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同学们经常查阅的《新华字典》是由近代中国历史最长、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出版的。请问这一机构是:
A.商务印书馆
B.京师大学堂
C.《民报》社
D.《申报》社
2、列有关百团大战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目的是为了粉碎日军对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封锁 B.发动的时间是1940年下半年
C.是抗战以来中国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的胜利 D.有力打击了日军的侵略气焰,提高了共产党的威望
3、圆明园位于北京西郊,被称之为“万园之园”,但现在我们看到的只是断壁残垣, 造成这种结果的罪魁祸首是 ( )
A. 英美联军 B. 英法联军
C. 英俄联军 D. 美俄联军
4、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决定性成就之际,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会议是
A.中共第十八届三中全会
B.中共第十八届五中全会
C.中共第十九届三中全会
D.中共第十九届五中全会
5、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习近平用“五个创造性地”总结毛泽东在党的历史上所作的重要贡献,强调毛泽东创造性地解决了中国革命道路问题。这里的“创造性的革命道路”是指( )
A.城市领导农村的革命道路 B.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C.城市包围农村的革命道路 D.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
6、火箭军的前身是
A. 陆军
B. 空军
C. 二炮
D. 海军
7、如图示意图从某个角度反映了中国近代民族危机的不断加深,其中①应为
A.俄国割占外兴安岭以南、黑龙江以北
B.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投资开设工厂
C.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
D.允许列强驻守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
8、阅读《英国输华商品价值总量》曲线图(单位:英镑),导致19世纪40年代初期出现上升趋势的主要原因是( )
A.《南京条约》的签订
B.《望厦条约》的签订
C.《北京条约》的签订
D.《黄埔条约》的签订
9、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过程中,涌现出大批先进人物,其中两弹元勋是( )
A.竺可桢
B.邓稼先
C.李四光
D.钱锺书
10、词汇变化反映时代变迁,“市场经济”、“共同富裕”、“发展才是硬道理”这些词汇可能出现在( )
A.1956年
B.1978年
C.1984年
D.1992年
11、有人说,“北洋军阀政府统治时期,中国并非黑暗一片,中国社会还在进步。”下列不能证实这一观点的是()
A.中国民族工业出现了短暂的春天
B.中国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思想解放运动
C.中国社会稳定,民主政治进一步发展
D.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各种因素不断成长
12、1915年,一场高举民主科学大旗的运动在中国大地上兴起。这场运动开始的标志是( )
A. 康有为发起“公车上书”
B. 陈独秀创办《青年杂志》
C. 严复发表《天演论》
D. 李大钊发表《庶民的胜利》
13、从1872年到1875年,清政府先后选派了四批10岁至16岁的幼童赴美,留美幼童回国后,逐渐在各领域显现出非凡的才能,如“中国铁路之父”詹天佑、清华大学最早的校长唐国安、民国第一位总理唐绍仪等。这表明洋务运动
A.培养了一批近代人才
B.实现了富国强兵
C.维护了封建统治
D.抵御了外国侵略
14、第四套人民币100元背面的风景是地处江西省西南部湘赣两省交界的罗霄山脉的中段,古有“郴衡湘赣之交,千里罗霄之腹”之称。近代中国革命史上,在此地区
A.无产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
B.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
C.开创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D.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被消灭
15、《时局图》生动形象地揭露了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瓜分狂潮。这是什么条约签订后的情景( )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16、某班历史兴趣小组把“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放在一起研究,其依据是
A. 思想解放运动 B. 民主与科学 C. 近代化的探索 D. 自强维新
17、洪秀全创立拜上帝教的主要目的是
A. 推翻清朝统治
B. 打击外来侵略
C. 实现其革命理想
D. 宣传西方基督教义
18、记者袁水拍在《六亿人民心花开》一文中写道:“代表们走进了会场,坐在最高权力机关的席位。”“人民有了各项权利,这是中国开天辟地的第一次。”这些“代表们”参加的会议是
A.中共七大
B.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C.中共八大
D.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19、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标志是( )
A.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B. 土地改革的基本完成
C. 第一部宪法的颁布 D. 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20、1954年12月,缅甸总理访问中国时表示:“中国好比大象,缅甸好比羔羊,大象会发怒,无疑会使羔羊常常提心吊胆……很坦率地讲,我们对中国很恐惧。但是周恩来访问缅甸后,大大消除了缅甸人这种恐惧。”缅甸消除这种恐惧的主要原因是中国
A.取得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
B.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D.与美国关系走向正常化
21、新中国成立初,起到临时宪法的作用的是《_______________》;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是《_________________》。
22、_______年,鸦片战争爆发,从此改变了中国历史发展进程;_______年是农历辛亥年,这一年爆发的推翻清王朝的革命被称为辛亥革命。
23、1991年,山东省委、省政府在全国率先提出了“_________,_________”的跨世纪战略。
24、(_____)确立了“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建党建军原则;(_____)是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的标志。
25、根据提示写出相关英雄人物。
(1)舍身堵枪口,掩护战友夺回阵地,壮烈牺牲:
(2)严守潜伏纪律,烈火烧身,纹丝不动,壮烈牺牲: 。
26、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
27、1840年爆发的________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1937年爆发的________是全民族抗战的开始。
28、总路线:依靠贫雇农,团结中农,有步骤地、有分别地消灭____________的土地制度,发展农业生产。
结果:解放区的土地改革历时一年多顺利完成,广大农民分得了土地、房屋、粮食和衣物。
29、A两弹元勋 B石油工人—铁人 C党的好干部 D解放军的好战士 E援藏干部的代表
①王进喜 ②邓稼先 ③孔繁森 ④雷锋 ⑤焦裕禄
①____ ②____ ③____ ④____ ⑤____
30、大跃进文化大革命的失误说明人世间没有__________的事业,历史总是在曲折中前进的。
3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甲午战败以后,李鸿章伤感的反省,说:“我办了一辈子的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老虎……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
材料二:1905年11月,孙中山在《民报》创刊号《发刊词》中,把同盟会的政治纲领概括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简称“三民主义”。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我办了一辈子的事”是指李鸿章参与的什么运动?这场运动最终宣告破产,其破产的标志是哪支舰队的全军覆没?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2)材料二中的“三民主义”是那一次革命的指导思想?
32、中国近代化的过程其实就是向西方学习的过程,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开启中国近代化探索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提出的口号是什么?
(2)开启民主政治的事件是什么?性质是什么?
(3)近代化探索的领导者分别是那些政治派别?
(4)请归纳中国近代化探索的特点。
33、“九二共识”的实质内涵是什么?
34、读图,回答问题。
(1)图一所示的制炮厂兴办于中国近代哪一场运动中?该运动的前期口号是什么?
(2)图二是哪个政治组织的机关报?
(3)图三所示杂志的出版标志着一场运动的兴起。这场运动指的是什么?这场运动所标举的两大口号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