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初三历史

一、选择题(共20题,共 100分)

1、鸦片输入给中国带来了深重的灾难,下列对鸦片输入危害叙述正确的选项是( 

白银大量外流,严重影响清政府的财政

银价上涨,加重农民负担

大批官僚、地主吸食鸦片,政府更加腐败

士兵也吸食鸦片,军队战斗力被削弱

损害身心健康

A.①②③⑤

B.②③④⑤

C.①②③⑤

D.①②③④⑤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提出是在

A. 十三大 B. 十四大 C. 十五大 D. 十六大

3、辛亥革命被认为是“中国民主进程的丰碑”,主要是因为这场革命( )

A. 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B. 结束了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

C. 掀起了“实业救国”的浪潮   D. 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

4、“楚歌声里霸图空,血染胡天烂漫红。煮豆燃箕谁管得,莫将成败论英雄。”这是1905年柳亚子《题太平天国战史》中的一首诗。1853年,太平天国起义军定都

A.西安 B.安庆 C.永安 D.南京

5、把握历史阶段特征有助于学好历史。下表反映了中国近现代史四个时期阶段特征的主题词,其中1949-1956年处应该填写

1984—1912年:推翻帝制,走向共和

1927—1936年:十年对峙,渐趋合作

1949-1956:?

1978至今:改革开放,坚定不移

A.五四风雷,抗日烽火

B.民族独立,获得新生

C.国共对峙,走向抗日

D.星星之火,力挽狂澜

6、下面两幅图片反映了改革开放前后中国人民消费生活的变迁,决定这一变迁的根本因素是

A.消费习惯

B.经济发展

C.交通便利

D.通讯发达

7、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在大规模平反“文化大革命”中制造的各种冤假错案的同时,中国共产党开展了多方面的拨乱反正。标志着党在指导思想上的拨乱反正胜利完成的事件是

A.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B.《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理论文章在《光明日报》上的刊载和发表

C.《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的通过

D.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8、作家魏巍曾写道:“它是地球上的一条红飘带,一头连着黄土高原,一头连在瑞金城外。这条诗意而壮美的红飘带背后,是皑皑白雪、茫茫草地、涛涛江河,是饥饿、寒冷、疾病、硝烟,是理想、信念、意志……”材料描述的事件是

A.南昌起义

B.秋收起义

C.遵义会议

D.红军长征

9、阅读下表,1955年、1956年我国粮食总产量逐年大幅度提高的主要原因最有可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中国粮食总产量变化情况表(部分)

年份

1949

1953

1954

1955

1956

产量(亿吨)

1.13

1.66

1.69

1.83

1.92

A.掀起了农业合作化的高潮

B.建立了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C.掀起了公私合营的高潮

D.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0、太平天国运动遭遇了中国历史上任何一次农民战争都不曾有过的新情况,这个新情况是指(     

A.中央军队与地方武装的联合围剿

B.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

C.内部变乱导致分裂

D.敌人的长期封锁围困

11、宁为战死鬼,不作亡国奴。全国性抗日战争开始于

A九一八事变

B.七七事变

C.八一三事变

D.西安事变

 

12、诗言志,史铸诗。毛泽东诗词蕴含了丰富了历史信息,再现了中国近现代史上波澜壮阔、跌宕起伏的重大历史事件。若按照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②秋收时节暮云愁,霹雳一声暴动

③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④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

A.②①④③

B.③①②④

C.②①③④

D.①③②④

13、每年6月26日是“国际禁毒日”,与林则徐相关的事件是

A.虎门销烟

B.收复新疆

C.黄海大战

D.三元里抗英

14、圆明园是一座皇家园林,综合了中西建筑艺术的精粹。1860,圆明园被一伙强盗抢劫并烧毁,这伙“强盗”是( )

A.英军

B.英法联军

C.八国联军

D.日军

15、“中国文武制度,事实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为此,洋务派创办了

A. 近代军事工业

B. 近代民用工业

C. 近代海军

D. 新式学堂

 

16、此次会议于1949年9月在北平隆重召开,来自党派、区域、军队、团体等各方面代表662人参加了会议。毛泽东在会议上指出∶“我们的会议是一个全国人民大团结的会议……我们的工作将写在人类的历史上。”这里的“工作”是指(     

A.讨论成立新中国的问题

B.制定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C.编制第一个五年计划

D.恢复国民经济

17、1956年,在遭受严重水灾的情况下,农业总产值仍达到582.9亿元,比上年增长4.9%。1957年,粮食产量达到3901亿斤,比5年前增长19%;棉花总产量达到3280万担,比五年前增长26%。这两年中国农业增产的主要原因是(       

A.土地改革的完成

B.农业合作化运动的推动

C.包产到户的实施

D.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开展

18、1912年,在同盟会的基础上组建国民党的历史人物是(     

A.孙中山

B.黄兴

C.宋教仁

D.蔡锷

19、中国人民志愿军总司令彭德怀在某一战争结束后豪迈地说:“西方侵略者几百年来只要在东方一个海岸上架起几尊大炮就可以霸占一个国家的时代是一去不复返了。”这里的战争指的是(     

A.鸦片战争

B.八国联军侵华

C.抗日战争

D.抗美援朝战争

20、历史事实指的是历史的真实状况,历史观点是对历史事实的看法和态度。下列选项属于历史观点的是

A.1919年,《新青年》刊载李大钊文章《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B.20世纪初,鲁迅小说《狂人日记》无情批判吃人的封建礼教

C.1942年,毛泽东发表重要讲话,提出文艺为工农兵服务的方针

D.20世纪初,《马路天使》《渔光曲》等经典影片,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

二、填空题(共10题,共 50分)

21、中国近代第一块被割让的土地是___________________

22、1912年3月,______以临时大总统的名义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1915年底,______、李烈钧、唐继尧在云南宣告独立,组织护国军北上讨伐袁世凯复辟帝制。

23、1988年,建立的最大的经济特区是______

24、1860年10月,主凶________联军火烧圆明园,________成为帮凶,趁火打劫。

 

25、洪仁玕写成《_____________》,提出向西方学习、改革内政等一系列政治、经济、文化、外交主张;梁启超在《_____________》上发表《变法通议》,强调“法者天下之公器也,变者天下之公理也”。

26、“铁人”________;人民的好干部________

27、五四运动的口号:④“_____,内除国贼”“誓死力争,还我青岛”“废除⑤_____”“拒绝在和约上签字”等。

28、武昌起义组织机构:______________

29、洋务派在中央的代表人物是__________,洋务派创办的著名的军事企业有_____________,安庆内军械所,福州船政局。

 

30、广州起义

(1)起义概况:10月,起义消息泄露,陆皓东等人被捕辆牲,起义失败。

(2)孙中山的境况:广州起义失败后,孙中山遭到清政府通缉,被_______当局驱逐出境。从此,他断发改装,流亡海外,先后在日、、英等国考察社会实际,发展革命组织,为继续革命作准备。

三、简答题(共3题,共 15分)

31、我国的对外开放是从沿海的经济特区开始,逐步向内地推进的。

请回答:

(1)1980年,中央在广东、福建两省兴办了哪四个经济特区?

(2)1984年,中国开放大连、天津、青岛、上海、福州、广州等______个沿海城市。

(3)1985年,中国把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闽南三角地区开辟为沿海______

(4)1988年,______被划为经济特区。

(5)1990年,上海______也建立起来。

(6)1992年,相继开放了______ 、武汉等沿江城市,满洲里等陆地边境城市和昆明、乌鲁木齐等内地省会和自治区首府。随后几年,又陆续开放了一大批符合条件的内陆市县。中国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 ______”的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结局。

32、2012年11月至今,习近平总书记先后多次阐述了“中国梦”战略。他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一项光荣而艰巨的事业,需要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共同为之努力。改革开放后,我们正朝着实现“中国梦”的目标奋勇前进,并取得了一些系列成就。请你列举至少三个方面的成就,并谈谈你对实现“中国梦”的看法。

33、三大改造是改变生产资料私有制的深刻的社会变革。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三大改造中对三个行业分别采用什么方式进行的?

(2)三大改造完成的意义是什么?

四、综合题(共1题,共 5分)

34、中国近代历史是伴随着血与火,侵略与反侵略进行的。请同学们仔细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英国人克服了这些困难,逼近镇江城的时候,才充分认识到:驻兵旗兵虽然不通兵法,可是决不缺勇敢和锐气。这些驻防旗兵总共只有一千五百人,但却殊死奋战,直到最后一人。……如果这些侵略者到处都遭到同样的抵抗,他们绝对到不了南京。

——恩格斯:《英人对华的新远征》

(1)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思考:材料一反映的历史现象发生在哪一事件中?

(2)恩格斯在这里高度赞扬了“驻防旗兵”的什么精神?他认为中国军队所进行的抵抗具有什么性质?

材料二:英国的大炮破坏了中国皇帝的权威,迫使天朝帝国与地上的世界接触。与外界完全隔绝曾是保存旧中国的首要条件,而当这种隔绝状态通过英国而为暴力所打破的时候,接踵而来的必然是解体的过程,正如小心保存在密封棺材里的木乃伊一接触新鲜空气必然要解体一样。

——马克思:《中国革命和欧洲革命》

(3)“与外界完全隔绝”的状态主要是由中国皇帝所实行的哪一政策造成的?此政策带来怎样的后果?这种状态又是怎样被打破的?

(4)结合当时的世界发展形势,说明马克思这句话中的“新鲜空气”比喻的是什么? “隔绝状态”被打破后,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