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江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初三历史

一、选择题(共20题,共 100分)

1、江西民谣唱到:“日头一出红又红,朱德来会毛泽东。两军会师力量大,革命一定会成功!”该民谣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古田会议

B.井冈山会师

C.会宁会师

D.中共七大

2、美国作家马克·吐温在《我也是义和团》中写道:“义和团是爱国者,他们爱他们自己的国家胜过爱别的民族的国家……义和团主要是想把我们赶出他们的国家。”作者认为义和团斗争的目的是(       

A.反抗外来侵略,维护国家主权

B.推翻政府的统治

C.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

D.和西方国家建立平等关系

3、“数日后,一匹快马向热河方向飞驰,恭亲王奕訢向咸丰皇帝报告了‘花园’被烧的消息……”该历史情景应出现在

A. 鸦片战争期间

B. 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

C. 甲午中日战争期间

D.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期间

4、以下有关土地改革的表述正确的是

A.在全国进行土地改革

B.我国农村彻底废除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

C.规定废除地主土地所有制,实行国家土地所有制

D.根据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进行

5、在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和接力探索中,中国共产党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逐渐形成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反映了(       

A.学习苏联发展经验的过程

B.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C.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程

D.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传统

6、当前,中日钓鱼岛之争引人关注。熟知历史的人都知道,钓鱼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日本占有钓鱼岛是非法和无效的。19世纪末,日本通过哪一个不平等条约侵占了台湾和钓鱼岛?( )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7、1979年4月,广东省领导向中央汇报:“我们省委讨论过……希望中央给点权,让广东先走一步,放手干。”后来,中央让广东“先走一步”的重大决策是(     

A.推广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B.设立经济特区

C.逐步进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D.开放沿海港口城市

8、认知和探究历史地图,从中提取有效信息,是学习和研究历史的重要方法。与下边线路图相符的历史事件是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太平天国运动 D.义和团运动

9、“十四年抗战”是指中国抗日战争开始于1931年的“九一八”事变。关于这一事件的说法不恰当的是

A. 它是日本蓄谋已久发动的侵略战争

B. 它成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

C. 它标志着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开始

D. 它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

10、“瑞金→遵义→泸定桥→雪地→吴起镇→会宁”反映的是下列哪一事件的行动路线图

A. 太平天国起义

B. 红军长征

C. 北伐战争

D. 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11、“东风烈,人山旗海惊天阙。惊天阙,朱毛师会,虎腾龙跃!雄师荟萃坚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这首词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吴起镇会师

B.井冈山会师

C.会宁会师

D.强渡大渡河

12、曾国藩幕僚赵烈文在其日记中说:“《资政新篇》一本,贼族洪仁玕所作以上洪逆者,文理较明白。其中所言,颇有见识”。“颇有见识”的依据是

A.提出“有田同耕,有饭同食”理想

B.主张废除私有制

C.提出向西方学习、改革内政的主张

D.主张按人口平分土地

13、曾有日本学者表示:“朝鲜战争中,中国志愿军的表现已经证明,中国已不再是那个可以随意蹂躏和践踏的封闭国家了,这个国家已经真正觉醒了”。后来逐渐从各种官方文件里删去了对我国的侮辱性用词,普遍改称为“中国”和“中华”。由此可见,“朝鲜战争”(     

A.打败了日本

B.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

C.促进了中日建交

D.推动了日本的文化改革

14、《绝密档案:第一次国共合作内幕》赢得了极高的点击率,使得人们再次关注第一次国共合作。历史上第一次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革命统一战线正式建立的标志是(   )

A. 中共三大的召开

B. 国民党一大的召开

C. 黄埔军校建立

D. 南京国民政府建立

 

15、中国近代史上被称为状元实业家的是

A.范旭东 B.荣宗敬 C.张謇 D.荣德生

16、下图漫画表现的内容是(     

A.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

B.《马关条约》的签订

C.八国联军镇压义和团运动

D.《辛丑条约》的签订

17、1935年有学者发表文章说“中华民族是整个的……是历史的事实,更是现在的事实。然而这些天里,平津一带‘空穴来风’,有所谓自治运动。……在平津者有教育界(宣言见上星期日《大公报》),其他各界虽未宣言,居心无二。这个宣言,初签名者数十人,到了第二天,有几千人,这才是民意的负责表示。宣言中指明这是破坏国家领土完整的阴谋”。该学者发表上述言论的背景是(       

A.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群众性的抗日救亡运动展开

B.各界形成全民族抗战的浪潮

C.第二次国共合作开始

D.日本全面侵华开始

18、毛泽东“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的诗句,涉及的战役是

A. 武汉会战

B. 长沙会战

C. 豫湘桂战役

D. 渡江战役

19、1903年,章炳麟发表了传诵一时的一本著作,明确指出以革命推翻清王朝,实行民主共和,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由之路。这本著作是

A.《革命军》 B.《猛回头》

C.《警世钟》 D.《驳康有为论革命书》

20、1897年,近代中国人在上海创办了第一个也是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商务印书馆。这一历史事件的时间采用世纪纪年,应是( )

A.17世纪90年代 B.18世纪90年代

C.19世纪90年代 D.20世纪90年代

二、填空题(共10题,共 50分)

21、“他”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______。

22、在抗日战争中打破日本企图3个月内灭亡中国迷梦的战役是_______;在解放战争中,用手推车推出来的战役并解放长江中下游的战役是_______

23、根据提示写出相应的历史人物。

(1)被誉为两弹元勋的科学家是      

(2)发现了能够有效抵抗疟疾的青蒿素。并由此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科学家是      

(3)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是      

(4)2003年10月,乘坐神舟五号飞船升入太空并成功返回地面的航员是      

24、中国梦的本质是______

25、1928年4月,朱德、陈毅率领的部队与毛泽东率领的工农革命军在______会师。古田会议确定了“______”的建党建军原则。

26、1842年,英军进犯长江门户吴淞,老将江南提督______率众抵抗,力竭牺牲。1894年,北洋舰队致远舰管带______在黄海海战中与同舰官兵奋勇杀敌,壮烈殉国。

27、1929年12月,在________会议上确立了建党建军原则。

28、1842年8月,清政府被迫接受了英国提出的全部条件,与英国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______

29、根据提示写出相对应的内容。

(1)新中国的国歌——

(2)1950年派兵侵略朝鲜的国家——

(3)香港、澳门是在哪一伟大构想下回归的——

(4)大大加强了祖国内地与边疆地区的联系——

30、赔款最多的是________条约。

三、简答题(共3题,共 15分)

31、阅读材料,回到问题

胡锦涛同志在中共十七大报告中指出:“我们党自涎生之日起就勇敢担当起带领中国人民创造幸福、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中共十七大召开前,中央电视台播出的电视政论片《复兴之路》,追溯了中华民族的强国之梦和不懈探索的伟大历程。

为了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同学们回顾历史,总结成就,展望未来,对“改革开放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路”进行探究。

回顾历史

同学们认为:中华民族一百多年艰苦卓绝的伟大复兴的历史,关键是1949年的“中国新生”和1978年的“伟大转折”,实现国家的独立和富强。

请你说出开启这两个阶段的历史事件。

32、说出抗美援朝的目的。归纳抗美援朝战争胜利的国际意义,并简述抗美援朝精神的内涵。从抗美援朝战争中我们可以得到哪些启示?

33、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上,有两次会议对中国历史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一次是遵义会议,一次则是十一届三中全会。十一届三中全会发起了推动中国社会加速发展的“第二次革命”,宣告了中国新的历史时期的到来。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请写出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时间和地点。

(2)请写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要内容。

(3)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有何重要意义?

四、综合题(共1题,共 5分)

34、在中国近代史上,国民党和共产党是政治舞台上的两个重要角色,两党关系深刻影响着中国近代史的发展进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36年10月21日,蒋介石对张、杨进行训话:“要分清敌人的远近,事情的缓紧。不‘安内’,而轻言抗日,便是是非不明。”

材料二  “这一次,我们去的好,击破了国民党说共产党不要和平、不要团结的谣言。他们连发三次电报邀请我们去,我们去了,可他们毫无准备,一切提案都要由我们提出。谈判结果,国民党承认了和平团结的方针。这样很好。国民党再发动内战,他们就在全国和全世界面前输了理,我们就更有理由采取自卫战争,粉碎他们的进攻。”

——毛泽东1945年的一次谈话

材料三  文献纪录片《走近毛泽东》中有这样一个情节:1949年1月在河北西柏坡的小院里,警卫员给毛泽东梳头时拔下一根白发,毛泽东打趣地说:“胜了三大战役,白了一根头发,值得!”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1936年,为了让蒋介石由“安内”转向“攘外”张学良、杨虎城采取了行动,这一行动在历史上被称为什么?这一行动最终和平解决有什么重大意义?

(2)材料二中的谈判指什么历史事件?国共为“国内和平”达成了哪一协定?

(3)材料三中毛泽东所说的“胜了三大战役”是指哪三大战役?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