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契(qì)约 裨(pì)益 星宿(xiù) 自怨自艾(yì)
B. 狭隘(ài) 轮廓(kuò) 宿营(sù) 中流击楫( jí)
C. 奔丧(sànɡ) 讪笑(shàn) 荆棘(jí) 苦心孤诣(yì)
D. 悄然(qiǎo) 鄙薄(bó) 削弱(xiāo) 悲天悯(mǐn)人
2、下列关于文学常识及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藤野先生》作者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著名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1918年5月,首次用“鲁迅”为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
B.《苏州园林》,作者叶圣陶,原名叶绍钧,字圣陶,作家,教育家。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倪焕之》等。
C.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道家学说代表人物。地位仅次于孔子,后世常以“孔孟”并称。
D.《周亚夫军细柳》选自《史记》。作者是司马迁,西汉史学家、文学家。
3、下列句子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
①许多好书都不是畅销书
②因为畅销书毕竟是有一定道理的
③而畅销书也不一定是好书
④否则他会与时代与社会脱节
⑤但一个人必须要看畅销书
A. ①③⑤④② B. ①③⑤②④
C. ①③④②⑤ D. ①⑤③④②
4、下列对文言知识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的“间”读“jiàn”,这句话的意思是:中间有噼里啪啦屋倒塌的声音。
B. 《口技》首尾两次交代简单的道具,是为了从侧面烘托表演者的技艺不凡。
C. “以乡人子谒余”的“谒”读“yè”,这句话的意思是:以同乡晚辈的身份拜见我。
D. 《送东阳马生序》以“劝学”为中心,把自己“嗜学”、“力学”与诸生“怠学”作对比,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5、阅读古诗文,完成下面小题。
雁门太守行
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一句运用比喻、夸张的修辞手法,渲染了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
B.诗人将“黑”“金”“紫”“红”等颜色融入诗中,给人以沉重感。
C.第六句中的“声不起”指战鼓的声音低沉重浊,战士们在这样沉重的鼓声中斗志难振。
D.全诗意境苍凉,格调悲壮,具有强烈的震撼力和艺术魅力。
【2】“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两句,表达了将士们怎样的情感?
6、根据要求填写诗句。
⑴__________________,芳草萋萋鹦鹉洲。
⑵荡胸生曾云,__________________。
⑶《石壕吏》中“__________________”一句含蓄地表达诗人对这灾难深重的一家人的同情。
⑷《望岳》中既是攀登泰山极顶的誓言,又是攀登人生顶峰的誓言(表现作者志向高远、坚定)的语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⑸《春望》中诗人感时伤别、见明丽之景诱发内心伤感(或运用拟人抒发伤感之情)的语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_________________。
7、走进文学名著,沐浴经典阳光。根据提供的材料,填写相应的人物(名字)或故事名称。
(1)原来挑上冈子时,两桶都是好酒。七个人先吃了一桶,刘唐揭起桶盖,又兜了半瓢吃,故意要他们看着,只是叫人死心塌地。次后,吴用去松林里取出药来,抖在襄里,只做走来饶他酒吃,把瓢去兜时,药已搅在酒里,假意兜半瓢吃,那白胜劈手夺来,倾在桶里。这个便是计策。那计较都是吴用主张。这个唤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________ 站住了,脸上现出欢喜和凄凉的神情;动着嘴唇,却没有作声。他的态度终于恭敬起来了,分明的叫道:“老爷!……”
8、(三)阅读短文《跟自己比》,完成下列小题。
①我们动不动就跟别人比,而且无所不比,比成绩、比结果、比地位、比职称、比权势、比财富等等,不一而足。结果无非有两种:一种是自己强于别人,一种是自己弱于别人。前者往往使我们变得愉悦、得意,甚至骄傲起来;后者往往使我们变得不快、郁闷,甚至燃起嫉恨之火。也就是说,不管哪种结果,都会让我们变得不平静。最可怕的是,在跟人比较中,我们丢失了自己。
②范仲淹说:“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如果总喜欢跟人比较,这种境界就很难达到。那么,我们到底该怎么做呢?在我看来,如果非要比较的话,那就跟自己比吧。
③桓公(桓温)年轻时与殷侯齐名,所以常常怀有竞争之心。有一次,桓公问殷侯:“你与我相比,如何?”殷侯回答说:“我和自己打交道已经很久了,宁愿做我。”这是《世说新语》中的一则故事。元代学者黄元瑜用殷侯的答语来命名他的亭子,叫做“我我亭"。看来,古人早已懂得把目光由外在事物转向自己的内心世界,即自我。换言之,从自己身上找“答案”不愧为明智的做法。因此,跟自己比,总算找对“对手”了。
④女作家乔叶说:“成长是一辈子的事情。”我很赞同这个观点。既然这样,那么每个人在不同时期的思想、行为等就会有差别。去年的你跟今年的你、昨天的你跟今天的你、刚才的你跟现在的你……如果在它们之间用减法,结果往往不会是零,要么是负数,要么是正数。也就是说,你可能进步了或倒退了,更加成熟了或更加幼稚了,懂得宽容了或更加狭隘了,宠辱不惊了或更加浮躁了……
⑤因此,在成长中,我们不能总是前进,有必要时常停下来,想想自己的以前和现在,也就是让“旧我”和“新我”比一比。如果“新我”名副其实地进步了,升级了,那么就要沿着脚下的路,一如既往地向前,朝更高的制高点迈进;如果不是这样,就要总结、反省,寻找、分析“退步”的原因,目的是把今后的路走好,让自己取得进步和收获。从这个意义上说,跟自己比是成长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
⑥蒋勋先生在一次演讲中提到这样一件事情。有一次,他问一位学植物学的朋友:“如果含笑的香味和百合的一样,会怎样?”那位朋友告诉他:“那它就会被淘汰。因为它东施效颦,没有找到自己存在的理由。”看来,要想有声有色地活在这个世界上,就不能盲目地跟人比较,胡乱地模仿他人。跟自己比,守住自我,才是正道。
【1】本文是针对什么现象引发议论的?有何作用?
【2】课文第三节运用什么论证方法,有何作用?
【3】阅读⑥节,说说该语段的论述思路。
【4】阅读下面这则网上的“热帖”,联系生活实际写出你的跟帖。
【热帖】楼主:从小我就有个夙敌叫“别人家的孩子”。这个孩子不玩游戏,不聊QQ,天天就知道学,回回年级第一。这个孩子可以九门功课同步学,妈妈再也不用担心他的学习了……
【跟帖】
1楼:每个妈妈心里都住了个“别人家的孩子”。
2楼:家长们总喜欢拿自己家的孩子和别人家的做对比,但是你知道孩子的想法吗?
3楼:有一次,我妈说楼上的人家在看书,我说楼上的说了她在看电视。我妈说,人家就是怕你超过她所以骗你。
你的跟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请以“难忘那 的眼神”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在空白处填一个词或短语。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书写工整,600字左右。