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春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初三历史

一、选择题(共20题,共 100分)

1、八年级一班举行历史活动探究课,同学们围绕中国的近代化问题展开激烈的讨论,李明同学也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你认为他的观点中,与史实不符的是(     

A.洋务派的目的是维护清朝的统治

B.洋务运动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C.公车上书拉开了变法维新运动的序幕

D.百日维新是为了挽救民族危亡,推翻清朝的统治

2、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迅速发展起来。为了加强与世界各国经济的交流,参与国际经济竞争,2001年,中国加入了(     

A.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

B.亚太经合组织

C.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

D.世界贸易组织

3、1956年底,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起来,这一结论的主要依据是( )

A.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

B. 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完成

C. 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

D. 公有制经济占主导地位

 

4、很多诗词中有浓缩的历史,下列诗词反映的历史事件,按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1)辛丑条约庚子恨,落日秋风哭宝剑   (2)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

(3)圆明园中进烈火,太和殿里无君颜   (4)五口通商香港失,断鸿声中夷舰现

A.(1)(2)(3)(4)

B.(4)(3)(2)(1)

C.(1)(3)(2)(4)

D.(4)(2)(3)(1)

5、2019年,深圳外贸进出口总额由1980年0.18亿美元跃升至4315亿美元,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25万元,比1985年增长31.6倍。这表明我国

A.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性胜利

B.建立经济特区政策的正确性

C.外贸进出口总额居亚洲第一

D.深圳跃升为南方最大的都市

6、1984年,北京天桥百货商场进行股份制改革,正式成立北京天桥百货股份有限公司。首批发行的300万元股票,很快被认购一空。股份制改革后,商场有了资金,有了经营自主权,经营规模和效益都大幅度提升。这反映我国(     

A.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确立

B.现代企业制度建立

C.企业活力逐步得到增强

D.实行对外开放建立经济特区

7、“大会制定了最高纲领是组织无产阶级,用阶级斗争的手段,建立劳农专政的政治,达到共产主义社会;大会还制定了最低纲领是消除内乱,打倒军阀,建设国内和平,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达到中华民族完全独立。”这次大会是(     

A.中共一大

B.中共二大

C.中共七大

D.遵义会议

8、20世纪30年代中期,中国大学生中传唱着许多歌曲,它们共同的主题是(     

A.歌唱祖国

B.追求理想

C.抗日救亡

D.抨击时弊

9、1912年元旦,中华民国成立后开始采用民国纪年,一位老人出生于民国35年,请问他今年多少岁(    )

A. 69   B. 70   C. 71   D. 72

 

10、“举国翘盼尽早建成汽车厂,万人空巷人民争看解放牌”。建国初期的这一对联反映的社会现象是

A.土地革命热火朝天

B.“大跃进”运动蓬勃开展

C.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D.“一五”计划成绩喜人

11、构建知识结构图是学习历史的一项基本技能,下图横线处代表的历史人物是(       

A.石达开

B.李秀成

C.洪秀全

D.陈玉成

12、学习历史需要正确认识史实与结论之间的关系。下列史实与结论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A.新中国的成立一一标志中国确立起社会主义制度

B.西藏的和平解放——标志着中国完成统一

C.土地改革的完成一一废除了封建帝制

D.抗美援朝的胜利——为我国经济建设赢得一个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

13、陈独秀是中国近代伟大的民主主义者、伟大的启蒙思想家。下列内容与陈独秀无关的是(  )

A.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系统介绍马克思主义

B.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

C.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共产党早期组织

D.中共一大当选为党的中央局书记

14、小红在百度搜索输入“1937年12月13日”“30万人以上”“日本的滔天罪行”这三个关键词,她搜索结果最有可能出现的事件是

A.旅顺大屠杀 B.东北万人坑 C.南京大屠杀 D.华北无人区

15、“务使天下共享天父上主皇上帝大福,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也。”《天朝田亩制度》中的这些内容

A.使太平天国建立起政权组织

B.在全国范围内得到了有效实施

C.使全国土地得到了平均分配

D.有利于鼓舞农民参加反封建斗争

16、2021年5月23日,《人民日报》发文追记他:“一稻济世,万家粮足。”材料中的“他”是(   

A.焦裕禄

B.邓稼先

C.袁隆平

D.钱学森

17、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这是光绪皇帝为黄海海战牺牲的爱国英雄撰写的挽联,这位英雄是

A.丁汝昌 B.左宝贵 C.邓世昌 D.陈玉成

18、每个人一生中都有自己最重要的选择,康有为选择了变法,孙中山选择了革命,张骞选择了实业,三人的选择都是为了

A.挽救中华民族危亡

B.实行君主立宪制度

C.推翻清政府的统治

D.实业救国

19、“要建立资本主义制度,阻力极大,不经过引起社会巨大变动的人民群众的革命斗争,是无法实现的。改良派不敢正视这个真理。他们把最大希望建立在争取皇帝、劝说封建统治阶级自己来主动进行改革上面。”材料说明(     

A.改革建立了资本主义制度

B.改良派领导了革命斗争

C.资产阶级改良运动行不通

D.改革阻止了列强的侵略

20、鸦片战争以清政府的失败告终,清政府被迫与英国签订了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这一条约签订于(     

A.1839年

B.1840年

C.1841年

D.1842年

二、填空题(共10题,共 50分)

21、阅读下边地图,请把字母所代表的的地名写在空格里。

(1)鸦片战争,中国战败中国被迫开放的通商口岸A处是_______,英国侵占的中国领土B处是_______

(2)《马关条约》开放的通商口岸最远处C处是_______,日本侵占的中国领土D处是_______

(3)从鸦片战争到甲午战争,列强的侵略势力由_______深入到_______

22、最先吹响了新文化运动号角的人是_______;《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作者是_______

23、意义:重庆谈判与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为中国实现________________带来了一线曙光。

24、百日维新期间,清政府决定创办的_____,是北京大学的前身,也是中国近代第一所国家建立的最高学府;1905年,清政府宣布废止_____成为中国教育史上的一件大事。

25、1938年,徐州会战中,第五战区司令长官_______指挥中国军队取得了台儿庄战役的胜利;1940年,八路军在_______指挥下取得百团大战的胜利。

 

26、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法联军火烧的皇家园林是______;甲午中日战争中,日本制造的屠杀事件是______

27、《民族区域自治示意图》中①处是____,②处是____

28、新中国成立后面对西方国家的外交封锁,开展了积极的外交活动,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根据提示完成下列表格。

时间

外交活动

意义

1953

对印度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成为处理国际关系的基本准则

1955

周恩来参加万隆会议提出

_________________方针

促进亚非会议取得圆满成功

1971

在第______届联合国大会上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中国登上国际政治舞台,促进人类进步事业的发展。

1972

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中美建立外交关系

两国关系进入正常化发展阶段

 

 

29、在中国近代社会,仁人志士为寻求救国救民道路而努力探索。请根据提示,完成下列内容(只写一位)。

(1)洋务派代表人物________

(2)资产阶级维新派代表人物是________

(3)资产阶级革命派代表人物________

(4)新文化运动中,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的作者是________

30、1918年鲁迅发表白话小说《______》,以新文学的形式深刻揭露了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 ______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开幕。

三、简答题(共3题,共 15分)

31、简述三大改造的基本内容?

32、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提高,这是几代领导人带领中国人民长期奋斗的结果。请回答

(1)周恩来指出“中国的反动分子在外交上一贯是神经衰弱怕帝国主义的。清朝的慈禧太后、北洋政府的袁世凯……哪个不是跪在地上办外交呢?”这表明近代外交具有什么特点?

(2)1953年,面对帝国主义的包围封锁,周恩来是怎样打破外交僵局,开拓外交新局面的?

(3)20世纪70年代,我国在外交方面取得哪些成就?

(4)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推行怎样的外交政策?

33、21世纪是世界现代化的“第三个世纪”,中国在21世纪初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结合21世纪初中国发展的年代尺提示的图文信息,回答问题。

(1)写出中国“特色外交”在2001年取得的成就一例。

(2)建立“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目标是在哪次会议上提出的?

(3)写出促进两岸关系新发展的历史事件。哪一事件又使两岸关系翻开了历史性的一页?

(4)为实现强国强军的目标,召开了哪一政治工作会议?

(5)写出实现“合作共赢”,“增进人民福祉”的文件名称。

(6)“不忘初心”为主题的会议召开后中国进入了哪一时期?

(7)综合以上探究,谈谈你的感悟。

四、综合题(共1题,共 5分)

34、中华人民共和国走过“雄关漫道真如铁”的昨天,跨越“人间正道是沧桑”的今天,“中国梦”正指引当代中国向着“长风破浪会有时”的明天迈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夺取全国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

——毛泽东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的重要报告

材料二:“工业化——这是我国人民百年来梦寐以求的理想,这是我国人民不再受帝国主义欺负,不再过穷困的生活的基本保证,因为这是全国人民的最高利益。全国人民必须同心同德,为这个最高利益而积极奋斗。

——1953年1月1日《人民日报》社论

材料三:1958牟几千万人开始了大炼钢铁,不仅钢铁厂开足马力,土高炉也遍地并花,到了10月底就达到了几百万座。……北戴河会议后,全国农村一哄而起,大办人民公社。没有经过试验,只用一个多月的时间就基本实现公社化。

(1)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夺取全国胜前”,标志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历史结束的重大事件是什么?

(2)材料二中“全国人民的最高利益”指的是什么?为此,党和政府为实现这个“最高利益”制定了什么计划?请列举该计划的成就两例。

(3)材料三反映了我党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出现的什么严重失误?给我们的教训是什么?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