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阳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初三历史

一、选择题(共20题,共 100分)

1、新中国成立初期在政治制度建设方面取得的成就有

①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②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建立

③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确立

④“一国两制”构想的形成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2、下列各项属于孙中山“三民主义”中的“民权主义”的是

A.反对满洲贵族,反对民族压迫

B.核定地价,征收地租,向地主收买土地

C.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

D.推翻君主专制政体,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3、通过对第一课和第三课的学习,请你判断中英《南京条约》和中日《马关条约》的相似点是(  )

①都规定了割地  ②都有赔款  ③都规定了帝国主义在华设厂 ④都规定了开放通商口岸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②③④   D. ①②④

4、1895年,有人写了一副对联:“台湾今已归日本,颐和园又搭天棚。”这副对联从一个侧面揭示了甲午中日战争中国失败的主要原因是

A. 清政府成为东洋朝廷

B. 清政府腐朽

C. 日本政治制度先进

D. 日本侵华准备充分

5、下列关于兴中会和同盟会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兴中会成立于广东香山

B. 同盟会是第一个全国性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C. 孙中山在同盟会成立时喊出了“振兴中华”的口号

D. 同盟会的机关刊物是《国闻报》

 

6、公元1894年9月17日,中日黄海海战,清朝北洋舰队致远号巡洋舰管带壮烈殉国。光绪帝为他手书挽联:“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他是( )

A.左宝贵 B.邓世昌 C.丁汝昌 D.李鸿章

7、下图为宋庆龄先生寄给浙江嘉兴市南湖革命纪念馆的题词。其中“南湖革命胜迹”纪念的是(   )

A.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B.中共一大的召开

C.京汉铁路工人罢工 D.黄埔军校的创立

8、当代美国历史学家费正清写道:“它使中国两千多年的皇帝制度彻底崩溃,是中国帝制与共和意识的分水岭,尽管它的结局是悲剧性……”下列关于材料中的“它”不正确的是(     

A.推翻了清朝的统治

B.结束了中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C.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D.改变了中国的社会性质

9、柳亚子《题太平天国战史》:“楚歌声里霸图空,血染胡天烂漫红。煮豆燃萁谁管得,莫将成败论英雄。”诗中的“煮豆燃萁”是指

A.北伐失利

B.永安建制

C.安庆陷落

D.天京事变

10、中国共产党历史上有很多会议对党和国家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其中,在极其危险关头挽救了党,挽救了中国革命的会议是(     

A.中共一大

B.国民党一大

C.八七会议

D.遵义会议

11、洋务派认为自强以练兵为要,练兵又以制器为先。洋务运动中能体现“制器为先”的是(     

A.创办军事工业

B.开办京师同文馆

C.组建新式洋枪队

D.筹建三支新式海军

12、下列关于中华民国建立的描述错误的选项是

A.成立于公元1912年1月1日 B.孙中山任临时大总统

C.首都定于北京 D.以1912年为民国元年

13、历史学家范文澜说:“农民阶级消极方面的狭隘性、保守性、私有性……正是这些特性,也决定了太平天国的必然崩溃。”此处他分析的是太平天国运动的(       

A.爆发背景

B.影响与作用

C.性质

D.失败原因

14、11月12日是中国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的诞辰纪念日,孙中山领导资产阶级革命的指导思想是三民主义,“三民主义”不包括(     

A.民族主义

B.民权主义

C.民生主义

D.民主主义

15、在法国巴黎出版的《救国时报》曾连载了长篇通讯《雪山草地行军记》,这篇通讯报道的历史事件是(   )

A. 国民党军围剿根据地   B. 秋收起义进攻长沙

C. 红军两万五千里长征   D. 朱毛会师于井冈山

16、请给下列图片选取一个最为恰当的展览主题(       

A.“两弹一星”成就展

B.社会主义科技成就展

C.新中国国防建设成就展

D.空军现代化建设成就展

17、有人说“19世纪是属于英国的,20世纪是属于美国的,21世纪则是属于中国的”。21世纪的中国

①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②2010年,经济规模已经位居世界第一③与欧盟、日本、俄罗斯等国家联盟或国家在国际和地区事务中发挥重要作用,推动世界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④网民规模位居世界前列,为互联网经济提供坚实的发展基础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18、袁世凯复辟帝制失败的根本原因是(  )

A. 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B. 护国军力量强大

C. 没有得到帝国主义国家的大力支持

D. 北洋军阀力量分裂

19、报纸与历史密切相关,历史所记载的重大事件,往往就是当时报纸上的重大新闻。请将下列几张报纸按照出现的时间先后排序

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④①

C. ②④①③

D. ③④①②

20、孙中山把同盟会的革命纲领阐发为三民主义。其中“驱除鞑虏,恢复中华”被阐发为

A. 民生主义

B. 民权主义

C. 民主主义

D. 民族主义

二、填空题(共10题,共 50分)

21、_____年,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_____年10月,航天员杨利伟乘坐神舟五号飞船升入太空,并成功返回地面。

22、2008年9月,神舟七号载人飞船升入太空,航天员_____成功完成出舱任务,实现了太空行走。发现青蒿素,并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是____

23、19274__________在上海发动了震惊中外的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并在南京建立“国民政府”。

24、1953--1956年的“三大改造”的主要任务,是把生产资料私有制改造成社会主义________制;1992年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建立社会主义________体制。

25、意义:南昌起义打响了________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

26、爆发:________发表《讨袁檄文》号召维护共和制度。1915年底,________、李烈钧、唐继尧在云南宣告独立,组织护国军北上讨袁,________爆发。

结果:1916年3月,________被迫宣布取消帝制,6月在绝望中死去。护国战争结束。

27、请将下列地点的字母代号填入图中对应的方框内

A.红军长征出发地

B.红军三大主力军胜利会师

C.红一方面军和陕北红军会师

D.遵义会议召开地点

 

28、     )年,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2008年9月,神舟七号载人飞船升入太空,航天员(     )成功完成出舱任务,实现了太空行走。

29、中国近代发生的两次大规模农民运动是:

 

30、1978年思想理论界展开了一场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使人们认识到____;1992年初,____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新阶段,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产生了深远影响。

三、简答题(共3题,共 15分)

31、(1)巴黎和会召开的目的。

(2)参加国有多少个?掌握巴黎和会会议主导权的是那些国家?

(3)这次会议后签订了哪份合约?

32、光辉历程

中国共产党诞生之后,经历了从弱小到强大,从幼稚到成熟,从在野到执政的艰难历程,探索出了革命和建设两条辉煌道路,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做出了巨大贡献。

(1)哪一事件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使中国革命在指导思想和阶级基础上焕发出怎样的新面貌?

(2)哪一次会议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

(3)中国共产党探索的革命和建设道路分别是什么?

(4)哪两大伟人为探索中国革命道路和建设道路做出了巨大贡献?

(5)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内涵有哪些?中国共产党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确立的最后的时间节点是哪一年?

33、写出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时间、地点、内容、历史意义以及形成的核心领导人。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地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意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核心领导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综合题(共1题,共 5分)

34、   改革开放加速了我国杜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步伐,促进了国民经济迅速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问题,

材料一:在中国现代史上,1978年是一个十分微妙和关键的年代……中国的发展主轴已经向经济成长转移,然而围绕、绕经济领城中出现的种种新现象,仍然有不少人以意识形态的标尺去丈量和批评……此次,邓小平的南巡讲话,是对僵硬思湖的致命一击……邓小平南巡讲话很快成为中央的决策主轴。

--吴晓波《漖荡三十年》

材料二:这种责任制是中国农民的伟大创造,是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产物,是适应我国农业特点、农村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管理水平的一种较好的经济形式。改革以前,农村在人民公社体制下,统一经营,集中劳动,统一分配,吃“大锅饭”,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不高,影响了生产力的发展。……,这种建立生产责任制的做法得到中央的肯定,随后,在中央的支持和倡导下,到1983年,全国农村已有93%的生产队实行了这种责任制。

--《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教师教学用书》

材料三:新加坡《联合早报》指出:“新时期中国经济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对外开放,让世界进入中国:第二个阶段还是对外开放,但中国开始走向世界:第三个阶段依然是对外开放,中国已经开始改变世界了。”

(1)材料一中,你认为“中国的发展主轴”是如何向“经济成长”转移的?

(2)材料一中,你是怎样理解“邓小平南巡讲话很快成为中央的决策主轴”?

(3)材料二中,你认为这种责任制指的是什么?你认为“这种责任制特点是什么?

(4)各举一例说明材料三中“让世界进入中国”“但中国开始走向世界”“中国已经开始改变世界了”的事件有哪些?

(5)综上所述,你认为决定改革开放成败的因素有哪些?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