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近代以来,中国人民为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努力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而不断奋斗。下列成为中华民族由衰败到重新振兴转折点的历史事件是( )
A.长征的胜利
B.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C.抗日战争的胜利
D.百团大战的胜利
2、网上搜索“第一块农村革命根据地”、“朱德毛泽东会师”、“中国工农革命军第四军”等关键字,出现的结果可能是( )
A. 闽浙赣革命根据地 B. 延安革命根据地
C. 鄂豫皖革命根据地 D.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3、“战士双脚走天下,四渡赤水出奇兵……调虎离山袭金沙,毛主席用兵真如神。”在军事上四渡赤水使红军由战略被动转为战略主动,其意义是
A.冲破敌人四道封锁线
B.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C.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D.打乱了国民党军队的追剿计划
4、“禾下乘凉梦,仓满无饥恐,粒粒皆辛苦,后辈不敢忘”,这段话是为了悼念哪位科学家
A.邓嫁先
B.钱学森
C.李四光
D.袁隆平
5、为庆祝中国海军成立65周年,2014年4月下旬在青岛举办了国际阅舰式,邀请 亚太地区 20 多个国家的舰艇参加。65 年前,人民海军诞生了,标志是( )
A.北海舰队的建立
B.东海舰队的建立
C.南海舰队的建立
D.华东军区海军的建立
6、习近平总书记说“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下列先进人物与称号搭配错误的是
A.王进喜——“铁人”
B.焦裕禄——“解放军好战士”
C.邓稼先——“两弹元勋”
D.袁隆平——杂交水稻之父”
7、“列强的炮声惊醒了古老中华帝国的美梦,中华民族的屈辱史--中国近代史开始了”。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是( )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8、明明开着一辆解放牌汽车,奔驰在武汉长江大桥上,这种情景最早出现在
A.解放战争时期
B.新中国成立时
C.抗美援朝时
D.“一五计划”完成时
9、北伐的主要战场是
A.湖南、江西 B.湖北、武汉 C.湖南、湖北 D.湖南、福建
10、新中国成立之初,政府就非常重视民主法制建设,在我们国家根本大法颁布之前起临时宪法作用的文件是( )
A.《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C.《中华民国约法》
D.《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11、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清政府创办的一些企业,其中属于洋务派为“自强”而创办的军事工业的是( )
A.江南制造总局
B.湖北织布局
C.汉阳铁厂
D.上海轮船招商局
12、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主张的是 ( )
A. 林则徐 B. 洪秀全 C. 左宗棠 D. 魏源
13、某纪念馆为进行革命传统教育,推出了以“红色教育”为主题的展览,该展览分为“历史性决策”、“起义的前夜”、“伟大的第一枪”、“军旗的升起”四个部分,该展览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A.南昌起义
B.广州起义
C.百色起义
D.左右江起义
14、你认为下列哪些措施是为了限制袁世凯的权利( )
①清帝必须退位 ②临时政府设在南京
③临时大总统到南京就职 ④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15、下列事件的先后顺序正确的是( )
①宋教仁遇刺 ②二次革命 ③袁世凯复辟帝制 ④护国战争
A.①②③④
B.②③①④
C.③①②④
D.①④③②
16、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石油工人王进喜“宁可少活20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这体现的时代精神是( )
A.爱国、进步、民主、科学
B.艰苦创业、无私奉献
C.革命英雄主义、国际主义
D.改革创新、开拓进取
17、在谈到道光帝(1821—1850年在位)为什么把他的墓修筑得比其他帝王墓都要矮小时,龚书铎先生说:是因为“在他手上打了败仗丢了土地,没有面目见先帝”。这里所说的“土地”是指( )
A.钓鱼岛 B.香港岛 C.台湾岛 D.辽东半岛
18、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公布前,曾有1.5亿人民参与讨论,提出118万条修改和补充意见。这说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A.由全国代表制订
B.体现人民的意志
C.是社会主义性质
D.是国家根本大法
19、新文化运动的性质是
A.一次资产阶级文化启蒙运动
B.中国近代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
C.马克思主义的宣传教育运动
D.新思想的普及教育活动
20、1900年前后,在清廷的默许下,义和团民打着旗号,大量涌入京津地区。义和团打的“旗号”是
A. 自强求富 B. 扶清灭洋 C. 反清灭洋 D. 救亡图存
21、识图《太平天国运动形势图》
(1)写出洪秀全开始发动起义的地点。
(2)写出太平天国的都城。
22、《__________ 》是中国近代史上赔款数目庞大,主权丧失严重的不平等条约,从此清政府沦为帝国主义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23、_______________(会议)后,中国开始全面的大规模社会主义建设:_____________(会议)指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24、革命形势推动着时局的变化。
(1)在第一次国共合作时,孙中山确立了联俄、_________、扶助农工的新三民主义,作为革命的指导思想。
(2)1928年,毛泽东率领工农革命军打土豪,分土地,建立革命政权,开展游击战争,创造了_________局面。
(3)1931年,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宣布成立_________。
25、1856年,_________使太平天国由盛而衰,为了改变不利局面,洪仁玕写成了《资政新篇》,提出向西方学习。
26、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____________,它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召开,大会通过了________,这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也是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
27、19世纪下半叶到20世纪初,中国社会从政治、经济到思想文化,开始了一场深刻的变革。根据所学知识,把空白处补充完整。
(1)在洋务运动中,洋务派起初以“①________”为口号,创办了一批军事工业,后来又提出“求富”的口号,创办民用工业。
(2)1895年春,正在京师参加会试的康有为等,联合各省1300多名举人,上书光绪帝,请求变法、拒绝求和。这就是著名的“②________”。这次事件拉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
(3)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实现了20世纪中国的第一次历史性巨变。③________成为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旗帜(指导思想)。
(4)1915年兴起的新文化运动,掀起思想解放的潮流。其口号是④________、⑤________。
28、其他条约:1843年,英国又强迫清政府签订《________》,从中获得了________、片面最惠国待遇和在通商口岸________的权利。1844年,清政府被迫签订中美《________》、中法《________》。通过条约,美国、法国除享受英国在华取得的各种特权外,还扩大了侵略权益。
29、抗日战争胜利后,为争取国内和平,毛泽东、周恩来率领中共代表团同国民党进行____并签订《双十协定》。
30、______拉开了变法维新运动的序幕。
31、国共在近代史上曾经进行过两次合作,两次合作都取得过重大成果。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国共第一次合作正式建立的标志是什么?背景是什么?
(2)1936年,在中国共产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感召下,发动西安事变的两位爱国将军是?西安事变得以和平解决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3)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及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正式建立的标志是什么?
(4)打破了日本3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的战役是?
32、请根据提示写出相对应的内容。
(1)1950年废除地主阶级上地所有制的法律文献
(2)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在吉林省建成投产的工厂一例
(3)我国建立的第一个自治区
33、1949年革命结束标志着中国现代化运动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中国在对新的发展道路的探索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949-1956仿效苏联】
(1)写出新中国在农业政策方面学习苏联集体农庄制度而采取的措施一例。1956年中国初步建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其标志性事件是什么?
【1957-1978突破苏联】
(2)离开苏联的帮助,中国开始走向自力更生的道路。“左”倾错误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中的表现是什么?写出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新兴的工业类型一例。
【1979年始自主创新】
(3)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开始走上开放性的现代化路线。写出城市改革的重点。经济特区中位于中国最南端的是哪一个?
【历史启示】
(4)中国现代化运动的发展历程给你哪些启迪?
34、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路!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立国之路)
材料一:“诸位代表先生们。我们有一个共同的感觉,这就是我们的工作将写在人类的历史上,它将表明: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我们的民族再也不是一个被人侮辱的民族了。”
——毛泽东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开幕式上的讲话
(1)材料一中提到的“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的这一历史事件有什么重要的历史意义?
(曲折之路)
材料二:1978年,邓小平第一次成为《时代》周刊的年度风云人物。该刊认为邓小平“给饱受极端主义之苦的中国带来了稳定和安宁。”
(2)材料二中的“极端主义之苦”指哪一历史事件?20世纪50年代后期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中发生了什么类似的严重失误?
(转折之路)
材料三:“它是一个光辉的起点,它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从严重的挫折中重新奋起,带领中国人民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开始了新的伟大革命,社会主义中国将在这场新的革命中告别贫穷和落后,走向繁荣和进步。”
——费正清《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3)材料三中的“光辉的起点”指的是中共历史上哪一重要会议?“新的伟大革命”指的是什么?
材料四:1984 年 10 月,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要求加快城市为重点的经济体制改革。我国建立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一是确立了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格局。二是形成了统一开放的市场体系。
(4)根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回答,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什么?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后,所有制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光明之路)
材料五: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改革开放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实现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伟大飞跃。
——习近平在纪念马竟思诞辰 200 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5)材料五中“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改革开放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取得的重大理论成果是什么?在习近平总书记领导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什么?
(6)综合上述材料,你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路的实践中得到什么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