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面是北洋军阀主要派系简表,由表中信息可得出( )
派系 | 代表人物 | 靠山 | 控制范围 |
皖系 | 段祺瑞 | 日本 | 安徽、浙江、福建、山东等省 |
直系 | 冯国璋、曹锟 | 英、美 | 江苏、江西、湖北等省 |
奉系 | 张作霖 | 日本 | 盘踞东北 |
A.军阀的靠山均为日本人
B.列强采取“以华治华”的策略
C.军阀力量超过帝国主义
D.列强之间在中国的利益互补
2、每个时代都有一些流行语或热门词汇,1958年可能出现的热门词汇是( )
A.真理标准、拨乱反正、经济建设
B.公私合营、改革开放、四个全面
C.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
D.阶级斗争、深圳特区、和平发展
3、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写道:“这一文件的空想性质和当时阶级斗争的残酷程度都决定了其用心规划的土地制度只能是一纸空文。它的价值为近代思想史提供了一种农民的大同模式。”“这一文件”指
A.
B.
C.
D.
4、公车上书失败后,维新人士在各地组织学会,创办报刊,宣传变法,其中在天津创办的影响最大的报刊是( )
A.《时务报》
B.《民报》
C.《国闻报》
D.《新青年》
5、2013年,习近平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阐述了中国梦的宏伟蓝图,实现“中国梦”的三个必备条件是( )
①走中国道路②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③弘扬中国精神④凝聚中国力量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6、近代中国屡遭列强侵略,被迫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其中与“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相关的条约是:( )
A. 《南京条约》 B. 《北京条约》 C. 《马关条约》 D. 《辛丑条约》
7、1978年9月,邓小平在东北调研,提出“要到发达国家去看看,看看人家是怎么搞的”“世界天天发生变化……我们关起门来不行,不动脑筋永远陷于落后不行”,史称“北方谈话”。由此可知这场“谈话”( )
A.表达了实行对外开放的思想
B.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C.揭开了经济体制改革的序幕
D.明确了发展市场经济的目标
8、《辛丑条约》签订后,一本启蒙读物中这样写道:这中国,哪一点,我还有份?这朝廷,原是个名存实亡!替洋人,做一个守土官长……下列《辛丑条约》的条款中哪一款最能体现“替洋人,做一个守土官长”的观点( )
A.清政府赔款白银4.5亿两
B.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各国派兵驻扎在北方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
C.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不允许中国人居住,由各国派兵保护
D.清政府保证严禁中国人民参加反帝活动
9、“文革”期间,许多领导干部和知识分子遭批判和揪斗,各地出现打砸抢事件,国家主席刘少奇遭受残酷迫害等这些现象反映( )
A. 党内出现“走资派” B. 没有制定法律
C. 民主法制遭到践踏 D. 是一场文化革命
10、戊戌变法仅仅历时103天,以失败告终,但是作为一场社会思想文化运动,戊戌变法也有其成功之处,成功之处指的是
A.在思想文化方面产生了广泛而持久的影响
B.阻止了民族危机的加深
C.确立了君主立宪制政体
D.极大的增强了国家的军事力量
11、电视剧《大江大河》讲述了1978年到1992年改革开放的大背景下,以宋运辉、雷东宝、杨巡为代表的先行者们在变革浪潮中不断探索和突围的故事。宋运辉、雷东宝、杨巡的经历可以说是当时国有经济、集体经济、个体经济的代表。他们的经历主要反映了( )
A.公私合营的实行和在全国逐步推开
B.加快以城市为重点的经济体制改革
C.实行土地改革并允许个人进行投资
D.邓小平理论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12、旧中国有海无防,而新中国的海军能够保卫祖国的海疆。2012年9月,我国交接入列的第一艘航空母舰是( )
A.致远舰
B.定远舰
C.辽宁舰
D.山东舰
13、《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该条约中有利于外国人直接利用中国廉价劳动力和原料,剥削中国人民的条款是
A.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
B.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
C.增开通商口岸
D.允许日本在中国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14、在抗日根据地,中国共产党用广泛的大众游击战来对抗日本军残酷的扫荡。1944年中国军队开始局部反攻,夺取据点5 000多个,收复国土 8万余平方公里,解放人口 1200多万。这说明中国的抗日战争( )
A.共产党军队的人数不断发展壮大
B.共产党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
C.国共协同作战推动了抗战的胜利
D.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和团结
15、战争的最高境界是制止战争,是和平。傅作义立了大功,为和平解决各地战事问题和减轻人民的战争痛苦树立了榜样,傅作义对下列哪座城市的和平解放作出了重大贡献( )
A.天津 B.沈阳 C.南京 D.北平
16、下列人物在中共一大上被选为中央局书记的是( )
A.李大钊 B.陈独秀 C.周恩来 D.刘少奇
17、毛泽东的诗词是记载中国革命伟大历程的史诗。他的词“军叫工农革命,旗号镰刀斧头,匡庐一带不停留,要向潇湘直进”描述的是( )
A. 北伐军进军湖南 B. 八一南昌起义
C. 湘赣边界秋收起义 D. 红军第五次反“围剿”
18、图片是另一种历史语言,承载了大量的历史信息。漫画《三代赶集》反映了长沙市某中学生一家几代人进行商品交换的方式,导致这种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
A.生活习惯的改变
B.商品种类的增多
C.科学技术的进步
D.思想观念的解放
19、20世纪90年代以来,党和政府实施“科教兴国”的发展战略,到2000年我国基本普及了( )
A. 学前教育 B. 六年义务教育
C. 高等教育 D. 九年义务教育
20、对同类历史事件进行对比是学习历史的基本技能。下面两段材料描述的历史事件的共同影响是( )
台儿庄捷报传开,全国各界、海外华侨一片欢腾。家家户户门前挂起青天白日国旗,以示爱国;街道上到处是横的竖的大幅标语:“庆祝台儿庄大捷”“中国必胜”;在陕北延安,毛泽东以这次大胜利的喜悦心情发表演讲。 |
百团大战参战兵力达105个团,破坏铁路474公里,公路1502公里,桥梁213座,火车站37个,隧道11个,铁轨21.7万余根,枕木154.9万余根,电线杆10.9万余根,收电话线42.4万余公斤。 |
A.正面战场国民政府组织一系列大规模会战
B.中国共产党领导敌后战场振奋了军民士气
C.两个战场相互配合为抗战胜利奠定了基础
D.两个战场在战争不同阶段发挥的作用不同
21、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具体内容是: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____________,互不干涉内政,____________,和平共处。
22、位于广州市黄埔区的辛亥革命纪念馆陈列着一幅黄兴撰写的对联:“七十二健儿酣战春云湛碧血,四百兆国子愁看秋雨湿黄花”。该对联所描述的历史事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重要文件。
23、构筑历史发展的时序线索是学习历史的基本方法之一。根据下列图示回答问题。
(1)A事件反映的是哪次农民运动:________。
(2)B事件中这一阶级派别努力的目的是:________。
(3)C事件中在黄海海面“以死壮军威”的民族英雄是:________。
(4)E事件中所签条约对中国社会性质的影响是:________。
(5)D、F两个事件共同的特征是学习西方的:________。
(6)G事件中所标举的口号是:________;其代表人物中最早宣传马克克思主义的是:________。
(7)通过观察以上年代尺所呈现的内容,可以看出中国近代史在这一阶段的发展线索是:________。
24、他以公而忘私,助人为乐,被称为解放军好战士,他是______。
25、《南京条约》中,中国被迫割让了_______岛。《马关条约》中,中国又被迫割让了______岛。
26、1872年在上海创办的____,是近代中国存在时间最长的中文报纸。鲁迅的____,深刻解剖了整个民族的精神弱点,成为批判国民性问题的经典之作。
27、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的事件是________。
28、中国近代禁烟英雄是______;状元实业家是______。
29、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的《_____》,并在创刊号上发表《敬告青年》一文,正式吹响了一场崭新的思想解放运动的号角;1947年,中国共产党召开全国土地会议,颁布《_____》,随后各解放区先后开展了土地改革运动。
30、____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宏大的一次农民战争;1923年2月,____举行的大罢工将第一次中国工人运动高潮推向了顶峰。
31、我国导弹部队的主要任务。
32、列举在中国近代史上外国侵略者发动的侵华战争中,曾两次攻占北京的国家。
33、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 2021年6月17日9时22分,搭载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二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准时点火发射,约573秒后,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与火箭成功分离,进入预定轨道,顺利将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3名航天员送入太空,飞行乘组状态良好,发射取得圆满成功。作为我国空间站阶段的首次载人飞行,神舟十二号飞行任务实施期间恰逢迎来党的百年华诞。广大科技工作者大力弘扬“两弹一星”精神、载人航天精神和“东风精神”,在感悟奋斗历程中坚定航天报国志向。
(1)“我国空间站阶段的首次载人飞行”使用的载人飞船名称是什么?搭载这艘载人飞船的火箭在哪一卫星发射基地点火发射?
(2)我国哪一型号的无人飞船成功完成了载人航天工程的第一次飞行试验,开启了我国的航天之旅?我国第一位升入太空的航天员是谁?第一位完成出舱任务、实现了太空行走的是谁?
(3)“两弹一星”指的是什么?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我们要弘扬和学习广大科技工作者的哪些精神?
3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读图片——回顾屈辱的历史:
材料二:“我们为什么这样发动?为争地盘吗?不是!为泄私忿吗?也不是!我们反对政府屈辱的外交!国都要亡了,还在这里出死力自相残杀,所以才提出抗日救国运动的八项主张。”
——1936年12月16日张学良、杨虎城《告全体将士书》
材料三:1937年7月,日本侵略者发动全国侵华战争,在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的时刻,国共两党再次合作并肩抗战。历经浴血奋战,1945年8月15日,14年艰难曲折的抗战,取得了最后的胜利。
(1)材料一中图片反映了日本侵略中国的哪几个重大历史事件?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的知识,为了避免国共继续自相残杀,张学良、杨虎城采取了什么行动?事件发生后,共产党派谁参加调停?此事件解决标志着什么?
(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的知识,面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国共两党作出了相同的反应是什么?写出抗战中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战役各一例。
(4)依据所学知识,说出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根本原因?从中你得到什么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