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阳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初三历史

一、选择题(共20题,共 100分)

1、下列不属于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决议的一项是(     

A.确定党的名称为“中国共产党”

B.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C.党的奋斗目标是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

D.党在当前的任务是组织工人阶级,开展工人运动

2、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火热年代,全国各条战线涌现出了大批英雄模范人物。大庆石油工人“铁人”王进喜、党的好干部焦裕禄、解放军好战士雷锋等,他们身上共同体现的时代精神是

A.同仇敌忾国际主义

B.改革创新与时俱进

C.艰苦创业无私奉献

D.追求科学奋发有为

3、《光明日报》发表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文,其主要针对的问题是:(     

A.“以阶级斗争为纲”

B.“两个凡是”

C.“文化大革命”的评价

D.平反冤假错案

4、1971年11月8日,美国《时代》周刊以周恩来总理为封面人物,并在封面上写着:“The Chinese are coming”(中国人来了)。美国人发出这样感慨的主要原因是(       

A.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B.周恩来首次率团访问美国

C.周恩来被任命为国务院总理

D.周恩来在文革中力挽狂澜

5、以下表中信息能够得出李鸿章(       

1865年

李鸿章设立江南机器制造总局

1880年

李鸿章设天津电报总局,同时设立电报学堂,并于次年架起了天津至上海间的电线

1888年

在李鸿章的努力下,天津水师武备学堂的教习及学生获准和上海广方言馆的学生一起参加顺天乡试

A.重视对西方先进技术的引进

B.全面引进西方先进技术

C.培养了第一批近代化知识分子

D.是洋务派中最杰出的代表

6、每年6月26日是世界禁毒日,我们应珍爱生命,远离毒品。我国近代的一次禁毒事件是(       )

A.虎门销烟

B.第一次鸦片战争

C.第二次鸦片战争

D.公车上书

7、1936年12月13日《西北文化日报》的一篇新闻报道标题为“争取中华民族生存、张扬昨发动对蒋兵谏”从中获取的重要历史信息是

A. 九一八事变大爆发,东北三省沦陷

B. 蒋介石命令张扬进攻北红军

C. 张扬逼蒋抗日、西安事变爆发

D. 中国全民族的抗日战争正式开始

8、1935年1月,中国共产党在红军长征途中召开了具有历史转折意义的会议,这次会议是

A.古田会议

B.遵义会议

C.两河口会议

D.瓦窑堡会议

9、对辛亥革命的认识,中共中央在第一次对时局的主张中指出:“辛亥革命战争有两个意义,一个是反对满洲帝政之民主运动,一个是反对外力压迫之自强运动。”这一认识强调这场革命(     

A.完成了民族独立任务

B.反帝反封建的内涵

C.改变了中国社会性质

D.传播了民主科学精神

10、使英国获得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和在通商口岸租地建房权利的是

A.《南京条约》

B.《虎门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11、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在共产党的成立大会上,被选举为中央局书记的是(     

A.陈独秀

B.李大钊

C.毛泽东

D.董必武

12、某校历史兴趣小组开展了一次农村社会调查,就1952年全国粮食产量比1949增加40%以上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

A.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开展 B.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C.土地改革的完成 D.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开展

13、鲁迅先生在《一件小事》中写道:“这是民国六年的冬天。”“民国六年”是指

A. 1917年

B. 1916年

C. 1927年

D. 1926年

14、毛泽东在《七律忆重庆谈判》中感叹:“遍地哀鸿满城血,无非一念救苍生,”这表明他赴重庆谈判是为了

A. 合作创办黄埔军校   B. 实现全民族共同抗日

C. 尽一切可能争取和平   D. 商讨新中国事宜

15、位于浙江嘉兴南湖的红船见证了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件,成为中国革命源头的象征。与这艘红船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A. 中华民国的创建

B.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C. 正面战场的开辟

D. 解放战争的胜利

16、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强迫清政府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共割占了中国东北和西北150多万平方千米领土的国家是

A. 日本

B. 英国

C. 法国

D. 沙俄

17、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于(  

A.1911年

B.1945年

C.1949年

D.1956年

18、终结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历史事件是

A.萍浏醴起义 B.黄花岗起义 C.绍兴起义 D.辛亥革命

19、中国共产党在指导思想上的拨乱反正胜利完成的标志是

A.为刘少奇恢复名誉

B.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

C.召开“七千人大会”

D.通过《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20、从1920年秋开始,徐州市各学校一二年级的国文都改成了白话文。这与下列哪一事件的大力倡导有关

A. 洋务运动

B. 维新变法运动

C. 新文化运动

D. 五四运动

二、填空题(共10题,共 50分)

21、1918年,鲁迅在《新青年》上发表的第一部白话短篇小说是___________

 

22、     )年,西藏和平解放;(     )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23、袁隆平因为培育了籼型杂交水稻,被称为________之父;王进喜在环境恶劣条件下艰苦奋斗,被誉为________

24、20世纪70年代,农业科学家________经过多年反复实验,成功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中国药学家________领导科研团队,在70年代初发现了能够有效治疗疟疾的青蒿素,开创了治疗疗疾的新方法。

25、仔细观察《抗美援朝形势图》,请将下列选项的英文字母代号填入答题卡图中对应的方框内。

A.鸭绿江

B.上甘岭

26、1894年,孙中山在檀香山联合华侨,成立______,提出“振兴中华”的宗旨;1920年夏,在共产国际的帮助下,______在上海建立了第一个共产党早期组织。

27、太平天国运动的意义:太平天国起义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宏大的一次________,它坚持斗争________年,沉重地打击了________的统治和外国侵略势力,谱写了中国近代史上壮烈的一章。

28、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这就是_____________

29、1956年,中国共产党在北京召开第______次全国代表大会,大会分析了当时国内的主要矛盾,指出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为克服1959-1961年的困难局面,中共中央提出了“调整、______、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于1961年初开始实施。

30、袁隆平的___________技术对解决世界性饥饿问题作出了重要贡献。中国药学家_______________领导的科研团队,发现了青蒿素,开创了治疗疟疾的新方法。

三、简答题(共3题,共 15分)

31、结合相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20世纪50年代,中美发生了什么战争?该战争的目的是什么?

(2)中美关系出现转机是在什么时候?中美正式建交是哪一年?

(3)新时期,面对美国的贸易霸凌主义,中国态度如何?中国以这样姿态回应美国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4)作为青少年的我们,应该怎样做?

32、两千多年前,古罗马哲学家西塞罗说:“谁控制了海洋,谁就控制了世界”。纵观历史,我国悲惨的近代史是从海洋开始,而当今棘手问题亦是海洋问题。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1840年以来,西方列强用他们的坚船利炮不断地侵略中国,请你写出中国近代史上遭受的第一次来自海上的侵略战争所被迫签订的不平等条约。

(2)中国的第一支近代化海军创建于什么运动中?它在哪次战争遭到毁灭性的惨败?

(3)面对侵略与灾难,中华民族不怕牺牲,民族之魂在血雨腥风中重塑,请你写出中国近代史上为国捐躯的一位海军将领。

(4)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当前,周边各国不断在我国钓鱼岛、南海诸岛等海域挑起争端。面对严峻的海洋主权形势,你认为我国应如何解决这些争端?

33、请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概述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和伟大历史意义。

四、综合题(共1题,共 5分)

34、在近代中国的历史进程中,面对西方列强的入侵,无数仁人志士上下求索,探寻中华崛起之路。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器物之路)

材料一  19世纪60年代,洋务派采用西方生产技术,创办了一批近代企业,著名的有安庆内军械所、江南制造总局等。这些企业经费由清政府调拨,产品分配给军队。19世纪70年代,洋务派创办了另一批企业,如轮船招商局、汉阳铁厂等,他们希望通过创办这类企业,将产品投放市场,同外国人竞争,“分洋商之利”。

(1)根据材料分析,洋务运动中,60年代和70年代创办的企业,有什么不同?

(制度变革)

材料二  1895年,北京1000多名举人在“公车上书”的呐喊声中,展示了近代先进知识分子的觉醒,也由此揭开了一场政治变革运动的序幕。

(2)材料二中,“政治变革运动”指什么?

材料三  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

——孙中山

(1)材料三中的“革命”,有何历史贡献?为什么孙中山还说“革命尚未成功”?

(相思解放)

材料四  在中国近代化探索的历程中,中国人首先学习西方的技术,结果甲午一战,证明只学技术不好使……所以就开始学制度,学制度问题又更大了……那么好的制度,拿到中国来就变样……后来,中国人就开始琢磨最该彻底改变的是中国人的思想。

(4)为了改变中国人的思想,知识分子掀起了什么运动?随着运动的深入发展和国际新形势的出现,他们宣传的思想又有了什么新发展?

(5)综合上述材料,近代化道路的探索过程,给了我们什么启示?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