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初三历史

一、选择题(共20题,共 100分)

1、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大众传媒不仅在历次政治变革中肩负着舆论宣传的重任,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也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在孙中山领导资产阶级革命时“肩负着舆论宣传”重任的传媒是

A.《民报》 B.《申报》 C.《时务报》 D.《青年杂志》

2、人类对历史的认识和研究离不开史料。从史料类型上看,下列两则被称之为一手史料,主要因为它们(     

A.是当时的人留下的

B.是后来的人整理的

C.是以文字形式流传的

D.是格外珍贵的

3、毛泽东在中共八大上指出:“我国不但在民主革命过程中有自己的许多特点,在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也带有自己的许多特点,而且在将来建成社会主义社会以后还会继续存在自己的许多特点。”这体现毛泽东主张(     

A.走群众路线这一基本路线

B.将阶级斗争作为工作的中心

C.从国情出发建设社会主义

D.把为人民服务作为党的重点

4、宪法起草委员会统计:全民讨论进行了近三个月,参加讨论的人超过1亿5000万,还不包括全国各省、市、县部分人大596万多代表的讨论。提出经过宪法起草委员会整理的意见共138万条。1954年9月,1000多名全国人大代表再次审议后,通过了这部宪法。材料说明

A.宪法是全国人民智慧的结晶

B.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

C.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普选产生

D.多党合作的政治协商制度的优越性

5、“民国八年,中国的集体意识,是在这一年觉醒的。”“这一年”是(       

A.1905年

B.1911年

C.1919年

D.1920年

6、为了更好的开展“亲民爱民、艰苦奋斗、科学求实、迎难而上,无私奉献“主题教育活动,某地区准备组织全体党员干部观看一部电影,下列选项最合适的是

A.《雷锋在1959》

B.《铁人》

C.《邓稼先》

D.《焦裕禄》

7、1981年,首钢改变了国家与企业之间的分成办法,开始实行承包制,即全年上缴利润2.7亿元定额包干。作为国有企业改革的大胆尝试,首钢实行承包制取得显著成就。首钢“尝试”的目的是

A.改变国有性质

B.发展商品经济

C.增强企业活力

D.消除城乡差别

8、“戊戌变法”的主要内容不包括(       

A.禁止官民上书言事

B.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

C.开办新式学堂

D.训练新式军队

9、下面为“某城市居民的年人均饮食消费品统计表(单位:千克)”。其不能说明(       

时间

粮食

肉类

禽类

奶类

1978年

123.6

19.2

1

6.5

1996年

73.5

32.8

10.7

21.4

A.人们的主食消费减少,副食品消费增加

B.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导致食品消费发生变化

C.改革开放后,人们的生活状况进一步改善

D.由于物价上涨,人们减少了粮食消费

10、上海见证了中国近代历史的变迁。在近代,上海是(     

①第一批被迫开放的通商口岸之一       ②中国共产党梦想起航的地方之一

③第一个共产党早期组织的诞生地       ④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的爆发地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1、今年是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65周年,从此,我国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以五年为单位编制发展国民经济的计划,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于

A. 1951年   B. 1952年   C. 1953年   D. 1956年

12、下面关于中国抗日战争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同世界上一切爱好和平与正义的国家和人民的支持是分不开的

B.19458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标志着中国抗日战争取得了最后的胜利

C.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使中国国际地位得到提高

D.《论持久战》阐明了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持久的战略总方针

13、下图是某同学历史笔记的部分内容,据此判断他学习的是(     

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

天下一家,共享太平,

具有空想色彩,难以实践。

A.《天朝田亩制度》

B.《资政新篇》

C.《变法通议》

D.《定国是诏》

14、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点,这一“伟大转折”是指党的工作重点( )

A. 由以阶级斗争为纲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B. 由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转移到以阶级斗争为纲

C. 由城市转移到农村

D. 由农村转移到城市

15、造成下表项目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项目

时间

变化

农户

1914-1918年

多万户

耕地

1914-1918

年减少26000多万亩

荒地

1914-1918年

增加49000多万亩

陆军

19141918年

增加92万多人

军费

1914--1918

年增加5000多万元

A.列强侵略

B.北伐战争

C.军阀割据混战

D.农民战争

16、据印度孟买、加尔各答和马德拉斯三处海关记载,1833年-1839年,中国平均每年流出到英国的白银达420万两。为了改变这一状况,清政府(       

A.断绝海外贸易

B.大量发行银元

C.扶持自然经济

D.查禁鸦片走私

17、由图3可以看出,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艰难曲折。导致近代民族工业发展呈现这种特点的根本原因是(   )

A. 受到外来资本主义势力的排挤

B. 受到本国势力的压迫与束缚

C. 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

D.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列强无暇东顾

18、在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被割占的领土是(       

A.台湾

B.香港岛

C.辽东半岛

D.九龙司地方一区

19、新中国成立后,1950年6月,中央人民政府颁布的指导解决广大农民迫切要求进行土地问题的基本法律文件是(  

A.《农业合作化报告》

B.《朝鲜停战协定》

C.《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D.《惩治反革命条例》

20、民主革命时期成为“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的事件发生地是(   )

A. 遵义   B. 上海   C. 南昌   D. 南京

二、填空题(共10题,共 50分)

21、农业合作化经历了由______、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到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三个阶段,1955年,全国掀起农业合作化的高潮。1978年,安徽______村村民实行分田包干到户,自负盈亏,这种做法得到中央的肯定。

22、从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中期,洋务运动的口号是____________

23、1953年,________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________,作为处理国与国关系原则。今天,这一原则已成为处理国际关系基本准则。

24、人民英雄纪念碑的浮雕反映了近代中国的历史沉浮,请根据提示,完成表格。

25、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近代中国,遭遇了外国列强的一次次侵略,同时,先进的中国人也对中国近代化进行了一次次的探索。请结合课本相关内容,完成表格。

探索活动

代表人物(只写一人)

思想、口号等

 

李鸿章等

 

 

 

维新变法思想

辛亥革命

 

 

 

陈独秀等

 

 

26、_______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宏大的一次农民战争;_______以“扶清灭洋”为口号,是一场具有广泛群众性的反帝爱国运动。

27、(题文)意义:打破了日本________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激发了全国人民的斗志。

知识点4 南京大屠杀

28、民主革命的先行者是________

29、下列会议反映了中国共产党革命道路的历程,根据会议内容或影响填写会议名称

①确定党的中心任务是领导和组织工人运动的是________

②第一次提出了明确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的是________

③提出了“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著名论断的是________

④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的是________

⑤确立了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建党、建军原则的是________

⑥为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和实现中国的光明前途准备了条件的是________

 

30、遵义会议:1935年1月,中共中央在遵义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集中全力纠正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________”的错误,肯定了________的正确军事主张,选举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取消了博古、李德的军事最高指挥权。会议确立了以________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在极其危急的时刻,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________,是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________的标志。

三、简答题(共3题,共 15分)

31、某班级同学准备举办一次《一五计划成果图片展》。他们找到了以下图片资料: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第一批国产喷气式飞机,武汉长江大桥,青藏铁路图放在成果展上。同学们提供的图片都合适吗?请说明理由。

 

32、简述“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主要内容。

33、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揭开了我国改革开放的序幕,30多年来,我国的城乡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请回答以下问题:

(1)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什么时候召开的?会议的召开有什么意义?

(2)1980年,我国设立了哪几个经济特区?

(3)我国面积最大的经济特区是什么?

(4)简要说说改革开放以来,你的家乡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四、综合题(共1题,共 5分)

34、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新中国继承的是一个国民经济濒于崩溃的烂摊子,生产萎缩,物价飞涨,民生困苦。中国人民有没有能力把生产恢复起来,这是一个严峻考验。新中国虽然得到苏联和东欧等国的承认和支持,但美国拒绝承认。中国人民能否冲破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国家的政治孤立和经济封锁,创造有利的外部条件以建设国家,这是又一个严峻考验。

——摘编自《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

材料二:

我们不出兵让敌人压至鸭绿江边,国内国际反动气焰增高,则对各方都不利,首先是对东北更不利,整个东北边防军将被吸住,南满电力将被控制。……总之,我们认为应当参战,必须参战。参战利益极大,不参战损害极大。

——毛泽东《中国人民志愿军应当和必须入朝作战》

       中国人民志愿军跨过鸭绿江

材料三:

   

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借以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1)依据材料一,概括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所面临的国内外严峻形势。

(2)依据所学知识和材料二,分析“中国人民志愿军应当和必须入朝作战”的原因是什么?“中国人民志愿军跨过鸭绿江”,入朝作战指的是什么历史事件?

(3)材料三反映的是什么历史事件?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历史事件的影响?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