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949年9月,毛泽东说:“我们的工作将写在人类的历史上,它将表明: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毛泽东意在强调中国( )
A.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
B.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
C.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D.由君主专制到人民做主
2、历史学家陈旭麓在评价百日维新时指出:“新学家们带来的解放作用远不是她(慈禧太后)发动的政变所能剿灭干净的。”他认为变法( )
A.使中国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B.推翻了以慈禧为首的顽固派的统治
C.对中国社会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
D.虽最终失败但挽救了中华民族危机
3、下边示意图中①处应填的是( )
1839年 | 1878年 | 1894年 | 1945年 |
林则徐 虎门销烟 | ① | 邓世昌 黄海殉国 | 台湾 重回祖国 |
A.陈化成力战英军
B.聂士成天津殉国
C.义和团抗击联军
D.左宗棠收复新疆
4、“八一大天亮,百姓早起床,昨夜晚,机关枪……原来是红带子兵解决国民党……我快活笑哈哈!”以上民谣传颂的史实是
A.南昌起义
B.井冈山会师
C.北伐战争
D.卢沟桥事变
5、对以下图片主题概括最准确的是
A.近代社会生活变化
B.近代教育事业进步
C.近代文学艺术成就
D.近代新闻业的发展
6、有人说:“辛亥革命……为2132年的历史打了一个用铁和血铸成的句号。只有漫长的历史才能称量出这个句号的真正意义和重量。”他所说的这个“句号”是指( )
A.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B.建立了中华民国
C.结束了两干多年的封建制度 D.改变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
7、促进民众觉醒,掀起全国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的重大事件是( )
A.九一八事变 B.五四运动 C.一二·九运动 D.西安事变
8、1992年,海峡两岸关系协会和海峡交流基金会达成了“九二共识”。这一共识使两岸形成今天的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大交流态势。它的核心内容是
A.允许台湾居民赴大陆探亲
B.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C.开展广泛的经济文化交流
D.海峡两岸直接通邮、通航通商
9、八年级某班同学在表演课堂历史短剧时,有这样的旁白:“有一天,两个来自欧洲的强盗闯进了夏宫,一个强盗洗劫财物,另一个强盗放火。”该历史剧反映的是( )
A.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B.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C.英国发动鸦片战争
D.沙俄侵占中国的领土
10、下图书籍真实再现了文革期间陈毅、叶剑英等老一辈革命家对“文化大革命”的错误做法提出强烈批评,同林彪、康生等进行坚决的斗争的历史,当时被诬称为“二月逆流”。对这一斗争理解错误的是( )
A.这是一股违背历史发展的逆流
B.这是一场正义凛然的二月抗争
C.这场斗争发生于1967年2月
D.这场斗争受到了压制和打击
11、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开辟,标志着( )
A.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
B.工农武装割据局面的开创
C.中国革命从此转危为安
D.中国共产党进行战略转移的开始
12、国共两党合作的政治基础是
A. 三民主义
B. 新三民主义
C. 国民党一大召开
D. 中国共产党一大召开
13、在中国共产党的建设和人民军队的建设史上,确立了“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建党建军原则的重要事件是( )
A.三湾改编
B.中共二大
C.古田会议
D.中共七大
14、孙中山三民主义的核心是( )
A.民族主义
B.民生主义
C.民权主义
D.社会主义
15、1937年11月28日,伦敦《泰晤士报》报道:“此次两军作战,双方伤亡惨重,但十周之英勇抵抗,已造成中国堪称军事国家之荣誉,……上海一隅之抵抗,对于整个中国均有极大之影响”。这则报道记述的会战是( )
A.淞沪会战 B.徐州会战 C.太原会战 D.第三次长沙会战
16、图片是学习和研究历史的一种途径。下列图片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虎门销烟 B.金田起义 C.洋务运动 D.武昌起义
17、《史记》作为一部研究历史的重要文献资料,它叙述了从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历史。下列不属于史记内容的是
A. 陈胜吴广起义
B. 孝文帝改革
C. 张骞出使西域
D. 大禹治水
18、1919年,美国学者杜威访问中国时评论道:“世上似乎没有一个国家的学生像中国的学生这样,一致而热切地追求现代的和新的思想。”这种新思想最终引发了一场大规模的全国性运动。当时中国学生追求的“新思想”是
A.变法图强
B.三民主义
C.民主科学
D.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19、有学者曾题诗:“白银空我库,香港人他奁……悠悠百余载,屈辱伴炎黄。”与该诗歌反映内容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
A.《南京条约》的签订
B.《马关条约》的签订
C.《北京条约》的签订
D.《天津条约》的签订
20、有人把太平天国运动的发展历程分为“宗教构梦、战争追梦、政策筑梦、内乱毁梦”四个篇章。“内乱毁梦”是指( )
A.永安建制,分封诸王
B.定都天京,军事全盛
C.天京变乱,由盛转衰
D.颁布《天朝田亩制度》
21、根据下列提示信息写出相应的制度或政策。
(1)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2)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的历史性决策——
(3)中国共产党为解决我国民族问题制定的基本政策——
22、周恩来曾说:“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是从天安门到天安门。”第二个“天安门”指的是________(事件)。
23、1945年成立的___________ 是主权国家组成的国际组织,其宗旨是: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促进各国之间合作。1971年10月,恢复了___________在这一组织中一切合法权利,壮大了世界爱好和平力量。
24、1917年,胡适在《新青年》发表____主张以白话文作为新文学的语言。
25、新文化运动的阵地是(__________),其中,(__________)写了第一部白话文小说《狂人日记》。
26、1931年冬,中华苏维埃第一次代表大会在江西( ),召开,宣布成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1935年10月,中共中央红军到达陕甘革命根据地的( ),与陕 北红军胜利会师。
27、签约时间:________年。
28、请完成“建国以来党的农村政策与农业发展分析报告”的部分内容。
(1)_______年,中央政府颁布了____________大规模的___________运动在全国开展。从此土地由_______________变为了___________。
(2)__________年,党中央制定了过渡时期总路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决定对农业实行____________,从此土地制度由___________变为了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年,党中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随后在全国开展了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运动。
(4)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经济体制改革的浪潮首先从农村掀起,其主要内容是在农村实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1958年,党的农村政策给农业发展带来了什么后果?
(6)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的农村政策对农业生产有何影响?
(7)通过上述分析对比,你认为党对农村政策的调整必须遵循什么原则?
29、根据下列提示写出相对应的历史人物。
(1)大庆石油工人“铁人”:______。
(2)党的好干部:______。
(3)解放军好战士:______。
30、1992年,_____召开,明确提出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2001年,我国加入_____,为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开辟了新途径。
31、1936年发动西安事变的国民党将领是谁?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32、读下图,回答问题。
(1)这是什么战争的形势示意图?
(2)该战争的目的是什么?
(3)该战争开始于哪一年?其讨伐的主要对象是谁?
33、新中国成立后,完成祖国的统一大业成为中国人民肩负的神圣使命。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1951年祖国大陆获得统一的标志是什么?
(2)20世纪90年代,中国在推进祖国统一大业方面取得重大进展。请问1999年我国成功收回了哪一地区的主权?
(3)今天,党和政府的对台基本方针是什么?“九二共识”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4)2015年同马英九在新加坡会面的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是谁?
(5)请你展望一下祖国统一大业的前景。
3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西洋人因为拥护德、赛先生,不知闹了多少事,流了多少血,德、赛先生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引到光明世界。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的一切黑暗。
——陈独秀
材料二:新文化运动前期和后期迥然不同,后期中国的民族运动自从五四运动才渐渐变成近代的民族运动——有组织的群众的反帝国主义与军阀的运动。
——《张太雷文集》
材料三:五四运动提倡新生活成为当时进步青年的主张。当时妇女的面貌(服饰、发型等)变化较大,提倡个性解放,主张男女平等和妇女参政。新式知识分子对传统家庭进行了批判,家庭婚姻观念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五四运动研究综述》
材料四:材料三“五四”运动是“中国人的国家情感存在与力量的突出证明,如果还有什么地方的人对中国人爱国主义的力量和普及程度抱怀疑态度,那么这种证明就是深切而且令人信服的教训”。“(五四)新文化运动为中国未来的希望打下了最为坚实的基础。”
——杜威《中国人的国家情感》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回答,新文化运动前期在向西方学习的内容方面,主要学习什么?
(2)据材料二回答,五四运动是一场什么性质的运动?
(3)材料三反映的是五四运动时期哪一方面的变化?这一变化是哪种思想直接影响的结果?
(4)结合材料四和所学知识,分析指出五四运动“为中国未来的希望”打下了哪些“最为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