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初三历史

一、选择题(共20题,共 100分)

1、历史图片蕴含了丰富的历史信息。下列关于如图所反映历史事件的说法正确的是

A.发生于中华民族抗日战争时期

B.实行减租减息政策的土地政策

C.土地改革运动在全国范国内掀起

D.激发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

2、1902年起,荣氏兄弟与友人在无锡合办保兴面粉厂,1903年独资更名为茂新面粉厂。1905年又设立振新纱厂,1914年后陆续在上海、无锡、汉口开设申新纺织厂、福新面粉厂、茂新面粉厂。从中可以看出中国民族工业的特点是  ①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发展迅速  ②官僚资本控制民族工业  ③多集中于面粉、纺织等轻工业  ④集中分布在沿江沿海的大城市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3、1927年8月7日,中共中央在汉口召开紧急会议,确定的总方针是(       

①开展土地革命                            ②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

③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               ④领导和组织工人运动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4、领导中国军队在正面战场取得抗战以来最大的一场胜仗的爱国将领是(   )

A. 李宗仁   B. 张学良   C. 叶挺   D. 彭德怀

5、“紫荆开后白莲开,喜事翩跹接踵来。神州大地齐欢庆,一国两制谱新篇。”诗歌中的“喜事”指( )

A.抗日战争胜利

B.西藏和平解放

C.“一国两制”提出

D.香港、澳门回归

6、南京是中国近代历史的缩影,见证了中华民族的耻辱和抗争。以下事件发生在南京的是(       

①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的成立             ②《辛丑条约》的签订

③五四运动的爆发                           ④统治中国22年的国民党政权垮台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7、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之年,是脱贫攻坚收官之年。自2012年就任总书记以来,习近平同志在脱贫攻坚上花的精力最多。从材料中说明实现中国梦必须

A.全面从严治党

B.全面依法治国

C.全面深化改革

D.不断为民造福

8、下列口号按提出时间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①三民主义 ②自强、求富       ③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④民主、科学

A.①②③④

B.②④③①

C.②①④③

D.①③②④

9、关于鸦片战争,中国战败原因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 清朝政治腐败

B. 清朝经济、军事技术落后

C. 清朝武器装备落后

D. 清朝无一将领率部抵抗

10、南京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中国四大古都之一。太平天国运动期间将其作为都城是在 ()

A. 1851

B. 1853

C. 1856

D. 1860

11、新中国后,我国对台的基本方针是

A.一国两制

B.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C.坚持一个中国

D.江泽民的“八项主张”

12、有一位新国民,戴一顶自由帽,穿一套文明装,着一双进步靴,走过了交通路,来到了模范街,踏进了公益会,说几句义务话。这一新国民形象的描述反映了(   

A.社会生活的近代化

B.礼仪风俗的简洁化

C.民间服饰的西洋化

D.民族经济的工业化

13、有资料表明,十年“文革”时期国民收入损失了5000亿元,这超过了建国后30年全国固定资产的总和。这反映出文化大革命的一个严重后果是(   

A.民主与法制遭到践踏

B.国民经济遭受巨大损失

C.各级政府机构瘫痪

D.科学文化教育事业遭到摧残

14、某学习小组,在“洋务运动”主题下展出了下列图片,这些图片反映洋务运动的目的是( )

江南制造总局 轮船招商局 “定远”号铁甲舰

A.自强求富

B.民主科学

C.实业救国

D.民权民生

15、文艺复兴时期涌现出了许多优秀的文艺作品。下列人物与其作品搭配正确的是( )

A.达芬奇——《哈姆雷特》

B.但丁——《神曲》

C.莎士比亚——《蒙娜丽莎》

D.汤显祖——《最后的晚餐》

16、1913年“宋案”发生以后,孙中山和黄兴等人为了反对袁世凯,发动了

A. 广西起义

B. 二次革命

C. 护国运动

D. 护法运动

17、美国陆军上将克拉克说:“他是历史上第一个在没有胜利的停战协定上签字的美国司令官。”这个停战协定是指

A.《国共协定》 B.《双十协定》 C.“何梅协定” D.“朝鲜停战协定”

18、据《龙华英烈网》介绍,陈天福,观澜松元厦人,1948年8月在海丰县罗畲战斗牺牲。陈天福生前是( )

A.新四军战士

B.红军战士

C.解放军战士

D.八路军战士

19、20世纪20年代,毛泽东提出“人民来制定宪法”的思想:劳动人民参与立宪,把他们认为应该如何管理国家的意见集中起来,上升为国家意志。实践这一思想的会议是

A.中共一大

B.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C.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D.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20、辛亥命的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窃取的根本原因在于

A.帝国主义支持袁世凯

B.袁世凯掌握了强大的军队

C.旧官僚、立宪派的支持

D.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妥协

二、填空题(共10题,共 50分)

21、“在欧洲历史刚刚进入近代的黎明期,在佛罗伦萨和威尼斯诸城升起一片灿烂星云,成了中世纪和近代的分水岭。……比特拉克……等人把形形色色的思想汇聚起来,从而产生崭新的近代文化。”其中“中世纪和近代的分水岭”所指的历史事件是________

22、1980年,中共中央决定恢复____(人物)作为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和无产阶级革命家、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之一的名誉,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最大的冤案得到平反;____(人物)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以他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成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23、中国近代史是一部列强侵华的屈辱史。《_____》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______》签订后,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24、课本上为我们介绍了被誉为“两弹元勋”的科学家有________、钱学森等人;2015年,中国药学家________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25、洋务运动前期的口号是 ________,后期的口号是________

 

26、20世纪70年代,农业科学家________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为解决世界性饥饿问题作出贡献。

27、_____成为五四运动的主力,后期运动的中心由北京转移到_____

28、中国人民经过一百多年的英勇斗争,终于推翻了____、封建主义、____的统治;中国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从此站起来了。

29、1938年,毛泽东发表了《______》,大大增强了全国人民坚持抗战的决心和信心。1945年8月9日,毛泽东发表《______》声明,号召中国人民的一切抗日力量举行全国规模的反攻,彻底打败日本侵略者。

30、___________年,在共产国际帮助下,中共成立。1935年1月,___________召开,是中共从 幼年走向成熟的标志,也是中共党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三、简答题(共3题,共 15分)

31、举出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32、1840年至1901年的六十余年间,中国屡遭西方列强欺凌,被迫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中华民族陷入苦难深重和极度屈辱的深渊。

请回答:

(1)封建落后的中国同西方资本主义的第一次较量是指哪一次战争?战后签定什么条约?主要内容是什么?

(2)在19世纪中期的侵华战争中,俄国侵华与英、法相比,不同的地方是什么?

(3)清政府在哪一次战争中的失败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列举这场战争中出现的英雄人物(二人)

(4)列强在侵华战争中,既有矛盾又相互勾结。指出列强联合侵华的两次战争及其对中国的影响?

(5)哪一个不平等条约的签订标志着清政府完全成为洋人统治中国的工具?你的依据是什么?这场战争中出现的民众反侵略活动是什么?

(6)中国近代史不仅是一部屈辱史,更是一部英勇的中国人民抗争史。学习这段历史,你对其中哪一次反侵略反封建的斗争或对哪一位爱国志士印象深刻?从中你受到了什么教育?

33、中共七大上制定的党的政治路线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中共七大召开的意义是什么?

四、综合题(共1题,共 5分)

34、2020年12月3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政协新年茶话会上发表重要讲话,以“三牛”精神寄语全党全国人民,言之殷殷,催人奋进。运用所学知识,回答相关问题。

(艰苦奋斗——老黄牛精神)

材料一: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精神……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产生出来的精神文化财富,是我们民族的魂。只要有了这种精神,我们就敢于“上九天揽月”,敢“下五洋捉整”,敢于战天斗地,去战胜前进道路上的任何困难。

——张绍中《邓小平经济思想专题研究》

(1)在材料一中的精神鼓舞下,这一时期涌现出大批英雄模范人物。请试举两例。

(创新发展——拓荒牛精神)

材料二: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

——江泽民

(2)建国以来,中国共产党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结合所学知识,请你从“建设道路”、“思想理论”等角度举例说明。

(为人民服务——篇子牛精神)

材料三:两任村官,六载离家,总是和农民面对面……那一年,村民按下红手印改变乡村的命运;如今他们再次伸出手指,鲜红手印,颗颗都是他的碑文。

——感动中国人物之一沈浩(小岗村第一书记)的颁奖词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那一年”村民是如何“改变乡村命运”的?

(4)“百年恰是风华正茂,百年仍需风雨兼程”。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作为一名中学生,你应该如何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贡献力量?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