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图是“中华民国十年”铸造的壹圆钱币,请你判断这一钱币的铸造年代,相当于公元的哪一年( )
A.1912年 B.1921年
C.1922年 D.1923年
2、我国当代著名学者余秋雨说:“废墟是昨天派往今天的使者,废墟让我们把地理读成了历史。”站在南京古城墙的废墟上,我们可以“读到”的历史包括( )
①中国第一个不平等条约的签订 ②孙中山宣告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
③陈独秀创办《新青年》杂志 ④太平天国运动建立政权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3、2001年,为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开辟新途径,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开拓新空间的对外开放的重大举措是
A.举办深圳等经济特区
B.开发开放上海浦东
C.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D.实施“一带一路”建设
4、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国人民一百多年来第一次取得反对外来侵略斗争的完全胜利,下列属于八年抗战期间发生的重大事件是( )
A. 九一八事变、七七事变 B. 台儿庄战役、百团大战
C. 西安事变、中共七大 D. 挺进大别山、淮海战役
5、他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家,1913年,北上组阁遇刺身亡。孙中山为其题词“为宪法流血,公真第一人”。“他”是
A.黄兴
B.宋教仁
C.陈天华
D.蔡锷
6、学习历史须分清史实和观点。下列关于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表述,属于观点的是( )
A.1978年在北京召开
B.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C.建国以来党的历史的伟大转折
D.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决策
7、“各国军队在北京城划区驻扎,要求所驻区域的所有中国人家必须悬挂占领国国旗。一时间,中国的心脏插着的是八个国家的旗帜”,这个局面出现在
A.北伐战争后
B.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
C.甲午战争后
D.第二次鸦片战争后
8、《复兴之路》写道:“那个烦闷的夏天,又一次见证旧制度的腐朽,刽子手挥刀砍下了六颗爱国者的头颅,也砍断了所有试图通过改良实现救国自强的人们的幻想。”该事件( )
A.揭开了维新变法的序幕
B.推动了维新变法的发展
C.见证了戊戌变法的失败
D.扼杀了近代化探索之路
9、民国八年,在北京《晨报》中可能看到的消息是( )
A. 北洋政府罢免曹汝霖等卖国贼职务 B. 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
C. 云南宣告独立,护国战争爆发。 D. 民国临时政府迁往北京
10、下列关于洋务运动的评价,正确的是
(1)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2)出现了中国人创办的近代企业
(3)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4)是一次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
A.(1)(2)(3)
B.(2)(3)(4)
C.(1)(2)(4)
D.(1)(2)(3)(4)
11、《南京条约》及其附件签订后,美,法两国以恫吓手段迫使清政府签订了中美《望厦条约》和中法《黄埔条约》,比利时,瑞典,挪威等西方国家也接踵而至,要求“援例”订约。这反映了《南京条约》的签订( )
A.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B.使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加深
C.加了自然经济的解体
D.长了列强侵略中国的野心
12、知识分子是民族的大脑,揭示民族的使命是他们的使命。由1300多名举人发起“公车上书”,揭开序幕的事件是
A.太平天国
B.洋务运动
C.辛亥革命
D.戊戌变法
13、周恩来说过:“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是从天安门到天安门。”这里与后一个“天安门”相关的节日是( )
A.中秋节
B.建军节
C.国庆节
D.青年节
14、1905年,孙中山在日本东京建立的统一的革命组织是
A.兴中会
B.华兴会
C.中国同盟会
D.光复会
15、下表是变法维新运动期间陕西维新人士的活动情况表。据此可知,变法维新运动
A.促进了思想启蒙
B.提倡民主与科学
C.维护了清朝统治
D.得到全社会支持
16、某校八年级(1)班的同学在模拟“甲午中日战争”的时事报道。其中表述与史实相符的是
A.清政府派李鸿章与日本签订了《天津条约》
B.黄海大战中牺牲的林则徐是当之无愧的民族英雄
C.战争中北洋舰队全军覆没,标志着洋务运动的破产
D.日本侵略者进犯北京,犯下了滔天罪行
17、1958年,在全国范围内掀起的“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是造成我国1959年至1961年国民经济发生严重困难的原因之一。“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问题在于
A.急于求成而忽视了客观的经济规律
B.过于强调“以阶级斗争为纲”
C.林彪和江青反革命集团的蓄意破坏
D.没能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
18、下面这份孙文题写的“训词”影印件可以用来直接佐证
A.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创办
B.周恩来曾任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
C.孙中山兼任黄埔军校总理
D.黄埔军校培养出大批军事政治人才
19、文化就像一张名片,一个民族如果没有自己的文化,就会被湮灭于世界民族之林。20世纪末,中国人民的业余文化生活日益丰富多彩,主要得益于
A.辛亥革命推翻封建帝制
B.新中国成立使人民当家作主
C.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
D.改革开放人民生活得到改善
20、“这场持续了约三十年的运动,是一种浮于表面的近代化尝试;它只采纳了西方文明中那些具有直接实用价值的东西;而另一些更为可取的方面……却完全忽略了。”这段材料反映了洋务运动的局限性。洋务运动的局限性是
A.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
B.开启了中国近代工业发展的历程
C.创办了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
D.未涉及政治改革
21、不平等条约体现了西方列强的凶残本性。
(1)英国通过《南京条约》割占的中国领土是________
(2)清政府在与英、法、美签订的《通商章程善后条约》中,承认________贸易的合法化。
(3)在近代不平等条约中,清政府赔款最多的条约是________.
22、农业科学家()成功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对解决世界性饥饿问题有突出贡献。药学家屠呦呦领导科研团队,发现有效抵抗疟疾的(),使全球数亿人受益。
23、洋务派以“___________”为口号创办军事工业;以“_________”为目的兴办民用工业。
24、(题文)开始:________年6月11日,清政府颁布“________”诏书,宣布实行变法。
25、写出新中国取得的科学技术成就。
(1)我国发射的第一颗卫星
(2)航天员杨利伟乘坐的飞船
(3)科学家袁隆平的科研成果
(4)屠呦呦科研团队开创的治疗疟疾的新方法
26、图A人物_____是大庆石油工人,以他为代表的艰苦创业精神,被誉为“铁人” 精神。图B人物_____是我国第一个特等发明奖的获得者,他的杂交水稻技术为解决世界性饥饿问题作出重要贡献。
27、1954年,新中国颁布的《宪法》的性质是____。
28、下图遗址毁于是_____两国之手。
29、________的成立,标志着亚洲第一个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的诞生。1923年2月,________举行大罢工,将第一次全国工人运动高潮推向顶峰。
30、意义:是全民族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取得的______胜利,粉碎了日军“_____”的神话。
31、同盟会的机关报、政治纲领分别是什么?
32、党的十八大提出的两个“一百年”时实现的目标。
33、某中学历史兴趣小组准备举办一次“改革开放”成果展览。结合所学知识,探究下列问题。
【展览一:伟大转折】
(1)改革开放是在哪一年的哪次会议上作出的历史性决策?在这次会议上党的工作中心发生了怎样的转移?指出这次会议召开的重大意义?
【展览二:领袖风采】
(2)谁被称为“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
【展览三:城市改革】
(3)1984年起,城市改革全面展开,中心环节是什么?
【展览四:开放窗口】
(4)哪座城市成为经济特区的代表和对外开放的窗口?
(5)2001年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开辟新途径的事件是什么?
【展览结语:展望未来】
(6)结合所学知识及改革开放的成果,你认识到什么?
34、读材料回答以下问题
材料一:诸位代表先生们,我们有一个共同的感觉说,这就是我们的工作将写在人类的历史上,它将表明: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起来了。
--毛泽东《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上的开幕词》
材料二:新中国诞生刚一年,就和朝鲜人民一道,用两年零九个月的英勇激战,迫使美国在停战协定上签字,使举世为之震惊……从此,帝国主义再也不敢轻易地做出以武力侵犯新中国的尝试,保证中国的经济建设得到了一个长时间内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
——摘编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材料三:农民欢天喜地地说:“过去头顶地主的天,脚踏地主的地,现在都成为我们的了。"他们又说:“分了地,出了气,翻了身,见了天。”
--以上摘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材料四:改变生产资料私有制为社会主义公有制这个极其复杂和困难的历史任务,现在我国已经基本完成了。我国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谁战胜谁的问题,现在已经解决了。
材料五:红旗渠是河南省林县(现林州市)人民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从1960年2月开始动工并于1966年建成的一项大型水利工程。在修建这条著名“人工天河”的过程中,勤劳勇敢的十万林州人民,苦战十个春秋,仅仅靠着一锤,一铲,两只手,在太行山悬崖峭壁上修成了这全长1500公里的红旗渠,结束了十年九旱、水贵如油的苦难历史,而且孕育了“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
——肖力、邢洪儒《中国共产党精神建设研究》
材料六:在“文革”结束之后,中国面临向何处去的重大历史关头,1978年12月中共中央在北京召开了一次关系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极为重要的会议,实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重大的历史转折。
(1)依据材料一和结合所学知识,材料中“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标志事件是什么?写出这一标志事件的意义是什么?
(2)材料二中“两年零九个月的英勇激战”指的是什么事件?写出中国参加这场“激战”的军队名称。
(3)材料三农民“分了地,出了气,翻了身,见了天。”依据的法律是什么?
(4)材料四与哪一事件有关?这一事件的完成标志着我国进入什么阶段?
(5)依据材料五,归纳“红旗渠精神”的基本内涵。依据所学知识,列举与“红旗渠精神”同一时期的两位英雄模范人物。
(6)依据所学知识,指出材料六所说的“极为重要的会议”是指哪次会议?此次会议后,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这次会议实际上形成了以谁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