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城市属于明朝时期全国性商贸城市的有
A.南京和苏州 B.北京和景德镇 C.苏州和景德镇 D.南京和北京
2、文艺复兴时期文学家、艺术家、思想家创作了大量的经典作品,下列组合不正确的是( )
A.但丁——《神曲》
B.达·芬奇——《蒙娜丽莎》
C.莎士比亚——《哈姆雷特》
D.贝多芬 ——《最后的晚餐》
3、1936年李宗仁发表了《焦土抗战论》,表示“用大刀阔斧来答复侵略者,表现中华民族自存自立之伟大能力与精神。”李宗仁抗战志向与决心在下列哪次战斗中得到体现( )
A. 血染卢沟桥 B. 平型关大捷 C. 血战台儿庄 D. 百团大战
4、1940年下半年,为了粉碎日军对敌后抗日根据地的“扫荡”和封锁,八路军组织100多个团,在华北对日军发动了一场大规模的进攻。其指挥者是( )
A.李宗仁
B.朱德
C.林彪
D.彭德怀
5、下列图片资料是新中国成立初期重大历史事件的相关资料,其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
A.洗刷民族耻辱
B.实现经济腾飞
C.推动国家解放
D.巩固新生政权
6、有学者指出:“改革开放二十多年同新中国建立初期头八年相比,同是新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高峰期、黄金时代。”两个时期经济发展迅速的相同点有( )
A.使中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
B.有邓小平理论的正确指导
C.把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有机结合
D.学习和运用了国外先进经验
7、有学者认为,中国经济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对外开放,让世界进入中国;第二个阶段还是对外开放,但中国开始走向世界;第三个阶段依然是对外开放,中国已经开始改变世界了。“让世界进入中国”开始于( )
A.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
B.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C.香港顺利回归祖国
D.中美建立外交关系
8、下图为建国初期1952年与1957年我国工农业主要产品产量变化柱状图。其中数据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人民公社化
B.中共八大召开
C.三大改造的完成
D.“一五计划”的实施
9、孙中山在评价某次起义时说:“是役也,碧血横飞,浩气四塞,草木为之含悲风云因而变色,全国久蛰之人心,乃大兴奋,怨愤所积,如怒涛排壑,不可遏抑,不半载而武昌之大革命以成,则斯役之价值,直可惊天地、泣鬼神,与武昌革命之役并寿。”这次起义是
A. 萍浏醴起义
B. 安庆起义
C. 黄花岗起义
D. 镇南关起义
10、1950年,“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的“最可爱的人”和所属战争是( )
A.中国人民志愿军和抗日战争
B.中国人民志愿军和抗美援朝
C.国民革命军新编第四军和抗日战争
D.中国工农红军和北伐战争
11、1978年11月,邓小平曾语重心长地说:“再不实行改革,我们的现代工业化事业和社会主义事业就会被葬送。”这一讲话成为开辟新时期道路的宣言书。随后召开的具有转折意义的会议是( )
A.十一届三中全会
B.中共十二大
C.中共十三大
D.中共十五大
12、1956年~1966年是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下列属于这一时期取得的成就有
①神舟一号无人飞船成功完成载人航天工程的第一次飞行试验
②武汉、包头两大钢铁基地建成
③完成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
④实现了原油和石油产品的全部自给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3、四川一首歌谣中写道:“稻米赶黄豆,黄豆像地瓜;芝麻赛玉米,玉米有人大;花生像山芋,山芋超冬瓜。”这首歌谣出现的历史时期是。
A. 土地改革时期
B. 农业合作化时期
C. “大跃进”时期
D. “文化大革命”时期
14、2015年12月,全球首个由中国倡议设立,旨在为亚洲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提供资金支持,推动“一带一路”建设顺利实施的多边金融机构是( )
A.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
B.世界贸易组织
C.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
D.亚太经合组织
15、“由于两党在一定纲领上的合作,发动了一九二四年至一九二七年的革命在仅仅两三年之内,获得了巨大的成就。”“革命”取得的“巨大的成就”不包括
A.基本消灭了吴佩孚、孙传芳的主力
B.工农革命运动蓬勃发展
C.革命军队从珠江流域打到长江流域
D.结束了封建君主专制统治
16、小明在进行一个研究性学习课题,为此他搜集了有关“华东军区海军”“歼--5型歼击机”“导弹核武器”等资料。根据这些信息,判断他研究的学习课题是( )
A.国防建设
B.改革开放
C.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外交
D.民主与法制建设
17、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哪个国家趁火打劫,通过《瑷珲条约》、《北京条约》、《勘分西北界约记》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共侵占中国150多万平方千米的领土。
A. 英国
B. 法国
C. 美国
D. 俄国
18、好的目录能成为读者在文献海洋中的向导和治学的顾问。请你为下面的目录选择合适的标题
第二单元 ________
第4课 近代工业的兴起 第5课 甲午中日战争
第6课 列强瓜分中国狂潮 第7 课 戊戌变法 第8课 《辛丑条约》
A.列强的侵略与中国人民的抗争
B.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
C.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兴起
D.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9、甲午战争失败后,清政府被迫与日本签订《马关条约》,它给近代中国社会带来严重危害,其中便利了帝国主义资本输出的规定是
A.割让辽东半岛、台湾等
B.赔偿白银二亿两
C.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
D.增设通商口岸等
20、在新中国成立之初,派海军侵入台湾海峡,公然干涉中国内政的是( )
A. 联合国
B. 美国
C. 日本
D. 英国
21、1980年,我国建立四个经济特区。____成为经济特区的代表、对外开放的“窗口”。
22、按照表格提示完成填充
解放战争时期的战役填表。
战役 | 意义 | |
A____ | 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 |
|
辽沈战役 | B____ | 三大战役基本上消灭了国民党的主力,大大加速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 |
C____ | 解放了长江以北的广大地区 | |
D____ | 使华北全境基本解放 | |
E____ | 解放南京,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 |
23、中国近代教育变化也是时代变迁的缩影之一。
(1)1862年,洋务派创办的中国近代第一所新式学堂是____。
(2)1898年,戊戌变法“新政”之一的_____是中国近代第一所国家建立的最高学府。
24、____________的代表作品《黄河大合唱》
25、根据提示写出相应的历史人物。
(1)在《时务报》上发表《变法通议》,强调了变法的重要性的维新志士是____
(2)著有《驳康有为论革命书》这一积极宣传民族民主革命的作品的是____
(3)在淞沪会战中率全营战士死守卫宝山的是____
26、《沙俄割占中国北方领土示意图》中的A处是沙俄通过《_____》割占的,B处是沙俄通过 《北京条约》割占的。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沙俄通过不平等条约共割占中国_____平方千米领土。
27、中国共产党建立后,不断进行理论创新
(1)1997年中共十五大_________________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这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具有重要意义。
(2)2002年中共十六大把________________,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3)2012年中共十八大把_________________写入党章,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4)2017年中共十九大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被确立为中国共产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28、中国近代史开始于______年;新民主主义革命兴起于______年。
29、【艰辛探索·曲折前进】全面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开始后,中国人民艰苦奋斗,克服了重重困难,取得了巨大成就。1965年9月17日我国首先完成了________,这项科技成就在世界上居于领先地位。
30、中国拍摄的第一部无声电影------
31、请说出“誓死力争,还我青岛”是哪场运动的标语?这场运动发生在什么时间?运动前期的地点是哪里?今天,我国的哪一个节日来源于这场运动?
32、2021年是辛亥革命110周年。它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辛亥革命的领导人是一位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他是谁?
(2)1912年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在哪里成立?颁布的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重要文件是什么?
(3)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被谁窃取了?为反对他的复辟,维护共和制度进行了哪场斗争?
(4)作为青少年的我们可以开展哪些活动来纪念辛亥革命?
33、在20世纪70年代新中国的外交又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有人用“梅开三度”来形容这一时期的外交成就,请你根据学习的史实,回答都取得了哪三项成就?并分析一下,能够取得这些成就原因是什么?
34、中外社会主义道路探索和发展不是一帆风顺的。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
——毛泽东
(1)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指导下,共产党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创造了一条怎样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领导中国人民走向了胜利?
材料二:我们计划-------用无产阶级国家直接下命令的办法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产品的生产和分配,现实生活说明我们错了。
——列宁
(2)为纠正材料中所叙述的错误,列宁采取的重大举措的特点是什么?1928----1937年,苏联“用国家直接下命令的办法”采取的措施是什么?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经历了怎样的波折?
材料三:毛泽东说“我们现在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制造。”
(3)为改变材料三的状况,我国政府采取了什么重大举措?该举措的实施有什么意义?此后,我国开始了对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探索过程中出现了怎样的失误?
(4)综合上述材料,我们应从两国社会主义道路的发展历程中得到什么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