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水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初三历史

一、选择题(共20题,共 100分)

1、如图诗歌片段中提到的“现代化”指

A.学习西方,发展科技 B.变法维新,救亡图存

C.解放思想,宣扬民主 D.发动民众,发动革命

2、一位美国学者指出,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美国只是“给予联军以道义上的支持和合作”,却在战后获得了很多权益。其中一项权益是(   

A.获得军费赔偿

B.进驻北京使馆区(界)

C.在华开设工厂

D.在沿江口岸自由航行

3、沃斯利《1860年对中国战争的行动与述说》:“我们进去的时候,这些花园还像神话故事中描述得那样神奇;而我们在10月19日离开的时候,花园已被洗劫一空,一片狼藉。”材料中的“我们”是(       

A.英国和美国

B.英国和法国

C.美国和俄国

D.英国和日本

4、1911年10月10日,《汉口日报》曾以《俄国租界大事件革命机关之暴露炸弹与革命宣传品已被查获》为题,报道了昨天发生在当地的一起革命事件,该事件(     

A.加速了清朝统治的土崩瓦解

B.推翻了封建制度

C.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

D.标志中共创建人民军队的开始

5、论从史出是学习历史的一个重要特点。“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的依据是什么( )

A.外国公使进驻北京 B.拆毁大沽炮台

C.赔款4.5亿两白银 D.严禁人民参加反帝运动

6、《十二铜表法》以文字将法律公布于众,使量刑定罪有了文字依据。对于这部法律的理解正确的是(     

A.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贵族滥用法律

B.是贵族集团内部争权夺利的结果

C.是罗马帝国为缓和民族矛盾制定的

D.在斯巴达克起义冲击下缓和矛盾的产物

7、1937年,日军占领南京,国民政府迁往陪部,这个城市是

A.上海 B.重庆 C.武汉 D.广州

8、1860年10月9日美国《纽约时报》有一篇新闻报道,其标题的前半句是“英法联军占领北京西郊”,后半句应为

A.黄花岗起义失败

B.“戊戌六君子”遇难

C.圆明园惨遭洗劫

D.中华民国成立

9、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是

A.中共一大    B.中共八大

C.开展土地革命    D.文化大革命

 

10、某学校组织了“我的长征活动”,重走了当年中央红军的长征路,他们不可能经过的地方是( )

A. 湘江   B. 湘西   C. 遵义   D. 泸定桥

11、“吴孙张三系军阀,汀贺桥两役决胜”。北伐战争时,率领第四军独立团,连克汀泗桥、贺胜桥,为攻克武昌立下汗马功劳的北伐将领是

A. 蒋介石

B. 周恩来

C. 叶挺

D. 彭德怀

12、北洋军阀时期,老百姓门口的对联由“民国万岁,天下太平”改为“民国万税,天下太贫”,反映了当时中国政治、社会黑暗腐败。与上述表述密切相关的是(       

A.清帝退位

B.宋教仁遇刺

C.二次革命

D.军阀混战

13、从时代特征的角度看,太平天国运动与以往农民运动的最大不同在于

A. 斗争矛头直接指向地主阶级

B. 主张建立“均平富”的理想社会

C. 进行反封建反侵略的斗争

D. 提出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口号

14、戊戌变法又被称为“百日维新”发生于(  )

A. 1895年   B. 1897年   C. 1898年   D. 1899年

15、清朝时期,日本企业家大岛川一在重庆开了一家铁厂。你认为这件事最早出现在

A. 鸦片战争后

B.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

C. 甲午中日战争后

D. 太平天国运动后

16、“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从这句话我们可以感受到林则徐的“报国情怀”。以下能充分体现林则徐“报国情怀”的历史事件是(     

A.虎门销烟

B.三元里抗英

C.收复新疆

D.黄海海战

17、下列哪一顺序正确反映了中国一步步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过程?(       

A.《马关条约》——《南京条约》——《辛丑条约》

B.《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

C.《南京条约》——《辛丑条约》——《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马关条约》——《南京条约》

18、袁世凯将民主共和制度破坏殆尽,中华民国名存实亡的标志是(   )

A. 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   B. 袁世凯就任正式大总统

C. 颁布《中华民国约法》,改内阁制为总统制   D. 修改总统选举法,规定总统可以连任

 

19、既参加过南昌起义,又参与井冈山会师的人物是

A.毛泽东 B.朱德 C.彭德怀 D.周恩来

20、学校体育课的宗旨是

A.培养学生意志 B.增强学生体质 C.丰富学生生活 D.开齐所有课程

二、填空题(共10题,共 50分)

21、“洋务运动促进了中国近代化,是中国政治、经济等近代化的全面起步。”以上表述是否正确?请说明理由。

 

22、中共十三大根据邓小平的设想,指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经济建设的战略部署分____;为了实现中国梦、中国共产党确立了____的奋斗目标。

23、2005年,中国国民党主席_____和胡锦涛的会面,促进了两岸关系的新发展。2015年,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同台湾方面领导人_____的会面是1949年以来两岸领导人的首次会面,翻开了两岸关系历史性的一页。

24、采取“先北后南,缓进急战”的策略收复新疆的钦差大臣是A_______________:在中法战争中,扭转战局的是_______________指挥的镇南关大捷。

25、1945年10月10日,国共双方签署了《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即“_________”;1949年4月,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兵分三路,横渡长江,占领_________,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

26、中国近代史是一部屈辱史,西方列强先后发动了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这些战争清政府均已失败而告终,每次战败都强迫清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以便获得侵略权益。其中中国近代历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是《________》,经济侵略方式发生改变的条约是《________》,赔款最多的条约是《________》。(填条约名称)

27、洋务运动前期提出了________的口号,后期提出了________的口号。

28、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________,它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农业合作化经历了由农业互助组、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到________三个阶段,1955年,全国掀起农业合作化的高潮。

29、发展:清政府为利用义和团,以“________”代替“________”,并承认其合法地位。1900年夏,义和团控制了________地区。

30、新文化运动的旗帜是__________

三、简答题(共3题,共 15分)

31、五四运动是因为什么而引发的?这场运动的性质是什么?有哪些深远意义?

32、对近代中国而言,海洋是一个绕不过的话题。请回答下列问题:

1从一定意义上说,一部中国近代史就是一部列强侵略中国的历史,更是一部列强从海上侵略并频频得手的历史。请举两例史实说明中国近代史更是列强从海上侵略并频频得手的历史

2“……中国的东南海疆也也受到列强的严重威胁,在直隶总督李鸿章的倡议下,清政府开始大规模进行近代海防建设。请列举清政府进行海防建设的措施。并用史实说明清政府的海防建设是否实现了国家的海防安全?

3)由此,我们可以得到怎样的启示?

33、1416世纪的文艺复兴运动,在欧洲发展进程中具有重要地位。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文艺复兴是一场什么性质的运动?

2)文艺复兴运动的核心思潮是什么? 

3)文艺复兴运动有何影响?

四、综合题(共1题,共 5分)

34、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从那时,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人民英雄纪念碑碑文

材料二:如下图

请回答:

(1)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是哪次会议上决定的?

(2)材料二中这一图片是哪一历史场景的呈现?对中国历史进程有何影响?

(3)新中国成立后,为了巩固新政权,党和政府采取了哪些措施?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