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国民革命失败给中共的主要教训是,要想革命胜利,必须做到( )
A.反对国民党右派背叛革命 B.与农民结成巩固的工农联盟
C.积极开展工人运动 D.必须重视对武装力量领导权
2、在我国设立的经济特区当中,地处最南边的是哪个经济特区?( )
A.深圳
B.珠海
C.汕头
D.海南岛
3、既体现了实现祖国统一,维护国家主权的原则,又充分考虑到台湾的历史和现实,成为推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是
A.独立自主、和平外交
B.民族自治、一国两制
C.和平统一、政治协商
D.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4、中国人经过长期不懈努力,终于实现了梦寐以求的飞天梦想。宇航员的一小步,却是中华文明的一大步。 我国进入太空的第一人是谁?( )
A.杨利伟
B.翟志刚
C.景海鹏
D.冯如
5、1842年8月29日,听闻条约签订,道光帝退朝后不吃不喝,负手于便殿阶上徘徊往复,一夜不息。“侍者但闻太息声,漏下五鼓,上忽顿足长叹”。令道光帝彻夜叹息的条约是( )
A. 《南京条约》 B. 《马关条约》 C. 《北京条约》 D. 《辛丑条约》
6、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是( )
A.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B.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C. 《双十协定》 D.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4年)
7、在19世纪中后期到20世纪初期的近代化探索中,有人将先进的中国人展开的一场场救亡图存运动比喻成“自我疗伤”“温药慢治”“猛药重治”“开颅洗脑”。它们分别指什么事件
A.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
B.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洋务运动
C.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洋务运动、戊戌变法
D.新文化运动、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
8、抗日战争胜利后,离别50年的台湾回到祖国怀抱,造成台湾此次离别的历史事件是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9、国民党军队在豫湘桂战役中大溃退的主要原因是
A.国民政府实行消极抗日、积极反共政策
B.国统区在经济上面临崩溃
C.作战双方的力量对比悬殊
D.苏、美、英等盟国中断了对中国的支持
10、19世纪上半期,英国成为头号工业强国。它对中国发动侵略战争的根本目的是( )
A.清朝统治者软弱无能
B.清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C.道光皇帝下令禁烟
D.打开中国市场,掠夺原料
11、1941年 12月,中国军队与日军鏖战肉搏,日军伤亡惨重被迫北撤,中国军队发起全线反击,歼灭大批日军,获得会战胜利。这次会战发生时,英美盟军在太平洋战场接连败退,这次会战的胜利,在国内外产生了积极影响。这次会战是
A.武汉会战 B.第三次长沙会战 C.淞沪会战 D.台儿庄战役
12、将“邓小平理论” 确立为中国共产党指导思想的会议是
A.中共十三大
B.中共十五大
C.中共十六大
D.中共十七大
13、抗战时期,中国军队在正面战场先后组织了一系列战役抵抗日本侵略。其中,指挥台儿庄战役取得重大胜利的指挥官是( )
A.彭德怀 B.贺龙 C.李宗仁 D.张学良
14、香港、澳门回归祖国,标志着中国人民洗雪了百年国耻,在完成祖国统一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港澳能够回归的根本原因是
A.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B.中国开展全方位外交
C.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
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5、下列作品中直接反映“七七事变”的是( )
A. “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
B. “宛平城外狼狗叫,卢沟桥上枪声急”
C. “长江呜咽钟山悲泣……三十万冤魂在地狱中哭泣。”
D. “三军过后尽开颜”
16、通过这些信息:“兰考、治沙、党的好干部。”请你判断他是下列人物中的( )
A. 邓稼先 B. 王进喜 C. 雷锋 D. 焦裕禄
17、标志着国民党反动政权垮台的历史事件是( )
A.解放军占领南京
B.三大战役的胜利
C.北平和平解放
D.粉碎国民党对陕北的重点进攻
18、下表解读正确的是
| 粮食(百万吨) | 棉花(百万吨) | 煤(亿吨) | 钢(百万吨) |
1952年 | 163.42 | 1.30 | 0.66 | 1.35 |
1957年 | 195.05 | 1.64 | 1.31 | 5.35 |
A.人民公社运动使农业迅速发展
B.大跃进运动片面发展重工业
C.三年自然灾害影响农业发展
D.一五计划的实施使重工业迅速发展
19、袁世凯派人刺杀宋教仁的直接目的 ( )
A.阻止国民党控制国会
B.巩固北洋军阀的统治
C.控制共产党
D.维护清王朝的统治
20、“自强”“求富”、“变法图强”、“民族、民权、民生”所反映的历史主题是( )
A.救亡与探索
B.侵略与屈辱
C.专制与独裁
D.反抗与斗争
21、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制定于________年。
22、________年春,清政府派李鸿章为议和全权大臣,签订《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________年8月15日,日本天皇被迫宣布无条件投降,9月2日,日本政府正式签署投降书,中国抗日战争取得了最后的胜利。
23、甲午中日战争后,状元实业家_________创办了大生纱厂,带动了很多中国人走上了“_________”的道路。
24、______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大会制定了《________》,这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25、图A汽车是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取得的成就,它是在______(城市)生产的。图B是我国在______年成功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26、
在1919年以前,中国近代化历程经历了三个阶段,在经济、政治、文化领域全面启动,并逐步深入展开。
——《全球通史》
中国近代化历程 | 主要特点 | 相关重大事件 | 代表人物 (各写4个) |
第一阶段 | ① | 洋务运动 | ② |
第二阶段 | 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 | ③ | 康有为、梁启超、孙中山 |
④ | |||
第三阶段 | ⑤ | 新文化运动 | ⑥ |
27、协议内容:双方同意坚决避免_____ ;召开政治协商会议。
28、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各项事业在曲折中发展,请你穿越时空亲眼见证我国时代的变迁。
(1)成为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施政纲领且具有临时宪法作用的文件是 。
(2)“文化大革命”结束的标志是 。
(3)1966年,中央军委决定组建战略导弹部队,装备地对地战略导弹,其主要任务是 。
(4)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普及义务教育的法律是 。
29、1935年中共中央召开了________,它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次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30、2015年是中国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中国抗战的胜利洗刷了近代百年的耻辱。
(1)______标志日本全面侵华开始,也是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开始。
(2)由林彪指挥的抗战以来的第一次大捷是______。
(3)______年,日本宣告无条件投降,中国抗战取得了胜利。
31、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国共两党的关系贯穿其中,两党几度和谈,共谋民族大业。之后关系破裂,走向战争。
(1)20世纪30-40年代,周恩来参加了哪两次重要的国共谈判?
(2)抗日战争中,国共两党共赴国难,都对中华民族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请举出1938-1940年国共抗日的著名战役各一例。
(3)国共两党全面内战爆发的标志是什么?
(4)解放战争时期,人民解放军组织了哪四次重大战役,导致了国民党政权的覆灭?
(5)军事优势和美国的援助没有使国民党赢得内战,而人民解放军却能在三年里就打败了国民党,请你谈谈出现这种情形的原因?
32、新文化运动是在什么背景下兴起的?它的主要内容有哪些?有何进步的历史意义?
3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甲午中日战争失败后,先进的中国人认识到只引进外国的器物,无法挽救民族危机,开始探索制度的变革。中华民国建立后,一批中国先进知识分子清醒地认识到要从根本上改造中国,首先必须使国民在思想文化上有一个根本的转变。他们向尊孔复古的逆流展开猛烈进攻,从而在社会上掀起一股生气勃勃的思想解放潮流。
请回答:
(1)先进的中国人为实现西方民主政治制度的梦想进行了哪些探索?
(2)中华民国建立后,一批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在思想文化方面掀起了什么运动?这一运动起到了什么作用?
3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唐朝经济繁荣,农业生产工具有很大改进。
材料二:宋代经济繁荣,粮食品种多,产量高,南方丝织业胜过北方,江南地区成为制瓷中心。宋代商业繁荣超过前代。
材料三:两宋时期在气候温和、资源丰富的南方,社会相对稳定……丝麻等纺织业、造纸业中心及对外贸易港口多集中在此,国家的财政收入约80%来自淮河以南地区……出现“苏瑚熟,天下足”的谚语。
(1)请根据图A和图B分别写出当时便于耕作和灌溉的生产工具名称。
(2)材料二中瓷器发展,哪一地区成为瓷都?这一时期最大的商业城市是(举一例说明)?
(3)出现“苏瑚熟,天下足”的谚语,表明什么产量居粮食产量的首位?
(4)材料三说明两宋时期我国的经济重心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这种变化时从何时开始的?又是到何时结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