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949年4月23日,人民解放军占领 ,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
A.广州 B.南京 C.上海 D.武汉
2、邓小平是中国共产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核心人物,他是
A.民主革命的先行者
B.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
C.改革开放总设计师
D.“三个代表”理论创立者
3、古代埃及人创造了
A.象形文字
B.楔形文字
C.甲骨文
D.拉丁字母
4、黄仁宇在《中国大历史》中说:“少帅张学良的部队冲入委员长的行营,要求他停止对共产党的‘围剿’,以便一致对日抗战。这兵变的目的既达,中国的政治从此改观……”。“中国的政治从此改观”可以解读为
A. 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 B. 基本推翻北洋军阀统治
C. 南京国民政府统一全国 D. 从此十年内战基本结束
5、1950-1952年,我国进行土地改革在政治上的主要目的是
A.发展经济
B.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
C.打击地主富农
D.支援抗美援朝战争
6、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想一想,这是哪个派别的主张?( )
A.洋务派
B.顽固派
C.维新派
D.革命派
7、1947年4月17日新华社发表社论指出,历史的发展表现如此出人意料,蒋介石占领延安标志着蒋介石的灭亡,人民解放军放弃延安却标志着中国人民的胜利,与之相关的历史事件
A. 国民党对解放区发动全面进攻
B. 国民党对解放区发动重点进攻
C. 中共中央转战陕北
D. 三大战役
8、历史结论是对历史现象的理性认识和基本判断基础上形成的结论。下列属于历史结论的是
A.1842年英军进犯长江门户吴淞
B.1851年洪秀全发动金田起义
C.1860年前后,俄国侵占我国150多万平方千米的领土
D.1901年签订的《辛丑条约》,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9、某同学去西藏旅游,在拉萨金珠路一座纪念碑上看到这样的碑文:“三千志士英勇捐躯,一代业绩永垂青史。高原公路,亘古奇迹。四海闻名,五洲赞叹。”以下成就与碑文中提到的历史事件发生在同一时期的是
①武汉长江大桥建成
②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建成
③大庆油田建成
④第一架喷气式飞机在沈阳试制成功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0、“我们要建立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要使市场在社会主义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使经济活动遵循价值规律的要求,适应供求关系的变化。”明确提出在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大会是( )
A.十一大
B.十二大
C.十三大
D.十四大
11、中国共产党,党的奋斗目标是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共产主义。确定这一奋斗目标是在( )
A.中共一大
B.中共二大
C.中共三大
D.中共五大
12、(题文)1938年10月底,武汉失守。日军虽然控制了中国的腹地,但并未实现“结束对中国战争”的狂妄野心,战争进入相持阶段。这段文字是对哪次战争的评价?( )
A. 台儿庄战役
B. 百团大战
C. 武汉会战
D. 平型关大捷
13、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让农民翻身成为了土地的主人的标志文献是
A.《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C.《中国土地法大纲》
D.《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14、在中西文化交流史上,七百多年前来到中国的意大利旅行家无疑是位先驱,反映了他的经历和见闻的名著激起了欧洲人对东方的憧憬和向往,被称为世界一大“奇书”。这部“奇书”是( )
A. 《马可•波罗行纪》 B. 《天方夜谭》 C. 《奥德赛》 D. 《荷马史诗》
15、在沿海开放城市中,已发展成为国际化金融中心的是( )
A.珠海经济特区 B.海南经济特区
C.上海浦东开发区 D.厦门经济特区
16、下面示意图是我国一个阶段经济发展情况。图中B点到C点经济发展状况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一五计划”
B.抗美援朝
C.“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迎
D.“文化大革命”
17、“废除两千年帝制,首义归功先行者;积四十载经验,遗言启迪后来人。”这幅对联歌颂的是
A.康有为
B.孙中山
C.毛泽东
D.梁启超
18、“实现中国梦,创造全体人民更加美好的生活, 任重而道远, 需要全民凝心聚力, 建言献策,需要每一个中华儿女为之艰苦奋斗。”为实现中国梦,中国共产党确立了怎样的奋斗目标( )
A.“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B.“实现共产主义”
C.“两个一百年”
D.“三步走”战略部署
19、我国进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标志是下列哪一次会议的召开
A.中共七大
B.中共八大
C.十一届三中全会
D.中共十三大
20、在我国全面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时期,广大人民干部中涌现出大批先进人物,如王进喜、邓稼先、焦裕禄等,他们分别被誊为( )
A.铁人、两弹元勋、党的好干部
B.党的好干部、两弹元勋、铁人
C.党的好干部、铁人、人民公仆
D.人民公仆、党的好干部、铁人
21、洋务运动的起止时间是 ①___;中央的代表人物是_ ② ;地方的代表人物是_③____、 ④_ 、左宗棠和张之洞。
22、《__________ 》是中国近代史上赔款数目庞大,主权丧失严重的不平等条约,从此清政府沦为帝国主义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23、根据所学知识,完成表格。
20世纪中国的三次历史性巨变 | ||
三位伟人 | 三大理论 | 三次巨变 |
孙中山 | 三民主义 | 领导辛亥革命推翻 ③ ,使中国人醒过来了。 |
① | ② | 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创建 ④ ,使中国人站起来了。 |
邓小平 | 邓小平理论 | 领导 ⑤ ,使中国人富起来了。 |
24、新中国成立后的代国歌是《_________》,国旗为_________。
25、1913年春准备北上组阁的________在上海火车站遇刺身亡。孙中山号召南方各省起来反袁,发动________。
26、____________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标志着中华民国的诞生;____________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27、为推翻清朝统治,太平天国派军队进行的两次大的军事行动是______和______。
28、新文化运动的旗帜是_____和_____
29、将下图中资料的字母代号填在相应的横线上。
①属于洋务运动时期的是________ ; ②属于新文化运动时期的是_________ ;
③属于辛亥革命时期的是________ ; ④属于戊戌变法时期的是____________ 。
30、1875年,清政府任命______为钦差大臣,督办新疆军务,他采取“先北后南,缓进急战”的策略,成功收复新疆;1927年9月,毛泽东在湘赣边界打出了“______”的旗帜,举行秋收起义。
31、根据下列提示写出相对应的内容
(1)近代侵占中国东北和西北150多万平方千米领土的国家
(2)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重要文件
(3)李大钊较为系统的介绍马克思主义思想的文章
(4)近代中国人创办的第一个也是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
32、今年是辛亥革命110周年。请回答下列各问:
(1)( )是第一个全国规模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2)( )是孙中山领导资产阶级革命的指导思想。
(3)1911年10月10日晚,( )城内新军工程营的革命党人首先起义。随后,汉口、汉阳的新军起义响应,革命在武汉三镇取得胜利。
(4)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宣告( )临时政府成立。
(5)1912年2月12日,在( )软硬兼施的逼迫下,宣统帝下诏退位。清朝260多年的统治结束。
(6)1912年3月11日,孙中山以临时大总统名义颁布了《 》,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重要文件。
(7)辛亥革命有什么历史意义?
33、祖国统一是中华民族的共同夙愿。
(1)“一国两制”的基本内涵是什么?指出在这一伟大构想的指引下我国进行的成功实践。
(2)为了早日实现祖国统一,海峡两岸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做了哪些努力?
34、“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艰难困苦中追寻革命道路。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共产党党史上的重要会议 | ||
会议名称 | 时间 | 会议的主要贡献 |
中共一大 | ① | 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 |
② | 1922年 | 中国共产党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
③ | 1935年 | 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这次会议是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的标志。 |
中共七大 | 1945年 | 大会确立④。思想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 |
——根据《中国共产党党史大事记》制作
(1)请根据材料一的提示完成①、②、③、④处的相关内容。
材料二:桐梓县某中学的历史社团在“红军长征桐梓纪念馆”,举行了“传承红色文化,聆听家乡长征故事”的研学之旅,通过研学同学们知道了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在长征途中两进桐梓,点燃革命火种的史实,并体会到了革命先辈为革命的大无畏精神;不怕困难,勇往直前的精神;艰苦奋斗,不怕牺牲的精神;革命乐观主研学之旅实地照片义精神和团结奋进的精神。
(2)指出红军长征三大主力最后胜利会师地点?结合材料二中革命先辈留下的宝贵长征精神,指出作为中学生,我们要如何继承和发扬这种精神?
材料三: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个初心和使命是激励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
——习近平十九大报告
(3)根据材料三和综上所述,指出中国共产党的“初心”指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