现象的变化,从中可以得到的结论是( )
时间 | 计划生产的工业产品 | 计划管理的商品 | 计划供应的出口商品 |
1985年 | 120种 | 188种 | 70种 |
1987年 | 60种 | 23种 | 36种 |
A.城市经济体制改革逐步进行
B.改革范围由沿海到内地
C.市场经济体制已初步建立
D.计划经济体制已经退出
6、北伐军讨伐的主要对象是
①吴佩孚 ②孙传芳 ③冯玉祥 ④张作霖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7、2019年10月1日,习近平在阅兵典礼仪式上深情地指出:“70年前的今天,毛泽东同志在这里向世界庄严宣告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对这里“站起来”理解正确的是( )
A.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
B.我国进入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C.废除了地主阶级的土地私有制
D.洗雪了百年以来的民族耻辱
8、1841年英军占领了香港岛;1851年反封建反侵略的太平天国运动爆发;1901年帝国主义强迫清政府签订了《辛丑条约》。对上述材料所体现的历史主线最准确的概括是
A.西方侵华史
B.西方侵华史和中国人民的抗争史
C.中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的历史
D.中国人民探索史
9、中共中央统一部署,从“八项规定”到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从“打虎”、“拍蝇”、“猎狐”行动再到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都体现的主题是( )
A.从严治党
B.深化改革
C.依法治国
D.建成小康社会
10、2019年6月26日是第32个国际禁毒日,其宣传主题是“健康人生,绿色无毒”。早在180年前,虎门就上演了一场轰轰烈烈的“禁烟”运动,其主角是( )
A.林则徐
B.关天培
C.邓世昌
D.丁汝昌
11、语文教材《老山界》一文中,红军在翻越老山界时,遭到国民党军队的围追堵截,作者感叹:“(敌人的飞机)为什么不到抗日的战线上去显显身手?”据此判断,文中翻越老山界发生在( )
A.北伐战争时期
B.红军长征时期
C.五四运动时期
D.解放战争时期
12、邓小平的南方谈话说:“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明确提出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是
A.邓小平南方谈话
B.中共十三大
C.中共十四大
D.中共十八大
13、《辛丑条约》的签订给中国人民的生活带来深重的灾难。该条约签订后,在中国可能看到的现象是
①1903年,张三从天津海口经过,看到了威武雄壮的大沽炮台
②1903年,李四从山海关经过,看到了外国士兵在巡逻
③1903年,贺六做生意发财了,想在北京东交民巷购买一所宅子,结果被外国兵赶了出来
④1903年,王五到北京去,看到义和团的势力发展到北京地区,斗争矛头指向帝国主义侵略势力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14、比较是历史学习和研究的一种重要方法。新文化运动与维新运动相比较,不同之处在于:
A.深化了民主与科学意识
B.促进了中国社会的思想解放
C.有利于中国近代化的发展
D.有利于近代思想文化的传播
15、据统计,日本侵华期间中国南方浙江、江西、广东等省区因日军细菌战攻击而死亡人口约30万。若这“30万人”获国内外学界公认,那便又是一个( )
A.旅顺大屠杀 B.皇姑屯事件 C.卢沟桥事变 D.南京大屠杀
16、党史百年,英雄模范人物的形象激励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砥砺前行,新中国成立后为国家发展献出生命的英雄模范人物有:( )
①方志敏②焦裕禄③黄继光④邱少云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
D.②④
17、在这场思想大解放运动中,白话文的推广为新思想的传播提供了新的话语环境,促进了新思想的输入传播。这场运动是指( )
A.戊戌变法
B.新文化运动
C.五四运动
D.辛亥革命
18、“粤海销烟扬我威,但悲港岛易英徽。前仇旧恨今尽雪,只缘华夏已腾飞。”作者凌青在这首诗的第一句赞扬了( )
A.林则徐 B.洪秀全 C.袁世凯 D.荣宗敬
19、我国的社会主义改造之路具有中国特色,主要表现在
A.农业合作化
B.手工业合作化
C.民族资本的赎买政策
D.官僚资本的没收政策
20、人民群众是创造历史的主体。杰出人物在历史的长河中谱写了浓墨重彩的篇章。下列搭配正确的一组为( )
A.林则徐--“民主共和”的践行者
B.邓世昌--“师夷长技”的倡导者
C.关天培--甲午中日战争中的英雄
D.李大钊--马克思主义传播的先驱
21、________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________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22、新中国成立后,广大农民迫切要求进行土地改革,获得土地。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了,广大人民分得了土地。
23、____________领导的辛亥革命以疾风暴雨之势推翻了长达260年的清王朝统治,结束了延续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华民国。
24、根据提示信息,写出相对应的人物。
(1)领导了虎门销烟。______
(2)创办了大生纱厂。______
(3)建立中国第一个共产党早期组织。______
25、1860年,放火烧毁著名皇家园林圆明园的是:____ 。
26、1915年,陈独秀创办了________,标志着新文化运动的开始。
27、上海在中国近代史上的地位极其重要。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______》,并在创刊号上发表《敬告青年》一文,正式吹响了新文化运动的号角。
28、中国近代史上被誉为“禁烟第一人”的是_____,他的主要功绩是_____。
29、标志:宣告__________________成立。
30、近代割占中国领土最多的国家是______;1899年,美国向英、俄等国提出“______”的照会,这一政策反映出美国与其它帝国主义国家在侵华政策上的矛盾。
31、(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时间?简述其成立的伟大历史意义?
(2)中国人民志愿军参见抗美援朝的目的是什么?中国取得抗美援朝胜利的意义?
32、国共两党的关系影响着中国近代历史的发展,回顾国共两党关系的发展历程,回答下列问题。
(1)哪次会议后国共两党开始了第一次合作?在中共的帮助之下,孙中山建立了哪所学校培养军事政治人才?
(2)为了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国共两党合作领导了哪场战争?蒋介石发动哪一政变导致这场战争失败?
(3)写出为了反抗国民党的反动统治,中国共产党开始独立领导的武装起义。
(4)写出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初步形成的标志。哪一事变成为中国人民全民族抗战的开始?
(5)通过以上历史的探究,你对国共两党的未来关系怎样展望?
33、新中国建立后,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道路进行不断探索,形成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的标志是什么?
(2)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在思想路线上确定指导方针是什么?
(3)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什么?
(4)中共十五大、十九大分别将哪一理论成果作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5)概述习总书记提出的“中国梦”的内涵。
34、五四运动
1919年5月4日为反抗西方列强在巴黎和会上对中国主权的践踏,数千名北京青年学生涌上街头,高喊“外争主权、内除国贼”等口号,进行了英勇的抗争。由此掀起一场由工人阶级、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和其他爱国人士广泛参加的全国性群众斗争。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五四运动,揭开了中国人民彻底反帝反封建的崭新篇章,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开端。
(1)以下结论是从上述材料中得出的,请在答题卡对应题号后涂“正确”;违背了上述材料所表达的意思,请在答题卡对应题号后涂"错误”;是上述材料没有涉及的,请在答题卡对应题号后涂“未涉及”。
①巴黎和会与五四运动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因果关系。
②1919年5月4日,上海工人上街游行,高呼口号,进行了英勇抗争。
③五四运动表明中国工人阶级开始以独立的姿态登上政治舞台。
④五四运动的口号体现其反帝反封建的性质。
(2)“外争主权、内除国贼”中的“主权”是指什么?“国贼”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