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我的戎马生涯——郑洞国回忆录》中写道:“使人万分痛心的是,就在北伐战争取得重大胜利,革命大业正待继续向前发展之际,革命阵营内部却在帝国主义列强和国内大资产阶级的威胁、利诱下发生了严重分裂。”郑洞国将军的这段回忆主要反映了
A.北伐战争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
B.袁世凯窃取了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
C.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国共第一次合作破裂
D.袁世凯死后,中国陷入军阀割据纷争的动乱中
2、粟裕同志说过:“对于战场和后勤供应条件,我考虑在长江以北决战比在长江以南决战有利得多,而在长江以北决战,又以在徐蚌地区为最有利。”在“徐蚌地区”进行的这场决战( )
A.使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反攻 B.解放了东北全境
C.解放了长江中下游以北的广大地区 D.使华北全境基本解放
3、“致远舰管带在舰身严重受损、弹药将尽之际,下令开足马力,冲向日舰‘吉野号’,准备与敌人同归于尽,不幸被敌人鱼雷击中,200余名将士壮烈殉国。”材料中的此次海战中的致远舰“管带”是
A.左宝贵
B.邓世昌
C.徐邦道
D.丁汝昌
4、下面是1950年~1954年中国农村不同阶层人口占有土地比重对比表。发生表中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阶层 | 1950年(%) | 1954年(%) | ||
人口比重 | 土地占有比重 | 人口比重 | 土地占有比重 | |
贫农、中农 | 85. 5 | 45. 2 | 92. 1 | 91.4 |
富农、地主 | 14. 5 | 54. 8 | 7. 9 | 8. 6 |
A.土地改革的完成
B.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行
C.三大改造的完成
D.“大跃进”运动的开展
5、20世纪50年代,全国掀起了轰轰烈烈的社会主义建设高潮。毛泽东充满自豪地说:“我们不但要破坏一个旧世界,更要善于建立一个新世界。”这一时期建设高潮出现的原因有
①人民政权的巩固 ②三大改造的完成
③全国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热情高涨 ④强调“以阶级斗争为纲”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6、中国的抗日战争中,局部抗战和全国性抗战爆发的标志分别是
A.九一八事变和西安事变
B.九一八事变和七七事变
C.西安事变和七七事变
D.西安事变和南京大屠杀
7、学习历史要学会区分历史事实和历史结论。下列表述中,属于历史结论的是( )
A.1953年12月,新中国有5.7亿人口参加了全国规模的基层选举
B.1956年,中国第一辆解放牌汽车在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生产出来
C.1961年,中共中央开始实施“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
D.到1965年,我国初步形成了比较完备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
8、“日本刚刚投降……曾为日本人工作过的人……为汪精卫政权卖过命的人……贿赂往往容易奏效,可以使其免受铁窗之苦”。这体现出解放战争胜利的原因是( )
A.国民党政府贪污腐败
B.国民党军队的装备先进
C.人民群众的支持
D.国民党将领的错误指挥
9、我国为充分尊重和保障新疆等少数民族管理本民族事务的权利,实行了( )
A.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B.“一国两制”
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D.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
10、严复用西方思想来解释维新变法,他翻译的著作影响最大的是
A.《权界论》
B.《海国图志》
C.《天演论》
D.《法意》
11、在某校历史课堂上,有学生在做笔记时忘记将一个历史性会议的名称填写出来。根据表格中提供的信息,该会议是( )
A.三湾改编 B.国民党一大 C.巴黎和会 D.文家市决策
12、下图是电影《大决战》的海报,这是一部是关于解放战争的系列电影,共三部。以宏伟逼真的气势再现了解放战争中三次决定性的伟大战役。三大战役中,第一个打响的战役是( )
A.渡江战役
B.辽沈战役
C.淮海战役
D.平津战役
13、1954年,毛泽东提出“孤立的、分散的、守旧的、落后的个体经济限制着农村生产力的发展。”为了改变这一状况,我国在农村实行了( )
A.土地改革 B.农业合作化运动
C.和平赎买政策 D.人民公社化运动
14、大生纱厂的创办者是( )
A.张謇
B.李大钊
C.陈独秀
D.李鸿章
15、如图两幅图片共同体现的时代主题是
A.反抗外来侵略
B.进行三大改造
C.发展国民经济
D.巩固新生政权
16、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已发生变化,但仍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里的“初级阶段”开始于( )
A.土地改革完成
B.一五计划完成
C.三大改造完成
D.中共八大召开
17、强调写文章“须言之有物”“不作无病之呻吟”的的历史人物是
A.邹容
B.胡适
C.蔡锷
D.康有为
18、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的标志是
A.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B.卢沟桥事变
C.八一三事变 D.中共瓦窑堡会议
19、孙中山认为,“英国财富多于前代不止数千倍,人民的贫穷甚于前代也不止数千倍,并且富者少,贫者极多,…这真是前车可鉴”。针对“前车可鉴”,孙中山提出
A.民族主义
B.民权主义
C.民生主义
D.社会主义
20、从18世纪末到鸦片战争前夕,英国走私到中国的鸦片达40多万箱,从中国掠走3亿至4亿银元。由此可见,英国从事鸦片贸易的目的是
A.挑起战争
B.获得暴利
C.推销产品
D.掠夺原料
21、1947年夏,___________、___________率领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挺进___________。意义: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___________的序幕。
22、_______成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_________标志着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开始。
23、维新人士创办的影响最大的报刊是上海的《______》和天津的《_____》。
24、________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________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
25、改革开放新时期后,___________从维护祖国和中华民族根本利益出发,提出“______________”的构想。 在______________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___________制度,同时在台湾、香港、澳门保持原有的______________制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
26、民主革命的先行者是________。
27、“南昌首义诞新军,喜庆工农始有兵”诗句中的“新军”的全称应是( )
28、姓名往往是一个时代的烙印,反映出时代的内涵特征。下列人物的姓名与哪些重大历史事件紧密联系。建国、援朝、跃进、文革四位同学的名字各取自哪些重大历史事件?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9、辛亥革命推翻了________反动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________的终结。
30、1951年,______(地点)和平解放,祖国大陆获得统一,各族人民实现大团结。1950——1953年的______(事件)战争的伟大胜利,稳定了朝鲜半岛局势,维护了亚洲和世界和平,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重要里程碑。
31、2018年是伟大领袖毛泽东主席诞辰125周年。某兴趣小组的同学正在进行“走近伟人——毛泽东”的探究活动。请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
材料
(1)图一是长征时期的毛泽东,他写下大气磅礴的诗篇《长征》。请答出红军长征的起止时间及长征胜利的历史意义。
(2)图二是毛泽东赴重庆前,在延安机场留下的“挥手之间”。有人说,1945年8月毛泽东敢冒风险到重庆,是一身系天下安危。请分析毛泽东等中共代表参加重庆谈判的目的。这次谈判对中国共产党来说有什么历史意义?
(3)图三是毛泽东转战陕北,粉碎了敌人对哪里的重点进攻?图四,这一命令下达以后,解放军发动了什么战役?
(4)回顾历史,在中华民族前途面临抉择时,伟人毛泽东一生的主要事迹给我们的重要启示是什么?
32、简述农业合作化的三个阶段。三大改造的完成有哪些历史意义?在三大改造工作,的后期存在着哪些缺点?
33、简答中英《南京条约》签订的时间及内容。
34、 歌曲《走进新时代》唱道:“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做主站起来;我们讲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这首歌歌颂了中国现代史史上的两位历史人物。
(1)谁领导人们当家作主站起来?谁带领人民改革开放富起来?
(2)改革开放是哪次会议作出的决策?这次会议开启了我国历史上的什么新时期?这次会议形成的领导核心是?这次会议为什么被称作伟大的历史转折?
(3)农村改革首先从哪个省开始?如何对国有企业进行改革的?
(4)写出20世纪80年代我国首批开放的4个经济特区。
(5)目前我国已形成怎样的对外开放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