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州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初三历史

一、选择题(共20题,共 100分)

1、1917年,李大钊在《自然的伦理观与孔子》一文中写道:“余之掊击(pouji,抨击)孔子,非掊击孔子之本身,乃掊击孔子为历代君主所雕塑之偶像的权威也;非掊击孔子,乃掊击专制政治之灵魂也。”由材料可知新文化运动的目的是(     

A.反对封建专制

B.倡导西方文化

C.传播马克思主义

D.改造儒家思想

2、1992年对于推动中国改革开放能够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再出发,具有承先启后、继往开来的作用。1992年被称为中国30年改革进程标志性的分水岭,这种说法的主要依据是( )

A.提出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思想

B.作出国有企业改革的决定

C.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形成了全方位立体化的开放格局

3、“门户开放”政策是美国作为姗姗来迟者为了在华分得一杯羹而炮制的,其在不同程度上得到了其他列强的赞同。这主要是因为美国(     

A.承认列强在华既得利益

B.拥有独立的侵华政策

C.经济实力超过其他列强

D.消除了与欧洲列强的矛盾

4、上个世纪70年代,我国外交事业取得重大成就,属于这一时期的外交成就有(  )

①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②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③承办亚太经合组织会议 ④第26届联大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④   D. ①③

5、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的伟大转折是

A. 遵义会议

B. “文化大革命”的结束

C. 中共八大

D. 十一届三中全会

6、八国联军侵华,是为了镇压中国的反帝爱国运动,这次运动是

A. 太平天国运动

B. 义和团运动

C. 五四运动

D. 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

7、“我之廉价工人,彼亦得而使用;我之丰富原料,彼亦得而购买,就地制造,就地卖出,运费既省,关税无多,我之便利即彼得便利。”上述现象可能出现在哪一条约签订后(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8、中国共产党提出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主张,主要原因是

A.不赞同张、杨“兵谏”方式 B.受国内外舆论的影响

C.为了中华民族利益 D.来自英美等国家的压力

9、“谁控制了海洋,谁就控制了世界。”为加强海防,中国近代最早创建的几支海军是

①南洋

②北洋

③长江

④福建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④

10、在2020年4月21日举行的航空专题座谈会上,与会专家指出:“1970年的一曲《东方红》,揭开了中国航天的序幕,开创了中国的航天事业其疑聚的航天精神丰碑,鼓舞一代又一代的航天人献身航天事业。”与此相关的是(  

A.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B.“东方魔稻”培育成功

C.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成功发射

D.神州系列飞船研制成功

11、下列那项是实现新中国伟大历史转折的会议是(       

A.粉碎“四人帮”,结束“文革”

B.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C.1956年中共中央召开八大

D.1978年底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12、致远舰管带邓世昌曾对将士说:“若有不测,哲与日舰同沉!”这一不畏牺牲的暂言最终践行于( )

A.鸦片战争

B.黄海大战

C.威海卫战役

D.第二次鸦片战争

13、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于1949年9月在北平隆重召开,来自党派、区域、军队、团体等各方面代表662人参加了会议。这次会议(     

A.讨论新中国成立的问题

B.编制了第一个五年计划

C.讨论如何解决西藏问题

D.决定全国进行土地改革

14、《讨袁檄文》称:“万户涕泪,一人冠冕,其心尚有‘共和’二字存耶?”此后发生的“戮此民贼”的事件被称为

A.武昌起义

B.二次革命

C.护国战争

D.北伐战争

15、下列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史意义理解,正确的是(     

①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

②中国人民经过一百多年的英勇斗争,终于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

③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起来了

④新中国的成立,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16、下列关于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评价,不正确的是

A.是改革开放的开端  

B.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

C.是文革后一场深刻的思想大解放运动 

D.是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17、辛亥革命后,人们的社会生活发生了显著变化。下列现象可能发生的是( )

A.政府颁布法令,女子必须缠足

B.李某见到政府领导必须磕头跪拜,称呼“张大人”

C.张某去参加科举考试

D.王某通过《申报》获得了袁世凯复辟帝制失败的消息

18、“鸦片战争是中国古代社会与近代社会的分水岭。”对这句话这样理解的依据是鸦片战争导致

A. 中国由闭关锁国转为开放

B. 中国已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C. 中国社会性质开始发生根本变化

D. 中国的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

19、符合下图叙述的中国近代著名人物的是(     

①镇压太平天国

②创办福州船政局,洋务派重要代表

③收复新疆,中国近代民族英雄

A.曾国藩

B.左宗棠

C.张之洞

D.李鸿章

20、史论结合是历史学习的一种基本方法。下列推论与史实不相符的一项是

A.洋务运动﹣中国近代化由此起步

B.戊戌变法﹣近代中国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带有救亡图存的性质

C.新文化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D.辛亥革命﹣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

二、填空题(共10题,共 50分)

21、将下列各小题补充完整。

11840年爆发的______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______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

2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传到北京,______和梁启超上书光绪帝,这就是著名的“公车上书”。

3______领导的虎门销烟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在黄海海战中,致远舰管带______牺牲。

4______年发生了金田起义,建号太平天国,起义军号称“太平军”。

22、(题文)填空题。

(1)1926年,北伐战争正式开始,其北伐的对象是____、孙传芳和_______

(2)毛泽东率领工农红军创建的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是_____________

(3)1935年10月,中央红军与陕北红军在吴起镇会师;一年后,红二、四方面军和红一方面军胜利会师,宣告______胜利结束。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转折点的会议是_____________

23、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____________ ,正式吹响了新文化运动的号角;1921年,中共一大确立的党的中心工作是___________

24、影响:第三次长沙会战时,英美盟军在___________接连败退,这次会战的胜利,在国内外产生了积极影响。

 

25、1842年8月,清政府被迫接受了英国提出的全部条件,与英国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______

26、广州起义:1895年,孙中山等准备在________发动武装起义,由于消息泄露,起义失败。

27、《十八军进拉萨城的入城仪式》反映了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的重要史实,这一史实标志着__________;《汪辜会谈》反映的是海协会会长汪道涵与海基会董事长辜振甫就加强海峡两岸经济文化交流进行的第一次会谈的情景,海协会和海基会这两个民间团体在1992年达成了各自以口头方式表述“海峡两岸均坚持__________原则”的共识。

28、我军策略:八路军_________利用平型关险要地形,隐蔽设伏。

 

29、观察《甲午中日战争形势示意图》将下列字母填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

A.甲午中日战争引发地

B.北洋舰队全军覆没发生地点

30、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借口是

三、简答题(共3题,共 15分)

31、回答下列问题。

(1)哪一场运动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

(2)1860年10月谁对北京西北郊著名的皇家园林进行了大肆抢劫,之后又放火烧毁?

(3)1875年,清政府任命谁为钦差大臣,他采取“先北后南,缓进急战”策略,成功收复新疆。1884年,清政府在新疆建立什么机构加强对新疆的管理。

(4)第一个全国规模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是什么?

32、学过现代史,某校历史学习小组做个题为《现代北京足迹》的探究活动。下面是同学们整理出来的图片,请你帮助他们完成问题。

(1)图一中心人物是谁?他向世界宣告了什么?

(2)图二中心人物是谁?请列出会议召开的时间。

(3)图三反映了什么重大事件?这一事件的成功举办说明了什么?

(4)看了上面三幅图片后你有什么感悟?

33、《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性质是?

四、综合题(共1题,共 5分)

34、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开辟了一条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成功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

(1)据材料一,指出“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分别是什么?

材料二:大会分析了当时国内的主要矛盾,指出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2)据材料二,判断这是哪次会议的成果,并概述其意义。

材料三:1978年11月,某地18位农民签下“生死状”,实行包产到户,揭开了农村改革的序幕。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措施是什么?

材料四:要使企业真正成为相对独立的经济实体,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社会主义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

(4)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

材料五: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一九九二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了诗篇……

(5)材料中,邓小平当时在福建画的“圈”是哪里?他“写下诗篇”又是哪一历史事件?随着改革开放深入,1992年中共十四大的召开,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什么?

材料六:中国梦是历史的、现实的,也是未来的;是我们这一代的,更是青年一代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终将在一代代青年的接力奋斗中变为现实。

——习近平: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6)据材料六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梦的内涵。谈谈青少年为实现中国梦应做些什么?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