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北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初三历史

一、选择题(共20题,共 100分)

1、美国著名记者史沫特莱就西安事变结束时的局势发表评论说:“西安事变可能已经以一种地方性的失败告终了,却仍然是一次全国的胜利。一个统一的中国,虽然缓慢且伴有剧痛,终于在渐渐诞生。”她所说的“统一”指的是

A. 国民政府实现了形式上的全国统一

B.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C. 蒋介石获释并重新执掌军政大权

D.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2、毛泽东在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上说:诸位代表先生们,我们有一个共同的感觉,这就是我们的工作将写在人类的历史上。“我们的工作”包括

①制定通过《共同纲领》

②选举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

③颁布《土地改革法》

④制定颁布宪法

A. ②③④

B. ①②

C. ②③

D. ①②③

3、《时代》是美国影响最大的新闻周刊。下图为该周刊20世纪70 年代某期的封面,报道中美外交的一次重大活动。下列关于这次外交活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发生于1971年的夏天

B. 双方签署了中美《联合公报》

C. 标志着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D. 推动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

 

4、“对于中国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路刻了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走入近代的最初一步。”这场战争是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5、报刊是我们了解社会的重要媒介。对以下两种报刊相同点的解读,正确的是( )

A.为了推翻清政府而创办 B.致力于宣传维新变法思想

C.由资产阶级革命派创办 D.是资产阶级的思想阵地

6、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

A.改革管理体制

B.增加企业活力

C.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D.改革分配制度

7、1947年,中共中央指出:“就一般情况来说,占乡村人口不到百分之十的地主富农,占有约百分之七十至八十的土地,残酷地剥削农民。而占乡村人口百分之九十以上的雇农、贫农、中农及其他人民,却总共只有约百分之二十至三十的土地,终年劳动,不得温饱。”为此,中国共产党在解放区采取的政策是(     

A.“平均地权”

B.打土豪,分田地

C.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

D.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

8、下列属于《中国土地法大纲》主要内容的有( )

A.实行地主不分田、富农分坏田的政策

B.保护中小工商业者

C.实现“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

D.实行土地国有

9、新中国成立初期,党和人民政府巩固人民政权的措施包括了(   )

① 开展抗美援朝运动 ② 开展镇压反革命运动 ③ 召开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④ 开展土地改革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10、“英国之所以能率先打开中国的大门,是因为它在印度拥有强大的基地并控制着诸海洋。英国的主要目的是要除去中国设在经商道路上的无数障碍……中国人想要强行禁止鸦片交易时,便爆发了鸦片战争。”材料认为英国发动战争的主要原因是(       

A.英国军事力量的强大

B.禁烟运动的开展

C.输出商品,打开市场

D.英国殖民霸权的确立

11、“1920年夏至1921年春,随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和中国工人运动的蓬勃兴起,作为两者结合产物的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在上海、北京、武汉、长沙、济南,广州以及赴日、旅欧留学生中相继成立。”由此可知,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条件有(     

①共产国际对中国的帮助                 ②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

③中国工人运动的蓬勃兴起             ④各地共产党早期组织的成立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12、照片记录历史。下列老照片共同反映了(       

A.国共两党合作抗战

B.中国人民实行全民族抗战

C.国民党正面战场抗战

D.中国共产党开辟敌后战场

13、以下是中国近代某一刊物上发表过的文章及其作者,该刊物应是(  )

作者

文章

陈独秀

《复辟与尊孔》

胡适

《建设的文学革命论》

鲁迅

《狂人日记》

李大钊

《庶民的胜利》

A.《时务报》

B.《国闻报》

C.《新青年》

D.《民报》

14、“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这首歌曲的作者是

A.聂耳 B.田汉 C.冼星海 D.徐悲鸿

15、“他一生孤独,最大的精神支撑是内心崇高的社会理想是个状元告别仕途后仍念念不忘的兴国之梦。”这是后人对清末状元张謇的评价。与张謇“兴国之梦”有关的是

A.创办湖北织布局

B.以创办大生纱厂

C.创办轮船招商局

D.创办汉阳铁厂

16、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共产党派到东北组织抗日游击队的是( )

A.杨虎城 B.叶挺 C.杨靖宇 D.彭德怀

17、2016年上映的电影《我的战争》出场的场景:1950年,一批批志愿军战士在祖国的号召下,齐集鸭绿江边,唱着战歌登上军列,奔赴战场保家卫国。由此可知,该电影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 西藏和平解放   B. 解放战争   C. 抗美援朝   D. 红卫兵串联

18、下列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进行的土革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使大量无地、少地的农民获得了土地

B.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C.为我国的经济建设赢得一个相对稳定的和境,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

D.废除了封建土地剥削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

19、1840年以来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经历了一个始而言技,继而言政,进而言教的过程,言教即主张学习西方自由、民主、平等等资产阶级观念。能够印证"言政"的史实是(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新文化运动

D.五四运动

20、以下条约中同时有割地、赔款、通商三项内容的是

①《南京条约》

②《马关条约》

③《辛丑条约》

A. ①②

B.

C. ②③

D.

二、填空题(共10题,共 50分)

21、中国共产党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我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结合所学知识,以思维导图的形式构建知识体系。

(8)在完成思维导图的过程中,你有什么感悟?

22、把世界三大宗教的相关信息填到空中。

宗教

基督教

佛教

伊斯兰教

诞生时间

诞生地点

人物

 

主张

忍受苦难,死后升入“天堂”。

“众生平等”“忍耐顺从”

独尊⑩

 

 

23、太平天国颁布的纲领性文件:____

24、(题文)背景:《辛丑条约》签订后,________沦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________革命思想迅速传播。

25、____________年的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宣告________成立。

26、近代史上查禁鸦片、领导销烟、反抗外来侵略的民族英雄是 ______ ;发动金田起义、领导太平天国运动的人物是 ______

27、________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的召开,初步建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________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大会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28、1860年中英《北京条约》规定,割______给英国;1894年孙中山在______成立兴中会,提出“振兴中华”的宗旨。

29、根据下列提示信息写出相应答案

(1)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标志——

(2)使农民真正获得了解放,成为土地的主人---

(3)祖国大陆空前统一的事件----

(4)中国的国际地位空前提高的事件——

(5)我国开始改变了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的标志---

(6)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的标志—

(7)我国根本的政治制度是----

(8)对农村生产关系调整的措施中违背了生产规律的是---

30、________领导的太平天国起义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宏大的农民战争;19世纪70年代,中国边疆形势严峻,清政府任命的钦差大________成功收复了新疆。

三、简答题(共3题,共 15分)

31、我国的对外开放是从沿海的经济特区开始,逐步向内地推进的。

请回答:

(1)1980年,中央在广东、福建两省兴办了哪四个经济特区?

(2)1984年,中国开放大连、天津、青岛、上海、福州、广州等______个沿海城市。

(3)1985年,中国把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闽南三角地区开辟为沿海______

(4)1988年,______被划为经济特区。

(5)1990年,上海______也建立起来。

(6)1992年,相继开放了______ 、武汉等沿江城市,满洲里等陆地边境城市和昆明、乌鲁木齐等内地省会和自治区首府。随后几年,又陆续开放了一大批符合条件的内陆市县。中国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 ______”的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结局。

32、洋务运动中洋务派最早提出了什么主张达到什么目的?在中央和地方上主要的代表人物都有谁?洋务运动有什么积极作用?

33、一部中国近现代史是中国人民不屈不挠向西方学习,探索民族独立、国家富强道路的历史。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鸦片战争时期,有识之士开始睁眼看世界。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是谁?

 

(2)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洋务派向西方学习先进生产技术,提出了什么口号?洋务派在教育上有何举措

_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政治上、思想上的大解放,从此什么观念开始深入人心? 

 

(4)新文化运动中,“Democracy” 和“Science”这两个英文单词使用频率较高,你知道它们的中文含义是什么吗?

   

 

四、综合题(共1题,共 5分)

34、从建党的开天辟地,到新中国国成立的改天换地,到改革开放的翻天覆地,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谱写了气吞山河的壮丽史诗。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讲话中强调:我们党的历史,就是一部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就是一部不断推进理论创新、进行理论创造的历史.

(1)阅读材料一,列举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理论成果。

材料二

曲目

《在希望的田野上》

《春天的故事》

《七子之歌》

歌词

“我们的家乡。在希望的田野上,坎烟在新建的住房上飘荡,小河在美丽的村庄旁流淌。一片冬麦,那个一片高梁,十里哟荷塘,十里果香.....我们世世代代在这田野上生活,为她富裕、为她兴旺……

——创作于1982

“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奇迹般聚起座座金山,春雷啊,唤醒了长城内外,春晖啊,暖进了大江两岸……

——创作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

“你可知MACAU,不是我真|姓,我离开你太久了,母亲!但是他们掳去的是我的肉体,你依然保管我内心的灵魂.那三百年来梦寐不忘的生母啊,请叫儿的乳名,叫我一声,澳门!母亲母亲!我要回来,母亲!”

——创作于1925

问题

“田野上”的“希望”得益于什么好政策?

“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指的是什么?

“我要回来"成为现实是邓小平哪一伟大构想的成功实践?

(2)请依次回答表格中的三个问题。在歌曲传唱过程中,你有什么认识?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