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州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初三历史

一、选择题(共20题,共 100分)

1、中国革命史上有一些重要的历史事件,通常会用一个固定的成语来形容,比如“开天辟地”形容中国共产党的诞生,那么“生死攸关”应该对应下列哪一事件

A. 西安事变 B. 武昌起义 C. 遵义会议 D. 大革命失败

2、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的伟大转折。“伟大转折”指的是党的工作中心(     

A.从农村改造转移到城市建设

B.从传统农业转移到现代工业

C.从阶级斗争转移到经济建设

D.从对内改革转移到对外开放

3、从“刘道一、蔡绍南”“江西湖南交界”“1906年冬”等关键词,你会联想到哪一历史事件(   )

A. 镇南关起义   B. 萍浏醴起义   C. 浙皖起义   D. 黄花岗起义

4、孙中山称赞黄花岗起义“可惊天地,泣鬼神,与武昌革命之役并寿”,主要是因为它(     

A.在徐锡麟、秋瑾的领导下取得成功

B.是同盟会成立后领导的第一次武装起义

C.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宏大的一次农民战争

D.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斗志,加快了革命的进程

5、“东京在狂欢,南京却在燃烧;东京在庆功,南京却沦为人间地狱。”材料描述的历史事件是

A.签订的«南京条约» B.九一八事变 C.南京大屠杀 D.解放军攻克南京

6、两次鸦片战争中清政府都失败的根本原因

A.清朝武器落后

B.统治者举棋不定

C.清朝闭关锁国

D.清政府腐朽落后

7、与清政府签订《辛丑条约》的国家中没有(  )

A. 英国   B. 葡萄牙   C. 法国   D. 意大利

 

8、下图反映了一战期间我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情况,图中的F1为动力,F2为阻力。属于F1的是

A.清朝放宽民间设厂的限制

B.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

C.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开展

D.官僚资本的大力支持

9、1800年前后,铜钱一千文,可换白银一两;到了1838年前后,则需要铜钱一千五六百文,才能换白银一两。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 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B. 英国发动鸦片战争

C. 鸦片走私使白银外流   D. 清政府闭关锁国

10、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屈辱的不平等条约是在____之后间英国签订的。

A. 甲午海战   B. 第一次鸦片战争   C. 八国联军进北京   D. 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11、林则徐上书道光帝:“衙门中吸食鸦片者十之八九,皆力能包庇贩卖之人。”这反映了(       

A.白银大量外流

B.人民体质下降

C.政府吏治腐败

D.军队纪律涣散

12、“一曰言之有物,二曰不模仿古人……七月不讲对仗,八月不避俗字俗语。”这段话反映了新文化运动的哪项内容

A.提倡民主共和

B.提倡新文学

C.提倡新道德

D.提倡科学

13、1949年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成立大会上,周恩来说“中国一百年来的外交史是一部屈辱的外交史。我们不学他们。”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奉行的外交政策是

A.互相尊重的平等外交

B.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C.中国特色的大国外交

D.求同存异的团结外交

14、1958年有人提出:“地的产量是由人的胆量决定的,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这反映出当时存在着忽视客观经济规律的问题。与此直接相关的是(     

A.解放区土地改革

B.三大改造

C.第一个五年计划

D.“大跃进”

15、历史学家黄仁宇写道:“《南京条约》签订后十年,感到更不满意的不是战败国,而是战胜国。”由此分析出列强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是(     

A.使鸦片贸易合法化

B.扩大侵略权益,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

C.割占中国领土

D.获得更多赔款

16、某学校组织历史知识竞赛,试题中有以下关键词:华清池、兵谏、和平解决。这组关键词反映的历史事件产生的影响是(       

A.局部抗战开始

B.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C.国民政府统一全国

D.十年内战基本停止

17、下列叙述属于《通商章程善后条约》的是( )

A.获得在通商口岸租地建房的权利

B.增开天津为商埠,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

C.被迫承认鸦片贸易合法化

D.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各种形式的反帝活动

18、太平天国的《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 》的共同特点是

A.发展资本主义

B.空想性

C.反映农民的土地追求

D.明确反封建

19、新中国工业化的起步由1953年“一五计划”开始。下列属于“一五计划”期间取得的成就有(     

①成功培育籼型杂交水稻                                 ②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建成投产

③建成武汉长江大桥                                        ④沈阳第一机床厂建成投产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0、某同学通过云展览搜集了以下三幅图片。可以判断他正在学习的内容是(     

A.近代新闻出版的发展

B.清朝科举制度的变化

C.近代教育事业的发展

D.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

二、填空题(共10题,共 50分)

21、

(1)该图中的宪法是( )年,在(   )会议上通过的。

(2)它是我国第一部(   )类型的宪法。

 

22、1905年,孙中山在日本东京成立_______,后来孙中山在《_______》发刊词中将政治纲领阐发为三民主义。

23、中国近代史上,无数仁人志士为寻求救国救民之路,进行了艰难曲折、不屈不挠的斗争,催人奋进。(在横线上填写相关内容)

(1)农民阶级

在内忧外患中,______领导的太平天国运动爆发了,沉重打击了清朝统治者和外国侵略势力。19世纪末,______运动兴起,进行反帝斗争。

(2)地主阶级

______运动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近代化运动。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对外国资本主义的人侵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

(3)资产阶级

______(事件)中,维新派宣传变法思想,积极推行变法,但最终遭到失败、1911年的______,终于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在中国延续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华民国。1915年,一部分先进知识分子发起______运动,推动了思想的解放。

(4)无产阶级

1921年7月,______诞生,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1924年,中国共产党与中国______展开合作,进行反帝反封建的国民革命运动。毛泽东等人创建______革命根据地,创造“工农武装割据”的局面,开展土地革命,探索中国革命的新道路。即开辟了一条工农武装割据、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1934年,面对国民党军队的“围剿”,______进行战略转移。20世纪30年代初,日本发动______事变,挑起侵华战争。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相互配合、协同作战,都为抗战作出了重要贡献。______在全民族团结抗战中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中国战场是世界反______战争的东方主战场。经过艰苦卓绝的抗战,中国人民终于取得______的伟大胜利。在人民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解放区军民,先后粉碎了国民党军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之后展开战略反攻,发起三大战役。1949年4月,解放军占领______,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1949年10月1日,______成立,开创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

24、1927年8月,______会议上毛泽东提出“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著名论断;1929年12月,______会议召开,确立了“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原则。

25、(1)( )年爆发的鸦片战争,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年,中国共产党成立,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2)1894年9月,北洋舰队与日本联合舰队在黄海激战中,致远舰管带( )与200余名将士壮烈殉国;1927年8月,( )贺龙、朱德等人领导革命军在南昌发动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

(3)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会师甘肃( )地区,宣告长征胜利结束;1937年9月,八路军在( )一带设伏全歼日军,取得了全民族抗战爆发后中国军队主动对日作战的第一个重大胜利。

(4)1851年1月,洪秀全在广西桂平县金田村发动武装起义,建号( );1936年12月,张学良、杨虎城实行“兵谏”,要求停止内战,一致抗日。这就是震惊中外的( )

(5)1919年,《新青年》出版“马克思研究专号”,刊载了李大钊的文章( ),对马克思主义作了较为系统的介绍;在抗日救亡运动的洪流中,由田汉作词,聂耳作曲的( ),后来被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26、改革开放新时期后,___________从维护祖国和中华民族根本利益出发,提出“______________”的构想。 在______________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___________制度,同时在台湾、香港、澳门保持原有的______________制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

27、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是1954年9月制定的《______》,______的完成,开始改变我国工业落后的局面,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28、中国2000多年来的封建土地制度彻底废除了的标志:___________

29、图一人物是____,他在《时务报》上发表(变法通议》,宣传维新变法思想。1898年9月21日,慈禧太后发动政变,图二人物____与康广仁、林旭、杨深秀、杨锐、刘光第被捕遇害,史称“戊戌六君子”。

                    图一                  图二

30、1875 年,清政府任命_____为钦差大臣,他采取“先北后南,缓进急战”的策略,成功收复新疆。在黄海海战中,致远舰管带_____在舰身严重受损、弹药将尽之际,下令开足马力,冲向日舰“吉野号”,准备与敌人同归于尽,不幸被敌人炮弹击中,200余名将士壮烈殉国。

三、简答题(共3题,共 15分)

31、第二次国共合作标志和内容是什么?有何影响?最终如何破裂?

32、(1)西藏和平解放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2)新中国成立后,为维护“各族人民的大团结”,党和国家在少数民族聚居区实行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什么?  

(3)中国大陆与台湾和平统一的构想是什么?这一构想在哪些地区已经被成功实践?

(4)1972年与周恩来握手的美国总统是谁?中美双方在上海签署了什么重要文件?

(5)“一个时代结束了,另一个时代开始了”的含义是指什么?

(6)中美关系的改善有何历史意义?

33、为了实现民族独立、探索教国救民之路.近代中国人民进行了英勇的斗争和艰辛的探索。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爱国将领]

(1)战死在虎门炮台的广东水师提督是谁?黄海海战中牺牲的清军爱国将领是谁?

[农民领袖]

(2)是谁领导了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宏大的农民战争?这一事件失败的标志是什么?

[维新志士]

(3)探索教国之路,甘为变法流血牺牲,史称“戊成六君子”的都有谁?(写出一位)

[精神引领]

(4)上述人物身上的哪些优秀品质值得我们学习?

四、综合题(共1题,共 5分)

34、农业是国家的基础。“农业丰则基础强,农民富则国家盛,农村稳则社会安”,新中国成立以来农村发生了多次变革,请从下列图片中提取历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以上四幅图片分别反映了建国以来农村的哪四次变革?

(2)图片①中的改革废除了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什么制度?

(3)图片②中对农业改造的实质是变生产资料私有制为什么所有制?

(4)图片④反映的事件对农村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