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口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初三历史

一、选择题(共20题,共 100分)

1、有学者撰文指出:1840年以来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经历一个始而言技(学技术),继而言政(学制度),进而言教(学思想)的过程。其中“学技术”指的是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那个事件?( )

A. 洋务运动   B. 戊戌变法   C. 辛亥革命   D. 新文化运动

 

2、2022年10月16日,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强调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确立为党的长期指导思想的会议是(     

A.党的十六大

B.党的十七大

C.党的十八大

D.党的十九大

3、揭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序幕的事件是

A.鸦片战争

B.辛亥革命

C.五四爱国运动

D.中国共产党成立

4、1950年,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是因为

①朝鲜爆发内战

②美国出兵侵略朝鲜

③美国的侵略活动严重威胁中国的安全

④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请求中国政府派兵援助

A. ①③④

B. ②③④

C. ③④

D. ①②③④

5、洋务派发起的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近代化运动。洋务派在中央的代表人物是

A. 林则徐

B. 奕䜣

C. 曾国藩

D. 李鸿章

6、“我对谈判结果,有充分信心,认为在国共两党共同努力与互相让步之下,谈判将产生一个不止是暂时的而且是足以保证长期和平建设的协定。”此段话节选自1945年9月27日重庆《新华日报》,在重庆发表此讲话的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是

A. 邓小平

B. 彭德怀

C. 朱德

D. 毛泽东

7、我们在生活中经常听到“绿色食品”这个名词。从人们追求“绿色食品”中,可以看出

A.现代人们的生活依然贫困

B.现代人们越来越注重养生保健

C.现代人们注重节约

D.现代环境保护好

8、陈旭麓先生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一书中写道:“任凭你像尧舜那么贤达,像秦始皇明太祖那么强暴,像曹操司马懿那么狡猾,再要想做中国皇帝,乃永远没有人答应”。材料中的“你”是( )

A.洪秀全

B.袁世凯

C.段祺瑞

D.冯国璋

9、“1954年,同仁堂的经理乐松生以大局为重,顺应历史潮流,带头进行公私合营。受到毛泽东的高度赞扬。”与乐松生这一行为直接相关的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B.三大改造

C.“一五”计划

D.八字方针

10、洋务运动中央以恭亲王奕䜣为代表,地方以李鸿章、曾国藩、左宗棠等为代表。他们为兴办洋务,都曾写过奏折上奏皇帝,彼此也有书信往来,商讨议论。那么,在他们的奏折和书信中,频频出现的词汇应该是(     

A.自强、求富

B.民主、科学

C.民族、民权、民生

D.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11、1945年8月-10月,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谈判的地点是(     

A.重庆

B.南京

C.上海

D.延安

12、如图是中国人民志愿军渡过鸭绿江,参加抗美援朝战争时的情景,它发生在

A.1951年3月

B.1951年10月

C.1950年3月

D.1950年10月

13、中共中央提出“调整、巩固、充实、提高”这八字方针是为了(     

A.恢复建国初遭破坏的经济

B.巩固新生的人民共和国

C.缓和文革造成的社会混乱

D.应对三年严重的经济困难

14、“上海轮船招商局创办三年,外商就损失了1300万两白银;湖北织布局开办后,江南海关每年洋布进口减少10万匹。”这说明洋务运动(     

A.能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

B.为民族工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C.培养了一批技术人员和科技人才

D.对外国的商品扩张起了一定的抵制作用

15、1913年,《申报》登载的“艾罗补脑汁”广告词称:“欲图一国之进步,当先使一国之人民精神日旺,思想日新,舍补脑之外另无精神思想也。故善国者必先得卫生,善谋卫生者必先得谋补脑。”由于广告成功,产品一上市就十分畅销。这反映出当时( )

A.新文化运动的影响日益广泛

B.追求新思想成为社会时尚

C.改良社会风俗成为国民共识

D.广告成为推动文明的工具

16、2019年,深圳外贸进出口总额由1980年0.18亿美元跃升至4315亿美元,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25万元,比1985年增长31.6倍。该局面形成的重要原因是(       

A.脱贫攻坚战的战略

B.经济特区政策的实施

C.民族团结互帮互助

D.包产到户在农村贯彻

17、某论坛开展了百日维新的大讨论,下面观点中最准确的是

A. 变法得到了老百姓的支持

B. 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C. 变法促进了资产阶级思想的传播

D. 其目的是推翻清朝统治建立资本主义制度

 

18、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已经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以下各项正确的是(     

A.沿海开放城市-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B.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放区-沿海开放城市-内地

C.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D.沿海经济开放区-沿海开放城市-经济特区-内地

19、有人说“西方国家送来了一份令人不堪忍受的礼物,祝贺中国进入20世纪” (   )

A. 签订了《南京条约》   B. 签订了《北京条约》

C. 签订了《马关条约》   D. 签订了《辛丑条约》

 

20、1898年,《天演论》正式出版,此后“天演”“物竞”“淘汰”“天择”等术语渐渐成为报纸文章的常用语,许多爱国志士爱用这类术语作为子女的名字。这主要表明《天演论》在当时中国的宣传(     

A.开启了西方学术成果的传播

B.适应了救亡图存的时代要求

C.体现了制度变革是国民共识

D.促进了报刊出版事业的发展

二、填空题(共10题,共 50分)

21、使中国逐渐融入全球经济体系,有助于中国商品进入国际市场,同时也给中国的经济体制带来挑战的事件是中国加入________

22、在抗美援朝战争的一次战斗中,为了保证战斗的胜利和潜伏部队的安全,________严守潜伏纪律,纹丝不动,直至被大火吞噬,壮烈牺牲;在社会主义建设的火热年代,全国各条战线上涌现出了大批英雄模范人物,解放军的好战士________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23、解放战争中战略决战的三大战役分别是______________ _______

24、义和团在________________势力的镇压下失败了,但它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________中国的野心。

25、顶峰——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

(1)时间:1923年2月。

(2)概况:罢工工人成立京汉铁路总工会,号召工人________________”,将第一次全国工人运动高潮推向了顶峰。

(3)结果:罢工遭到帝国主义和直系军阀吴佩孚的血腥镇压。

(4)影响:此后,全国工人运动暂时转入低潮。

(5)教训:京汉铁路工人罢工失败后,中国共产党认识到,单枪匹马不能取得革命的胜利,必须团结一切可能的同盟者,才能战胜强大的敌人。

26、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出现了大批英雄模范人物。

(1)以大庆石油工人________为代表的艰苦创业精神,被誉为“铁人”精神。

(2)河南兰考县委书记________被人民称颂为“党的好干部”。

(3)解放军好战士________以公而忘私、助人为乐的共产主义风格和言行一致的工作作风,成为全国人民学习的榜样。

 

27、依据提示完成列举

(1)祖国大陆获得基本统一的标志是

(2)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的土地法令

(3)中共八大制定的主要任务是

(4)文化大革命结束的标志是

28、性质:具有广泛群众性的________组织。

29、______是黄海大战中英勇殉国的将领。

30、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通过了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宪法,即_______。在本届大会上形成了_______制度,这是我国根本政治制度,奠定了我国民主政治建设基础。

三、简答题(共3题,共 15分)

3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21年注定照耀史册,它并非世纪起点的标志,却是一个全新时代的开始。

(1)依据材料一指出图片所反映的历史事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材料一中1921年为什么被看作是“一个全新时代的开始”?

材料二   一切都变了,这是分水岭……毛泽东牢牢的掌握了领导权……这二十几个人在这里开会,是为了正式确定长征的领导和方向的彻底改变……后来许多人都说,这是整个中国革命史上最重大的一个事件。”

——索尔斯伯里《长征:前所未有的故事》

(2)材料二中的“分水岭”,指的是中共长征途中的哪次重要会议?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它被视为“整个中国革命史上最重大的一个事件”的依据。

材料三 敢闯新路也是井冈山精神的核心。中国这样一个政治、经济发展极不平衡的落后大国,革命的道路怎么走?没有现成的答案……毛泽东在悉心研究中国国情的基础上,摒弃了“城市中心论”,从中国革命的实际出发,创造性的提出了“上山”的思想。做“革命山大王”的思想,建立“军事大本营”的思想……

--孙伟《让井冈山精神放射出新的时代光芒》

(3)依据材料三写出井冈山精神的核心。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毛泽东依据实际情况摒弃“城市中心论”后,中共闯出了一条怎样的革命道路?

3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小王的爷爷奶奶生活在农村。今年暑假,小王计划去看望爷爷奶奶,并完成一份农村调查报告。为此,他搜集了一些关于“农业农村农民”的资料,下面几个问题,是他资料中的一部分,请你回答。

(1)新中国成立初期,进行了土改,其法律依据是什么?给农民带来了什么变化?

(2)20世纪50年代,我国对农业采取什么方式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3)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和政府在农村推行什么制度,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4)请你就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或振兴乡村提出一些合理化建议。

33、下图反映的是哪一事件?通过什么政策达到公私合营的状态?

四、综合题(共1题,共 5分)

34、(把握时代脉搏 担负历史重任)

阅读年代尺,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1)A到B时期中国发生了两件改变土地性质的历史事件,请你列举并加以说明。

(2)认识中国的国情,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前提。请你用两句话概括B到F阶段的中国国情。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