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949年10月1日下午3时,在首都北京举行开国大典时,乐队奏乐,毛泽东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这支乐队演奏的乐曲应该是( )
A.《国际歌》
B.《义勇军进行曲》
C.《黄河大合唱》
D.《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2、文学革命是新文化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主张以白话文作为新文学的语言的是
A.陈独秀
B.胡适
C.蔡元培
D.鲁迅
3、统一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愿望。标志着祖国大陆获得统一,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的是( )
A.政治协商会议召开
B.西藏和平解放
C.开国大典
D.土地改革完成
4、黄仁宇在《中国大历史》中写道:“圆明园为皇帝夏季离宫,首先被联军掠夺,次被下令焚毁。”这里的“联军”是( )
A.英俄联军
B.英美联军
C.英法联军
D.法美联军
5、青岛的五四广场以纪念五四运动而得名,下图为标志性雕塑“五月的风”。 五四运动的伟大历史意义主要在于( )
A.掀起了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
B.使民主科学的观念深入人心
C.拉开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
D.使中国革命面目焕然一新
6、有人说,青少年玩手机游戏相当于吸食鸦片,可见迷恋手机游戏的危害。被誉为“世界禁毒第一人”的是:( )
A.道光皇帝
B.林则徐
C.关天培
D.曾国藩
7、某同学为更好地了解1935年发生的一二•九运动,在图书馆查阅大量民国某年的报纸。这里的“民国某年”指的是( )
A.民国二十一年
B.民国二十三年
C.民国二十四年
D.民国二十五年
8、下列内容不符合1947年解放区土地改革总路线内容的是( )
A. 依靠贫雇农 B. 团结中农 C. 消灭地主阶级 D. 发展农业生产
9、“斗地主”现在己经成为喜闻乐见的群众性游戏,使“地主”退出历史舞台的变革是
A. 土地改革 B. 三大改造 C. 文化大革命 D. 改革开放
10、大革命失败后,点燃“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是指( )
A.“八一”南昌起义
B.中华苏维埃共和国
C.“八七”会议
D.井冈山根据地的建立
11、农民翻身得到土地,成为土地主人的事件是
A.赵州桥新中国成立
B.抗美援朝
C.土地改革的完成
D.改革开放
12、《马关条约》的签订,激起了全国的悲愤和抗议,随后发生了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这说明甲午中日战争( )
A.导致戊戌变法发生
B.推动了义和团运动
C.唤起了民族的觉醒
D.客观上开启了中国近代化的历程
13、邓小平在回忆某一历史事件时曾说:“我们好似一根扁担,挑着陕北和山东两个战场。 我们要责无旁贷地打出去,把陕北和山东的敌人拖出来。我们打出去挑的担子愈重,对全局愈有利。”据此分析此历史事件是
A. 千里挺进大别山 B. 百万雄师过大江
C. 淮海战役 D. 会师大西北
14、拜占廷帝国延续了一千多年,是欧洲最悠久的君主制国家,其保存下来的古希腊和古罗马的史料、著作、哲学思想深远地影响了人类历史。它被下列哪个帝国灭亡?
A.亚历山大帝国 B.奥斯曼土耳其帝国
C.波斯帝国 D.阿拉伯帝国
15、联军占领北京后,对北京皇城、衙门、官府大肆抢掠,《永乐大典》《四库全书》等遭到了损害,直到现在,伦敦、巴黎的博物馆里还有《永乐大典》等许多当年被抢掠去的图书和文史典籍。材料表明八国联军侵华( )
A.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使清政府完全沦为洋人的朝廷
C.给中国文化造成了不可弥补的损失
D.使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16、“我们闹革命……一定要有一个家,有了这个家,就可以作为同敌人进行革命斗争的根据地”。我党创建的第一个“家”是
A.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B.陕甘革命根据地 C.中央革命根据地 D.山东根据地
17、1937年7月17日,蒋介石在庐山发表谈话:“最后关头一到,我们只有牺牲到底,抗战到底,唯有‘牺牲到底’的决心,才能博得最后的胜利。若是傍徨不定,妄想苟安,便会陷民族于万劫不复之地。”蒋介石发表这次谈话的背景是( )
A.日军占领东北三省
B.华北危机
C.全民族抗战开始
D.淞沪会战爆发
18、下面名为《圆满》的漫画中,嫦娥手捧写有“中国”字样的四分之一圆飞了过来,地上的各国人民欢欣鼓舞。该漫画所反映的史实的主要意义是( )
A.推动政治多极化趋势
B.世界贸易组织由此成立
C.经济全球化加速发展
D.瓦解美苏两极政治格局
19、在谈到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法国海军上尉巴吕直言不讳:“野蛮战争的邪恶,必然导致这些与我们自诩的文明格格不入的种种行径。”这里评说的史实是:
A.贩卖鸦片烟
B.割占台湾岛
C.火烧圆明园
D.占领南京城
20、下图宣传画最早出现在( )
A.新中国成立初期
B.三大改造时期
C.第一个五年计划中
D.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提出后
21、____标志着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22、抗美援朝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总指挥是_______,
23、首都: __________。
24、民主科学为旗识,思想解放颂马恩的事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基督教的救世主是________________。
26、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列强犯下了许多不可饶恕的罪行,其中包括:1860年,_____火烧圆明园。_____侵占我国东北和西北一百五十多万平方千米的领土。
27、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在________年成立,以这年为民国元年,改用公历;但不久后辛亥革命的果实被________窃取。
28、________年春,清政府派李鸿章为议和全权大臣,签订《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________年8月15日,日本天皇被迫宣布无条件投降,9月2日,日本政府正式签署投降书,中国抗日战争取得了最后的胜利。
29、文学艺术的成就
(1)20世纪初以后,中国文艺创作空前繁荣,成就突出,涌现出一批优秀作品。其中比较著名的有:鲁迅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郭沫若的《___________》、茅盾的《___________》、曹禺的《___________》、巴金的《___________》、老舍的《___________》等。
(2)徐悲鸿创作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宏篇巨作,在中国画技法和意境上开辟了新时代。
(3)抗日救亡运动中,聂耳创作的《___________》《毕业歌》等名曲,谱写了时代的最强音。其中___________作词的《义勇军进行曲》,后来被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冼星海作曲的《___________》气势磅礴,表现出中华民族的伟大、坚强,体现了中国人民的勇敢、顽强和百折不饶的拼搏精神。世纪初,西方发明的照相和电影传入中国。中国自己拍摄的第一部无声电影是年拍摄的京剧《___________》,第一部有声电影是1931年拍摄的《___________》。
30、状元实业家______主动放弃高官厚禄,毅然回到家乡创办大生纱厂,走上______的道路。
31、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抚今追昔,为了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了艰辛的探索和创新,涌现出了许多模范人物,取得了丰硕的成就。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艰辛探索)
(1)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以后,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开始艰辛探索,中国开始全面的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是在哪次会议之后?这次会议指出当时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2)1958年国内报纸上提出了“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的口号。夏秋之际,各地又大办公共食堂,实行吃饭不要钱。据此说出我党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的两次严重失误分别是什么?
(时代楷模)
(3)在全面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时期,全国各条战线上涌现出了大批英雄模范人物。其中被称为“铁人”和“解放军好战士”的分别是谁?在他们身上有哪些值得我们学习的精神?
(改革开放)
(4)20世纪70年代,为了更好地建设社会主义,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了一场卓有成效的社会变革,这场变革中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做出了怎样的调整?实行什么历史性决策?
(理论创新)
(5)哪位领导人在十二大会议上首次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在十九大会上哪位领袖提出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32、中国近代史就是一部屈辱史,在西方列强的侵略之下中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请根据提示信息,完成下题。
(1)1840年英国对清政府发动__________战争,清政府战败被迫与之签订《南京条约》,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法联军火烧_________,并签订一系列不平等的条约使中国,半殖民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3)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割占中国领土最多的国家是_________。
(4)甲午中日战争后,清政府与日本签订_________,使中国半殖民化程度大大加深。
(5)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辛丑条约》的签订使中国__________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33、 材料: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1)中央红军为什么要进行长征?
(2)长征的转折点是什么?长征途中的艰难险阻有哪些?
(3)长征胜利结束的标志是什么?
34、近代以来先进的中国人不断探索,寻求变革,推动了社会的进步。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在……封建官僚们主持下,中国开始有了一批官办的企业。这些企业因为是使用新式机器,雇佣了大量工人,大体上按照西方的机器工厂的组织形式来进行生产,但这些企业中很大部分是军事工业,它们的产品供应给国家和军队,并不作为商品而出售,更不投放到市场上去。
——陈国庆《中国近代社会转型研究》
材料二:甲午战争后,中国面临的迫切问题,是如何在外国帝国主义和王朝衰退加剧的局势下,实现民族救亡。为此,两大政治运动推展开来,代表着解决这一问题的不同途径。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材料三:盖伦理问题不解决,则政治学术皆枝叶问题。纵一时舍旧而谋新,而根本思想,未尝变更,不旋踵而复旧观者,此自然必然事也。
——陈独秀《变法与孔教》
(1)材料一所反映的和近代中国哪一场运动有关?据材料指出运动中创办的近代企业有哪些特点?
(2)据材料二指出当时“中国面临的迫切问题”是什么?材料中“两大政治运动”分别代表了哪两种解决问题的途径?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为解决“伦理问题”,材料三的作者进行了怎样的探索?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推动中国近代化的因素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