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有关解放后土地改革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消灭了封建剥削制度 B.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C.农民脱贫走向小康 D.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2、在中古欧洲社会发展过程中,催生了市民阶级,为资本主义兴起准备了条件的是:
A.丕平献土
B.西欧城市的重新兴起
C.西欧封建等级制度的形成
D.拜占廷帝国的灭亡
3、早在13世纪,卢沟桥就闻名世界。意大利人马可·波罗在他的游记里称赞“它是世界上最好的、独一无二的桥。”1937年,在这里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表明( )
A.中国抗日战争开始
B.中华民族全民族抗战开始
C.促进了国共第二次合作
D.日本侵占了中国的东北三省
4、“学良等多年袍泽,不忍坐视,因对介公为最后之诤谏……大义当前,不容反顾,只求于救亡主张贯彻,有溶于国家,为功为罪,一听国人处置。”材料中张学良“对介公为最后之诤谏”是指( )
A.实行“东北易帜”
B.逼蒋剿共联日
C.实行不抵抗政策
D.发动西安事变
5、旗袍由满洲妇女的长袍演变而来。20世纪二三十年代,旗袍由宽松肥大演变到合身适体,成为中国城市女性的时尚着装。这说明( )
A.社会性质的改变
B.辛亥革命的成功
C.习俗风尚的变迁
D.生活水平的提高
6、奕在1861年的一个奏折中说,要抵抗外国的侵略,“探源之策,在于自强”。下列各项,属于洋务派在“自强”的旗号下创办的军事工业是
A. 江南制造总局 B. 汉阳铁厂
C. 轮船招商局 D. 湖北织布官局
7、张学良说:“大义当前,不容反顾,只求救亡主张贯彻,有济于国家,为功为罪,一听国人处置。”这表明张学良、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是为了
A. 夺取政权 B. 地方割据 C. 拥蒋反共 D. 逼蒋抗日
8、观察下图,这一时期台商在江苏投资情况发生变化的原因不包括
A.邓小平南方谈话
B.香港、澳门的回归
C.中共十四大的召开
D.海峡两岸经济文化交流的加强
9、如图所反映出的内容是( )
A.“总路线”的内容
B.“大跃进”的高潮
C.人民公社化运动开始
D.文化大革命的结束
10、在英国《经济学人》杂志2012“全球最具经济竞争力城市”榜单上,深圳位居第二。该市在由贫穷落后的边睡小镇迅速发展成为现代化大都市的过程中,最为关键的一步是
A.三大改造的实行
B.经济特区的设立
C.联产承包责任制实施
D.市场经济体制的推行
11、武昌起义的主力是
A.工人 B.学生 C.湖北新军 D.农民
12、近代有人主张建立“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理想社会。提出这一主张的是
A.农民阶级
B.地主阶级
C.资产阶级
D.无产阶级
13、2021年10月9日,习近平在纪念辛亥革命110周年大会上指出:“台湾问题因民族弱乱而产生,必将随着民族复兴而解决。”在近代,台湾被侵略者割占是在哪次侵华战争以后( )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D.甲午战争
14、过春节,贴春联是我们传统民俗。对联除了能增添节日的喜庆还具有记载历史的功能,是时代的见证。下图对联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五四运动
D.新文化运动
15、文字是文明的重要标志之一,下列文字由古代埃及人创造的是
A.
B.
C.
D.
16、我国对外开放的新格局是( )
A.沿海开放城市——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B.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C.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放区——沿海开放城市——内地
D.沿海经济开放区——沿海开放城市——经济特区——内地
17、历史结论是在对历史现象的理性认识和基本判断的基础上形成的结论。下列属于历史结论的是( )
A.1952年底,我国土地改革完成后,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
B.1958年,全国掀起了“大跃进”的高潮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C.“文革”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新中国成立后最严重的挫折
D.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不断上升,跃居世界第二位
18、国民党豫湘桂战役大溃败的主要原因是( )
A.缺乏美军援助
B.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
C.蒋介石消极抗日积极反共政策
D.日本改变侵华方针
19、“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新形势下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总方略,是事关中国共产党和国家长远发展的总战略。“四个全面”是指
①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②全面深化改革
③全面依法治国
④全面从严治党
⑤全面对外开放
A. ①②③⑤
B. ①②③④
C. ②③④⑤
D. ①③④⑤
20、学习历史,需要分清哪些是史实,哪些是观点。下列表述属于观点的是( )
A.邓小平提出要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B.邓小平于1992年到南方视察并发表讲话
C.2002年中共十六大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D.邓小平是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
21、三民主义中的______就是“平均地权”,即核定全国地价,国家根据核定地价收地租税,同时逐步向地主收买土地,实现土地国有;1947年,中国共产党召开全国土地会议,颁布《______》,大纲规定:没收地主土地,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按照农村人口平均分配土地。
22、请根据下列提示写出相对应的历史事件。
(1)为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建国初期我国采取的措施是————( )
(2)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标志————( )
(3)使我国的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有了根本大法的保障,根本大法是指————( )
23、20世纪60年代中期,毛泽东认为党和国家面临着资本主义复辟的危险,为此,他强调______,想通过发动“文化大革命”来防止资本主义复辟。“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在______(人物)周围形成了一个反革命集团,阴谋策动反革命政变,夺取最高权力。
24、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是—中英《______》;中国近代史上赔款数目最庞大、主权丧失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是《______》。
25、列举与下列提示相关的历史人物。
(1)领导近代中国第一场大规模禁烟运动的民族英雄:______;
(2)既是洋务运动的代表人物又是收复新疆的民族英雄:______;
(3)近代中国第一个统一的全国性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的创立者:______;
(4)发动西安事变的“千古功臣”有张学良还有:______;
(5)提出“实业救国”口号并付诸实践的状元实业家:______。
26、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标志是 。
27、1946年,____(人物)公然违背“双十协定”,撕毁政协决议,全力围攻中原解放区,发动全面内战;1948年,_________(战役)在林彪、罗荣桓的指挥下,成功解放东北全境。
28、1978年,___________的召开,实现了我党在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上的拨乱反正;2017年,___________的召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被确立为中国共产党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29、中国近代史上的开端是(战争):
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是:
中国近代化的开端是:
30、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党的好干部是___________;中国的杂交水稻,享有很高的国际声望,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的是________
31、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的地点在哪里?大会确定的党的中心工作是什么?大会当选为中央局书记的是谁?
32、简述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历程(19世纪六七十年代——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概括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特点。
33、读图并简答
(1)上边示意图反映了哪一重要的军事行动?导致红军采取这一军事行动的直接原因是什么?
(2)将下列四个选项(字母)填入示意图中适当位置。
A. 吴起镇会师
B. 飞夺泸定桥
C. 强渡大渡河
D. 巧渡金沙江
34、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立足国情,准确把握时代特点,科学对待马克思主义,始终坚持同一个梦想,走出了一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路。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制度建设篇)
材料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中国历史从此进入一个人民当家作主的新时代,中华民族的发展从此开启了新的历史纪元。
——摘自《共和国的足迹》
(1)为新中国成立做筹备工作的会议是什么?图片中的宪法确立了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什么?
(经济发展篇)
材料二:“一五”计划规定,五年内国家用于经济和文化建设的投资总额达766.4亿元,折合黄金7亿多两,全部基本建设投资的58.2%用于工业,其中又把88.8%用于重工业建设。计划的制定和实施,得到苏联政府的很大帮助。中苏双方谈判确定苏联帮助中国兴建156个项目,这是“一五”计划工业建设的中心。但是,党仍然坚持和强调自力更生为主。凡能自己解决的尽量自已解决。
——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简史》
(2)材料二说明了我国“一五”期间投资的重点是什么?依据材料分析“一五计划”成功的原因是什么?
材料三:1952年以来我国经济成分变化表(%)
年份 | 公有经济 | 非公有经济 |
| |||
国有经济 | 集体经济 | 资本主义经济 | 个体经济 |
| ||
合作经济 | 公私合营 |
| ||||
1952 | 19.1 | 1.5 | 0.7 | 6.9 | 71.8 |
|
1957 | 33.2 | 56.4 | 7.6 | 0.0 | 2.8 |
|
1978 | 56.2 | 42.9 |
| 0.9 |
| |
1997 | 41.9 | 33.9 | 24.2 |
|
——苏星《新中国经济史》
(3)材料三公有经济与非公有经济在20世纪50年代和70年代后各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结合所学分析变化的原因?
(思想引领篇)
材料四:
(4)图中会议上确立了怎样的思想路线?
(5)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