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昌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初三历史

一、选择题(共20题,共 100分)

1、毛泽东在评价新文化运动时说:“自有中国历史以来,还没有过这样伟大而彻底的文化运动。”这一评价的主要依据是因为新文化运动

A.动摇了封建思想的正统地位

B.推动了中国近代工业的发展

C.使民主共和观念开始深入人心

D.为维新变法兴起创造了条件

2、下列不属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内容的是(     

A.将北平改名北京

B.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纲领》

C.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

D.决定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

3、辽宁“丹东一号”清代沉船(“致远舰”)水下考古调查历时三年取得重大成果,确认在当年大东沟海战战场发现的沉船为清北洋水师“致远舰”,这一发现被评为“2015年度中国十大考古发现”之一。以下考古发掘信息中,可作为“该沉船就是当年‘致远舰’”这一结论的最直接证据是( )

A.长60多米、宽9-10米的舰体残骸 B.舰体上留有繁体“致远”字样

C.抛撒在舰体周边的钢板、锅炉残片 D.舰体上的多处火烧及爆炸痕迹

4、我国在改革开放新时期,主要在农业、建立特区和国有企业方面进行了全面的改革,其先后次序是:(   

①农业改革   ②国有企业改革   ③建立经济特区

A.①②③

B.②③①

C.①③②

D.③②①

5、美国海军部长诺克斯在《告中国人民书》中说:“数周以来,贵国之长沙伟大之战绩,非仅为中国之胜利,抑且为所有同盟国共同之胜利,而为打击整个轴心国之胜利。”材料意在肯定第三次长沙会战的

A.抗战决心

B.国际意义

C.战略价值

D.民族精神

6、在《辛丑条约》中,最能反映清朝政府沦为帝国主义列强统治中国工具的内容是

A. 清政府赔款白银4.5亿两

B. 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

C. 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各种形势的反帝活动

D. 清政府改总理衙门为外务省

7、“楚歌声里霸图空,血染胡天烂漫红。煮豆燃萁谁管得,莫将成败论英雄。”这首《题太平天国战史》对太平天国的历史功绩进行了评价。1851年,洪秀全在哪个地方发动起义并建号太平天国

A.金田 B.南京 C.永安 D.武昌

8、1896年,诗人丘逢甲写下了这样一首诗:“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诗人回忆的“往事”最有可能是

A.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B.《马关条约》的签定

C.列强瓜分中国狂潮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9、历史学家黄仁宇先生在《资本主义与二十一世纪》一书中以“外事之刺激”和“中国的反应”来分析近代前期中国的变化。以下是某同学对此整理制作的表格,其中有误的是(     

项目

选项

“外事之刺激”

“中国的反应”

鸦片战争

清政府虽战败而无意改革,对不平等条约反应少

第二次鸦片战争

知识分子阶级洗心革面,改革及于文化与思想

甲午中日战争

企图君主立宪,创制新法律,编制预算,改革教育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否定两千年来的政治体系

A.①

B.②

C.③

D.④

10、近代中国各种政治力量追求近代化的脚步急促而悲壮,一刻也未曾停留。下表内容对应的“追求”是(     

政治方面

准许官民上书言事

经济方面

京师设立铁路矿务局和农工商总局

军事方面

裁撤绿营

教育方面

开办京师大学堂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太平天国运动

D.新文化运动

11、了解历史时序是历史学习的基本目标。下列历史事件按事件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上海浦东开发区的建立  ②中共八大的召开

③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④开国大典

A.④②①③

B.①④②③

C.②④③①

D.③②④①

12、与“反对华北自治”、“抗日救亡新高涨”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

A.太平天国运动 B.义和团运动 C.五四运动 D.一·二九运动

13、中国近代史上有位清朝皇帝,富有青年人的进取精神,愿意接受新思想,不甘做亡国之君,积极支持变法,他是

A.光绪帝 B.康熙帝 C.道光帝 D.咸丰帝

14、2011年是苏俄实行新经济政策90周年。下列关于苏俄新经济政策、中国改革开放和美国罗斯福新政共同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都是为摆脱经济困难

B.都是在保留现有社会制度的前提下进行

C.都促进本国经济的发展

D.都强化了市场经济

15、《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的主权属于

A. 全体革命党

B. 全体华人

C. 全体国民

D. 资产阶级

16、下表是我国在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各部门的投资比例。由此可见当时我国优先发展(  

A.工业

B.交通运输

C.文化教育

D.农林水利

17、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初步建立的标志是(   )

A. 新中国的成立   B. 土地改革的完成

C. 三大改造的完成   D. 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完成

 

18、1942年苏联的一张宣传海报—《绞死希特勒》。该海报的寓意是

A.以德国为首的“三国同盟”企图称霸世界

B.以英国为首的“三国协约”势力强大

C.苏、美、英联合起来共同消灭德国法西斯

D.国际联盟成员国团结一致对抗霸权主义

19、1936年12月13日,《西北文化日报》登载了一则重要新闻,标题为:“争取中华民族生存,张杨昨发动对蒋兵谏”。被认为是“历史的转折”,这里“历史的转折”是指

A.全民族抗日战争的开始

B.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C.人民解放战争转为战略进攻

D.标志着十年内战的基本结束

20、《人民日报》记者袁水拍在《六亿人民心花开》一文中写道:“代表们走进了会场,坐上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席位。”“人民有了各项权利,这是中国开天辟地的第一次。”这些“代表们”参加的是(  

A.第一届全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B.中共七大

C.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D.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二、填空题(共10题,共 50分)

21、抗击华尔洋枪队的太平天国青年将领是( )

22、义和团在________________势力的镇压下失败了,但它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________中国的野心。

23、______________设立后,清政府有了专门的外交机构; __________成为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旗帜。

24、2015年召开的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要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________的发展理念。2020年召开的中共十九届五中全会,对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作出战略决策。“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内涵演化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________”。

25、口号:义和团曾提出“________”的口号。“灭洋”,鲜明地表达了中国人民反对________的斗争意志,又具有________的落后性。“扶清”,则反映出义和团对________的本质认识不清。

26、1853年,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颁布_____,规定不分男女,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土地;1912年,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3月11日,孙中山颁布了由参议院制定的_____,它肯定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和民主自由原则。

27、近代中国由于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一步步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1)《   》的签订,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   》的签订,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3)《   》的签订,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4)《   》的签订,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28、“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他的这一联诗句被习近平总书记视为饱含着 “报国情怀”,他是_______;清代有一名状元不热衷于做官,而是辞官回乡办实业。毛泽东同志在谈到这位状元指出,  “轻纺工业,不要忘记_______”。

29、______年通过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将实行民族区域自治作为一项基本政治制度确定下来;______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颁布实施。

30、1940年,为了粉碎日军对敌后抗日根据地的“扫荡”和封锁,振奋抗战军民的士气,在______的指挥下,组织了100多个团,对日军发动了大规模的进攻,史称“百团大战”;______会战后,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

三、简答题(共3题,共 15分)

31、列举解放战争中战略大决战的三大战役。

32、请写出下列四幅图的名称。

图一__________ 图二__________

图三__________ 图四__________

 

33、请根据下列提示写出相对应的人物。

(1)新中国成立时发来贺电的西藏宗教领袖——

(2)烈火焚身岿然不动的战斗英雄——

(3)“杂交水稻之父”——

(4)中国人民志愿军总司令——

四、综合题(共1题,共 5分)

34、苦难深重的中华民族,因抗战从危亡中崛起,从危亡中复兴,其中的历史情怀与历史记忆,可以说覆盖了整个二十世纪。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从“八年抗战”到“十四年抗战”,不是“重新发现历史”,而是“重新书写历史”。提法改变的背后实际上是史观的改变,而这改变发生的进程是“民间倡议﹣﹣官方回应”,有学者多年前就发出过相关呼吁。

——2017﹣01﹣11新京报《“八年抗战”改为“十四年抗战”背后的原因》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十四年抗战”是哪十四年?(起止时间)

材料二:卅万亡灵,饮恨江城兄弟同心,共御外侮。捐躯洒血,浩气干云。尽扫狼烟,重振乾坤。……永矢弗谖,祈愿和平。中华圆梦,民族复兴。

——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铭文(节选)

(2)材料二中“兄弟同心,共御外侮”指的是什么?分别从正面战场与敌后战场的战役中举一例以彰显中国人民在抗战中“捐躯洒血,浩气干云”的气概。

材料三:据统计,自抗战以来,邮政部门先后发行了31套以抗战为题材的纪念邮票小小方寸间浓缩了一部中华民族面对侵略不屈不挠、英勇无畏的抗战历史。这些纪念邮票节选了一些抗战中的重大事件,既反映了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抗战,又体现了当时国民政府军队在正面战场发挥的作用,从中可以看出国共合作团结一心共御外侮的救国情怀。

——2017﹣03﹣08北京晚报《新中国成立后发行的6套抗战纪念邮票》

(3)根据材料三,指出这些以抗战为题材的纪念邮票所承载的民族记忆的核心是什么?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