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太平军建立起与清朝对峙的政权是在
A.金田起义以后
B.定都天京以后
C.攻占长江中下游后
D.攻克常州、苏州后
2、“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中国工程院院士、“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于2021年5月22日在长沙逝世。举国哀悼,人们通过各种方式愐怀他的丰功伟绩。他的主要贡献是( )
A.成功研制原子弹
B.成功培育杂交水稻
C.成功发射人造地球卫星
D.开创治疗疟疾新方法
3、写成《资政新篇》,提出向西方学习、改革内政的是
A.洪仁玕
B.孙中山
C.康有为
D.洪秀全
4、2005年4月29日,胡锦涛总书记会见国民党主席连战,这是相隔60年后国共两党最高领导人的首次会见。此前60年的会见是在( )
A. 创建黄埔军校时
B. 和平解决西安事变时
C. 重庆谈判时
D. 制定《共同纲领》时
5、下图是从描述某事件的历史地图上切取的一块。下列说法与该历史事件有关的是
A.开天辟地党的诞生
B.生死攸关转危为安
C.首义成功军旗升起
D.开国大典国旗飘扬
6、林则徐上书道光帝指出:“若让鸦片流毒于天下,是使数十年后,中原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这表明了林则徐主张 ( )
A.利用鸦片增加税收 B.严禁鸦片
C.缓和与英国关系 D.反对禁烟
7、在特定的历史阶段,口号,标语往往有着强烈的政治色彩,被打上了时代的烙印。下列口号、标语出现在文化大革命时期(1966~1976年)的是( )
A.停止内战,一致对外 B.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
C.一切以阶级斗争为纲 D.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
8、某班开展“看口号猜历史事件”的竞猜活动。下列竞猜对应正确的是( )
A.外争主权,内除国贼——护国战争 B.民主、科学——辛亥革命
C.停止内战,一致抗日——五四运动 D.自强、求富——洋务运动
9、它是宪法探索道路上的坐标,在1949年指引着新中国的诞生,成为法制之路的原点。它应是( )
A.《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B.《中华民国约法》
C.《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D.《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10、允许外国在我国通商口岸开设工厂的不平等条约是( )
A.《南京条约》 B.中俄《北京条约》 C.《辛丑条约》 D.《马关条约》
11、脱贫攻坚是“十三五”时期党和国家的一项重要任务。如表安徽凤阳县农业生产实现了三年三大步,最终告别贫困的原因是( )
时间 | 粮食产量 |
1980年 | 5.02亿千克 |
1981年 | 6.76亿千克 |
1982年 | 7.15亿千克 |
A.实行土地改革
B.开展人民公社化运动动
C.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
12、开平煤矿产煤主要供应轮船招商局和天津机器局,也大量销往国内、南洋市场,获利丰厚。到19世纪末,该局总资产已近600万两。可见,开平煤矿的创办主要是为了( )
A.制夷
B.求富
C.共和
D.自强
13、依据统计数字,1951年全国粮食产量比1949年增加了26.9%,1952年比1949年增加了40%,超过抗战前最高产量的9%,据此得出的结论最合适的一项是
A. 土地改革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B. 新中国的成立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C. 抗美援朝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
D. 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14、十九世纪中后期,清政府常常用“割地”“赔款”来向外国列强“求和”,继以维护其摇摇欲坠的腐朽统治。下列帝国列强中,通过“充当帮凶”趁火打劫而侵占我国大片领土的国家是
A.沙俄
B.美国
C.日本
D.英国
15、抗日战争胜利后,国共两党就中国前途和命运进行了一次历史性的谈判。毛泽东在谈判期间开展了广泛的统战工作和社交活动,用行动昭告世人,中国共产党人是真诚谋求和平的。这场“谈判”的地点是( )
A.南京
B.北京
C.西安
D.重庆
16、在中共十九大上,被确立为中国共产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的是( )
A.邓小平理论
B.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C.科学发展观
D.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和毛泽东思想
17、“魂飞万里,盼归来,此水此山此地,百姓谁不爱好官?把泪焦桐成雨。生也沙丘,死也沙丘,父老生死系。仔雪朝霜,毋改英雄意气!”这首词是时任福建省福州市委书记的习近平于1990年7月15日创作的,词里称赞的历史人物是( )
A.党的好干部焦裕禄
B.“最可爱的人”邱少云
C.解放军好战士雷锋
D.“铁人”王进喜
18、社会主义改造之后,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其主要依据是( )
A. 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 B. “一五”计划的实施
C. 公有制经济占主导地位 D. “大跃进”运动的开展
19、下列事件与结果关联正确的是( )
A.A
B.B
C.C
D.D
20、根据下列信息,猜一猜这是中国的哪一地区
①该地区是中国西部门户,历史上丝绸之路的要冲
②19世纪七十年代该地的收复者是洋务派地方代表人物之一
③1884年清政府在此设行省
A.香港 B.辽东半岛 C.新疆 D.西藏
21、1856年,_________使太平天国由盛而衰,为了改变不利局面,洪仁玕写成了《资政新篇》,提出向西方学习。
22、民国计时:以1912年为___________,改用公历。
23、1951年,西藏地方政府派出以________为首席代表的代表团到达北京,与中央人民政府谈判,双方经过充分协商谈判,达成《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西藏和平解放。2006年,________全线通车,大大加强了祖国内地与边疆地区的联系,促进了青海、西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
24、________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
25、(1)《天津条约》签订后增加开放的通商口岸①处是________;《马关条约》签订后被迫开放的通商口岸②处是________
(2)________年8月,清政府被迫与英国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中英《南京条约》;________5月4日,北京学生汇集在天安门前,发表宣言,揭露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行径,并举行示威游行。
(3)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中国各民族、各政党、各政治派别求同存异,共同抗敌。在枣宜会战中,第三十三集团军总司令________上将壮烈殉国;在反“扫荡”作战中,八路军副参谋长________将军血洒疆场。
(4)1937年9月,八路军第115师取得的________大捷是全民族抗战爆发后中国军队主动对日作战取得的第一个重大胜利;1948年9月,东北野战军取得________战役的胜利,成功解放了东北全境。
(5)中国自己拍摄的第一部无声电影是《________》;田汉作词,聂耳作曲的《________》,后来被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26、面对西方列强的入侵,中国民族同仇敌忾,顽强抗争,涌现出一批杰出的英雄人物,请把他们的姓名分别填在相关事件后的横线上:
(1)被誉为“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的禁烟英雄是___________;
(2)坚守虎门炮台,壮烈殉国的广东水师提督是___________;
(3)年逾六旬,却“亲自舆榇”出关,收复新疆的陕甘总督是___________;
(4)1894年,平壤战役中奋起反击日军,最后中炮牺牲的清军将领是___________;
(5)黄海海战中壮烈殉国的“致远”号管带是___________。
27、红军长征的主要部队是 。
28、中国拍摄的第一部无声电影------
29、毛泽东的下列题词,旨在推动文学艺术繁荣发展的是
30、1992年,海基会和海协会立“海峡两岸均坚持____原则”即九二共识,迈出历史性的重要一步;“和平统一、____”是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
31、中国近代史上,清政府和外国列强签订了众多不平等条约。简述《马关条约》的内容及影响。
32、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在革命的道路不断摸索中,逐渐发展壮大起来。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思想基础是什么?大革命失败后,为反抗国民党的反动统治,毛泽东等人在摸索中开辟的革命道路是什么?
(2)遵义会议重点解决了哪些问题?
(3)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国共两党两次合作建立统一战线的名称分别是什么?在两个统一战线的旗帜下,国共两党合作取得了哪些重大成果?
(4)结合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历程,你有什么认识?
33、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出现了“短暂的春天”,但是好景不长,随之迅速凋零。请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探究。
(1)中国近代民族工业为什么会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出现“短暂的春天”?
(2)20世纪30年代,中国近代民族工业为什么萧条?
34、反对外来侵略,维护国家统一是世界各国一直以来的共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自从秦统一以后,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虽然在某些时期也出现了分裂割据的状态,但统一始终是历史的主流。
——《中国史稿》
材料二 美国在19世纪60年代成为单一的、联合的、强大的国家,这奠定了美国在20世纪成为世界第一强国的基础。如果美国在当时分裂成了两个或者更多的国家,或者北方没有胜利,这是根本不能实现的。所以,这场战争对美国产生了深远影响。
材料三 日本的新统治者致力于日本社会的转型,以获得同外国势力在政治和军事上的平等地位。……变革使日本成为东亚的政治、军事和经济强国。……明治政府的首要目标是强化中央集权。
——杰里·齐格勒《新全球史》
材料四 由于历史原因,海峡两岸的亲人经历了近四十年的骨肉分离之苦,1987年,台湾同胞终于被允许回祖国大陆探亲,实现了与亲人团聚的梦想。
——人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1)完成材料一中的“秦统一”的历史人物是谁(写人名)?请写出“秦”为巩固统一多民族的封建国家在经济上采取的措施。
(2)材料二中的“这场战争”指的是什么?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概括这场战争对美国发展产生了怎样的作用?
(3)材料三中的“变革”是指哪一事件?改革在促使“日本的转型”中对日本最大的影响是什么?
(4)材料四反映了统一符合两岸人民意愿,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你对发展两岸关系,促进祖国统一有何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